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学堂信佛和信鬼神有何区别三宝外道护持佛教徒

不算真正的佛教徒,而是神教徒

只是信者因为朴素但似是而非的想法

觉得自己是信的

心态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行为上“逢庙就拜”“遇神必求”

不论拜神拜佛都没所谓

反正都能保佑自己

如何算真正的佛教徒

在一般人模糊的感觉中,只要相信、祈求佛菩萨的护佑,就算“信佛”,是“佛教徒”了。事实上,只有真实皈依三宝的人,才是真正的佛弟子。这也是信佛和信鬼神最大的不同。

皈依不是口头上说说的,而要有对三宝的基本认知,并通过如法的仪式,在三宝面前求证明和加持,并庄严宣誓、发愿承诺,才能完成身份的转变。

首先清楚三宝代表什么

“佛宝”是指修行圆满者。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十方诸佛,都是皈敬的对象,其中当然包括本师释迦牟尼佛。佛宝,就是人格的榜样和生命的目标。

“法宝”则是指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道理。经、律、论三藏教典与历代佛教祖师们的著述、开示,都是指导修行的准则。

“僧宝”则是指出家的和合僧团。四人以上才能称为“僧团”,并非皈依单个人。僧,主要指贤圣僧,是能引领我们正确修行的助伴和老师。

皈依三宝、信仰佛教,并非建立一种盲目崇拜,而是接受一种生命教育,以此完善人格、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因此,佛教徒又称“三宝弟子”,也就是跟随三世诸佛这些“老师”,学习他们所教授的“课程方法”,在僧宝“学长们”的陪伴和指导下,不断圆满智慧和慈悲的人格品质,最终成佛“毕业”,获得究竟救度众生的圆满愿力和能力,完成生命的转变。

如果没有以上基本认识,即使参加皈依仪式,只是与三宝结了善缘,之后依旧需要通过学习、思维、抉择,完成人生目标和方向的选择。否则,因地不真,果遭迂曲,难以达成生命的实质改变。

佛弟子可以崇拜鬼神吗

三宝弟子皈依后,如果归投外道或迷信鬼神,会破失皈依体,自动失去佛弟子身份。

因为受“三皈依”时,需要明确地宣誓:尽形寿皈依佛,不皈依外道天魔;尽形寿皈依法,不皈依外道邪说;尽形寿皈依僧,不皈依外道邪众。

但这并非说,不可以请他们一起做如法的事情。事实上,佛教有很多护法神,他们因各种因缘皈依三宝,并在佛前发愿护持、帮助如法修行的佛弟子。

佛弟子要恭敬、感恩护法神的护持,但不可皈依他们。

切莫无知拜神求鬼

鬼道众生作为六道之一,分为无财、少财、多财三等。

无财无福,是饱受饥苦的饿鬼;少财少福,是依附草木的鬼神;多财大福,是自由大力的鬼神。不自由的鬼,则是地狱道众生。因此,鬼是通于神与地狱众生的。

从佛教观点来看,民间所谓的“神”,其实多半是有福报、有能力、行动自由的鬼道众生。

由于他们生前曾经行善,种下很大的福报,死后受生,变成有福报的鬼。

福报大的鬼神,行动的范围相当大,有些具有一些神通力,所以要去哪里就能去哪里,来去自由。但是福报较差的鬼神,只能固定在一个地方活动,所以,也只能在当地灵验,这便是“当方土地当方灵”。

这些鬼神因有一些福德与神通力,经常为人所崇拜,请求赐福或帮忙驱邪逐恶。

但要知道,多数鬼神是善恶不分,即使有少数正直善良,但鬼正不定的,道众生慢心重、好凶杀,以致他们的行为总是多恶少善。

就像人间的黑社会,虽然你可以请他帮忙,看似眼前问题解决,但却不能为你带来真正的幸福。甚至如果得罪他们,还会带来可怕的灾祸。

佛经中提到的天龙八部,即天众、龙众、夜叉(飞空鬼)、乾达婆(天音乐神)、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紧那罗(歌神)、摩罗伽(大蟒神)有些虽受佛教感化,愿为佛教护法,但依然善恶皆有。

因此,正信佛教徒同样不应对其崇拜,生依止心,当老老实实闻思正法、深信业果,依教修行。

这样的佛弟子能够得到人天的礼敬,护法神也会赞叹、乐于护持。

反之,若不如法用功,反而求神拜鬼,鬼神不仅不愿为其护法,反而加深他们的无明烦恼,徒生魔障。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信自己和信老板之间我选择了信佛AcFun弹幕视频网信自己和信老板之间我选择了信佛,,小妍车间日常,A站,AcFun,ACG,弹幕,视频,动画,漫画,游戏,斗鱼,新番,鬼畜,东方,初音,DOTA,MUGEN,LOL,Vocaloid,MAD,AMV,天下漫友是一家jvzquC41yy}/clkwp0io14ce6<:9<>93
1.信耶稣的和信菩萨的真的不能相处吗?『四明湖大水库』是的,这样的事情估计很多人有过,突然之间出了很多事情,归结到信耶稣的和信菩萨的,真的有点不能不jvzquC41yy}/2><6ddy/exr1hqxvo7ujrAspfF{kgyzitnff(voe?:=;256:
2.辛亥后人今何在尚文频道于是,二叔王仲钧拿着父亲的照片和信去上海接孩子,说是老太太想看看孩子。孙婉以为老太太见到孩子或会回心转意,就拜托二叔代为说情,希望王家能容纳她。 谁知,一双儿女从此就与母亲天各一方了。此后,无论孙婉如何去信询问,王伯秋都沉默不语。 因为上一辈人的固执,孙婉和王伯秋不得不分开了。 jvzq<84uv{rf0|npc0ipo7hp1pkxu8u14272/:5/3251::5:74640|mvon
3.黄念祖:无量寿经(第35集)所以无智无信人中莫说是经,都要看对象,不能像救世军那样的就是大呼大号。当然说类似的人天乘的话也可以,那跟他们也就没什么多大分别。所以我们看到,疑和信只是当人的一念,可是这个差别岂但是天渊之别,没法说了,这个差别。所以最后就说,「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应当明白的信,不是迷信,明信是最好,佛所jvzq<84yyy4tlky0pku1|mqy34buyDkf?8569=4
4.圣严法师:佛学入门:下篇三在家居士如何学佛圣严法师这点固然重要,站在大乘佛教的立场,有所不得不为的积极态度,更为重要。损人利己和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佛教徒不可有,此为消极的要求;自利利人乃至损己利人的行为,佛教徒不可没有,此为积极的要求。一个初信佛教的人,当做到第一点要求,信佛学佛较久的人,必须从第一点进展到第二点,第一点是止恶,第二点是行善jvzquC41yy}/v‚xm0ei0hxokpi5::=51:4<72: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