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全球新物种!这种豆科植物竟被当地用作饲料黄耆菊科紫云英

在湖北省西部的竹溪县和神农架林区,中国研究人员们发现了一种豆科植物新物种——巴山黄耆。

发现巴山黄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并不是因为巴山黄耆稀有,相反,它在当地很常见,并且和当地人的关系还十分紧密。但是,从研究人员们注意到它,再到确定它是一种新物种,花了十余年的时间。

成员众多的豆科植物

豆科植物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例如大豆、落花生、蚕豆、豌豆、绿豆、豇豆、四季豆、扁豆等,是我们十分常见的食物或蔬菜。它们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食用油或者淀粉。

除了我们餐桌上常见的豆子,在植物园或道路绿化也常常见到的一些植物也是豆科植物。像是紫荆、合欢、红豆树、含羞草、槐、皂荚、紫藤等,它们是著名的观赏植物。

豆科植物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唐朝诗人王维的《相思》一诗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寄托了人们无限美好的情感。有的人喜欢在庭院里面种植合欢和紫荆,合欢寓意着合家欢乐,紫荆寄托着人们对故乡和家人的牵挂和思念。

除了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份子,豆科植物,也可以说是生物学发展的重要角色之一了。谈起豆科植物,首先会想起豌豆对科学的伟大贡献。豆科植物是重要的科研材料,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打开了现代遗传学的大门。

豆科植物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形态变异极其复杂,是被子植物的第三大科。全科大约有两万种,物种数量仅次于兰科和菊科,分布广泛,值得人们深入认识、探索其中的物种多样性并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

研究人员这次发现的新物种巴山黄耆,就属于豆科黄耆属,是武汉植物园和合作单位合作发表的一个物种。

紫云英?巴山黄耆?傻傻分不清

黄耆属中的紫云英,是我国常见的草本植物,在大江南北的山坡、林缘、沟边、田垄、河边等普遍分布,最高分布到海拔3000米的地方,可以用来观赏或作为饲料和绿肥。这种普遍分布的植物,还给巴山黄耆的发现过程带来过小扰乱。

早在10多年前,研究团队在湖北西部进行植物学考察时,就发现了一些开着黄花的黄耆属种群。没错,那就是巴山黄耆,只不过当时,它与科研人员们擦肩而过。

因为紫云英分布普遍,研究人员们的第一印象,把这些长相熟悉的植物当作紫云英了。在近两年,研究人员重新考察了这些黄耆属种群,仔细比较了这些种群和紫云英种群的花、果、种子、叶和毛被的差别,发现这些种群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代表了黄耆属的一个新物种,和紫云英存在着诸多差别。在经历种种确认之后,为这个新物种命名——不是“紫云英”,而是“巴山黄耆”。

抽丝剥茧——巴山黄耆的形态特征研究

目前发现,巴山黄耆分布于湖北竹溪县和神农架林区,生长在海拔600米到2160米的潮湿林缘、路边、沟边,树林下面偶尔有分布,个体数量庞大。当地用来做家畜饲料或者绿肥。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保护标准,巴山黄耆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east Concern),这也能看出来,巴山黄耆在当地确实是一种很常见的豆科植物。

巴山黄耆在野外多为二年生草本,春天气温回暖时长出小苗,大约8-9月份枯萎倒苗。巴山黄耆的茎匍匐,叶子的背面和花萼被白色的柔毛覆盖,花序排布像一把小伞,花梗短,有着黑色线状长圆形的荚果,与紫云英近缘。也正是这种近缘关系,使得它们俩长得有些相像,不仅在野外可能把它们鉴定错误,而且在标本馆,有些巴山黄耆的标本也被错误地归类成了紫云英。

不过,巴山黄耆还是有区别于紫云英的一些特征,这也让它被命名为一种新物种。

巴山黄耆的叶柄比叶轴更长,萼齿长于萼筒,翼瓣柄与瓣片几乎一样长,龙骨瓣柄长约等于瓣片的2/3,果实有长喙,成熟果实被白色柔毛,种子圆肾形,有短弯钩。这些形态特征明显区别于紫云英。紫云英的叶柄则是比叶轴更短,萼齿远远短于萼筒,翼瓣柄长约为翼瓣的1/2,龙骨瓣柄长约等于瓣片的1/3,果实有短喙,成熟果实无毛,种子长肾形,弯钩肥大。

研究人员时隔多年之后,终于为巴山黄耆这种新物种“正名”。光发现它是一种新物种可远远不够,研究人员将来计划把巴山黄耆引种到武汉植物园进行驯化栽培。一方面,可以对这个物种进行资源保存;另一方面,也能把这个物种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开发湖北本地的草花资源,还可以利用其生物固氮的功能,增加土壤肥料,改善土壤结构,与其它植物套种促进其它植物生长。

结语

其实发现一种新物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着我们对于自然界探索的深入,已经发现的物种也越来越多,有的时候需要分辨非常细微的区别,而且还要进行后续一系列专业严谨的确认,才能判断是不是新物种。

就像巴山黄耆的发现过程一样,研究人员们曾无数次与它擦肩而过。不过,尽管乱花迷人眼,研究人员的专业性和敏锐程度让他们能够在众多相似的植物中发现巴山黄耆,并加以开发利用,进一步发掘我国本土植物的价值。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 李新伟(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甘启良(竹溪启良生物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编辑:郭雅欣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第2章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单元测试·提升卷)科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第2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单元测试姓名: 班级: 分数: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提升训练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小科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视野要实现从图甲变到图乙jvzquC41yy}/|}m0eun1|thv1;4;;<:394ivvq
1.草地植物科属组成中,中国草地植物已知有246科1545属,其中被子植物有177科1391属,分别占总数的71.95%和90.03%。豆科和禾本科是中国草地植物中饲用价值最大、所含物种数最多的两个科,共计2185种,占中国草地饲用植物已知总数的34.40%。菊科和莎草科所含物种数虽然比禾本科和豆科少,但也是物种数超过总数5%的大科之一。从属的jvzquC41yy}/|pgm0eun1nhrj1}ptmxAUkzfKMB3(KJ>7;<;73
2.超星网课尔雅《舌尖上的植物学》尔雅答案2022章节测试答案.doc此题应选:对 5【此题为判断题】植物的趋光性导致植物会向着光的来源方向生长。此题参考选项:正确 1.8植物如何看世界 1【此题单项选择,选择一个选项】光周期现象的发现最早因为发现(C)的变异。 A、玉米 B、小麦 C、烟草 D、西红柿 2【此题单项选择,选择一个选项】光周期现象最早发现于(B)。 A、1906年 B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73394:22616>6652662;5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