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生物学名词解释

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下载本文档

1、1、 名词解释:1、 进化:进化指事物由低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的形式转变过程,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与发展,涵盖了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2、 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就是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3、 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发展,也包括某一物种。4、 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

2、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包括进化的过程、证据、原因、规律、演说以及生物工程进化与地球的关系等。)5、 自我更新:生物的自我更新世一个具有同化与异化两种作用的新陈代谢过程。6、 耗散结构:是指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时出现的有序结构。7、 超循环组织模式:指由自催化或自我复制的单元组织起来的超循环系统8、 阶梯式过度模式:包括6个阶梯式步骤。它说明原始细胞的起源是一个由多种原始生物大分子系协同驱动的有序自组织过程,该系统的哥哥主要阶段受内部的动力学稳定和对外环境的适应等因素的选择。9、 分子准种:分子系统也存在着类似物种的系统组合,叫分子准种。10、 化石:化石就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

3、体、遗物和它们生活的遗迹。11、 硅化木:硅化了的植物次生木质部,原物质成分已被氧化硅交代,是最为常见的木化石类型。12、 进化稳定对策(ess):是基于最适性理论提出的,用于解释动物的各种行为对策的一种理论。当种群内所有个体均采取某种对策后,若其他对策者不能入侵该种群,在进化上,此种对策则是稳定的,此即ess概念。13、 “有产者”原则:是指斗争中资源(食物、领域、配偶)占有者往往处于优势。14、 亲缘选择:对有亲缘关系的一个家族和家族中的成员所起的自然选择作用。亲缘关系越近,动物彼此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也就越强烈;亲缘越远,则表现越弱。15、微观进化:是无性繁殖系或种群在遗传组成上的微小差异

4、导致的微小变化。16、基因库:一个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其组成成员的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17、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率。18、适合度:也称适应值,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与其他基因型个体相比能够存活并把它的基因传给下一代的能力19、选择系数:表示某一基因型在群体中不利于生存的程度,是表示相对选择强度的数值,一般以s表示。20、遗传漂变:由于群体太小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甚至丢失的现象。21、物种:是进化的单位,又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是指生命存在的主要形式,体现了生物界统一性中的多样性,连续中的不连续性,不稳定中的相对稳定性。22、生殖隔离 生物学上差异造成的隔

5、离,即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正常可育后代的现象,是随着物种的形成而获得的。23、表型趋异:是指后裔的平均表型相对其祖先表型的偏离。24、谱系趋异:是指一个单源群内代表不同进化方向的线系之间因种形成速率和绝灭速率的差异而造成的谱系不对称性。25、集群绝灭:指生命史上发生的大范围,高速率的物种绝灭事件,即在较短的地质时期内,一些高级分类单元所属的大部分或全部物种的消失,从而导致生物圈多样性的显著降低。26、选择性剪接:指从一个基因转录出来的rna前提,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形成不同的成熟mr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27、致同进化:即一个基因家族的成员通过遗传上的

6、相互作用,使得所有成员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进化。28、假基因:是基因组中与某一功能基因的序列高度同源但却没有功能的dna片段。29、结构域:是指蛋白质亚基结构中明显分开的紧密球状结构区域,又称为辖区。30、中性突变: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也即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31、分子钟:是利用已知的分子系统学数据和古生物数据建立的表示分子进化变化量与进化时间之间关系的通用曲线32、社会人:人具有社会属性,能创造文化,建立文化系统,个别的人在社会文化系统中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该系统积累的文化信息,成为社会文化系统中的成员,一旦脱离社会,就会失去社会属性。33、自然人:就是生物学概念的人,

7、人类同样是一个生物物种,与其他物种无本质区别。34、文化进化:指人类社会的文化系统(包含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随时间而变更的过程。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即为社会人和自然人。35、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指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空间。36、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复合体。37、食物链: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就像一条链子一样,一环扣一环,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38、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

8、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39、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特定时间内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物质与能量输入输出接近平衡,在外来因素干扰下,通过自调控能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二、简答与问答:1、比较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异同。相同点:1、二者均认为物种是可变的,而是在自然界里,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变异,并且从一种生物类型变为另一种生物类型。2、二者均主张生物的进化史渐进的。不同点:1、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主张物种演变和共同起源,他认为地球上现今生存的物种都是曾经生存的物种的后代,溯源于共同的祖先。共同起源是生物进化一元论的观点,而拉马克则是认为最原始的生物源于自然

