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沙治沙造林方式及技术措施

摘要:随着近些年我国实行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各种生态环保措施在不断得到实际应用。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对于各种生态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在一段历史时期,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效益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甚至不惜以环境为代价,因此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土地荒漠化作为环境受到破坏以后出现的恶果,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情况较为严重。随着近些年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防沙治沙工作也成为现阶段恢复自然环境,改善生态条件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实现生态恢复,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采取了各种方式开展此项工作。尤其是近些年技术的不断提升,防沙治沙工作也有了极大的发展。本文将就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随着近些年全球性的环境变化不断加剧,我国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国家发展。因此,在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土地荒漠化的日趋严重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带来不利影响。我国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开展防沙治沙工作,通过采取植树造林的方式涵养水土,不断扩大绿化面积。随着近些年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防沙治沙技术得到广泛适用,使得在沙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的效果不断提高。本文将就这一方面的内容加以分析研究。

一、开展防沙治沙造林活动的重要性分析

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不断恶劣导致的重要后果之一。不断的土地沙化会使得可以耕种的农田面积不断减少,当前农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同时,也会导致水土流失,水资源枯竭,动植物生存受到严重影响。以我国陕西榆林地区为例,该地区土地沙化情况较为严重,甚至导致出现农业绝收等情况,极大的影响到当地居民的胜场生活。而治理土地沙化的一个重要途经就是植树造林。通过增加绿化面积,一方面可以有效阻止土地沙化的进一步蔓延,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状况,实现人进沙退的效果。我国在近些年积极开展了以防沙治沙为目的的植树造林活动。随着时间的流失,当前我国防沙林的面积已经相当客观,在改造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在沙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难度较大,对各项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随着近些年的技术发展和不断总结经验,当前我国在防沙治沙造林方式和所适使用的各项技术方面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

二、防沙治沙造林的方式研究

1、采取封禁管理的方式避免沙漠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现阶段在开展防沙治沙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对已经沙漠化的地区采取封禁管理,禁止人员和车辆进入,对放牧、采伐、开荒等活动及逆行严格限制。这一方式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已经严重薄弱的土地屏障被进一步破坏,避免沙漠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为后期开展植树造林治沙工作造成阻碍。此外,自然生态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在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同各国发挥生态环境的自愈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恢复,从而降低后续开展的植树造林工作的难度。

2、设置相应障碍物,防风固沙

人进沙退和人退沙进是一直以来开展防沙治沙工作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主要矛盾。而要避免人退沙进的局面发生,就必须降低风沙的不断侵蚀,避免沙丘在风力的作用下扩散和移动,从而降低土地沙化面积。当前,我国主要采用设置障碍物的方式实现这一目的。障碍物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有效实现固沙的效果,降低沙丘移动的速度,同时在山丘迎风位置进行植树造林,从而实现更加良好的固沙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障碍,可以有效降低风速,从而限制土地沙化的扩散速度,最终实现防风固沙的效果。但是,障碍物的方向必须要设置合理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因此该技术本身具有较强的要求。但是其优点是经济有效,实用性较强。但是使用范围限制较大。

3、植树造林,防沙治沙

植树造林是当前开展防沙治沙工作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方法种类。植物的增加可以有效的涵养水土、防风固沙,因此在近些年我国出现土地荒漠化情况的地区相继开展了防沙林的建设工作。但是,在沙漠地区开展植树造林工作过程中,为了确保工作效果,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进行实地考察,从当地的土壤情况和荒漠化程度出发,先择合适的林木品种进行种植,以保证成活率。

1、飞机播种治沙的技术研究

飞机播种造林治沙技术简称为飞播造林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防沙造林技术。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在植物保存率和造林效率等方面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首先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和地形地貌进行考察,依据实际情况和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播种以后的树种能够较好的适应当地环境,提高树木的存活率。此外,在选择树木品种过程中,为了确保能够实现造林的效果,要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能够抵抗沙漠地区的恶劣环境。因此,在近些年很多沙漠地区选择的树种主要以花棒和沙蒿等具有较强耐旱性和抗逆性等特性的植物为主。这些植物种子通过飞机播种,可以高效实现大面积绿化的效果,在发芽以后也不需要特殊的养护,可以任其自然生长,从而起到良好的防沙治沙效果。

