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衣多样性科考分队年度科考日志()

科考小分队由多学科、多专业,共计14名科考人员组成,王立松研究员为队长,王欣宇副研究员为副队长。队员中有多次进藏且经验丰富的银安城、也有从事植物资源与化学研究却第一次进藏、进疆考察的张颖君研究员和范戎博士生,有即将毕业但已有丰富地衣分类学知识和野外经验的研究生——艾敏、谢聪苗、王禄汀、以及跨学科的陈瀚翔同学,也有从昆明植物研究所地衣分类学专业毕业多年的、年轻的地衣工作者——刘栋博士和张雁云博士,资深科学摄影师赵光辉老师负责随行拍摄,参加过多次野外科考的王晋朝和杨东两位师傅将为本次科考保驾护航,并做好后勤保障。小分队将主要围绕青藏高原地衣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开展综合科学考察。

本次科考涉及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帕米尔高原、祁连山、横断山脉及其周边的地衣资源。考察路线计划从昆明出发,经福贡、贡山,由丙中洛-察瓦龙-察隅线进藏,沿冈底斯山脉,从波密、林芝、拉萨、定日、珠峰大本营、仲巴、噶尔、日土、周边,到达三十里营房,之后翻越海拔5380米的喀喇昆仑山垭口等6个垭口达到新疆叶城,经和田、喀什塔石乡、塔什库尔干、红其拉普、瓦恰乡、乌恰、阿合奇、阿克苏、库车、巴音布鲁克,到达巴伦台,再从G216国道翻越天山,到达乌鲁木齐,之后经哈密、嘉峪关、张掖、到达西宁,翻越祁连山,到达玛曲,经红原、理县、攀枝花,最后回到昆明,全程约12,000公里。

本次科考时间长、任务重、范围广,跨越多个山脉和气候、地质带,又正值雨季开始,队长和副队长在出发前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考量、计划和安排,6月6日下午召开了项目启动会。会上,王欣宇副队长首先回顾了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总体情况和任务安排,并对样品采集时的记录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统一。

2018-2020年间,地衣多样性科考分队主要进行了3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工作。2018年,主要对藏东南地区和祁连山地区进行考察,采集标本2520号,分子材料1080份;2019年度科考首次深入对藏北阿里地区进行地衣生物多样性深度考察,共采集地衣研究标本6326号,分子材料5489份;2020年度对可可西里,三江源等地衣考察空白地区进行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共采集地衣标本4520号,分子材料3000余份。这些考察工作揭开了青藏高原地区地衣组成的神秘面纱,填补了国内对该地区馆藏的空白。三年间共完成了青藏高原地衣标本采集13,366号。基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以及前期工作积累,目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已有青藏高原地衣标本超过六万号,成为全球青藏高原地衣标本最丰富的标本馆。

本年度科考,将在已有科考研究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查缺补漏采集样本,着重对青藏科考地衣多样性的空白区域,天山-帕米尔高原区进行系统的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同时,此次考察也融入学科交叉项目和任务。例如,张颖君课题组的青藏高原特有地衣的特征化学成分多样性研究,将重点关注长松萝(Usnea longissima)等极端环境中生长,并且生物量较大的物种开展特征化合物研究,以探索地衣极端环境适应性机理;与广州大学的吴丽琴、付善明两位老师合作开展的青藏高原地衣铅元素分布特征及铅同位素示踪,将重点关注长松萝,大叶梅属(Parmotrema)和肺衣属(Lobaria)的样品分析;与云南大学的姜怡教授合作开展的梅衣科地衣内生放线菌多样性研究,将主要探索青藏高原梅衣科地衣中内生菌的多样性。此外,针对青藏高原广布的地衣物种红鳞网衣(Psora decipiens),此次科考还将对该物种开展生态数据测量。

为保证本次科考的顺利进行,要求全体人员进行采集工作时需分小队行动,不准单独行动,每队配一部对讲机,保持联系;若无法取得联系,则须按约定时间返回出发点。疫情期间注意佩戴口罩和及时手消,做好个人防护。同时,要尊重当地民俗。总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谁组队,谁负责”的安全原则。

之后,王立松队长对本次科考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特别关注的关键地衣物种和种群,如长松萝、红鳞网衣、梅衣、肺衣等,进行了总结发言和交代,要求全体人员一定要注意安全,进而开展相关地衣资源调查和样品采集,圆满完成科考任务。银安城助研对其中的红鳞网衣(Psora decipiens)又做了详细介绍。会后地衣团队的菲奥娜博士对部分科考成员进行了生态样方测量培训。

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的领导对本次科考也十分重视,杨祝良主任对科考队进行了行前总动员,要求队员们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科考工作,并预祝此次科考安全、圆满、成功。

