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本人在简易多媒体/交互多媒体/网络移动环境下应用ppt投影、电子白板、pad等信息技术手段助力课堂教与学的妙招(鼓励以视频形式展示教学妙招的课堂呈现过程,并附相应的教学设计、课件及反思等)
分享本人在简易多媒体/交互多媒体/网络移动环境下应用ppt投影、电子白板、pad等信息技术手段助力课堂教与学的妙招(鼓励以视频形式展示教学妙招的课堂呈现过程,并附相应的教学设计、课件及反思等)
提交人:吕富军提交时间:Wed Nov 29 15:40:24 CST 2017作业格式:2
第六节 鸟【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六节,教材以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重点认识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在探究活动之后,介绍了鸟适于飞行的其他特征,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方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够对鸟善于飞行的深层次的原因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归纳鸟的主要特征。在学习了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基础上,对本节进行学习,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同时为哺乳动物的学习打下基础。鸟是比较高等的脊椎动物类群,通过与前面学习过的动物类群相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功能越来越复杂和精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从而认同并初步形成动物是逐渐进化的,为以后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做好铺垫。【学情分析】知识方面,鸟是常见的动物,学生比较熟悉,知道鸟“有羽毛和翅膀”,但对鸟“有哪些特征适于飞行”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探究学习。教师可利用鸟的标本、相关的视频、图片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力方面,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鸟的标本观察、图片观察、资料分析等多种素材的探究活动,可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鸟的主要特征的重要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初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以探究学习进行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2、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3、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4、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关注鸟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形成爱鸟护鸟的情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教学难点(1)通过“观察与思考 ”活动,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三、教学准备准备相关鸟的标本和图片、视频、PPT。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本30页“想一想,议一议” 鸟类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为什么人类不可以在天空中飞翔?(学生回答)(二)授新课: ((一))多种多样的鸟 请同学列举自己知道的鸟, 教师课件展示鸟的图片和视频。“观察与思考”请同学观察课本30页中的几种鸟,比较它们在形态及结构上的差异,并完成课本31页表格和讨论题:“2、”根据上面的表格,试推测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之间有什么联系,鸟足的特征与鸟的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3、”这些鸟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组讨论,小组代表表达,教师及时补充不足,纠正错误。((二))鸟的主要特征探究1:鸟的外部形态展示鸟的模型和图片,指导学生观察鸟的外部形态,完成思考题:(1)你所观察的鸟的体形是怎样的?(2)鸟的身体覆盖着什么?(3)鸟的前肢演变成什么?学生活动:观察模型和图片,归纳小结:(1)呈流线型,减小飞行阻力。(2)体表覆羽,起扇动空气、保温作用。(3)前肢变成翼,可振翅飞翔。探究2:鸟的肌肉、骨骼指导学生观察标本,阅读资料:鸟的胸肌和骨骼所占体重的比例。(1)观察“鸟的胸肌”,鸟的胸肌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发达程度怎样?胸肌附着的部位在哪里?(2)观察鸟的骨骼标本,鸟的骨骼有哪些特点?(3)这些与它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和鸟的骨骼标本,归纳小结:(1)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2)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3)鸟的外形、肌肉和骨骼的特点与其飞行功能相适应。探究3:思考:(1)鸟总是不停地找食物,会不会增加体重影响飞行?(2)鸟的消化能力如何?有没有鸟粪落在身上或车上的经历。学生活动:观看PPT,结合生活经验,小结:(1)鸟的视觉发达,有喙无齿。(2)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随时排便。探究4:指导学生观看PPT,阅读教材“鸟体内的气囊”图文,阅读文字资料,标出鸟吸气、呼气时气体在肺和气囊中的流动方向。 通过比较人和鸟在呼吸时气体交换的次数,理解鸟的气囊辅助肺呼吸。学生活动:阅读资料,归纳小结:鸟用肺呼吸,气囊可辅助呼吸。(双重呼吸) 探究5:展示资料几种鸟与人心搏次数的数据,请学生分析。这些与它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展示资料几种动物的体温值,请学生分析。给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概念。学生活动:分析数据得:鸟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属于恒温动物。通过产卵繁殖后代探究6:鸟的主要特征在鸟的许多特征中,引导学生总结鸟的主要特征。学生活动: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三))、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鸟与人类的关系。1.农田害虫的天敌;2.食用;3.观赏。((四))巩固练习:PPT展示习题检测、反馈。学生活动:完成相应练习。((五))板书设计第六节 鸟一、多种多样的鸟二、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1.形态结构:体形、羽毛、肌肉、骨骼2.生理特点:消化、循环、呼吸三、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四、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消灭害虫 2.食用 3.观赏 【教学反思】教师围绕“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个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鸟的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都是与其飞行方式相适应,帮助学生生成较为完整知识体系。通过学生观察鸟的标本,鸟的胸肌的图片,鸟的骨骼标本,学生自主地完成了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通过多种手段和材料,力争让学生具体、形象地完成对知识点的掌握。在讲鸟的其他特征时,展示了两个资料:鸟与人心搏次数的数据、几种动物的体温值等,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对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上,教师也是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做到浅而易懂。如本节课的难点知识就是气囊的辅助呼吸,通过比较人和鸟在呼吸时气体交换的次数,说明鸟的气囊辅助肺呼吸。在课堂结构的安排上,做到了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教学过程以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进行,时间分配合理,教学密度适中。
