甘肃酒泉:除了天时地利,还有一“种”力酒泉市良种肃州区

中新网甘肃酒泉1月20日电 (张婧 高莹)提及种子制种基地,“国家队”海南、甘肃、四川首当其冲。其中,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境内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偏少,天然隔离好,占据培育种子的绝好天然优势,该省酒泉市正是因为如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所产各类种子籽粒饱满,色泽亮丽,在全球范围地位独特、享有盛名。

酒泉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外贸制种基地,它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50万亩,年生产种子1.2亿公斤,出口种子800万公斤以上,占全国种子出口市场的50%,这源于该市的一“种”力,以“科技兴农,良种先行”为原则,致力于科技创新、良种繁育、产业融合和市场监管等,从而提升制种产业质量效益。

酒泉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外贸制种基地,年生产种子1.2亿公斤。(资料图) 酒泉市委宣传部供图 摄

“种质银行”:种子量达5000余种

“一颗好的种子能够集优质、抗病、高产等多项基因于一体,它也能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变化。”酒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跃峰举例说,小麦的平均亩产从100多公斤到500多公斤,这是农业生产中多要素相互作用所致,但这其中,种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对此,酒泉市结合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制定了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截至目前,该市共搜集整理粮食、经济、蔬菜、牧草等栽培作物古老地方品种近20万份,对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信息建立档案,并在酒泉逐步完善甘肃种质资源库,堪比“种质银行”。

在谈及种质资源库时,张跃峰说,资源库就是将自然界多种优秀基因累加,依照目标要求,克服不利因素,进行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并为生物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和研究材料。

酒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效祖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酒泉市制种产业经过近40年的稳步发展,目前已建成共有5000余种种子的3个种质资源库,成为全国最大的瓜菜、花卉制种基地,以及甘肃省重要的玉米制种基地。

酒泉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50万亩。(资料图) 酒泉市委宣传部供图 摄

藏粮于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环境中,粮食种植已不再是简单的农作物生产问题,仅保证市场供给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张跃峰表示,要在现有的土地面积上,既鼓励农户生产积极性,又让其增加收入,用最有效的办法提升地力生产水平,提高栽培技术和生产效益。

“西北地区的土壤等级偏低,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方式,整体提高地力生产水平,这就意味着粮食生产能力将至少提高1个等级。”张跃峰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将小地改成大地,而是通过土地平整的方式,对土地肥力、养分等要素进行改良,加之田间路网、隔离设施、节水灌溉、信息监控建设,最终让农田生产能力得以提升。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酒泉市种子管理站副站长马永明告诉记者,土壤是根本,但酒泉市在蔬菜制种获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因常年重茬制种,造成了严重的土壤连作障碍,导致产量降低、病虫害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且制种过程耗水、耗肥、耗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环境的良性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酒泉市依托拥有检测机构计量订证合格(CMA),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肃州区建设土壤检测中心,规模达500平方米,包括土壤样品处理、病害检疫、肥力测试等实验室建设,以此来承担土壤营养指标检测、代谢物分析、污染物检测和测土配方、土传病害检测等任务。

根据当地规划,将新建高标准农田33万亩,使得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00万亩以上,还加强田间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马永明说,酒泉以企业为主体,开展信息化制种基地试点建设,构建田间生产环境信息监测系统,根据实地需求和土壤墒情监测规范要求,在田间安装高精度传感器、小型气象站和智能虫情检测设备,配置网络接口接通通信设备,对基地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形成基地生产信息数据库,为专家服务和生产预测提供数据支撑。

藏粮于技:育种创新“中国种”

有了种质资源库和优良耕地做基础,酒泉在种业发展上还一并寻求技术出路。当地鼓励并支持有较强育种基础的种子企业改善装备条件,提高研发投入,与科研院所开展项目、技术和人才合作,培育具有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确保“中国碗装中国粮,中国粮种中国种”。

当地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每年在这方面的投入经费在30万元至300万元不等,且投入增长率每年提高0.5%以上。以蔬菜品种研发体系的企业代表华美种业为例,不仅在酒泉建立了研发中心、配套育种基地和生物育种实验室平台,还在山东寿光、云南元谋、广西田阳、甘肃武威等不同生态区建立品种试验筛选示范点,在海南建立南繁育种基地。

该企业副总经理郭帆介绍说,企业每年都完成系统育种实验,包含番茄2000多个、辣椒1500多个、瓜类2000多个和材料改良3000多组。截至目前,累计积累上万科研数据,从中选育一批新的优势杂交种,品种梯队正逐步形成,尤以分子育种实验室研发的“华美105”辣椒为典型,该品种螺丝椒目前成为国内的热销产品。

酒泉市所辖的肃州区,在蔬菜、花卉、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相对集中区域,就涉及10个乡镇、41个行政村,总面积25万亩。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尚建宏说,园内有种子生产加工企业134家,建成成套玉米种子生产线、玉米果穗烘干线、蔬菜花卉种子生产线,种子年加工能力由2亿公斤提高到2.5亿公斤;建成大型物流基地和电商平台5家,70%以上的杂交蔬菜和花卉种子销往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

