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水色发黑的处理措施:由水质富营养化和藻类及有机物造成黑水水华

水色是自然光穿透水体达到悬浮物质表面后反射的颜色,其中以浮游生物对水色的影响最大,又称之为藻色。在池塘养鱼的过程中发生池塘水体发黑,一般来说是养殖水体老化的标志,该种水色由池中残饵、粪便、腐植物和动物尸体的大量积累,未得到及时转化而沉入池底腐败分解。但也有清塘加水后,水色发黑的情况,这种情况是水中微生物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下面就池塘水色发黑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作一简述,仅供参考。

一、黑水形成的原因

池塘水发黑的原因一般是水质富营养化,由于颜色较深的藻类和过多的有机物造成。

1.施肥不当过度使用有机粪肥、氨基酸等营养性肥料引起的"黑水",此种"黑水"气泡多沉淀少,多是膝口藻和隐藻形成优势藻种而引起。

2.藻相单一,隐藻成为优势藻类引起"黑水"。因隐藻适应能力强,对水体营养要求不苛刻,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因此,隐藻很容易形成优势藻类。该类水拨开显褐色,远看呈黑色。

3.藻相单一,膝口藻成为优势藻类引起"黑水"。膝口藻属于黄藻门,有鞭毛,趋光性强。膝口藻和隐藻一样,适应能力强。膝口藻成为单一优势藻类易引起带状黑水水华,该类水体容易"死藻"(倒藻)存在很大隐患。

二、引起池水变黑的因素

1.隐藻引起池水变黑隐藻富含叶绿素a、c、β -胡萝卜素,对所见光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由于藻类对于水温适应能力强,所以隐藻类引起的黑水,只要氮磷等元素适宜,几乎可以在春夏秋冬四季都可出现,并且有形成优势种群的可能,对光照不敏感,无光条件下能够异养生存。

(卵形隐藻)

由于一般成鱼养殖池大规模投料期在7-9月,所以喜欢生存在有机物和氮丰富的水体的隐藻一般都是在7-9月这一时期出现。这种水质的池塘的鱼苗、苗种,特别是花白鲢鱼的生长速度较快。鱼池中发生隐藻藻类的水华,近看显红褐色,远看显黑色。不能说是水质不好,一般都说明该鱼池水肥、水活,有说法认为还是好水。隐藻藻类的水质,无需处理。

2.膝口藻引起池水变黑

膝口藻有鞭毛,趋光性很强。清晨在鱼池上下层一般均匀分布,日出后逐渐往表层移动,中午前后大部分集中表层,下午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又逐渐下移分散。

(显微镜下的膝口藻)

膝口藻藻类对低温适应能力强,早春晚秋尤其旺盛,一般多见于晚秋。在形成优势藻类后,易形成丝状、带状、扫帚状、乌云状和溶液状黑色水华。膝口藻在鱼池中保持一定的数量对滤食性鱼类有益,但在形成水华后,在变天等环境激烈变化的时候容易发生倒藻。

膝口藻引起池水变黑的产生原因:1.老池塘易发生;2.喂草多和有机质多的池塘易发生;3.施肥不当,碳源缺失的池塘易发生;4.清淤不彻底的池塘易发生;5.花白鲢投放较少的池塘。

膝口藻的优点:在没有老化的情况下水体稳定,发病少,花白鲢生长速度快。膝口藻的缺点:在管理不当的情况下,藻类老化容易倒藻;容易缺氧,泛塘。

防控方法:1.定期补充安全无刺激的有机肥。2.补充利于藻类吸收营养的菌种,保持藻类活性。3.多增氧,保持藻类活性。4.勤改底,分解底部有机质,减少耗氧。5.加大白鲢投放密度,合理使用滤食性鱼类对藻类过盛的控制。

3.大分子有机物过多

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指非溶解性有机物,水中的颗粒态有机物主要有被大分子有机物包裹的颗粒及生物态颗粒有机物和油的乳浊液。生物态颗粒有机物主要是一些微生物(藻类、细菌)及其尸体(细胞碎片),也可能有其它的有机碎片,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大分子有机物过多形成的黑水,一般出现在灌水淹没草类植物的淹青时期。在加水后,大量的草屑、鱼的粪便在池水里堆积,四、五月气温相对较低,有益菌分解速度跟不上,水极容易变黑。还有不少施加农家肥的池塘也会出现此种情况。

防控方法:1.利用光合细菌等能够利用小分子的物质控制藻类的丰度。2.定期施加磷肥,合理调整池塘的氮磷比,以此来控制藻类的种类。3.可以加深水位,利用氯制剂片剂等改底。4.农家肥发酵后下塘。

4.小分子有机物过多

在池塘中生物体内的代谢活动会产生一些有机物,比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这些有机物在生物体内经过分解和转化,会生成一些小分子有机物,比如氨基酸、脂肪酸、糖类等。此外,一些水生生物还会分泌一些有机物质,比如鱼类分泌黏液等。这些有机物质在水中会分解生成小分子有机物。

