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鸟类也会“交朋友”:一起捕猎觅食,一起抱团取暖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友谊不仅存在于人类世界,鸟类之间同样存在。它们一起防御、一起觅食、一起居住,甚至一起求偶。

野生动物作家、插画家和摄影师Marianne Taylor的作品 How Birds Live Together 通过引人入胜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地图,为鸟类世界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图景。从苏格兰边缘、大沼泽地的热带三角洲到非洲纳米布沙漠的鸟类群落,这部作品是鸟类爱好者不可错过的佳作。

How Birds Live Together: Colonie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Avian World

当我们看到一大群椋鸟或滨鸟在进行栖息前的“旋转特技表演”时,可能会想到“人多力量大”这个说法。在空中飞行时,如果有捕食者出现,群体一起移动就能减少个体成为目标的概率。之后,在漫长而寒冷的夜晚紧紧挤在一起意味着共享热量和节省能量——更有机会熬到黎明。

到目前为止,这种程度的利己主义还算好。然而,情况也可能变得糟糕。在每只鸟试图改善自己在鸟群中的相对位置时,不平等现象就会显露出来。在一群北美红翅黑鹂中,最强壮、最有优势的雄鸟无论在飞行时还是睡觉时,都会把自己推向更安全、更隐蔽的中心位置。其他鸟——尤其是雌鸟、年幼的雄鸟——则在冷风中被逼到外围。

这些都不足为奇。我们认为鸟类本能地为自己服务,而没有能力考虑更多的细微差别。我们理解它们“希望”确保自己的基因存活和繁衍,所以它们表现得自私自利。它们与近亲共享一部分基因,因此可能会为了保护后代或族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但它们根本没有理由与没有血缘关系的个体建立任何形式的社会关系。

然而,鸟类确实会建立这种关系。事实上,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家鸡和珍珠鸡(这两种鸟都不被认为具备复杂心智)在与谁共度时光的问题上有自己的偏好,而且这些偏好可以发展成持久的友谊。为了安全起见,鹫珠鸡成群结队地栖息在树枝上。黎明时分,它们在陆地上开始一天的觅食。鸟群分成几个小队,每个小队中总是由同样的个体组成。这表明它们能认出彼此。一个小队最多能有65只鸟,这意味着需要记住许多面孔。它们每天一起穿越东非大草原,每天行程长达15公里,与大多数人类旅行者不同的是,它们从不争吵。

这种和平的社会稳定程度在鸟类中并不常见,但即使在那些经常变换社交圈子的鸟类中,通常也会在两个或几个个体之间形成持久的关系,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友谊。许多鸟类在冬季会结成鸟群,而在接下来的繁殖季节根据领地分成一对一对。表面上看,领地相邻的鸟类是竞争对手,但对欧亚大山雀的研究表明,这些鸟类更愿意让它们最亲密的冬季群友成为领地邻居,而不是陌生人。它们甚至会确定自己的领地形状,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与朋友共享领地边界的长度。这意味着领地邻居之间的合作关系可能非常重要。虽然领地拥有者会保卫自己的领地不受侵犯,但它们也有可能需要联合起来,互相警告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与朋友合作总比与敌人合作好。

在鸟类社会中共存,的确不仅仅是躲在鸟群中或靠自己的努力争取上位这么简单。友谊的重要性可能出人意料。在最近一项关于澳洲钟鹊的研究中,一些野生鸟类被研究人员装上了类似背包的追踪标签,这种小工具可以牢牢固定数月或数年,已成功用于包括朱鹭、鱼鹰在内的多种鸟类。但在澳洲钟鹊这项研究中,一只未标记的鸟移除了另一只的追踪器。这只雌鸟(也可能是其他雌鸟),随后解除了实验组中所有鸟的追踪标签。研究人员低估了这些善社交的鸟类的嘴和爪子的灵巧性。喜鹊究竟是在对一个陌生的物体感到好奇,还是在积极地帮助彼此摆脱障碍,这还有待观察,但这可能是“救援行为”的一个例子,也是鸟类社会高程度相互依存的一个标志。

