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溶氧量及影响因素!给您池塘溶氧管理的六大措施!养殖水体

点击小程序,学习更多水产技术!

长期以来由于普遍缺乏对水体溶氧进行及时有效监测手段,对水体溶解氧变化的潜在危害认识不足,很多养殖群体顾及增氧成本,把养殖生物有无浮头现象作为水体溶氧是否充足的判断标准,看到浮头以后才采取增氧措施,这实际上是把增氧当作一种“救命”措施;

还有些养殖群体担心水体缺氧对养殖生物的影响,不考虑实际溶解氧状况,对养殖水环境持续增氧,使水体氧浓度一直处于高位状态。这些都是非科学的管理方法,常常导致不必要的损失或降低潜在的收益。

1、水中的溶氧量及影响因素

水体中的溶氧是以分子状态溶解于水中,氧气在水中的溶入(溶解)和解析(逸散)是一个动态可逆过程,当溶入和解析速率相等时,即达到溶氧的动态平衡,此时水中溶氧的浓度即为该条件下溶氧的饱和含量,即饱和溶氧量。水中饱和溶氧量受到大气氧分压、水温、水中其它溶质(如其它气体、有机物或无机物)含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水中的饱和溶氧与大气氧分压呈正相关关系,自然条件下大气氧分压不会有大幅度变化,因此对饱和溶氧量的影响可以忽略。

溶氧随着水温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盐度对溶氧也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随着水体盐度升高,饱和溶氧量下降。

大多数情况下,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实际含量低于饱和溶氧量,其数值取决于当时条件下水中增氧与耗氧动态平衡作用的结果。当增氧大于耗氧时,溶氧趋于饱和,有时还会出现“过饱和”现象,这一般会出现在晴天午后,藻类密度高、光合作用强的池塘中;

当耗氧占主导地位时,水中溶氧开始持续下降,其结果将会出现低氧甚至无氧水区,此时可能出现养殖动物“浮头”,甚至“泛塘”现象。

池塘中氧盈和氧债与水体深度的关系

在池塘养殖中,水中的增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放氧、人工增氧(机械增氧、化学增氧等)和大气中氧气的自然溶入,但在不同条件下上述几种增氧作用所占的比例也各不相同。

富营养型静水池塘以光合作用增氧为主。

高密度精养池塘以人工增氧为主。

贫营养型水体及流动水体以大气溶解增氧贡献较大。

(1)生物耗氧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溶氧,大多数情况下,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呼吸耗氧占据池塘耗氧的绝大部分。

(2)化学耗氧包括环境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无机物的氧化还原。

(3)物理耗氧主要指水中溶氧向空气中逸散,只占据很小部分,这一过程仅在水-气界面进行。

鱼大大增氧机

2、 养殖池塘水体中溶氧的变化规律

水中溶氧的分布与变化既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又具有相对的规律性。

1、昼夜变化

在没有人工增氧作用的养殖池塘中,上层水的溶氧昼夜变化十分明显。通常情况,下午高于早晨,白天高于夜间。白天随着藻类光合作用的进行溶氧逐渐上升,至下午日落前达到最大值,夜间由于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各种耗氧作用依然进行,因此水体溶氧会持续下降,至清晨日出前达到最低水平。但随着水层深度的增加,特别是在补偿深度以下,溶氧的昼夜变化也趋于减弱甚至停滞。

2、季节变化

冬春两季温度较低,藻类生长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弱,产生的氧气少,而此时水中生物量低,呼吸作用和化学耗氧下降,因此溶氧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小。夏秋两季水温高、光照强烈,藻类生长快,光合作用旺盛,释放大量氧气,水体增氧作用明显;但夏秋两季也是水体生物量、粪便、残饵、死亡的动植物尸体等各种有机废物含量最高、耗氧最强烈的季节,因而此时水体溶氧变化大,并会经常出现溶氧过饱和水区,低氧甚至无氧水区等极端溶氧水平,是水产养殖最容易出现溶氧问题的季节。

3、垂直变化

溶氧在水中的分布呈现出从上到下垂直递减状态,藻类只能在有光线的水层中生长并进行光合放氧,而耗氧作用却在每一个深度都不停地进行,从而使水体溶氧形成上层高、下层低、非均匀递减的垂直分布,这种现象常见于高温季节的深水池塘。

池塘溶解氧饱和曲线图

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如果浮头发生在上半夜或午夜刚过,表明水体严重缺氧,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否则会造成鱼虾大批死亡,甚至泛塘。

3、池塘养殖中的溶氧管理

在实际生产中,水中溶氧水平是否合适不能以鱼虾是否浮头为标志,而应以保证鱼虾正常生理需求为标准。我国渔业用水标准规定,养殖水体溶氧连续24小时中,必须有16小时以上大于5 mg/L,任何时候不能低于3 mg/L。

1、加强池底清淤消毒,合理安排放养密度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在每两茬养殖生产之间干塘清淤,用生石灰对池底进行消毒并暴晒。这样既可杀灭病原生物,降低养殖过程中感染病害的风险,又可氧化底泥中的有机物,除去池底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减少养殖过程中的底泥耗氧,起到间接增氧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水体的硬度和碱度,增加水体缓冲能力,有助于保持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稳定性。

清塘使用高纯氧化钙,请认准芳水牌!

