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保持不变

原标题: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保持不变

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外,本次降准还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更加巩固 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这是继今年1月份、4月份和7月份之后,年内第四次定向降准。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取向保持不变。 支持实体经济 此次降准将为实体经济带来7500亿元增量资金。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这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此次定向降准是为支持实体经济。当前,实体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微观经济主体融资渠道收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信贷投放增加,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也在增长。此时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当前,更重要的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分析师陈健恒认为,从三季度情况来看,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改善不大,三季度信用债违约事件依然频发。因此,当前更重要的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等,尤其是需要提升财政政策的力度,通过减税或者增加支出方式改善实体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 并非大水漫灌 此次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力度看似较大,但并非大水漫灌。 陈健恒分析认为,一方面,今年财政存款增量高于往年,8月份、9月份地方债持续发行也导致发债资金集中上缴国库;另一方面,降准后逆回购操作也会减少,不少降准资金被MLF到期和逆回购到期所对冲。此外,考虑到10月份一般都是缴税大月,降准资金可能会较大程度被10月份财政存款上升所抵消。 “本次降准仍然以满足融资需求为目的,并不是大水漫灌。”明明认为,总体来说,广义货币(M2)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最新数据显示,8月末,M2同比增长8.2%,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76亿元。 央行有关负责人认为,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 陈健恒认为,此次降准后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依然接近14%,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而且,由于没有了外汇占款的投放机制,超储资金的补充只能依靠央行主动投放流动性。因此,从趋势上看,央行明年仍可能继续降准,一方面是投放长期流动性,另一方面将继续置换成本较高的MLF。 不会形成贬值压力 10月份第一周,受到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新兴市场遭遇冲击。在此情况下,市场最为担心的是此时降准是否会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 “降准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有限。”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由于本次降准置换MLF后净投放的国内流动性规模适度,更多的是弥补相应流动性缺口,并不会造成利率显著走低,因而不会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当下,我国准备金率的操作空间相对较大,适度调低准备金率是当前货币政策恰当的选择。”连平说。 央行有关负责人认为,本次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适度的,不会形成贬值压力。 该负责人进一步强调,本次降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更加巩固。作为大型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出口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经济以内需为主,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较为完善,进口依存度适中,人民币汇率有充足的条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银行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外,本次降准还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更加巩固

10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这是继今年1月份、4月份和7月份之后,年内第四次定向降准。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支持力度,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取向保持不变。

支持实体经济

此次降准将为实体经济带来7500亿元增量资金。降准所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10月15日到期的约4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这部分MLF当日不再续做。除去这部分,降准还可再释放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认为,此次定向降准是为支持实体经济。当前,实体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微观经济主体融资渠道收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优化流动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信贷投放增加,金融机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也在增长。此时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当前,更重要的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分析师陈健恒认为,从三季度情况来看,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改善不大,三季度信用债违约事件依然频发。因此,当前更重要的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等,尤其是需要提升财政政策的力度,通过减税或者增加支出方式改善实体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

并非大水漫灌

此次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力度看似较大,但并非大水漫灌。

陈健恒分析认为,一方面,今年财政存款增量高于往年,8月份、9月份地方债持续发行也导致发债资金集中上缴国库;另一方面,降准后逆回购操作也会减少,不少降准资金被MLF到期和逆回购到期所对冲。此外,考虑到10月份一般都是缴税大月,降准资金可能会较大程度被10月份财政存款上升所抵消。

“本次降准仍然以满足融资需求为目的,并不是大水漫灌。”明明认为,总体来说,广义货币(M2)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最新数据显示,8月末,M2同比增长8.2%,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76亿元。

央行有关负责人认为,本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基本稳定,银根是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释放的部分资金用于偿还中期借贷便利,属于两种流动性调节工具的替代,余下资金则与10月中下旬的税期形成对冲。因此,在优化流动性结构的同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总量基本没有变化。

陈健恒认为,此次降准后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依然接近14%,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而且,由于没有了外汇占款的投放机制,超储资金的补充只能依靠央行主动投放流动性。因此,从趋势上看,央行明年仍可能继续降准,一方面是投放长期流动性,另一方面将继续置换成本较高的MLF。

不会形成贬值压力

10月份第一周,受到美联储加息、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新兴市场遭遇冲击。在此情况下,市场最为担心的是此时降准是否会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

“降准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有限。”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由于本次降准置换MLF后净投放的国内流动性规模适度,更多的是弥补相应流动性缺口,并不会造成利率显著走低,因而不会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当下,我国准备金率的操作空间相对较大,适度调低准备金率是当前货币政策恰当的选择。”连平说。

央行有关负责人认为,本次降准弥补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缺口,优化了流动性结构,银根并没有放松,市场利率是稳定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与名义GDP增长率基本匹配,是合理适度的,不会形成贬值压力。

