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的任务是鉴定试样由哪些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组成,即确定物质的组成。
3.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的任务是测定试样中某一或某些组分的量。
4.结构分析(structual analysis)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晶体结构。
5.形态分析(speciation analysis)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价态、晶态、结合态等存在状态及其含量。
6.化学分析(chemical analysis)是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的分析方法。
7.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使用较特殊仪器进行分析的方法。
8.物理分析法(physical analysis)是根据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不经化学反应,直接进行定性、定量、结构和形态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9.准确度(accuracy)是指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10.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值,是衡量准确度的指标。
11.标准值即采用可靠的分析方法,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的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进行反复多次测定,然后将大量测定数据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而求得的测量值,这种通过高精度测量而获得的更加接近真值的值称为标准值。
12.标准参考物质即求得标准值的物质。
13.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测量值与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14.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绝对误差与真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
15.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也称为可定误差(determinate error),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
16.方法误差是由于不适当的实验设计或方法选择不当导致的误差。
17.仪器或制剂误差是由于实验仪器所给数据不正确或试剂不合格所引起的误差。
18.操作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的主观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所作的不正确判断而引起的误差。
19.偶然误差(accidental error)也称为随机误差(random error)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20.精密度(precision)是平行测量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
21.偏差(deviation,d)单个测量值于测量平均值之差称为偏差。
22.平均偏差(average deviation)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偏差。
23.相对平均偏差(relative average deviation)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称为相对平均偏差。
24.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
25.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标准偏差S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
27.中间精密度(intermediate precision)系指在同一实验室内,由于某些试验条件改变,如时间、分析人员、仪器设备等,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28.重现性(reproducibility)系指在不同的实验室之间,由不同分析人员对同一试样测定结果的接近程度。
29.对照试验是检查分析过程中有无系统误差的有效方法。
30.回收率是加入纯品后的测的量与加入之前的量的差值与纯品加入量的比值。
31.空白实验(blank test)系在不加入试样的情况下,按与测定试样相同的条件的和步骤进行的分析实验。
32.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
33.置信限(confidence limit)先选定一个置信水平P,并在总体平均值估计值x的两端各定出一个界限,称为置信限。两个置信限之间的区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34.F检验(F test)是通过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标准偏差的平方),以确定他们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35.滴定分析法(titrimetry)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所加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的分析方法。
36.滴定(titration)是将被测物质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将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逐滴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进行测定的过程。
37.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是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滴定物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的点。
38.指示剂(indicator)能指示计量点到达的试剂。
39.滴定终点(titration end point)滴定进行到指示剂颜色明显改变即停止,这一指示剂的变色点称为滴定终点。
40.滴定误差(titration error,TE)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不完全一致,由这种不一致造成的误差称为滴定终点误差。
42.直接滴定(direct titration)是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的方法。
43.返滴定(back titration)先准确加入过量标准溶液,使与试液中的被测物质进行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标准溶液的滴定方式。
44.置换滴定(replacement titration)用适当试剂与被测组分反应,使其定量地置换为另一种物质,再用适当的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物质的滴定方法。
45.间接滴定(indirect titration)
46.基准物质(primary standard)是用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
47.标准溶液(standard solution)是具有准确已知浓度的试剂溶液。
48.物质的量浓度(concentration)是指单位体积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49.滴定度(titer)是指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g或mg)。
