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呢?是球形?还是椭圆形?并且根据最新的研究论文显示,地球的内核有一侧在快速成长,所以地球的内核应该是畸形的。
研究显示,在印度尼西亚地下的内核“东侧”,铁的结晶形成量比“西侧”多60%左右。科学家说如果这种不对称的成长继续的话,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影响地球的磁场。
如果从脚下向地下推进约4800公里,你就能看到地球的中心部分,这个部分大概是月球的四分之三大小,也还可以看到由密度高的固体铁制成的球体。这个球体就是地球的内核,在流体外核的内侧。
科普一下什么是流体外核?流体外核就是外核,存在于地球固体的内核之上,地幔之下的位置,由液体的铁和镍构成,厚度大约2,200千米。它的上层边界大约在地壳表面之下大约2,900千米。
内核总是在成长。由于外核中溶解的铁的一部分冷却凝固,结晶,内核的半径每年都会增加1毫米左右。内核的温度很高,高到足以融化铁的程度,但由于地球最深处有强烈的压力,所以铁的结晶不会融化。就像我们平时用力握雪球一样,越用力握紧,雪球就会变得越坚硬。
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地震学家丹尼尔・弗洛斯特(Daniel Frost),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从地球西部一直到地球中心为止,看起来和地球东部完全不同。”。他还说:“如果要对这种现象进行说明的话,唯一能想到的解释是,一侧比另一侧成长得更快。”
内核发生的不对称增长
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球的年龄是40亿年以上,但是内核的年龄却非常年轻。从5亿年前到15亿年前,位于外核的一部分液态铁开始结晶,在此期间内形成了内核。
弗洛斯特的研究小组制作了一个计算机模型来追踪在过去10亿年间内核是如何成长的。结果表明,出现这种成长的偏差,很有可能是内核形成后马上开始的。
当然,如果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只有一方能更快地成长的话,内核的形状应该已经不是球形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弗罗斯特等人怀疑在内核东侧形成的铁晶体被重力推向西侧,使本来扭曲的生长的内核,变成均匀成长,让内核始终保持一个球体的形状。
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的常识也改变了。关于看不见的地方和现象的论文和假说很有可能被推翻。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每一件发生的事情。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