种业强市:不再完全依赖进口

随着制种产业基地建设、种业产业链条延伸、种业科技支撑强化,酒泉立足在国内种业的优势地位和良好基础,在研发、加工、检测、人才培训引进和基地建设方面争取国家级投资,把酒泉种子的自然优势、质量优势、技术优势,凝聚在酒泉种子品牌中,提高酒泉种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新明举例说,当地作为全国最大的洋葱种植基地和品质最佳基地,被誉为“陇上果菜之乡”和“西部蔬菜集散地”,随着研发品种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打破了原先完全依赖进口种子的格局,每亩地里的洋葱种子价格也从原先2000至3000元,降到500至800元。

长期以来,酒泉市官方重视种业发展,立足建设种业强市的目标,出台加强种子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生产经营秩序、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和管理办法。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肃州区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县;2017年,酒泉市被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酒泉市在国家种子基地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何效祖披露,酒泉将以打造全国种业园区领头羊和示范园区为目标,打破现有“多、小、散、弱”企业格局,组建酒泉现代种业集团,形成种业集群化、专业化和联合化的发展态势。(完)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乡镇农业工作计划(通用21篇)①在李西桥镇李西村、武阳镇毛坪村、关峡乡岩头村创建三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分别是李西桥镇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武阳杂交水稻制种试验示范基地、关峡无公害蔬菜试验示范基地。 ②在东山乡、在市乡、乐安乡、武阳镇、关峡乡等5个乡镇建立了甬优9号、甬优12号、甬优15号、甬优1540、春优84等5个粳稻新品种的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i|ln049732:68398462e4;?:3554ivvq
1.工作动态江苏神农大丰种业公司所在的盐城市盐都区、郭猛镇两级政府积极支持种业企业基地建设,投入2150万元,建成了近600亩的全国领先的高标准的科研示范基地,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宁波微萌种业企业在宁波市和鄞州区有关部门支持下,获批14亩建设用地,流转400亩育种基地,用以建设国内一流的蔬菜种业研发中心和育种jvzq<84yyy4tgniejktb0lto0et0pn|u1fktAri?8ej92o;f/hic969hgf3c;B=/92::2;729d:2(Lfvgius{Ri?:5i8g>he/2?bc693g739;>6/676:c>i35f67
2.甘肃河西走廊外繁制种迎“农忙季”兰州海关助力产业健康发展每年秋冬季节,是我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外繁制种基地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传统进出口高峰期。兰州海关所属兰州中川机场海关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严把进境种子检疫关,保障国门生物安全,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支持产业健康发展。 戈壁夹绿洲的天然隔离优势,加之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等特点,使得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蔬菜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23;5544643977644ivvq
3.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网2022年,全市落实制种面积62.8万亩,生产各类优质种子1.34亿公斤,约占全省的20%。今年,全市制种面积达到67.5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对外贸易制种基地、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种子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美国、日本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实现出口蔬菜花卉种子800万公斤以上,出口产值达4亿元。 据统计,全市玉米种子和蔬 jvzq<84yyy4yzw~0cixj0ls1l{pma:44249188y4249189:a9;?2:?50jvs
4.“飞天故里”甘肃酒泉:惊艳不止航天中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外繁制种基地 和新能源建设“主战场”…… 位于甘肃省最西端的酒泉市 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 其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 丝绸之路的重镇 图为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汉酒泉胜迹景区一角。(资料图)肃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jvzquC41hktbplj0uktb0ls14285/9>/525eg}fkn/ooez}osw897=;680j/j}rn
5.沿河西走廊探寻“神奇种子”振兴之路如今的甘肃,已经成为中国种业的中流砥柱,是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蔬菜花卉繁种和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也是国家现代种业三大核心基地之一。在这里孕育的一粒粒良种,走向全国,撒向各地,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坚守中,打造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种业产业,为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坚强保障。 jvzq<84yyy4mgpfnfcom{7hqo0io1{inh1ipp}jpv1814<22;1731ltpvgtuaA>229=30qyon
6.试验基地中国水稻研究所海南基地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自筹建设,主要开展水稻育种科研试验,主要任务是为中国水稻研究所提供田间育种加代、纯度鉴定、制种、繁种场所,完成国内水稻科研项目、科研任务,服务国内外水稻专项农业发展。 1.基本情况 现中国水稻研究所海南基地共2处:一处位于海南省陵水县椰林镇坡留村新丰北路jvzquC41ph/ejfu0et0m‚uv1ukf8npfg~/j}r
7.张家口市农业特色产业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张家口频道莜麦在全省杂粮中特色明显,种植面积居全省首位,其中良种繁育面积4万亩,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莜麦育繁种基地。鲜食玉米产业是全国五大生产区之一,2022年种植面积达到13.4万亩,已发展成为集种子研发、有机种植、仓储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整体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张杂谷”育种技术是国内首创,育种水平jvzq<84|lm4igkjk0eun0ls1u{yugv4424803;44:17139=246=/u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