该负责人进一步强调,本次降准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更加巩固。作为大型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出口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中国经济以内需为主,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较为完善,进口依存度适中,人民币汇率有充足的条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银行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稳定市场预期,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THE END
0.名词解释历年真题货币过量发行导致总需求膨胀,从而引发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针对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治理对策是宏观紧缩政策;锁紧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指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2019年名词解释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西方经济学)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西方经济学) 关税同盟 税收中性 2018年名词解释 瓦尔拉斯定律(西方经济学jvzquC41yy}/lrfpuj{/exr1r17f;l=82c7d2m
1.桑顿的货币非中性思想研究另一派则主张“信用货币论”,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仅会引起商品绝对价格水平变化,还会引起商品相对价格变化,从而对一国的产出与就业造成影响。但桑顿通过考察数据发现,当时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并…jvzquC41o0ypj~3eqo5b1?>24:=12:d343<99=6;1
2.2025考研金融硕士名词解释之货币中性金融硕士资讯2025考研金融硕士名词解释之货币中性 货币中性 货币中性是指在长期中,货币供应量的一次性、一定百分比的上升,将被价格水平相同比例的上升所抵消,从而使实际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其他所有经济变量保持不变。此时,货币只是一种面纱,货币经济类似于物物交易经济。这一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规则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并jvzquC41o0qpqujctp4dqv4mcqbp872466:4?4397<5;;3jvor
3.货币中性原则近日的央行货币政策例会上,稳妥推进利率等领域改革成为关键所在。此前央行原行长助理张晓慧表示,以货币中性的原则来把握货币政策,这样经济增长才更趋于其内在的动力而非货币的短期刺激。该理论认为货币对经济有短期作用,…jvzquC41o0ypj~3eqo5b1<5;9599;:d337>77
4.经济学:货币金融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版)考试题库90、名词解释 金本位 点击查看答案 91、单项选择题 政府债券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因认购主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由中央银行购买,,则货币供给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点击查看答案 92、单项选择题 交易所按成交金额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目前黄金延期交易的手续费是()。 A.万分之二jvzq<84yyy4:3n}co0usi8jzco599694295549<;;44ivvq
5.2026考研金融硕士名词解释之货币中性金融硕士资讯2026考研金融硕士名词解释之货币中性 货币中性 货币中性是指在长期中,货币供应量的一次性、一定百分比的上升,将被价格水平相同比例的上升所抵消,从而使实际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其他所有经济变量保持不变。此时,货币只是一种面纱,货币经济类似于物物交易经济。这一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规则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并jvzquC41o0qpqujctp4dqv4mcqbp87246724;439:724B3jvor
6.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帕累托效率 (2)社会边际效益 (3)社会边际成本 (4)净边际效益 (5)外部效应 (6)负的外部效应 (7)正的外部效应 (8)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9)矫正性的税收 (10)矫正性的财政补贴 (11)公共物品或服务 (12)效用的非可分割性 (13)消费的非竞争性 jvzquC41dnuh0lxfp0tfv8vsa8=7;;5841gsvrhng1jfvjnnu1738;>626=
7.财政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1.财政学:也称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是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它把经济社会划分为私人部门 或公共部门,并以此为视角考察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2.政府管制:是政府依据有关的法规,通过许可、禁止的手段,对私人经济活动施加直接影响的行为。107页 3.税式支出:主要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gb6l
8.经济学流派评析第7讲理性预期学派河北大学 李士忠 名词解释:卢卡斯批评(西安交大2006研) 又称卢卡斯批判,是卢卡斯提出的一种认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 卢卡斯在《计量经济学的政策评价:一个批判》一文中指出,由于人们在对将来的事态做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jvzquC41fqi/okfnkd4dqv4xkg}03=h2d9l95kkg3c?fgBj7f9kd2:68g76f0qyon
9.货币非中性(经济学术语)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一个解释 那么,为什么存在信息摩擦和行动摩擦,或者说存在工资价格粘性,货币就是非中性的呢?原因在于一旦微观经济个体的工资价格不是灵活调整的,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经济中的实际货币余额会增加(经济体中个体财富会增加),企业会增加投资、居民会增加消费,进而提高产出;如果工资、价格与货币供给量的增jvzquC41dcolg7pwckpj0lto1x<65:>7884ivvq
10.请问货币中性理论是什么?您好,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而不会带动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货币是中性的。发布于2018-8-1 20:38 北京 jvzquC41nkibk7hqhqum0lto1cyl1zfa4762:@3jvor
11.货币中性MoneyNeutrality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论一个基本命题的简述,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 概况: jvzquC41ukmj0piwhu4ff~3ep1oohx4329607:920jzn
12.什么是货币中性?货币中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意义是什么?在宏观经济学的领域中,货币中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货币中性指的是,在长期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只会导致物价水平等名义变量的变化,而不会对实际经济变量,如产出、就业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一个经济体中最初货币供应量为 M1,物价水平为 P1,实际产jvzquC41hwteu7mgzwt/exr14285/:5/47533>6533780qyon
13.王永利:为何很难维持货币政策中性有关货币本质定位和货币政策目标的争论持续不断、日趋激烈,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货币政策应该只是追求币值稳定,保持货币政策中性吗?真的能做到保证央行独立性并保持货币币值持续稳定吗?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这话现在用在维持货币政策中性上,并不为过。 jvzquC41hktbplj0uktb0ls1|n532;6/243138n/kqgvysp{5866;930f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