乌鸦之间也有互帮互助。当两只乌鸦(可能有血缘关系,也可能没有)聚在一起合作觅食时,它们的成功率是单独一只乌鸦的两倍多。它们还会互相观察和学习新的觅食技巧,这种行为构成了文化传播的基础,并具有社会效益。

动物个体之间的友谊也是一种战略联盟。这在以群体方式狩猎和繁殖的哺乳动物中是众所周知的。例如,母系社会的斑鬣狗通过拥有比对手更多和更好的盟友来维持自己的最高地位,使她在任何竞争中都占优势。在鸟类中,最著名的联盟可能是雄性物种之间的求偶联盟。一种中美洲的长尾侏儒鸟成群结队地向雌鸟求偶,最多的时候能有15只鸟组队,在这群鸟中,两只或三只雄鸟互相配合,同步表演歌舞,让独自表演的那些抬不起头。长期研究表明,在许多季节里,这些群体通常保持稳定。一对或一个群体中的“首领”是唯一能真正交配的雄性,但一旦他死了,“第二梯队”(或其中一只)就会取而代之。年轻的雄性在没有首领指导的情况下,经常会更换展示伙伴,但它们会优先选择那些曾经合作过的伙伴,这样就形成了新的持久联盟。

某些鸟类确实是“独行侠”,但也有大量证据表明,那些有着社交生活的鸟类必须应对很多冲突,确实形成了非随机的互惠社会关系,这些关系的功能与我们人类享受的友谊类似。对于我们来说,持久和支持性的友谊对我们的生活有巨大的积极影响,明显改善身心健康,延年益寿。认识到野生鸟类之间友谊的存在,会增强我们对它们的同理心。而对于已经引入人类生活中的鸟类,比如家养的鸡,认识并支持它们对长期友谊的需求,也可以极大地改善它们的生活。

PUP内容速递

How Birds Live Together: Colonie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Avian World

How Birds Live Together 以引人注目和令人愉快的野生鸟类群落和社区为特色,为鸟类世界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图景。从在同一个悬崖上长期生活的海鸟群体,到群体形成的快速变化,著名野生动物作家Marianne Taylor 探索了鸟类选择共同生活的不同方式。

通过引人入胜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地图,Taylor 研究了鸟类社会性生存和繁殖的优势。本书提供了各种鸟类群落的详细信息,包括那些在树上紧密地建造单家族巢穴的、那些与多个家庭共享大型公共巢穴的、那些在地下挖洞筑巢的、那些在开阔的土地上筑巢并依靠凶猛的侵略集体保卫自己的、那些共同生活在城镇和城市等人类建筑上的……泰勒讨论了每一种生活方式的挑战、好处、危害和群体动态,兼以丰富的鸟类案例。

本书展示了从苏格兰边缘、大沼泽地的热带三角洲到非洲纳米布沙漠的鸟类群落,让鸟类爱好者对鸟类社会群体有生动的了解。

PUP作者简介

Marianne Taylor

Marianne Taylor 是一名自由撰稿人、编辑、插画家和摄影师。她撰写了30多本自然历史书籍,包括《隔壁的海鸥》(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和《10个半物种的生命故事》。

拓展阅读

Birdscapes: Birds in Our Imagination and Experience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观鸟者观察鸟类,本书的作者、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前首席执行官 Jeremy Mynott 却研究起了观鸟者。从古代到今天,从偶然的观察者到环球旅行的“鸟人”,当中的许多人甚至会冒着生命危险跋涉千山万水,乃至牺牲婚姻,只为在人生清单上“打卡”新的物种。

Birds in Winter: Surviving the Most Challenging Season

这是第一本专门研究冬季鸟类生态和行为的著作。留在寒冷地区的鸟类必须在逐渐缩短的白昼中寻找食物和住所、在漫长的夜晚保持温暖,同时躲避捕食者;而迁移到热带地区的鸟类必须学会适应迥异的生态系统和鸟类社区。

Roger Pasquier 探讨了冬季如何影响鸟类全年的生活节奏:从夏末开始,一些鸟类开始贮藏食物,以便在几个月后获取;另一些则聚集成社会性群体,一直到第二年春天。有的鸟类会在冬季在为下一个繁殖季配对,因此在冬季维持健康有助于未来成功筑巢。

