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谋紧抓种业“芯片”种业育繁“星火燎原”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先正达等103家科研单位和种子生产企业合作,加快推进冬季种子繁育与杂交后代加代鉴定工作,目前已拥有自主研发蔬菜新品种16个,获制繁种生产技术专利14项,制定蔬菜种子生产技术云南省级地方标准6项。

通过技术研发取得种业“芯片”技术后,元谋县目前繁育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以麦类(青稞)、蔬菜、油菜、红花、蓖麻等为主要品种,年产量90万公斤,产值1.4亿元左右;繁育大棚面积911亩,全面实现工厂化育苗,种苗繁育5.73亿株,产值4.86亿元。

元谋县“一县一业”发展规划图 摄影 杨跃江

春天的故事:元谋种业冬繁复苏

元谋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光热资源充沛,立体气候明显,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气候干燥,全年基本无霜,年均气温21.9℃,较为适宜麦类、十字花科等作物种子的冬季繁殖和生产。这里生产的种子籽粒饱满,色泽正、水分低、净度好、发芽率高,其他区域难以比拟。

元谋县种子冬繁工作始于1973年,当年,楚雄州种子公司加代繁殖玉米获得成功;1981年,中国农科院选中元谋县农场进行冬季育种,17岁的少年仲家楷,被挑选进入农场工作,彼时的仲家楷,还未意识到,自己将和种子结下一场影响后半生的“前世今生缘”。

种业繁多,种子作为农业科技的“芯片”和粮食安全的源头,事关中国14亿人的生存和发展。“关键时候,一粒小小的种子能够绊倒一个巨大的国家;种业的安全关系到粮食的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如是说。

1996年,元谋县农场改称南繁村,每年秋末,中国北方的许多科研单位和育种家就会奔赴南繁村,仲家楷看到了希望,“中国种子公司元谋基地”是元谋县一块响当当的牌子,绝对大有可为。

研育繁推:元谋“土专家”的“中国梦”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种子需求大国。但中国种子产业整体竞争力却不强,种业培育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才进行了实质性的商业化、市场化改革。目前,世界绝大多数种子供应已被美、法、德等西方国家种业公司垄断,国际种业对中国市场的控制力也在逐渐增加。

在元谋县蔬菜公司工作多年的武成勇,非常清楚元谋高价值种子长期被国外种子公司垄断,并严重制约元谋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元谋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既适合多种蔬菜瓜果种植,也可以进行育种试验,武成勇想培育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种子。

元谋县繁育种子硕果累累 摄影 杨跃江

而此时的仲家楷,为推动南繁育种工作,带着协会摸索出“协会+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在元谋县新华乡、江边乡等5个乡镇集中建立粮食、蔬菜优质种子繁育基地1.2万亩。

为发动群众参与繁育种,仲家楷采取“土地流转+技术培训”方式,育种土地流转费用从1986年的每亩5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3500元至1.5万元,先后培养繁育农民500多人,品种从小麦、玉米、大麦扩大到甜瓜、油菜等,许多村民成了育种“土专家”。

此时的金诚种子经营部则已发展为致力于打造“研育繁推”一体化的科技型种子企业。为加快商业化育种和科技成果转化,金诚公司和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番茄分子育种实验室,在武汉和上海农科院专家帮助下,投资500多万元,建设西南规模最大的番茄研究院。

从2012年开始,金诚公司育种团队育成番茄新品种十多个,在农业农村部登记8个,打破了元谋高价值蔬菜种子长期被国外种子公司垄断的历史,解决了高档番茄品种被美国、以色列长期“卡脖子”的问题。

凤凰涅槃:良种繁育基地渐成“白天鹅”

18年的发展,云南金诚种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中国番茄服务行业的领先者。现在的金诚已然成为云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个物流中心、两栋种子研发和办公大楼、2000亩高价值种子繁育基地、两个大型育苗厂、200余亩现代化的制繁种大棚和工厂化育苗大棚。

2021年,金诚种子和云南农大园林园艺学院紧密合作,组建生物育种实验室、番茄种质资源库和种子精加工车间。每年生产高档番茄种子20万袋,番茄新品种推广到全国累计面积超过10万亩;育苗场年出苗一亿株,供应云南和四川市场,种子和种苗拓展到云南全省、西南和全国市场。

植物蔬菜的“芯片”——繁育种子 摄影 杨跃江

经过40多年发展,南繁种子繁育协会育种范围涵盖粮食、油料、瓜果、花卉、蔬菜5大作物种子体系、50多个品种、数千个种子组合,覆盖全县育种面积累计40多万亩,每年带动全县1万余农户参与南繁育种,育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年均助农增收6000多万元。

南繁种子繁育协会先后与全国范围内98个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完成全国育种项目1300个,累计繁种面积达110万亩,生产各类良种3573.98万公斤。

南延北拓:元谋种业的征服版图

同时,方智远院士工作站,朱海山、张仲凯、尼玛扎西专家工作站相继在元谋建成,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驻扎县内,与县、乡镇有关部门和制繁种企业构建起了健全的科技体系,推进了制繁种产业的研发步伐。