9、发生,各系统或群体生物并不起源于共同祖先,是典型的生物进化多元论的观点。2、二者对适应起源看法比不同。按照拉马克看法,用进废退或获得性遗传是一步适应,也称直接适应,即变异是定向的,“变异适应”。按照达尔文的看法,适应是两步适应,也称间接适应,第一步是变异的产生,第二步是通过生存斗争的选择,即变异是不定项的,“变异适应”。3、拉马克学说是在同灾变论的斗争中创立的,达尔文学说是在同神创论的斗争中创立的。2、简述现代综合进化论的主要内容。现代综合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为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使生物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主张两步适应即变异经过选择的考验才能形成适应。第二,认为种群

10、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机制的研究属于群体遗传学的范畴。第三,认为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3、 谈谈你对进化生物学发展新方向的见解(p15)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自我更新 (2)自我复制 (3)自我调控 (4)自我突变总之,生命不仅有其物质属性,同时也具备了区别于非生物的本质特征。5、生命起源的过程: (1) 从无机小分子生存有机小分子(2) 从有机小分子发展成生物大分子(3) 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4) 由多分子体系发展成原始生命总之,非生命的物质经过上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完成了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在这之后,进入了生物学进化的过程,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今

11、天五彩斑斓的生物界。6、什么是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及危害怎样?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预防?(p32)温室效应:就是因大气吸收生热红外线辐射使地球气温持续上升的效应。原因:主要是由温室效应气体引起。co2是温室效应气体的主要成分,它吸收生热红外线的热量不能散发的原因是ch4、n2o、氯氟烃及co等痕量元素填补了co2、水汽、o2分子间的空隙,阻止热量散发,增强了温室效应。危害:温室效应的直接后果是造成地球气温持续上升,其次会因为水温上升导致冰川消融,第三是全球将面临干旱,第四是疾病大量流行。措施:1.减少森林的砍伐,特别是热带雨林,它们是吸收co2的主力军;2.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a.

12、改变燃料结构,b.节约能源,c.采用核能;3.召开国际会议,制定签署限制生产氯氟烃的条约;4.选育替代作物,育种目标应该逐渐明确,抗高温、抗干旱将是不可替代的,提倡节水农业,种植抗旱作物。7、由非细胞形态的化学进化过度到具有细胞形态的生物学进化的过程中,哪一个环节是细胞进化的关键环节,为什么?分隔结构的形成。新形成的多核苷酸基因系统必须个别地分隔开来才能通过选择,实现优化,基因的翻译产物才能接受选择作用,从而实现基因型与表型区分。原始细胞结构满足了这一要求,它是一种能稳定地连续保持其特征的分隔结构,它的分裂过程是其多核甘酸(基因)系统复制、蛋白质合成和形成新的分隔结构等三者同步的过程。 8、真

13、核细胞起源的内共生学说的合理性表现在那些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合理性:1、在膜形态结构上,线粒体和细菌相似,叶绿体和蓝藻相似。在化学组成上,内外膜不一致,线粒体外膜与真核细胞的质膜相似,而线粒体的内膜与原核细胞的质膜相似。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它们像细菌一样,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这些特征具有曾是独立生存的生物性质。它们所含的dna均为裸露的环状分子。3、线粒体、叶绿体的核糖体在大小和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反应性质上与原核生物相似。4、现今的生物中,有些真核细胞中存在有共生现象。5、分子进化方面的证据,根据16srrna序列比较分析,红藻的叶绿体毫无疑问是从蓝藻来的。6、同工酶与

14、代谢途径研究的证据也支持内共生学说。不足:1、只重视形态学方面而忽视细胞生理和生化特征。2、不能很好的解释细胞核的起源。9、简述真核细胞起源对生物进化的意义:1)为生物性分化和有性生殖打下基础。2)推动生物向多细胞化方向发展。10、化石按照保存的特点可分为哪几类?决定化石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化石按照保存:1、遗体化石 2、模铸化石 3、遗物化石 4、遗迹化石决定化石形成的因素:1、生物死亡种群的大小、2、生物体组成部分的坚硬程度、3、生物尸体被掩埋的速度、4、掩埋的环境、5、化石的程度和速度11、怎样理解生物界系统发展的发展规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进步性、阶段性和多样性。1、生物进化的进步性:

15、表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趋势。2、生物进化的阶段性:神武的进化过程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3、生物进化的多样性: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多样性是不断增加的,特别是每次重大灭绝之后生物多样性增加都很迅速。12、两界说(动物界,植物界) 三界说(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 四界说(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界)五界说(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界)13、新构造的起源及其在进化中的意义是什么?生物的多功能性是器官系统发育变异的基础,基因的多效性是新构造、新器官形成的基础。基因多效性即一个基因控制若干性状的特征。随着环境的改变,某些原先没有多

16、大适应意义的特征可能对新环境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因而会得到保存和加强。14、新功能起源的基本方式有哪些?1、功能的强化:功能的强化按结构水平,分为两种,即细胞与组织的功能强化和器官的动能强化。2、功能的扩大:功能扩大是指结构功能范围的扩大。3、功能的更替:功能的更替指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由于环境的改变,原先次要的功能逐渐转化为主要的功能,随着功能更替,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15、试述通讯信号的起源及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p100)通讯信号的起源:动物信号起源于某些偶然的动作或者反应,如果这些动物或反应碰巧对其他动物起到了信号传递作用,则经过长期的适应、固定成为通讯信号。信号虽然起源于偶然的动作

17、或者反应,但在其进化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加以改进,以提高信号传递信息的效率。16、生物微观进化的单位:无性繁殖系和种群。17、改变基因频率的因素:1突变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2在选择作用下基因频率的变化3 迁移(基因流动)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4 遗传漂变对基因频率的影响。 可见,进化过程实质上就是各种生命特有基因库的变更过程,任何可以影响群体基因库变化的因素都必然作用于改物种的进化过程。18、适应形成的条件:一般归结于三个方面。1:首先,变异应当是可遗传的变异,这是适应形成的先决条件。2: 这种变异应当具有生存价值,在选择上具有优势,也就是说发生变异的生物个体不仅能生存,而且能够成功的繁衍后代。

18、3:环境的变化是定向的,这种定向的环境变化实质是提供了一种选择压力,使生物已产生的利于生存和繁衍的变异不断得到积累和加强,最终形成对于改变了环境的适应。19、如何理解自然选择在微观进化中的作用(一)自然选择可理解为随机变异的非随机淘汰与保存,变异提供选择的材料,变异的随机性是选择的前提,选择作用于表型,如果突变不影响表型,不影响适合度,则选择不会发生。(二)自然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改变也是通过有性生殖的种群来完成的。也就是说一个个体如果产生了有利于生存的可遗传的变异,那么决定这种变异的基因必然在种群里逐渐扩散,逐渐取代原有基因,才能形成新生物类型。20、量子种形成

19、的条件:1 通过遗传系统中特殊的遗传机制。2 通过染色体畸变。3通过杂交形成新物种。4 通过多倍化形成新物种。5 通过随机因素和环境隔离因素。6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物种形成21、简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1、物种形成是生物对不同生存环境适应的结果。生物的不连续性使生物对环境的异质性的适应对策,物种的形成不但表示生物类型的增加,而且它还为新的生物类型提供新的进化起点。2、物种间的生殖隔离保证了生物类型的稳定性。物种的存在使生物既保持遗传的相对稳定性,又使进化不致停止,成为进化的基本途径。3、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具有可变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这只是相对的,一个物种不能永远适应变化着的

20、环境。当环境变化的速度超出了旧物种的适应能力,旧种的灭绝就会发生,这时新的环境有待新的物种去占领。4、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物种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转移和转换的环节,是维持生态系统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关键。22、举例说明特化式进化的主要类型。(p164)书上找例子23、试述渐变型式与间断平衡型式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以时间和表型改变量来描述物种进化的宏观进化型式。不同点:(1)在线系上,渐变型认为新种主要是通过线系进化产生,而间断平衡型式认为新种主要通过线系分支产生,古生物学中的“时间种”是不存在的。(2)渐变型认为新种的产生是一个缓慢、渐变、匀速的过程,而间断平衡型式认为新种的产生是

21、跳跃式、快速地形成。(3)渐变型强调进化的连续性和缓慢性,而间断平衡式认为进化是跳跃与停滞相间作用。(4)渐变型认为适应进化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的线系进化,而间断平衡型式认为适应进化只能发生在种形成过程中。24、宏观进化形成中渐变式和间断平衡式的异同点。25、染色体的进化有什么方式和途径?1. 染色体数目进化基本染色体组整倍的增减,形成整倍体。染色体组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减,使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不成基数的完整倍数,导致非整倍体的产生。2. 染色体结构进化缺失 重复 倒位 易位3. 染色体功能进化随着有性生殖在进化中的出现,在很多生物的性别决定上就产生了染色体功能的分化,即产生了与性别有关的性染色体和

