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出口个国家和地区肃州底气食足开创芯未来凤凰网甘肃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一粒粒浓缩着代代智慧、辈辈辛劳的种子落入泥土,在循环往复的岁月里、在繁盛沃土的酝酿中茁壮成长,焕发着勃勃生机。

酒泉市肃州区依托种业这张蕴含新技术、新成果的“金名片”,守护粮食安全命脉,不断延伸出充满机遇的产业链,种出农民富裕的好日子,走出企业自主创新的新路子,让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好种子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落地田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底气十足。

端牢饭碗:

为种业装上“肃州芯”

在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智慧展厅,一组组照片记录着肃州区人民垦荒造田、扩大耕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历史,耀眼的成就从一粒粒种子开始。

肃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39度黄金纬度赋予了农作物生长充足的日照,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培育的种子籽粒饱满、光泽度好、发芽率高、耐贮藏,是全球公认的优势农作物制种区之一,被业内人士誉为“天然的种子繁育场”。

近年来,肃州区秉承农业发展、种业先行的理念,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优良品种培育,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种业安全。注册申报“肃州杂交玉米种子”“肃州向日葵种子”“肃州辣椒”“肃州西葫芦种子”等4个地理标志商标,培育了“敦煌飞天”“希望瑞丰”“蓝翔园艺”等知名种子品牌,全区审定登记品种达到1000多个,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品种创新优势。建成酒泉电子商务产业园、巨龙物流港、春光新天地农产品展销中心及聚农网等物流基地和电商平台12家,初步形成以蔬菜、花卉为主,集种子生产繁育、加工、收购、储藏、销售和冷链物流运输为一体的“线上+线下”供应链体系,实现了订单化生产销售。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年产各类种子1亿公斤,玉米种子和蔬菜种子生产量分别占全国种子总需求的10%和50%,蔬菜、花卉种子出口量占全国蔬菜、花卉种子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种子出口美国、法国等6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制种基地和国家重要的良种繁育基地。

为提升全国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优势,肃州区培育了“肃州种子”公用品牌,成功举办了酒泉现代种业博览会及花卉博览会,不断擦亮“肃州种子”金字招牌,提升制种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创种业“芯”未来。

藏粮于地:

良种良法种好粮

一粒好种子育种平均周期为8年至10年,甚至更久。无论是打通品种选育、种子繁殖、推广销售等环节,还是促进产学研用结合,都需要长远谋划、系统布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走进肃州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连片智能温室整齐排列。棚内硕果累累、生机盎然。在3.15万平方米的试验区内,种植了蔬菜、玉米、瓜类、花卉、向日葵等12大类作物1.4万多个品种,由企业统一管理试验。经过风味、果形、色泽、产量、储存、抗性等重重考核后,最优的品种才能脱颖而出。目前,园区引进育种企业13家,建成种子试验研发基地3016亩,带动发展专业合作社816家、家庭农场106个。

为种业插上科技翅膀,让好种子结出好果子,农业才更有盼头、农民才更有奔头。“我们围绕蔬菜制种产业发展布局,不断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种业国际国内合作和产业升级,全面提升肃州种业市场竞争力,形成了特色制种产业的领先优势。”肃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徐世勇说。

近年来,肃州区逐步构建起敦煌种业研究院、奥凯种机研发中心、大禹节水研发中心等“三院五中心”和“科研平台+专家团队+农技推广员+企业+农户”的“五位一体”技术服务体系。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等12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研发实验室、人才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技术开发、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为现代种业发展提供优质专业服务。依托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培育,初步构建起企业自主研发、平台认定检测同步的研发服务推广体系,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增收致富:

小种子撬动大产业

作为花卉制种大镇,肃州区金佛寺镇积极探索“乡村游+产业+体验+消费”新模式,拓展建设集科普研学、劳动实践、观光采摘为一体的丝路花旅、银佳庄园等特色农家乐,好产业变成好风景,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围绕花卉制种产业,金佛寺镇农文旅融合发展逐渐多元化,打响了杏花文化旅游节、李广杏采摘节及花之海观光旅游节等乡村文化旅游品牌节会,吸引了农民返乡创业开农家乐,让游客真切感受到这片田野的‘色香味’,打造了文旅融合全域景区。”金佛寺镇党委书记韩建斌说,今年,将聚力建设核心景区,积极打造以银佳庄园、丝路花旅为主的农旅融合大景区,以乡村旅游带动周边农户创业增收,预计年收入增加800万元,形成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四方共赢的局面。

在肃州区,种业的发展让产村融合逐渐“枝繁叶茂”,乡村旅游等“枝叶”的成长让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历经40多年的发展实践,肃州区目前拥有种子生产加工企业157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其中,育繁推一体化上市企业1家、合资企业2家、出口资质企业25家,建成成套种子生产加工线35条、种子储藏库5.7万平方米、种子晾晒场130万平方米,种子加工能力达2亿公斤。培育敦煌种业、登海先锋等育繁推一体化省级龙头企业9家,与全球80多个国家(地区)及全国近千家种子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代繁品种达4900多个,代繁面积达全区瓜菜制种面积的80%。

