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美黑身为海螺的它为何不住水里,却在礁石上暴晒岩石滨螺礁石区红树林藻类

关于海洋,我们还有很多不懂!

礁石上的滨螺

礁石上的滨螺(图源:石颖霖) ▼

我们知道,螺类有些居住在陆地上,有些居住在水中,而滨螺虽算是种海螺,却住在礁石上而不住在水里,它们为什么这么做呢?它们吃什么呢?它们又要如何应对暴晒缺水的环境呢?以及它们是否会转移阵地等等......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接下来便一探究竟——

躲藏于礁石缝隙中的中华拟滨螺(图源:石颖霖)▼

礁石上的射纹滨螺(图源:石颖霖)▼

例如生活在高潮位的海岸上的射纹滨螺,由于位置较高,它们很可能不会每天都受到潮水的浸没,因此摄食行为很可能主要发生在每月的大潮期间,只有此时潮水才能到达它们所生活的地方,因此,在下次大潮来临之前,射纹滨螺都会处于休眠的状态。曾有研究人员将短滨螺放置于空气中长达20天,放回海水后它又重新开始活动,这充分展示了它们的耐饥饿能力,当然,这也展示了它们强大的耐干燥能力——

前唇吸附着礁石的莱斯长滨螺(图源:石颖霖)▼

滨螺能用厣封住壳口,防止体内水分丢失,它们还会主动躲藏在石缝中或者礁石的背光面,躲避太阳直射。

盛夏时,滨螺们会利用足粘液,将其前唇粘在礁石上,如上图那般,减小与礁石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岩石对它们的热量传递。

另外,有些滨螺还会群集成锥塔,“抱团锁水”,减小群体水分丢失。至于不在水里怎么呼吸的问题,滨螺可以利用外套膜和体表进行呼吸,还能降低代谢,这些就是它们能够在高潮区生存的秘诀。

平潭高潮区的礁石(图源:石颖霖)▼

了解了滨螺吃什么和如何耐旱挨饿后,我们不禁有个问题,那就是它们为什么不干脆生活在水里,或者更低的潮区呢?

原因一方面是这里能够躲避来自水中的捕食者们, 例如一些鱼类 或者 蟹类等, 另一方面则是中潮区所面对的海浪冲击往往更大,而在高潮区,潮水涨到此时往往接近最高的位置,因而冲击力要弱得多,滨螺便能在此处随着潮水高度的变化在礁石上下运动觅食。如上图的这种礁石就十分受到滨螺的青睐,这里既做到了远离捕食者,又有缝隙与积水为滨螺提供遮蔽和水分。

躲在石缝积水中的滨螺们(图源:石颖霖)▼

此时或许大家脑海中又蹦出一个疑问:滨螺是一辈子都生活在高潮区吗?

答案是:不是,它们会随着生长与繁殖在不同潮区间运动。成年的滨螺一般生活在高潮区,但这里食物匮乏,也比较干旱,因此在繁殖期时,为了获取充足的营养和水环境,雌雄性滨螺会一起来到中潮区交配排卵,其中雄性还会在交配完后就返回高潮区,留下持续排卵的雌性在中潮区。

到繁殖期结束后,成年滨螺们就会全都向上迁移,回到能够远离捕食者与汹涌波涛的高潮区。而幼年滨螺则是逐渐从海水到中潮区,最后来到高潮区生活的。

最后,就让我们认识一下厦门礁石区常见的几种滨螺:

01

射纹滨螺

Echinolittorina radiata

射纹滨螺(图源:Reid,2007)▼

它们的壳表面具有粗细相间的粒状螺肋(如同颗粒状凸起),但常被腐蚀而不明显,体螺层中部的螺肋会比较明显,可以看下图对比:

壳表磨损程度不同的射纹滨螺(图源:石颖霖)▼

02

马六甲棘滨螺

Echinolittorina malaccana

不同地区的马六甲棘滨螺(图源:Reid,2007)▼

厦门沿海的马六甲棘滨螺过去被鉴定为塔结节滨螺Nodilittorina pyramidalis,它们体型同样很小,通常为一厘米左右,呈尖锥形,缝合线不明显,体螺层有两排粒状螺肋,约有9-18对,壳身通常黑色,粒状凸起则为白色或浅黄色。它们同样喜欢栖息于高潮区的礁石上。

拍摄于礁石区的马六甲棘滨螺(图源:石颖霖)▼

03

短滨螺

Littorina brevicula

短滨螺(图源:Conchology)▼

短滨螺在厦门的海边相对前两种而言较少,体呈球形,其形状总体与射纹滨螺接近,但体表腐蚀程度较弱,颜色偏黄绿色,体螺层螺肋约有10条,但其中只有3~4条比较明显,并且是较为连续的条带而非射纹滨螺那样的颗粒,同时见到两种时就比较容易区分。