22、与性别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常染色体。性染色体是逐渐从一对原始的同源染色体分化而来。26、简述原核基因组与真核基因组的结构差异(p194)1.真核生物中除某些低等类群(如甲藻等)的细胞以外,染色体上都有5种或4种组蛋白与dna结合,形成核小体;而在原核生物则无 。 2.真核生物中除某些低等类群(如甲藻等)的细胞以外,染色体上都有5种或4种组蛋白与dna结合,形成核小体;而在原核生物则无 。 3.真核细胞含有的线粒体,为双层被膜所包裹,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核酸合成系统与蛋白质合成系统,其内膜上有与氧化磷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链。27、从进化的角度看,转座有什么生物学意义?(p198)产生新的变异,有利于进

23、化:由于转座子可以携带其他基因,包括自身的基因甚至宿主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转座,形成重新组合的基因组,以及通过转座形成大片段插入,双转座子引起缺失、倒位、重复及外显子改组等均会造成基因组新的变异,这些变异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28、中性突变理论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建议参考下面材料组织语言)主要观点是分子水平上的进化大都不是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而是由选择中性或近中性突变基因的随即固定实现的。其本质是分子突变从严格意义上讲是选择中性的,即对生物本身来讲既无利也无害,他的命运几乎取决于遗传上的随机固定,所以在分子进化的过程中,突变压和随机固定起着重要作用。详见p213【关于中心突变理论的理解:遗传

24、突变多为中性突变,即对生物体无利也无害,所产生的突变由于群体内个体的随即交配以及突变基因随同一些基因型固定下来或消失不见(随机漂变的作用),新种的产生不是由微小的长期有利变异积累而成,而是由那些无适应性、无好坏利害之分的中性突变累积而成。它在理论上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并不冲突,前者是揭示了分子水平(微观)的进化规律,后者揭示了表型、种群进化(宏观)的规律,可以说中心突变理论是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补充和发展。】29、 有人说中性突变理论是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否定,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p213)所谓基因水平上的中性突变,并不真正是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原理中有益变异或有害变异,相比较而真正表现中性,而是实

25、际上就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原理中的可遗传有益变异。并且真正适应环境能力不同的新物种形成过程,也必然会存在自然选择的作用,而不是仅仅通过中性突变进化理论中的遗传漂变就可实现。遗传漂变实际上仅仅在一些亚种范畴内的不同变异型形成过程,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中性突变进化理论,根本不具备一种可与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原理相互鼎立的新进化理论的条件,而是只能在进行适当修改后,作为一种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原理进行补充充实的子理论存在,因为他第一次指出了有益或无害的基因变异,可以有许多的不同类型,并且通过不同基因的遗传漂变,可以形成各种各样具有不同种内变异的类型。但作用也仅仅如此,任何希望将这一学说当成与达尔文自然选

26、择原理并列理论,甚至希望用这样的所谓中性突变进化理论,来取得代达尔文自然选择原理的努力,都是徒劳与无益的。30、人与动物的区别从生物学上讲,人类智能发育程度要远远高于动物。从社会学上讲,人类在改造自然的程度上要远远高于动物。从历史学上讲,人类文明沉淀的跨度要远远长于动物。从哲学上讲,人类在主观能动性方面要远远强于动物。人,如果不接受文明的熏陶,可以成为动物,而动物即便接受文明的熏陶,依然不能成为人。已经是人的才能称为人,不能是人的,所以是动物。31、人类起源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p231)人类起源发展的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或早期猿人(100万年250万年前)、直立人或晚期猿人 (20万年

27、200万年前)、智人(3. 5万年28万年前)32、人种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生产、选择、隔离、迁徒、人种混杂。人种形成的主要因素人种形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以及与此密切有关的选择、隔离、迁徒、人种混杂等等。生产:人类社会的生产(包括工具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受其制约的社会制度;文化水平等对人类体质的形成起着主导的作用。选择:人种的肤色、发形等与选择的作用关系极大隔离:人种的分化与隔离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如高山、深谷、 河流、沙漠等天然的障碍,使这一区域的人和另一区域的人断绝了往来,长时期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活,发生了种族上的分化迁徒:人种的

