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流华派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猪蓝耳病学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当前对猪群健康影响最大,难以预防和控制的常见传染病之一。猪蓝耳病可造成繁殖障碍、呼吸道疾病、免疫抑制和继发感染。蓝耳病病毒容易发生变异、重组,国外毒株也常通过引种途径传入我国。据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田志军研究员团队猪蓝耳病流调结果,2016年类NADC30毒株检出率最高;类NADC34毒株自2017年以来均有检出,2021年检出比例明显上升;当前流行毒株主要是L1谱系的类NADC30和NADC34毒株,其次是类HP-PRRSV毒株。

大量的研究报告表明,现有商品疫苗对类NADC30、类NADC34毒株只有有限的部分保护,甚至没有保护,蓝耳病的防控已成为猪场当前非常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华派生物技术服务部跟踪了很多规模场蓝耳病的防控,现将其中一例集团猪场类NADC30猪蓝耳病防控整理如下:

01  背景

某养猪集团实行公司+农户的模式,蓝耳病疫苗只免疫某公司的灭活疫苗,母猪1年4次,小猪免疫1次。2023年2月该公司多个代养场保育猪发生呼吸道疾病,体温升高至41℃,畏寒扎堆,被毛粗乱,伴随咳喘、消瘦,保育阶段死淘率超过了20%。发病保育猪主要来自其中的3个PS猪场。经询问了解到猪场1月份母猪有流产的情况,母猪流产率大约5-10%。

02  临床解剖及实验室诊断

剖解发病死亡保育猪,可见肺脏充血,肉样实变,间质增宽,心包积液,伴随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

采集肺脏、脾脏、淋巴结等样品送实验室检测,经实验室检测,猪蓝耳病核酸阳性,伪狂犬病阴性,PCV2有少量阳性(但Ct值均高于35)。为确定母猪蓝耳病感染情况,采集产房阉割处理液做病原学检测,结果蓝耳病阳性。

选择蓝耳病核酸Ct值低的样品,扩增NSP2和GP5基因,RT-PCR扩增产物测序分析,确定此次蓝耳病感染为类NADC30毒株感染。

03  综合防控方案

3.1 生产管理

3.1.1 异常母猪管理:及时监控异常母猪,并确定异常的原因,如果存在显著的异常情况及时干预处理。对于空/返/流和泌乳不佳的母猪,及时淘汰更新。

3.1.2 后备引种与更新:由于当前各个场的蓝耳状况不一,不建议外部或跨场引种(至少保持3个月内,最好半年),本场已留种猪也应加强后备种猪的健康管理和免疫驯化。

3.1.3 产房管理:按照McREBEL管理原则

(1)产房严格实行全进全出,不允许场内饲养断奶弱仔;

(2)尽量减少对仔猪的处理操作;补铁、去势、保健(长效头孢噻呋)操作时,每窝更换手套、刀片操作;免疫时至少每窝换一次针头;

(3)分娩24小时后禁止调栏寄养,不允许上产床,抓猪治疗需要更换手套。

3.1.4 批次化管理:加强母猪场、保育场、育肥场的批次化管理,特别是母猪场的产房、保育场严格按照批次间的全进全出批次化管理,同时做好不同批次间的场房栏舍的严格清洗、消毒和空栏。

3.1.5 生物安全防控:加强猪流、人流、车流、物流的管控,按照从低风险到高风险的单项流动,防污染、防交叉,加强消毒。防控非瘟的严格措施同时也有利于蓝耳病的防控。

3.2 药物保健+疫苗免疫

全群实施“药物压制+免疫防控”相结合,降低猪体及环境的病毒载量,提高猪群的整体免疫力,有利于快速稳定和防止反弹。

3.2.1 母猪场、保育场全群实施“泰万菌素+中药+多维”,按照厂家说明书剂量的2倍量添加,拌料保健7天;

3.2.2 母猪群全群肌注蓝经灵1头份,3周后全群加强免疫蓝经灵1头份+华蓝泰2mL。

3.2.3 产房7日龄以上小猪、保育猪,肌注蓝经灵1头份/猪,2-3周后加强免疫蓝经灵1头份。

3.2.4 新生小猪:保育猪主要6-8周表现为临床症状,结合猪场生产流程和原有免疫程序,14日龄肌注蓝经灵1头份;28日龄加强免疫1次。

3.3 防控效果观察

观察免疫后副反应情况;统计猪场生产成绩;采集产房处理液、母猪血液样品做病原学检测;采集母猪血清样品做抗体监测。

04  防控效果评估及后续方案调整

4.1 无论是免疫蓝经灵,还是蓝经灵+华蓝泰联合免疫,猪群无体温升高、减食和母猪流产等情况,蓝经灵和华蓝泰均安全。

4.2 首次免疫后1个月,猪场生产成绩大幅改善,母猪流产率恢复到正常水平;产房仔猪成活率由88%提升至93%;保育猪成活率由78%提升到95%左右。3个月后,母猪流产率降至0.3%,产房仔猪成活率97%,保育猪成活率98%,已经完全恢复到蓝耳病疫情前的生产成绩。

2023年6月采样检测,产房处理液和母猪血液检测,蓝耳病均阴性;母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100%,并且很整齐。

4.3 后续方案的优化

母猪群以后每3个月免疫1次,采用华蓝泰和蓝经灵交替免疫。后备母猪110-120日龄免疫蓝经灵1头份,间隔3周免疫蓝经灵1头份+华蓝泰2mL;仔猪14日龄免疫蓝经灵1头份(考虑到降低成本和防非的需要,减少了1次免疫)。

8月、9月回访,猪场蓝耳病稳定,生产成绩稳定,客户十分满意。

05  小结

华派生物多年来针对蓝耳病疫苗生产工艺和猪场蓝耳病稳定控制和净化开展了大量研究,融合最新技术生产的蓝经灵(GD)+华蓝泰,安全、高效,批间稳定。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采用“免疫防控+药物压制”、“活疫苗+灭疫苗”的免疫方式,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猪场蓝耳病。采用华派综合防控方案:1个月左右疫情基本得到缓和,生产成绩大幅提升;3个月左右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生产成绩基本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6个月左右基本可以实现抗原转阴;实施蓝耳病净化的场,12个月左右可以实现断奶仔猪“双阴”。

THE END
0.患病动物呈现明显的猪蓝耳病临床症状,但为什么抗体检测阴性可能有以下情况: A 感染早期:病原已入侵,但抗体还未出现或极低。抗体出现一般在感染后2周以后。 B 免疫低下:PRRS可以直接导致免疫力下降,如合并其它病毒PCV会进一步降低免疫力;营养不良、环境恶劣、饲料霉变等,均可造成动物免疫低下,无法产生免疫应答及抗体。jvzq<84o0hoofnwdkq4dqv4ep1yftneg1813?55397139790jznn
1.如何高效监控猪场内猪蓝耳病的传播/循环状态?猪病防治最好对新生仔猪进行采样检测,但因为对新生仔猪采样较困难,通常对临近断奶的仔猪进行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阴性,那么说明基础母猪群不存在猪蓝耳病的循环传播。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应该对新生仔猪进行检测,以判断仔猪是出生时已经被感染还是因为哺乳期间存在交叉污染而导致了被感染。jvzq<84yyy4qkpxekgtdg7hqo1oofn}0rjv@cFxjqy,dc}nf?5?'kmB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