短滨螺(图源:Conchology)▼

04

莱斯长滨螺

Echinolittorina malaccana

莱斯长滨螺(图源:Shunyang CHEN,2021)▼

与我手指的大小对比(图源:石颖霖)▼

05

中华拟滨螺

Littoraria sinensis

中华拟滨螺(图源:WoRMS)▼

中华拟滨螺可以算是厦门潮间带分布最广泛的滨螺了, 从红树林到礁石区都有它们的身影,也是厦门几种拟滨螺中最常出现在礁石区的一种。

它们呈尖园锥形,体型较大,可以达到3厘米左右。壳身通常呈红褐色,有斜放射状的褐色条带,花纹多变,它们通常栖息在高潮区附近的礁石或红树林中。

吸附着石壁的中华拟滨螺(图源:石颖霖)▼

本次对滨螺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啦,在了解完这些小知识后,大家在海边可以去留心看看不同时间这些滨螺们在做些什么,例如搬开石头后滨螺们会往阴影处爬行等,但也不要过分打扰它们哦~

不懂实验室,与你一起了解更多不懂——

致谢:特别感谢孟秋水对本文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The genus Echinolittorina Habe, 1956 (Gastropoda: Littorinidae) in the Indo-West Pacific Ocean,Reid,2007

2. Distribution of a Newly Recorded Gastropod Species, Mainwaringia leithii (Gastropoda, Littorinidae), in Young, Rehabilitated Mangroves in China,Shunyang CHEN et al. ,2021

3. 潮间带啃食性腹足类的食性分析和肠道菌群研究,丁孟文,2019

4. 青岛岩相潮间带短滨螺种群动态的研究,薛钦昭,1992

作者:石颖霖

厦门大学生态学专业在读,不懂实验室课程设计及自然导师,海洋生物与鸟类爱好者,摄影爱好者。

THE END
0.水产动物疾病学.pdf求医问药b. 电镜检查: 电镜检查: c. 试 剂盒等快速诊断:PCR、DNA探针、酶标抗体等 试剂盒等快速诊断:PCR、DNA 针 探针、 牙鲆淋巴囊肿病毒病 包涵体 病毒粒子 对虾杆状病毒的包涵体 第三节 疾病的控制 二、疾病的综合预防 水产疾病的防治原则: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 则:无病早防、有病早治、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41714B4536::6B3ujvs
1.根据颜色的不同.藻类可以分为绿藻.褐藻.红藻等类群.如水绵和衣藻13.根据颜色的不同.藻类可以分为绿藻.褐藻.红藻等类群.如水绵和衣藻属于绿藻.海带和鹿角菜等属于褐藻.紫菜和石花菜属于红藻.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1ujoukhnfac:gfm9ec695enk:4cj8f><;g7l45@f76
2.防控对虾早期综合死亡症(EMS)大学生村官之家施生物肥应遵循少量多次、定期不断的原则,经常保持透明度在30公分~40公分,水色以茶褐色和黄绿色、黄褐色为佳。南方地区普遍的养虾模式是单独养虾,从不配养滤食鱼类,这种模式最大的缺陷是所培育的藻类没有良性转化的渠道,残饵、代谢产物分解后培育的藻类如果不向外界排放,就只有死亡,造成二次污染养殖水体,而污染jvzquC41ewthwjs0{q{uj7hp1z~kn8s{ml532:8331z32:83337`6:=557:/j}r
3.七年级生物单元练习1、下列藻类植物中,属于单细胞的是()A.紫菜B.海带C.水绵D.衣藻 2、地球上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 A.种子植物B.裸子植物C.蕨类植物D.藻类植物 3、苔藓植物有了分化的器官是() A.根、茎、叶B.果实、种子C.茎、叶D.花、种子 4、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指示植物的是()jvzquC41yy}/qq6220ipo8xjgpmxw868449157mvon
4.【郝景芳科幻作品】祖母家的夏天&谷神的飞翔除了最后一条让我有点恐慌以外,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不喜欢哭天喊地。 妈妈很赞同,她说找个地方好好整理心情,重振旗鼓。她以为我很痛苦,但其实不是。只是我没办法向她解释清楚。 祖母家在山脚下,下一座二层小别墅,红色屋顶藏进浓密的树丛。 木门上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一行字:“战战,我去买些东西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33@88795
5.多日游攻略解锁西澳,让我们从少女系粉红湖开始~粉红湖为什么是粉色的呢? 粉红湖之所以呈现粉色,是因为湖泊中含有大量盐分,滋生了大量【嗜盐藻类】,这些藻类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β-胡萝卜素】,因此让湖水泛出一层淡淡的粉色。 因此,北粉湖并不时刻呈现为粉色。旱季雨季时湖水中的盐度变化,以及不同的藻类和细菌的密度,都会改变湖水的色彩,将其调出粉红,深jvzquC41o0sbhnsiyq4dp8lqpirwg8k{q{ykwl14;91893jvor
6.海带是褐色的.紫菜是红色的.水绵是绿色的.但它们的细胞内都含有19.海带是褐色的,紫菜是红色的,水绵是绿色的,但它们的细胞内都含有( ) A.叶绿素B.褐色素C.藻红素D.藻黄素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解答解:海带的载色体中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以及叶黄素.其中有一种墨角藻黄素,这种叶黄素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1ujoukhnf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