2、容器育苗造林治沙技术的研究

通过在一定的容器中进行苗木培育,然后再水源缺乏的沙漠地区进行种植,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沙治沙效果。这一技术再很多水源缺乏的地区得到广泛的推广和种植。这主要是由于该技术在保证苗木成活率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同时成本较低,不需要后期进行较多的养护工作,因此在近些年开展防沙治沙造林工作过程中受到了青睐。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沙枣、白榆等树木的培育工作。

3、成苗深栽造林防沙技术研究

流动沙丘的治理工作一直是防沙治沙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其移动性会使得沙漠面积不断扩大。为了实现对移动沙丘的有效治理,我国在近些年采用了成苗深栽的技术。这种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旱和防风沙的能力。具体操作为,选择合适树种的成年苗木,通过深挖等方式对苗木进行种植,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避免由于干旱少雨造成的苗木成活率低的问题,从而实现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根系成活、发育。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了在治理土地沙漠化过程中的相关经济投入,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4、扦插技术造林防沙研究

扦插技术同样是近些年开展防沙治沙工作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该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具有较强繁殖能力的植物,如杨树、柳树等,在春秋两季进行扦插种植。这一技术的主要环节包括有压条、分根和埋杆等操作。具体而言,在春秋季节,技术人员可以在母树上截取一些带有萌芽的枝条,然后将选择的枝条在水中浸泡。在截取过程中要尽可能保证截取端口平整,然后再下端对其斜切。然后在沙地挖掘树穴进行扦插。

结束语:随着近些年我国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依赖,防沙治沙工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在近些年开展防沙治沙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也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在技术水平和植树造林能力等方面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我国很多存在土地沙漠化的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在后续开展工作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防沙治沙效果,必须进一步强化技术研究和应用,为环境治理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1]刘焕玲,郝利平.防沙治沙造林方式及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20,(33):179.  [2]李利,赵乃繁.防沙治沙造林技术措施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12):247.  [3]冯凯,韩云海,王丙辰等.防沙治沙造林技术措施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5,(3):9-9,14.

