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池塘水中生活着多种浮游动植物其中大型溞是常见杂食浮游动物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可用于控制水体中藻类的过度增长为探究大型溞对藻类的影响某实验室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多次采集池塘水混匀后分别装入透明塑料桶中将塑料桶随机分成组

【题目】池塘水中生活着多种浮游动植物,其中大型溞是常见杂食浮游动物,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可用于控制水体中藻类的过度增长。为探究大型溞对藻类的影响,某实验室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

(1)多次采集池塘水,混匀后分别装入透明塑料桶中,将塑料桶随机分成5组(C0-C4组),向桶中加入大型溞,使其密度依次为0只/L、5只/L、15只/L、25只/ L、50只/ L。将水桶置于适宜光照下,每三天计数一次,统计每组水样中藻类植物细胞密度,实验结果如图1。

①实验水样中的所有生物可看作微型______________,输入其中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透明桶置于适宜光照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4天到第7天期间,C0、C1、C2组藻类植物细胞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

a.水体无机盐得不到及时补充b.有害代谢产物积累c.浮游动物摄食量大于藻类增殖量

(2)研究者还统计了各组水体中小型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大型溞与小型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据此分析图1中C4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不如C3组的原因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知,饲养大型溞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但需考虑大型溞的投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答案】群落 水样中的生产者(主要为藻类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利于藻类植物(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bc 捕食与竞争 大型溞密度过大,抑制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从而使某些藻类得以繁殖 防止藻类过度生长(防治因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藻类爆发) 密度

【解析】

群落是指一个地域的所有生物;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藻类植物的数量可以从自身和天敌等两方面考虑。

(1)①水样中的所有生物可构成群落,输入其中的总能量是水样中的生产者(主要为藻类植物)固定的太阳能。②藻类的生长需要光照,将透明桶置于适宜光照下的目的是利于藻类植物(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③水体无机盐得不到及时补充,有害代谢产物积累,均会抑制藻类细胞的分裂、生长,浮游动物摄食量大于藻类增殖量也会导致藻类细胞密度下降,所以第4天到第7天期间,C0、C1、C2组藻类植物细胞数量下降,故选abc。

(2)大型溞与小型浮游动物都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又由于大型搔也可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所以二者之间也存在捕食关系;C4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不如C3组,其原因可能是C4组的大型溞密度过大,抑制了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从而使某些藻类得以繁殖。

(3)由上述实验可知,饲养大型溞可用于防止藻类过度增长(防止因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的藻类爆发),但需考虑大型溞投放的密度(或数量)等问题。

A. 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X染色体

B. 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kl段

C. 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j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D. 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jk段形成的原因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

【题目】请将种群的各项数量特征填入相应的位置,则a b c d 按照顺序对应为( )

A.a出生率 b死亡率 c年龄组成 d性别比例

B.a死亡率 b出生率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

C.a出生率 b死亡率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

D.a死亡率 b出生率 c年龄组成 d性别比例

【题目】对下图所示DNA片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的黏性末端一定是由两种限制酶催化产生的

B.甲、乙之间可形成重组DNA分子,但甲、丙之间不能

D.切割甲的限制酶很可能不能识别由甲、乙片段形成的重组DNA分子

【题目】水杨酸(SA)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者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第1~3天

第4~9天

第10天

叶面喷洒

日温/夜温

光照

日温/夜温

光照

分组

检测

H2O

25℃/18℃

适宜

25℃/18℃

适宜

A1

光合速率

A2

G基因表达量

25℃/18℃

适宜

18℃/12℃

弱光

B1

光合速率

B2

G基因表达量

SA

25℃/18℃

适宜

18℃/12℃

弱光

C1

光合速率

C2

G基因表达量

(1)设计实验时,应该遵循的是________。

①所选幼苗长势相同②细苗进行随机分组③每组均用一株幼苗作为材料④重复进行实验

(2)实验中A组为________组,B组叶面应喷洒________。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应________(填“诱导气孔开放”“诱导气孔关闭”或“不做处理”),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3)G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催化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了暗反应中________过程。

(4)实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但提前外施SA可明显减轻________的影响。