THE END
0.茶树苔藓、地衣的症状与防治|图片|特征|防治方法地衣和苔蘇都是茶树上常见的附生物。大量的地衣和苔薛植物附生在枝干上,吸取树体汁液,使茶树生长受阻,加速树势衰退。地衣、苔薛分布在全国各茶区,寄主除茶树外,还有油茶、柑橘、龙眼、荔枝、芒果等植物。 二、症状 地衣是一种叶状体,青灰色,根据外观形状,可分为叶状、壳状和枝状地衣3种。叶状地衣扁平,形 状似jvzq<84yyy4{|xps0et0xrjy/8>:0qyon
1.酱香型白酒酿造拜耳接合酵母生理代谢特征及其与地衣芽孢杆菌相互bailii,ATCC 58445)的生理代谢特征。通过组合发酵研究其与产酱香特征风味细菌地衣芽孢杆菌的相互作用。 【结果】 从酱香型酒醅中筛选得到一株性状优良的拜耳接合酵母(Z. bailii 15),可耐受pH 2.0 和37 ℃ 高温及8%酒精浓度(体积比),较模式株更适应酿造环境,酒精产量(33.58 g/L)也远高于模式株(19.04 g/L),jvzq<84lqwxocux0ko4be7hp1jznn8|uyzzcew4423=048yd39632;:30jzn
2.中国西南部地区赤星衣属及其相关属地衣的分类学研究学位赤星衣属地衣是一种壳状地衣,它主要生长在热带至温带,湿润半湿润的环境中。该属主要特征为:子囊盘茶渍型,盘缘与地衣体同色,盘面红色或橘红色;子囊孢子一般为八孢,子囊顶器为赤星衣型,孢子类型为分隔、亚砖壁或砖壁型;侧丝分枝粘合;子实上层含有haematommone或russulone。赤星衣属的相关属为红盘衣属(Ophio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mguky0F968:6;69
3.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澳大利亚干旱地区生物地衣层中的地衣和苔藓进行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方法在澳大利亚生物结皮地衣和苔藓物种识别中的应用。通过Azure Custom Vision和移动端测试,综合模型准确率达64%,虽低于类似规模被子植物模型,但鉴于地衣苔藓形态特征少,已具可行性。讨论了数据不平衡、背景干扰和移动端图像稳定等挑战及改进方向。 jvzquC41yy}/gknqvtgeg7hqo1tfy|k14286/:6142863:59226:4?:540nuo
4.地衣是什么?地衣是由分类学上没有任何关系的真菌(又称共生菌)和绿藻(又称共生藻)或蓝细菌(蓝藻)共同结合而成的一种独特的菌藻共生体。地衣体内的共生菌和共生藻,就如同互不相识的两个人,在某一天偶然相遇,彼此一见钟情,进而结伴生活、协同进化,形成具有稳定遗传和形态特征的共生体。jvzquC41yy}/mnuwejooc7hp1cxuklqg1cxuklqgkplpAkzukpktuhy{rgC229+ctaoe?=6;64>
5.艾尼瓦尔[2]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地衣生态特征及地理区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2012年1月~2015年12月)。 [3]新疆天山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地衣区系及生态学特征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2014年1月~2017年12月)。 [4]新疆天池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地衣区系及生态学特征的环境解释(国家自然科学jvzquC41um/zsz0gf{/ew4kphu03::413?6:7mvo
6.多糖疫苗的应用概述地衣多糖的一般特征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组合在一起共生的复合有机体,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结构简单的、多年生的原植体植 物。由于藻类和菌类之间长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成为1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类群。使其既没于一般真菌,也不同于一般藻类。而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等特征。它们是植物多年发展演化的结果jvzquC41ykqj0jsvrgjjc7hqo1gsvrhng/893:<78/9:2
7.奶粉引起的湿疹特征张键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湿疹会不会传染 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不清,具有易渗液、反复发作、瘙痒强烈、对称性强的皮肤损伤特征,慢性期可发生地衣。它不是传染病。这不是传染性的。但由于湿疹很痒,患者经常搔,搔可加重湿疹,引起皮损的蔓延。李晓莉jvzquC41yy}/t€~u0eun1jwvkerfexsvgpz03;:8;
8.你所不知道的地衣《森林与人类》2013年10期你所不知道的地衣 黄庆;王欣宇;王立松;徐健 开通知网号 地衣的形态摄影/王立松地衣的形态多种多样。科学家们根据地衣的外形特征,将地衣分为叶状地衣、枝状地衣和壳状地衣三个基本类型。左上图和中上图是叶状地衣。左上图是肺衣,民间称"青蛙皮",生于海拔3500米~3900米的林间树干及林下苔藓层,可食用(该jvzquC41ocrm0lsmk0tfv8rcic€jpn4ctvodnn4UNTR32:8322680q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