家住肃州区果园镇中所沟村7组的制种大户杨东林今年种的13.5亩甜椒、四季豆、生菜、杂交葫芦和菊花即将迎来收获。“现在大家制种的积极性很高,制种收入比较高,只要人勤快,在家制种比外面务工强。”杨东林说。在果园镇,和杨东林一样的制种户很多,制种业已成为这里最主要的增收致富渠道。“每年春耕开始前,各制种公司会跟我们签订合同,免费给我们母种,还会商定保底收购价。”杨东林说,“我们产多少人家收多少,比过去自己找公司收种子更有收入保障。”

下一步,肃州区将紧紧围绕打好种业“翻身仗”,聚焦种业“卡脖子”难题,以打造国家核心种业基地为目标,扩基地、育龙头、促创新、抓管理、办节会、树品牌,推动肃州区由“种业大区”向“种业强区”转变,努力把肃州区建成全国效益最好、环境最美、质量最优、管理最规范的种子生产基地,实现“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必有肃州种”的目标。

THE END
0.乡镇农业工作计划(通用21篇)①在李西桥镇李西村、武阳镇毛坪村、关峡乡岩头村创建三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分别是李西桥镇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武阳杂交水稻制种试验示范基地、关峡无公害蔬菜试验示范基地。 ②在东山乡、在市乡、乐安乡、武阳镇、关峡乡等5个乡镇建立了甬优9号、甬优12号、甬优15号、甬优1540、春优84等5个粳稻新品种的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i|ln049732:68398462e4;?:3554ivvq
1.工作动态江苏神农大丰种业公司所在的盐城市盐都区、郭猛镇两级政府积极支持种业企业基地建设,投入2150万元,建成了近600亩的全国领先的高标准的科研示范基地,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宁波微萌种业企业在宁波市和鄞州区有关部门支持下,获批14亩建设用地,流转400亩育种基地,用以建设国内一流的蔬菜种业研发中心和育种jvzq<84yyy4tgniejktb0lto0et0pn|u1fktAri?8ej92o;f/hic969hgf3c;B=/92::2;729d:2(Lfvgius{Ri?:5i8g>he/2?bc693g739;>6/676:c>i35f67
2.甘肃河西走廊外繁制种迎“农忙季”兰州海关助力产业健康发展每年秋冬季节,是我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外繁制种基地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传统进出口高峰期。兰州海关所属兰州中川机场海关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严把进境种子检疫关,保障国门生物安全,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支持产业健康发展。 戈壁夹绿洲的天然隔离优势,加之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等特点,使得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蔬菜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23;5544643977644ivvq
3.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网2022年,全市落实制种面积62.8万亩,生产各类优质种子1.34亿公斤,约占全省的20%。今年,全市制种面积达到67.5万亩,是全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对外贸易制种基地、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种子不仅畅销国内,更远销美国、日本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实现出口蔬菜花卉种子800万公斤以上,出口产值达4亿元。 据统计,全市玉米种子和蔬 jvzq<84yyy4yzw~0cixj0ls1l{pma:44249188y4249189:a9;?2:?50jvs
4.“飞天故里”甘肃酒泉:惊艳不止航天中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外繁制种基地 和新能源建设“主战场”…… 位于甘肃省最西端的酒泉市 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 其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 丝绸之路的重镇 图为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西汉酒泉胜迹景区一角。(资料图)肃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jvzquC41hktbplj0uktb0ls14285/9>/525eg}fkn/ooez}osw897=;680j/j}rn
5.沿河西走廊探寻“神奇种子”振兴之路如今的甘肃,已经成为中国种业的中流砥柱,是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蔬菜花卉繁种和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也是国家现代种业三大核心基地之一。在这里孕育的一粒粒良种,走向全国,撒向各地,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坚守中,打造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种业产业,为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坚强保障。 jvzq<84yyy4mgpfnfcom{7hqo0io1{inh1ipp}jpv1814<22;1731ltpvgtuaA>229=30qyon
6.试验基地中国水稻研究所海南基地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自筹建设,主要开展水稻育种科研试验,主要任务是为中国水稻研究所提供田间育种加代、纯度鉴定、制种、繁种场所,完成国内水稻科研项目、科研任务,服务国内外水稻专项农业发展。 1.基本情况 现中国水稻研究所海南基地共2处:一处位于海南省陵水县椰林镇坡留村新丰北路jvzquC41ph/ejfu0et0m‚uv1ukf8npfg~/j}r
7.张家口市农业特色产业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张家口频道莜麦在全省杂粮中特色明显,种植面积居全省首位,其中良种繁育面积4万亩,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莜麦育繁种基地。鲜食玉米产业是全国五大生产区之一,2022年种植面积达到13.4万亩,已发展成为集种子研发、有机种植、仓储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整体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张杂谷”育种技术是国内首创,育种水平jvzq<84|lm4igkjk0eun0ls1u{yugv4424803;44:17139=246=/u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