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________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5)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废水中含有多种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研究者利用培养基分离出能降解部分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如图1所示。

(1)据题意分析,图1中的培养基类型是________,接种方法是_______。

(2)为鉴定图1中微生物的种类,下列可作为鉴定依据的有_____

A.菌落的大小 B.菌落的表面 C.菌落的颜色 D.菌落的形状

(3)为将图1培养基中的真菌与细菌分离,新制了PDA培养基(含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蒸馏水)并加入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接种时用绒布轻按图1培养基表面,使绒布面沾上菌落,再将绒布轻按在新制培养基表面,培养结果如图2。

①比较图1、2可知,图1中菌落_______(填编号)为细菌,判断理由是________。

②图2中出现菌落5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

A.绒布未灭菌 B.被抗青霉素细菌污染

C.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D.由无菌培养基自然发生

(4)经分离纯化后分别测定真菌、细菌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如图3所示。进一步研究发现,真菌能将所产生的降解酶分泌到胞外起作用,而细菌不能分泌,降解酶只在胞内起作用。

①据图3,说明两种菌降解有机污染物效率的差异。___________

②从细胞器角度,分析说明细菌不能向胞外分泌降解酶的原因。___________

【题目】如图表示一个完整反射弧结构,其中腓肠肌既与传入神经相连,又与传出神经相连,且传出神经末梢与腓肠肌细胞接触部分类似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大脑既能接受兴奋,又能传递兴奋,故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

B.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

C.刺激腓肠肌,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

D.刺激M点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

【题目】图甲是某植物细胞分裂的图像,图乙表示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核DNA含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甲中的各细胞按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排序:③→____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图甲中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是_______(填序号);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上一个时期正好增加一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纺锤体是在图甲中的_____(填序号)细胞中形成的,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3)图乙所示的核DNA数量加倍的原因是_____;比较曲线的起点和终点可以看出,有分裂的特点之一是分裂前后核DNA数量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A.该火烧地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THE END
0.【精华】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篇再比如,进行“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实验时,让学生准备自己家中的自来水和周边绿色的人工湖中的水,用消毒杀菌后的胶头滴管吸取适量的水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使水样晕开,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观察水中的藻类生物。显微镜下的丰富多样的世界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时教师就可以对水中的藻类jvzq<84yyy4vpsx0eqs0n~sygp5tjnsiyw532;929482:=<75a>3:9>960nuou
1.蓝藻水华湖泊治理富营养化氮磷超标环保科技我国池塘养鱼以肥水、密养、混养为特色,因为水中溶解有机质和营养盐类非常丰厚,浮游植物量很高,水色浓,有时还呈现藻团、浮膜等,也就是说经常呈现水华。经过对全国各地常见水华的调查和计算,按优势品种能够分为l5个根本类型。 一般水华又称藻华 水华又称藻华,发生在海洋中则被称为"赤潮",是由于水体中氮磷含量jvzquC41yy}/dpygejy/ew4
2.微藻的观察与活性判断,决定你池塘养殖成功的关键微藻学家定义微藻为:含有叶绿素,自养无根、茎、叶分化的低等植物。最大的特点藻类能够产生氧气,同时利用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物与有机物在光的作用下转化成有机物质。 微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显微镜下观察有单细胞、多细胞、群体或丝状等。形态,它们起源于32-34亿年前,被认为是陆地植物的始祖。微藻种类繁多(共约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361886516659;7;2a?::=<9:4:/uqyon
3.在藻类繁盛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分析:鱼生活在水中,通过鳃进行呼吸.池塘中的藻类植物白天有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夜晚无光,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但仍然要进行呼吸作用. 解答:解:池塘中的藻类植物白天有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夜晚没有光,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但仍然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是的氧气.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水中溶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1ujoukhnfag?7dk;47964e>669:94ck>4g;>b:jgc;
4.中考生物知识复习: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的藻类植物: 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 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有茎、叶,根为假根,叶只有一层细胞,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的苔藓植物: jvzquC41dl4yfo3ep1{dcw6x31iiwƒmqpilvfjt1swgomn4356933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