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顺先先问佛,流年不利烧炷香。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需要给焦灼的灵魂找一个安放的地方,现在的年轻人: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年轻人选择了上香。
在求人和求己之间,年轻人选择了求佛。
在作为和作用之间,年轻人选择了做法。
在关系和体系之间,年轻人选择了佛系。
今年的旅游热中包含了一个特色,就是全国寺庙快被年轻人挤爆。
北京雍和宫限流了!
颐和园全是人!
杭州灵隐寺的十八籽手串限购了!
部分年轻人,因为信佛,此还专门搜集了针对不同寺庙的请手串攻略,心甘情愿花钱买手串!
西安广仁寺门口排出了一公里长队……
寺庙“卷”起来,真没景点什么事!
红墙黄瓦、绿树荫翳、烟雾缭绕,在之前寺庙旅游一直是小众打卡地。
成都文殊院外的红墙边总是有穿着汉服、婚纱的年轻人排队拍照,听说墙上的“幸福”二字都要被摸秃皮了。
广州的大佛寺因为外形与千与千寻的背景屋相似,被称为“现实版《千与千寻》打卡地”。
不少小姐姐到这里就为了体验一把千与千寻的感觉!
南京的大报恩寺,透露着梦幻、科技与赛博朋克的感觉,将灯光投影与建筑雕塑完美结合。
在旅游数据增长的同时,今年寺庙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年轻人正在成为寺庙上香的主力!
现实正在发生转变,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佛系,这正是一场寺庙与青春的“双向奔赴”。
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压力较大,寺庙作为一个宗教场地,自有其庄重和宁静。且一般坐落在山上,清幽宁静,与大城市的喧闹繁华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宇有着大隐隐于市的意味。
迈进寺庙的大门,仿佛是闯入了一道结界。
结界外是KPI和加班,结界内是慈悲与平等。
寺庙自带文艺气息,环境清幽,最适合品茗喝茶或者摆一杯咖啡,永福寺的慈杯咖啡火了以后,法喜寺有了沐欢喜咖啡,德寿宫有了德寿宫咖啡,一寺一咖俨然成了新标配。
除了喝咖啡,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喝什么?
这个比较有意思,湖北武汉的排队场景惊醒大家:
财神殿外排长队,姻缘门口无人问。
现在的年轻人,人际关系婚姻,还不如挣钱重要!
纷纷扰扰处,人间众态,佛在高处看戏,好一曲闹剧。
求佛是幌子,根底为欲,缘乎?
年轻人在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之后,终于彻悟了。
房子、车子、彩礼……哪个不要花钱?
这就和之前年轻人拜锦鲤一个意思。
是大家在寻求自我安慰!
以另一种方式肯定自己!
相信自己!
给自己鼓励!
做自己的锦鲤!
特别是现在考公考研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考试难度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不是说好好学一定能上岸。
在努力之余,考前去烧个香,临时抱佛脚,寻求一下心理慰藉。
考试之前烧个香,临时抱佛脚,希望考个好成绩早日上岸。
此外,有一些宅男宅女不愿意出远门,就开始选择了另外一种模式:
敲电子木鱼,攒电子功德。
在科技的加持下,电子木鱼可以结合“莫生气”,也可以用户可按需选择音色,设置悬浮文字,挑选《大悲咒》《六字大明咒》《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佛音,当然,附加功能需要充值获取引网友造梗“我佛只渡有‘元’人”。
科技和寺庙完美结合,这也太赛博朋克了。
我认为年轻人比之前喜欢烧香、敲木鱼并不是坏事,用不着和懒惰、迷信挂钩。
这是现在年轻人的一种解压方式。众所周知,现在的社会,我们长时间的工作,很难有大批量的时间去旅游、去拥抱自然,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开始追求轻量化的情绪出口,越简单、单纯、质朴的东西,越能净化他们的心灵。
年轻人在考试、工作前总是习惯性的去寻找一些精神寄托,如果内卷和躺平之间做仰卧起坐累了的话,我们尽管放心的去敲木鱼,能否积上功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感受到片刻的宁静。
心疼现在的年轻人,灵魂虽然追求片刻的宁静,身体还要在路上拼搏!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