28、形成与迁徒也是分不开的,许多人种在形成过程中都有过迁徒的历史。迁徒有利于扩大和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有利于不同人种的交往和混杂人种混杂:人种混杂也是影响种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33、试述生物圈的含义及其研究的重要性。1、含义: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指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空间。2、研究的重要性:生物圈从其产生开始,就处于不断的进化之中,并构成了进化生物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生物圈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切生命,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场所,而且也是太阳能在地球上发生一系列转化的场所。地球上有机界与无机界紧密结合的一系列转化,都是在生物圈内完成的。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能

29、,支持自养生物,然后再转而支持异养生物。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说是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水、空气和生物活动的大舞台,所以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4、试述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成分在系统中的作用。1、组成成分:a、非生物环境b、生物有机体,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各成分作用:非生物环境:生命的支持系统:a、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提供空间;b、生物代谢的介质;c、提供动植物生存的气候条件。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再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中,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太阳能只要生产者才能源源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成为消费者和还原者的主要能源。消费者: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形式参与物质与能量代谢,通过各消费者间的相互作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进化。分解者:营腐生生活,把复杂的动植物有机残体和废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分解为无机物质,归还于环境中被生产者重新利用。35、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对生态系统施加了强有力的影响,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生态系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对生态系统的重建与恢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总之,人类活动深刻影响了生态系统的运转。对植被的破坏 :伐木业在引入大型作业机器后,工作效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基因突变是什么意思啊(深入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与表现)但同时,突变也被视为演化的 “ 推动力 ” :不理想的突变 会经天择过程被淘汰, 而对物种有利的突变则会被累积下去。 中性突 变( neutral mutation ) 对物种没有影响而逐渐累积, 会导致间断平衡。 变异后果轻微,对机体不产生可察觉的效应。从进化观点看,这 种突变称为中性突变。 造成正常人体生物化学组成的jvzq<84ncdg/ctgejktb0lto1pkxu867;78/j}rn
1.基因突变是什么问答频道基因突变不是血液病。只能是血液病的一种可能的原因。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jvzquC41yy}/dxmg0et0c|p1xkkx1:574;682@3jvor
2.医学生物学的名词解释是DNA分子中单个碱基的改变,也称为“点突变”。分为转换和颠换两种形式。 213.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由碱基序列的改变引起产物氨基酸序列的改变。(无效突变或零突变,中性突变,渗漏突变) 214.同义突变(same-sense or synonymous mutation):碱基替代后形成的新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与原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相同。(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k73=977;680qyon
3.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pdf文档介绍:该【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植物生理学名词解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名词jvzquC41o0zbqmteu0ipo8u/32=:4B6;434ivvq
4.遗传学名词解释完全版.docneutrl muttion 中性突变:基因序列中MM子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产物的功能,即不影响生物适应性的突变和不影响生物表型效应的突变。neutrl muttion hypothesis 中性突变学说:由日本的木村资生提出的一种解释多态平衡的学说,以取代经典模型,认为蛋白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但变异的特点对于自然选择而言是中性的。nick trnsltion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91733B4366?68:760unuo
5.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总结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总结的内容摘要: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一、名词解释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和新品系,并与工程相结合,利用这样的新物种(jvzquC41yy}/5?5fqey/pny1fqi08m6764?:5>3jvor
6.进化生物学期末重点前进性选择中性突变: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中性突变理论:由木村资生提出,主要观点是分子水平上的进化大都不是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而是由选择中性或中性突变基因的随机固定实现的。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对种群的结构遗传与进化有贡献的分子突变使中性的,即对生物本身来讲既无害也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8=7;;5841gsvrhng1jfvjnnu173;9<794<
7.进化生物学概览:物种形成基因进化的复杂历程五、你认为中性突变进化学说是对达尔文学说的否定吗?为什么? 否。因为达尔文注意到了变异的有害性和有利性,而中性突变进化学说注意到的是既无利也无害的所谓中性突变,应该说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看问题的结果,使达尔文学说得到了补充和发展。且中性说是始终以分子水平的结构来提问题的,而达尔文学说是从表型水平来 说的,二者并不相矛盾。 六、谈谈你 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8=7;;5841gsvrhng1jfvjnnu173;9<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