在投放苗种时应根据养殖种类、水体条件、进排水能力、设备配置、管理水平以及期望的产量和规格等合理安排放养密度。过高的密度将会导致动物个体之间的“争氧”,降低了生产率,经济效益反而有可能下降,同时还会增加管理难度和风险。

2 选择优质饲料,采用科学投饲技术

一般情况下,粪便和残饵是精养池塘中有机污染的最大来源,有机物降解过程会消耗大量氧气。投喂营养不平衡的单一原料或低质饲料,由于适口性不佳且消化不充分,将导致池塘中粪便和残饵增加;而优质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高,粪便等废物排量少,从而间接增加水体溶氧。

科学的投饲技术同样重要,应根据天气、水质、动物的摄食和生长等情况严格控制并随时调整投饲量,宜少量多次,避免过量投喂产生残饵。在养鱼池塘使用投饵机以及投喂膨化浮性颗粒饲料也有助于减少残饵。

3、控制藻类生长繁殖,提高天然增氧效果

浮游植物光合放氧是池塘水体溶氧的重要来源,很多情况下甚至是最主要的来源,但过盛繁殖的藻类夜间会因旺盛的呼吸作用而大量消耗水体溶氧,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应采取生物和化学等多种调控措施保持水中合适的藻类密度,到达理想的增氧效果。实际生产中藻类密度具体测定并不方便,根据水色和透明度来直观判断比较有效。不同的池塘条件和不同的养殖对象及养殖阶段,对水色和透明度的要求有所差异,但总的来说,保持嫩绿或浅褐水色以及25~40 cm的透明度是比较合适的。

4、掌握水中溶氧动态,灵活进行人工增氧

在高密度池塘养殖中,人工增氧是养殖成功的必备条件,也是养殖成本中除饲料以外的最大部分。出于对电耗成本的考虑,以及对低氧潜在危害的认识不足,很多养殖者对增氧机的配置和使用并不合理,很多时候把人工增氧当作一种“救命”措施。

科学的做法是在了解养殖动物溶氧需求和水中实际溶氧水平的基础上,灵活启用人工增氧,既保证了水体中合适的溶氧水平,又避免了因不必要的过度增氧而造成的成本浪费。

机械增氧是人工增氧的最主要方式,开动增氧机可促进水体流动和水质均匀化,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散发水中的有毒气体。开机时间长短也应根据水体特别是底层、中层水体的溶氧水平而定。在用电不方便的地方或应急情况下,化学增氧剂的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5、清除野杂鱼虾,适时进水排污

池塘中非养殖动物(如野鱼杂虾、螺类等)不可避免地与养殖动物在营养和水体环境方面产生竞争,从而造成营养流失、环境恶化等危害,包括降低水体溶氧。应尽可能在放养前杀灭池塘及水源带来的野杂鱼虾,并在养殖过程中进行清除。

如果条件具备,应经常补充新水,同时进行排污。注入新水可以及时而有效地改善水体溶氧,但需要注意的是注入的水应是没有污染、溶氧高,温度和盐度等与现有池水接近的新鲜水,否则会引进新的污染或造成动物的胁迫效应。

6、及时明察环境变化,预防突发溶氧事故

水产养殖中,一方面天气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性,水环境本身也在时刻发生变化,同时天气又对水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水体温度、盐度、pH值等环境因子短时间内的剧烈变化又会对养殖动物产生胁迫效应。

实际生产中这种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只能在养殖过程中加强管理,及时明察,尤其是高温闷热和暴雨、强风天气应做好应急措施(机械和化学增氧),预防和处理突发的溶氧事故。

建议大家安装24小时监测溶氧的设备-鱼大大溶氧仪,而且搭配塘管家,还可以在手机上实现遥控增氧机开关,甚至可以提前设定溶养殖实现自动根据溶氧开关增氧机。

THE END
0.【精华】初中生物教学论文15篇再比如,进行“观察池塘水中的藻类植物”实验时,让学生准备自己家中的自来水和周边绿色的人工湖中的水,用消毒杀菌后的胶头滴管吸取适量的水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使水样晕开,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观察水中的藻类生物。显微镜下的丰富多样的世界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时教师就可以对水中的藻类jvzq<84yyy4vpsx0eqs0n~sygp5tjnsiyw532;929482:=<75a>3:9>960nuou
1.蓝藻水华湖泊治理富营养化氮磷超标环保科技我国池塘养鱼以肥水、密养、混养为特色,因为水中溶解有机质和营养盐类非常丰厚,浮游植物量很高,水色浓,有时还呈现藻团、浮膜等,也就是说经常呈现水华。经过对全国各地常见水华的调查和计算,按优势品种能够分为l5个根本类型。 一般水华又称藻华 水华又称藻华,发生在海洋中则被称为"赤潮",是由于水体中氮磷含量jvzquC41yy}/dpygejy/ew4
2.微藻的观察与活性判断,决定你池塘养殖成功的关键微藻学家定义微藻为:含有叶绿素,自养无根、茎、叶分化的低等植物。最大的特点藻类能够产生氧气,同时利用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物与有机物在光的作用下转化成有机物质。 微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显微镜下观察有单细胞、多细胞、群体或丝状等。形态,它们起源于32-34亿年前,被认为是陆地植物的始祖。微藻种类繁多(共约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361886516659;7;2a?::=<9:4:/uqyon
3.在藻类繁盛的池塘中.常常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分析:鱼生活在水中,通过鳃进行呼吸.池塘中的藻类植物白天有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夜晚无光,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但仍然要进行呼吸作用. 解答:解:池塘中的藻类植物白天有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夜晚没有光,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但仍然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是的氧气.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水中溶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1ujoukhnfag?7dk;47964e>669:94ck>4g;>b:jgc;
4.中考生物知识复习: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的藻类植物: 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 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有茎、叶,根为假根,叶只有一层细胞,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的苔藓植物: jvzquC41dl4yfo3ep1{dcw6x31iiwƒmqpilvfjt1swgomn4356933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