新兴科技使科学家们得以精确追踪鸟类个体的活动,从温暖巢穴到大洋彼岸、从朝暮变换到四季更迭,揭示出意想不到的新信息。不过,对于任何感兴趣的观鸟者来说,这些活动也都是可以用肉眼捕捉的。经过几千年的进化,鸟类已经掌握了安度寒冬的技能;如今,它们正面临全球变暖带来的新的生存挑战——这是所有鸟类爱好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Birds in Winter 还配有艺术家、插图家 Margaret La Farge 的优雅线描,供专业鸟类学家参考之外,同样适合业余的鸟类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 END -

原标题:《小雪 | 鸟类也会“交朋友”:一起捕猎觅食,一起抱团取暖》

THE END
0.鸟与人类的关系这是人类和鸵鸟的大小对比 我们要时刻做到好好爱护鸟类 下面是保护鸟类的措施:食虫鸟类的保护与利用保护食虫鸟类的根本原则是保护和改善它的栖息环境,控制带有残毒的化学杀虫剂的使用以及禁止乱捕滥猎。这是一件长期的任务,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在园林地区悬挂人工巢箱来招引食虫鸟类,为那些在洞穴内筑巢 jvzquC41yy}/onnrkct/ew466tjixzy
1.鸟与人类的关系你知道鸟与人类的关系吗?从人类文明历史揭晓起,鸟类就同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证人类正常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之一。人们发现,鸟类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界绿色植物方面作用很大。譬如,益鸟可以防治虫害。灰喜鹊、伯劳、燕子等都是灭虫能手,啄木鸟是“森林医生”。 但鼠害是森林的一大祸患,而猫jvzquC41yy}/onnrkct/ew466ur9yw
2.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大的群体之中的鸟类,比生活在孤独之中的鸟类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大的群体之中的鸟类,比生活在孤独之中的鸟类大脑中有着更多的新的神经元,也有着更强的记忆力。他们据此向人类发出忠告:如果你是一个孤独者,你最好结交一些朋友,否则就会丧失你宝贵的脑细胞,导致记忆力低下。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观点: jvzquC41yy}/zrfqocohqwlmcq4dqv4Ctvodnn4ctvodnndfgvgjn|4kf171295433<10qyon
3.世界候鸟日人与鸟之间,有没有“共鸣”?远东鸟类山雀在学习了解鸟类迁徙、觅食、繁衍等生活习性的同时,人们也经常会被悦耳的鸟鸣所打动,毕竟这称得上地球上“最优美的声音之一”。但你知道吗,鸟类“歌声”也像是结构复杂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揭秘人类语言的进化。 (以下内容英文原文发表于BBC Earth官网,原作者为Angela Saini)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5285<85A5a3c7:ejj;62622::{o:4ivvq
4.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家族》(通用19篇)让幼儿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的图片、卡片,包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昆虫等。 分类表格、记录纸、笔若干。 动物叫声的音频。 三、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动物叫声的音频,引发幼儿兴趣,提问幼儿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声音,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动物家族。 jvzq<84yyy4vpsx0eqs0lrfqcp5rk}f142822B732;697?d639=86<3jvor
5.下列关于鸟类与人类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的鸟具有很高的观赏点评鸟类等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应该珍爱鸟类等动物. 练习册系列答案 考易通暑假衔接教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系列答案 超能学典暑假接力棒南京大学出版社系列答案 文涛书业假期作业快乐暑假系列答案 七彩假期期末大提升系列答案 一诺书业暑假作业快乐假期云南美术出版社系列答案 假日氧吧快乐假日精彩生活系列答案 超能学典口算题卡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1ujoukhnfaej2695
6.讲座纪要:新石器时代从狩猎采集者向农牧人群的转变公元前9600年前后开始,人类对动物、植物和环境的利用模式和相互关系发生改变,出现了早期的作物栽培和动物驯养,为此后农业和畜牧业的形成垫定了基础。人类从此不再被动地“获取”(procurement)食物,而是开始主动地生产食物。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对驯化动植物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其它动植物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则相应降低。jvzquC41ctiicntnqi/rtz0gf{/ew4kphu0398313<1:7m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