第六节 鸟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六节,教材以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重点认识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在探究活动之后,介绍了鸟适于飞行的其他特征,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方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够对鸟善于飞行的深层次的原因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归纳鸟的主要特征。
在学习了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基础上,对本节进行学习,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同时为哺乳动物的学习打下基础。鸟是比较高等的脊椎动物类群,通过与前面学习过的动物类群相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功能越来越复杂和精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从而认同并初步形成动物是逐渐进化的,为以后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鸟是常见的动物,学生比较熟悉,知道鸟“有羽毛和翅膀”,但对鸟“有哪些特征适于飞行”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探究学习。教师可利用鸟的标本、相关的视频、图片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能力方面,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鸟的标本观察、图片观察、资料分析等多种素材的探究活动,可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鸟的主要特征的重要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初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以探究学习进行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2、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3、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4、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与思考 ”活动,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鸟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30页“想一想,议一议”
鸟类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为什么人类不可以在天空中飞翔?(学生回答)
(二)授新课:
((一))多种多样的鸟
请同学列举自己知道的鸟,
教师课件展示鸟的图片和视频。
“观察与思考”请同学观察课本30页中的几种鸟,比较它们在形态及结构上的差异,并完成课本31页表格和讨论题:“2、”根据上面的表格,试推测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之间有什么联系,鸟足的特征与鸟的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3、”这些鸟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组讨论,小组代表表达,教师及时补充不足,纠正错误。
((二))鸟的主要特征
探究1:鸟的外部形态
展示鸟的模型和图片,指导学生观察鸟的外部形态,完成思考题:
(1)你所观察的鸟的体形是怎样的?
(2)鸟的身体覆盖着什么?
(3)鸟的前肢演变成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模型和图片,归纳小结:
(1)呈流线型,减小飞行阻力。
(2)体表覆羽,起扇动空气、保温作用。
(3)前肢变成翼,可振翅飞翔。
探究2:鸟的肌肉、骨骼
指导学生观察标本,阅读资料:鸟的胸肌和骨骼所占体重的比例。
(1)观察“鸟的胸肌”,鸟的胸肌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发达程度怎样?胸肌附着的部位在哪里?
(2)观察鸟的骨骼标本,鸟的骨骼有哪些特点?
(3)这些与它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和鸟的骨骼标本,归纳小结:
(1)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2)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
(3)鸟的外形、肌肉和骨骼的特点与其飞行功能相适应。
探究3:思考:
(1)鸟总是不停地找食物,会不会增加体重影响飞行?
(2)鸟的消化能力如何?有没有鸟粪落在身上或车上的经历。
学生活动:观看PPT,结合生活经验,小结:
(1)鸟的视觉发达,有喙无齿。
(2)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随时排便。
探究4:指导学生观看PPT,阅读教材“鸟体内的气囊”图文,阅读文字资料,标出鸟吸气、呼气时气体在肺和气囊中的流动方向。
通过比较人和鸟在呼吸时气体交换的次数,理解鸟的气囊辅助肺呼吸。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归纳小结:
鸟用肺呼吸,气囊可辅助呼吸。(双重呼吸)
探究5:展示资料几种鸟与人心搏次数的数据,请学生分析。
这些与它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展示资料几种动物的体温值,请学生分析。给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概念。
学生活动:分析数据得:鸟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属于恒温动物。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探究6:鸟的主要特征
在鸟的许多特征中,引导学生总结鸟的主要特征。
学生活动: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三))、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鸟与人类的关系。
1.农田害虫的天敌;2.食用;3.观赏。
((四))巩固练习:
PPT展示习题检测、反馈。
学生活动:完成相应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六节 鸟
一、多种多样的鸟
二、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1.形态结构:体形、羽毛、肌肉、骨骼
2.生理特点:消化、循环、呼吸
三、鸟类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四、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消灭害虫 2.食用 3.观赏
【教学反思】
教师围绕“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个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鸟的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都是与其飞行方式相适应,帮助学生生成较为完整知识体系。通过学生观察鸟的标本,鸟的胸肌的图片,鸟的骨骼标本,学生自主地完成了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通过多种手段和材料,力争让学生具体、形象地完成对知识点的掌握。在讲鸟的其他特征时,展示了两个资料:鸟与人心搏次数的数据、几种动物的体温值等,培养了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对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上,教师也是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做到浅而易懂。如本节课的难点知识就是气囊的辅助呼吸,通过比较人和鸟在呼吸时气体交换的次数,说明鸟的气囊辅助肺呼吸。
在课堂结构的安排上,做到了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教学过程以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进行,时间分配合理,教学密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