50.分析浓度(analytical concentration)是溶液中某溶质各种平衡浓度的总和。
51.平衡浓度(equilibrium molarity)是在平衡状态时溶液中溶质各型体的浓度。
52.分布系数(distribution fraction)是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
53.质量平衡(mass balance)是在平衡状态下某一组分的分析浓度等于该组分各种型体的平衡浓度之和的关系。
54.电荷平衡(charge balance)处于平衡状态的水溶液是电中性的,也就是溶液中荷正电质点所带正电荷的总数等于荷负电质点所带负电荷的总数,这种关系称为电荷平衡。
55.质子平衡(proton balance)当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与碱得到的质子数相等,这种关系称为质子平衡。
第四章酸碱滴定法
56.酸碱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是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57.两性物质(amphoteric substance)系在溶液中既可得到质子又可失去质子的物质。
58.缓冲溶液(buffer solution)是一种能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作用的溶液。
59.酸碱指示剂(acid-base indicator)是一类有机弱碱或弱酸,他们的共轭酸碱对有不同结构,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60.甲基橙(methyl orange,MO)是一种双色指示剂,其结构为有机弱碱。
61.酚酞(phenolphthalein,PP)是一种单色指示剂,其结构为有机弱酸。
62.滴定常数(titration constant)是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反映了滴定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
63.凯氏定氮法:在催化剂存在下,将蛋白质、生物碱及其他有机样品用浓硫酸煮沸分解,并将氮转化为铵盐,然后按蒸馏法进行测定。
64.蒸馏法:在铵盐中加入过量的NaOH,加热煮沸将氨气蒸出后,用过量的硫酸或盐酸标准溶液吸收,过量的酸用NaOH标准溶液回滴定。
65.非水滴定法(nonaqueous titration)在非水溶剂中进行的滴定分析方法。
66.质子溶剂(protonic solvent)是能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溶剂,其特点是在溶剂分子间有质子转移。
67.酸性溶剂(acid solvent)给出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适于作为滴定弱碱性物质的介质,常用的有冰醋酸、丙酸等。
68.碱性溶剂(basic solvent)接受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适于作为滴定弱酸性物质的介质,常用的有二甲基甲酰胺、乙二胺、乙醇胺等。
69.两性溶剂(amphototeric solvent)是既接受质子又易给出质子的溶剂,又称为中性溶剂,其酸碱性与水相似。
70.无质子溶剂(aprotic solvent)是分子中无质子转移的溶剂。
71.偶极亲质子溶剂:分子中无转移性质子,与水比较几乎无酸性,亦无两性特征,但却有较弱的接受质子倾向和程度不同的成氢键能力。
72.惰性溶剂:溶剂分子不参与酸碱反应,也无形成氢键的能力。
73.均化效应(leveling effect)能将各种不同强度的酸(或碱)均化到溶剂化质子(或溶剂阴离子)水平的效应。
74.区分效应(differentiating effect)能区分酸(或碱)强弱的效应。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75.配位滴定法(complex-formation titration)是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76.配位效应(complex effect)是其他配位剂L与M发生副反应,使金属离子M与配位剂Y进行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77.金属指示剂(metal ion indicator)在配位滴定,通常利用一种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配合物的有机染料显色剂,来指示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这种显色剂称为金属离子指示剂。
第六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78.氧化还原滴定法(oxidation-reduction titrations)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一类滴定分析方法。
79.条件电位(conditional potential)是指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电对的氧化态与还原态的分析浓度均为1mol/l或它们的分析浓度比为1时的实际电位。
80.盐效应系指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对条件电位的影响作用。电解质浓度的变化可以改变溶液中的离子强度,从而改变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系数。
81.正催化剂(catalyst)系指能加快反应的催化剂。
82.负催化剂(anticatalyst)系指能减慢反应速度的催化剂。
83.自动催化反应(autocatalysis)系指由生成物本身起催化作用的反应。
84.自身指示剂(self indicator)系指标准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就具有很深的颜色,而滴定产物无色或颜色很浅,滴定时不用另加指示剂的物质。
85.特殊指示剂(specific indicator)系指本身并无氧化还原性质,但它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作用产生特殊可逆的颜色变化以指示滴定终点的物质。
86.氧化还原指示剂(oxidation-reduction indicator)系指本身是弱氧化剂或弱还原剂,它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在滴定过程中因被氧化或还原而发生颜色的变化来指示终点。
87.外指示剂(outside indicator)系指本身具有氧化还原性,能与标准溶液或被测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能加入被测溶液中,只能在接近化学计量点时,用玻璃棒蘸取被滴定的溶液在外面与起作用,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的物质。
88.不可逆指示剂(irreversible indicator)系指与微量标准溶液作用,可发生不可逆的颜色变化,从而指示滴定终点的物质。
89.碘量法系指基于碘的氧化性或碘离子的还原性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
90.亚硝酸钠法是以亚硝酸钠为标准溶液,利用亚硝酸钠与有机胺类物质发生重氮化反应或亚硝基化反应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91.重氮化反应(diazotization reaction)系指芳伯胺类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与亚硝酸钠发生反应生成芳伯胺的重氮盐的反应。
92.亚硝基化滴定法(nitrozation titration)系指用亚硝酸钠滴定芳伯胺类化合物的反应。
93.溴酸钾法是以溴酸钾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94.溴量法90是以溴的氧化作用和溴代作用为基础的滴定法。
95.铈量法是以 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96.高碘酸钾法是以高碘酸钾盐为标准溶液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七章沉淀滴定法
97.沉淀滴定法(precipitation titrations)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98.银量法(argentimetry)是利用生成难溶性银盐来进行测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