元谋县种子企业的数量、规模、实力不断扩大和增强,云南思农、金城、富国等制繁种企业长年为国内103家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生产农作物种子。

如今的元谋县以元马镇星火社区为中心,正形成研、产、销一条龙,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发展新格局,每年可生产蔬菜种苗近6亿株、麦类作物种子近40万公斤。

种子繁育基地内景 摄影 杨跃江

元谋县已成为以春小麦、十字花科蔬菜为主的国家级第二大冬春种子繁制种基地,全国最重要的南繁育制种中心和全国最大的花椰菜种子育种基地,元谋种业品牌影响力及知名度逐年攀升。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仲家楷、武成勇等无数怀揣实现“优质种子自由”梦想的元谋制种人多年奋斗的成果。

元谋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元谋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副组长张雷介绍,元谋县将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现代种业研究院”,与广州产业联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元谋—(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生物多样性育种硅谷暨大湾区数字化绿色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孵园”,构建以种业为核心的“元谋-大湾区全产业链模式”。

元谋以其独特的自然优势和项目优势,吸引着全国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到元谋县共同开展南繁基地建设。未来元谋县种子市场将向东北、西北、藏区辐射,向南亚、东南亚种业市场拓展延伸,努力成为西南地区种业发展的风向标。(文 木江)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THE END
0.乡镇农业工作计划(通用21篇)①在李西桥镇李西村、武阳镇毛坪村、关峡乡岩头村创建三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分别是李西桥镇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武阳杂交水稻制种试验示范基地、关峡无公害蔬菜试验示范基地。 ②在东山乡、在市乡、乐安乡、武阳镇、关峡乡等5个乡镇建立了甬优9号、甬优12号、甬优15号、甬优1540、春优84等5个粳稻新品种的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i|ln049732:68398462e4;?:3554ivvq
1.工作动态江苏神农大丰种业公司所在的盐城市盐都区、郭猛镇两级政府积极支持种业企业基地建设,投入2150万元,建成了近600亩的全国领先的高标准的科研示范基地,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宁波微萌种业企业在宁波市和鄞州区有关部门支持下,获批14亩建设用地,流转400亩育种基地,用以建设国内一流的蔬菜种业研发中心和育种jvzq<84yyy4tgniejktb0lto0et0pn|u1fktAri?8ej92o;f/hic969hgf3c;B=/92::2;729d:2(Lfvgius{Ri?:5i8g>he/2?bc693g739;>6/676:c>i35f67
2.甘肃河西走廊外繁制种迎“农忙季”兰州海关助力产业健康发展每年秋冬季节,是我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外繁制种基地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传统进出口高峰期。兰州海关所属兰州中川机场海关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严把进境种子检疫关,保障国门生物安全,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支持产业健康发展。 戈壁夹绿洲的天然隔离优势,加之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等特点,使得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蔬菜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23;5544643977644ivvq
3.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网2022年,全市落实制种面积62.8万亩,生产各类优质种子1.34亿公斤,约占全省的20%。今年,全市制种面积达到67.5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对外贸易制种基地、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种子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美国、日本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实现出口蔬菜花卉种子800万公斤以上,出口产值达4亿元。 据统计,全市玉米种子和蔬 jvzq<84yyy4yzw~0cixj0ls1l{pma:44249188y4249189:a9;?2:?50jvs
4.“飞天故里”甘肃酒泉:惊艳不止航天中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外繁制种基地 和新能源建设“主战场”…… 位于甘肃省最西端的酒泉市 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 其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 丝绸之路的重镇 图为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汉酒泉胜迹景区一角。(资料图)肃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jvzquC41hktbplj0uktb0ls14285/9>/525eg}fkn/ooez}osw897=;680j/j}rn
5.沿河西走廊探寻“神奇种子”振兴之路如今的甘肃,已经成为中国种业的中流砥柱,是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蔬菜花卉繁种和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也是国家现代种业三大核心基地之一。在这里孕育的一粒粒良种,走向全国,撒向各地,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坚守中,打造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种业产业,为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坚强保障。 jvzq<84yyy4mgpfnfcom{7hqo0io1{inh1ipp}jpv1814<22;1731ltpvgtuaA>229=30qyon
6.试验基地中国水稻研究所海南基地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自筹建设,主要开展水稻育种科研试验,主要任务是为中国水稻研究所提供田间育种加代、纯度鉴定、制种、繁种场所,完成国内水稻科研项目、科研任务,服务国内外水稻专项农业发展。 1.基本情况 现中国水稻研究所海南基地共2处:一处位于海南省陵水县椰林镇坡留村新丰北路jvzquC41ph/ejfu0et0m‚uv1ukf8npfg~/j}r
7.张家口市农业特色产业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张家口频道莜麦在全省杂粮中特色明显,种植面积居全省首位,其中良种繁育面积4万亩,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莜麦育繁种基地。鲜食玉米产业是全国五大生产区之一,2022年种植面积达到13.4万亩,已发展成为集种子研发、有机种植、仓储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整体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张杂谷”育种技术是国内首创,育种水平jvzq<84|lm4igkjk0eun0ls1u{yugv4424803;44:17139=246=/u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