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原因:蓝藻的大量繁殖,主要为微囊藻属、鱼腥藻属的一些种类如:微囊藻、项圈藻、颤藻等。
发生表现:
主要表现为在水面上形成一层蓝绿色的藻类浮膜,在风力的作用下飘到下风口,在下风口大量堆积。
量少时,在下风口如云雾状堆积,肉眼可见一颗颗细小的藻体颗粒,飘在水中,如同灰尘一样;量大时大量堆积在池底,如蓝绿色油漆一样。
产生原因:
1、池塘投喂量过大,再加管理不善,造成水体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N、P等营养盐严重过剩,从而导致蓝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2、池塘水体PH过高:高PH条件下水体会严重缺乏二氧化碳,导致硅藻、绿藻等有益藻类无法繁殖,而蓝藻却非常适应这种水体,从而大量繁殖最后形成水华。
3、水中氮磷比例失调,特别是使用了一些营养成分不全面的肥水产品,导致水体氮磷比例失调,尤其是导致水体磷含量的过剩,促使蓝藻大量繁殖(蓝藻的固氮作用),最终形成水华;
4、养殖品种搭配不合理,滤食性鱼类如花白鲢投放较少,导致池塘缺乏滤食蓝藻的生物,蓝藻因缺乏天敌而大量繁殖,最终形成水华。
发生特点:
1、盐度:蓝藻一般适宜低盐度水体,盐度在5一下的水体,蓝藻极易爆发,盐度在5-10的水体经常发生,盐度在10以上的水体蓝藻发生较少,盐度在15以上的水体,蓝藻几乎不发生。
2、水温:蓝藻适宜温度较高的水体,一般水温在25-30度的水体比较容易爆发蓝藻,尤其是水温在28-30度甚至30度以上度时,蓝藻极易爆发,因此往往水温高的夏季是蓝藻爆发的高发季节。
3、养殖品种:养殖底层鱼虾的池塘更容易爆发蓝藻,尤其是养殖泥鳅的池塘,因为底层鱼虾更容易将底部蓝藻的休眠体搅到水体上层,促进其萌发,导致其大量繁殖。
4、水体情况:水体流动性弱的池塘更容易爆发蓝藻,因为蓝藻更适宜静止的水体,而在流动水体中竞争能力相对较弱,不易占优势。
危害:
1、抑制其他藻类的生长:蓝藻爆发的水体,由于蓝藻极强的竞争力,常常会严重抑制其他藻类如绿藻、硅藻的生长,导致有有益藻类生长不良,使水体藻相严重失衡。
2、大量产生藻毒素毒害养殖品种:在蓝藻正常生长时,会不断释放藻毒素到水体中,导致鱼虾生长不良,饵料系数变高,容易发病,而蓝藻死亡后,藻毒素更是集中适当,导致鱼虾严重中毒,同时蓝藻尸体死亡后产生大量羟胺、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极易诱发鱼虾发病。
3、影响鱼虾食用用价值:分泌大量异味化合物和次生代谢产物,被鱼虾吸收后在体内蓄积,导致鱼虾产生严重土腥味,影响食用价值。
4、影响水体溶氧:蓝藻爆发的池塘,往往池中溶氧波动大,白天溶氧过饱和,但晚上非常容易缺氧,尤其在高温季节的晚上,如果遇到天气突变,极易导致池塘泛塘。
5、影响水体PH:蓝藻爆发的池塘,由于蓝藻的作用,会使水体PH进一步升高,往往达到8.8甚至9.0以上,更加加剧有鱼虾发病的风险。
6、加重鱼虾发病后的治疗难度:如果鱼虾发病的池塘,如有伴随蓝藻水华,则由于蓝藻水华导致的高PH胁迫和高蓝藻毒素的毒害作用,往往导致疾病治疗难度成倍增加。
蓝藻水华预防:
1、合理放养密度,减轻池塘水体负荷,防止池塘有机污染加重,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各养殖品种合理的搭配,加大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的投放,个别池塘还可适当投放罗非鱼,促进他们对水体蓝藻颗粒的滤食,抑制蓝藻的生长。
3、养殖过程中,选用营养成分全面的肥水产品进行肥水,避免选用劣质肥料,导致池塘水体氮磷比例失衡。
4、定期改底调水,促进底部有机质的氧化分解,防止池塘有机污染物的积累,尤其是加强使用活菌类产品如“活水素”、“降氨宝”的使用,分解有机质的同时,还能大量分泌抑制因子,强烈抑制池塘蓝藻等有害藻的繁殖,调水水体藻相,促进水体肥、活、嫩、爽!
5、定期检测水体PH,防止PH过高,随时保持水体适宜PH范围,促进有益藻类的繁殖,从而抑制蓝藻生长;
6、增氧机的合理使用:养殖池塘注意增氧机的合理搭配和使用,以促进池塘水体流动循环,抑制蓝藻的生长,促进硅藻、绿藻等有益藻类获得竞争优势,防止蓝藻水华的爆发。
7、有条件的养殖户,还可在池塘水面种植部分水生植物,如水葫芦、蕹菜等水生植物,以吸收水体过剩的营养盐,但水生植物在高温季节生长较快,打捞生长过量的水生植物比较耗费人工,各位养殖户可酌情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