THE END
0.誓把荒漠变绿洲!看新疆老兵治沙队脱下戎装治沙海他们心里也很清楚,种树没有回头路 签下为期30年的治沙合同后 他们一头钻进沙漠 “无论如何也要把树种起来” 图①:老兵治沙队队员回填沙土。 图②:老兵治沙队9位队员冠新军、张宏、张辉、周小珂、田来群、李科、王杰锋、张选忠、田野(由左至右)合影。 jvzq<84yyy4dl|y0et0z€4zlz}04975335u49753389a:<7:29:37mvon
1.蚂蚁森林超9成树种在“三北”攻坚战核心区再捐1亿元支持甘肃种树治沙种植现场,甘肃省与蚂蚁集团启动战略合作,未来三年,蚂蚁集团将通过蚂蚁森林再捐1亿元支持甘肃种树治沙。此前,蚂蚁集团已通过多家公益组织和专业机构,向甘肃省生态建设协议捐资超过9亿元,种树超1.5亿棵。全国范围内,蚂蚁森林项目启动8年来,已将超90%的树种在了"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地区。jvzq<84yyy4ykwmwcpku0lto1vkdj87246654<46297d;l7:28=56>5;83hf2?54;e>8h
2.林业知识常见的防沙治沙措施及技术规范▪适用条件:多用于水资源匮乏、植物难以生长、急需治理的流动沙地。具备植物生长条件的地区,化学固沙可与物理治沙、植物治沙相结合。 ▪化学固沙材料:常见的有土壤凝结剂、沥青乳液、沥青化合物、乳化原油、泥炭胶液等。选用的材料应尽可能无毒无污染。 jvzquC41yy}/{~snko4dp8sgyuoohx4948<35?3jvor
3.内蒙古鄂尔多斯:本土树种治沙筑牢生态屏障央视网2024-11-10 17:01:08502588次观看 内蒙古鄂尔多斯:本土树种治沙,筑牢生态屏障。 责任编辑:央视网 央视新闻 我用心你放心 4热门推荐 白俄罗斯反制波兰和立陶宛关闭与白边境 11月4日 16:53央行: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11月4日 17:00短假期+2 四川推行中小学春秋假 11月4日 17:06jvzq<84yyy4oq{yjpg}t0ls1r1847A=;70nuou
4.财经分析苗木价格指数发布——哪些树种成为“抢手货”?新华·中国(合肥)苗木价格指数2024年二季度发布暨行业交流会28日在京举办。指数显示,截至2024年6月,15个苗木价格指数“9涨6跌”,枫香、油松、油茶、国槐等树种成为“抢手货”。 哪些树种成为“抢手货”? 近年来,国家林草局加速推动林草种苗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从2022年开始,国家林草局林场种苗司和中国经济信息jvzquC41hktbplj0gcyuoxsg{0ipo8f142852?7:53782<;4::4ivvq
5.从“黄沙漫天”到“绿树成荫”青海都兰县的治沙之路(一)机械沙障固沙技术。2008年,都兰县和北京林业大学协作,进行在流动沙地上设置机械沙障的固沙试验,共设置沙障32亩,填补了都兰县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没有机械沙障固沙的空白。 (二)杨柳科树种深栽旱作造林技术。深栽旱作造林于1997年度获海西州第二届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度获青海省第二届科技成果二等奖。 jvzquC41yy}/ezhd0eun1qjcfnoog8723931:67216;14;5are4ivvq
6.久久为功,创造防沙治沙新奇迹(守望·特别策划)林场成立之初,“六老汉”就约定:“每家必须出一个人,把八步沙治下去。”1983年,31岁的郭万刚顶替生病的父亲率先加入治沙行列;此后,贺中强、石银山、罗兴全、程生学以及张老汉的女婿王志鹏,也都陆续接过父辈的“接力棒”。 20年间,两代治沙人在7.5万亩流沙上,营造防风固沙林4万多亩,栽植抗旱树种1000多万株,建成jvzq<84jg0vfqyqg0eun0ls1p4532;8129651l6;4496/=56:2<837mvon
7.沙海披绿记——陕西省沙化土地全面治理一线见闻春雷响,万物长。3月5日,在榆阳区芹河镇纪小滩村,密密麻麻的樟子松挺立在毛乌素沙地,这种被称为榆林治沙“功勋树”的树种,结束了榆林沙区没有常绿乔木的历史。 “我的老师曾在榆林试种过樟子松,我也想试着筛选出适合榆林种植的树种。”提起往事,89岁的榆林“樟子松之父”孙祯元精神矍铄、容光焕发。 jvzquC41yy}/k|mccp~j0lto1e532;9125731<5;33660|mvon
8.科学治沙草原美百姓富“这里常年刮6级以上大风,如果不采取人工干预,风沙两个小时就可以刮到沈阳。”阜新市彰武治沙学校教师王麦说。 彰武地处全国最大沙地——科尔沁沙地南部,在沙漠化防治、治沙树种选育等研究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当地正全力实施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50万亩“山水林田湖草沙”相统一的生态治理区初步建立。阜新市委书记jvzq<84yyy4dg7hp1ete8xvyo5hf87245671:71v46359;34a997A:5;84tj}rn
9.辽宁彰武:“治沙功勋树”背后的故事在中国治沙史上,彰武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的号角,亦是在彰武正式吹响。 这座小城的独特地位,与樟子松息息相关。 治沙功勋树 “到现在为止,樟子松仍然是‘三北’工程乃至后面30年造林的最重要常绿树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朱教君语气笃定,“没有之一。jvzq<84yyy4junsnkp4dp8xha6J5F9;F978C7=56E;=8E>>5;588EB59:a81;h>6EH?8;M>690nuou
10.从防风固沙到生态综合治理彰武人治沙增绿70年初心不改科尔沁沙地南部,地处辽西北的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70年来,面对呼啸而下的肆虐风沙,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彰武人一直没有停下治沙的脚步。从一棵树,到一排树,再到整片林海。70年接力治沙,累计完成人工治沙造林保存面积156.5万亩,封山育林23.8万亩,飞播造林17.2万亩;全县林地面积jvzquC41yy}/hjwogt4dqv3ep1814:4331621B>::3636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