小分子有机物过多形成的黑水,一般出现在倒藻后常见。倒藻后的水先变红,两三天后池子里的水就会变成黑水。防控方法:1.使用生物有机酸、多硫化合物等调水解毒。2.使用氯制剂或者双氧水氧化水体。3.施加新水引进藻种。4.使用光合细菌和能够分解利用小分子有机物的菌肥。

上列3、4属于池塘有机物过多导致的水体发黑。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密度过大,残饵粪便的不断积累,加上水质管理的不善,导致有机物的分解速度远远低于积累速度,造成有机物在养殖环境当中的不断积累,从而诱发养殖水体的发黑。这种情况一般伴随着底质的恶化,因此,改底必不可少。

三、鉴别四种水色发黑的方法

鉴别上述四种水体水色发黑的黑水,用显微镜下观察即可直观的判断是膝口藻或隐藻,还可以用玻璃杯或矿泉水打一瓶水,静置于阳光下几分钟后观察,可见:

1.杯或瓶壁无气泡或者少气泡,瓶底沉降物质颗粒大的为大分子有机物,小的为小分子有机物。

2.杯或瓶内气泡产生少,瓶底积聚很多沉淀多是有机质过多引起黑水。

3.杯或瓶壁有大量气泡。瓶壁上层向光处,黑色很浓的是趋光性很强的膝口藻、没有的是隐藻。

(衣藻)

此外,绿藻门的衣藻等其它藻类,在大量繁殖也会形成黑水,不少池塘也会时常出现隐藻、膝口藻、有机物多等多种情况并存的现象,需予注意。

四、水黑的处理措施

在处理黑水之前需要对黑水的成因进行区分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除了上述分门别类的不同防控方法,还应按照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1.加注新水、换水是首选。

2.加开增氧机,无疑是预防倒藻和倒藻后水质问题的最好解决方法。

3.使用水质改良类药剂。比如硫代硫化钠、聚合氯化铝等。

4.停止施肥。如果是由于施肥过度导致的池塘水发黑,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停止施肥。这种黑水的特点是气泡较多,同时沉底比较少。

6.补充益生菌。定期补充益生菌种,同时还要加强水体的有机质分解能力,促进有益藻类的生长繁殖。

7.彻底清塘。如果是老池塘,水发黑可能是由于淤泥深厚、长期没有清理底泥,导致其滋生大量有害菌所致,这种情况下需要在生产前彻底清塘。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池塘水质恶化不知道原因?池塘水质恶化因素及其措施在这里!池塘水质恶化的原因 1、池塘有机质多,富营养化严重 随着养殖周期的延长,池塘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积累的也越来越多。当这些残饵粪便等生物残骸在水中分解时,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而且当水中氧气不足时,还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导致池塘水质恶化。 2、药物的使用,打破了水体环境平衡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78286898
1.青苔(钢丝藻)的预防和处理和浓绿藻蓝藻随着水温、气温的升高,青苔在池中泛起死亡,被风吹到池角或沉底变黑腐烂,散发出一股恶臭味,其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很多有害物质,败坏池塘的水质,提高了池中氨氮的含量,降低了水中的溶氧,严重时会造成养殖的水产动物中毒、缺氧死亡。 2.青苔发生的原因 青苔发生的原因在于水偏清,肥水不足,而同时水体正常藻类或藻种不jvzq<84sy;?dp7hqo1yiq€3curEog€xkf?=48?+ecvkjfF653
2.万杨物业清理池塘绿藻美化校园环境小区新闻初夏来临,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江苏技师学院校园池塘内的绿藻也开始疯狂生长,仿佛给池塘穿上了一层“绿衣”,严重影响了水质和校园生态美观。为了进一步维护好校园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池塘原本清澈的美貌,5月16日,万杨物业技师学院项目部在项目经理王凤祥的带领下,对池塘绿藻开展了一次集中打捞整治行动。 jvzquC41yy}/{ƒ|{0qxh0ls1j{ld1:8450nuou
3.基于形态学和高通量测序的海水池塘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摘要: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18年12月海水池塘生态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种方法共鉴定浮游植物8个门,绿藻门(Chlorophyta)和隐藻门(Cryptophyta)为主要优势类群。共鉴定浮游植物39个属,仅有5个属,包括裸藻属(Eutreptiella)、颤藻属(Oscillatoria)、拟菱形藻属(PseudjvzquC41lq{spjq0{{qylƒ3ep1nuou442480487242734B5230nuo
4.鱼塘出现红水什么原因?池塘水色发红如何处理?鱼塘出现红水什么原因?池塘水色发红如何处理? “红水”的三种类型 按照产生的原因可将红水分为三种,即:由甲藻过度繁殖引起的红水;池塘藻相单一引起的“红水”;池塘急性倒藻引起的“红水”。由于它们产生的条件与发生机理不同,所以其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jvzq<84ltunvklmcp0ipo8ftvkimg7mvonEjfF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