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垣曲吕辑书先生发现下川文化遗址谈起
下川文化遗址的发现者:垣曲县博物馆原馆长吕辑书先生(1927-1998)
下川原始人生活场景蜡像
1971年陈哲英(右一)与吕辑书先生(左一)在历山大腰遗址调查
1981年4月在历山柳树腰喜看新收获(吕辑书 王平 王向前)
吐穗后的谷子
粟的野生祖本狗尾草
下川遗址出土距今24000-16000年 石磨盘
黄崇岳先生在《从出土文物看我国的原始农业》一文中引证了这一材料,他说,这一发现“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采集天然谷物加工成粮食的信息,使我们看到由原始采集经济向原始农业经济过渡的先兆”(5)。1984年夏,陈文华先生在一次关于农业考古的讲演中,在谈到原始采集经济如何向原始农业经济过渡的时候,也谈到这一发现,并肯定石磨盘“中间由于多次研磨而下凹,显然是加工谷物的痕迹”(6)。按照黄、陈二位先生的主张,下川遗址发现的石磨盘是用于加工天然谷物的,是原始采集经济向原始农业经济过渡的先兆,并不能作为中国先民驯化狗尾草的起始时代的佐证物。笔者实际参加过下川文化遗址的发掘,认为要认定石磨盘的真正用途,不能孤立地去看待这一发现。
下川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文化遗物以细石器为主要内容并兼有大型打制石器。遗址位于山西晋东南境内的中条山脉腹地的下川盆地。盆地南北长4至5公里,东西宽2公里,为一狭长的山谷地带。盆地内富益河常年流水,直通黄河。盆地两侧是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峰,山上尽为树木覆盖,树林中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种类繁多。盆地基岩大部分是石灰岩,其上主要覆盖着第四纪堆积。这个地区喀斯特地形相当典型,石灰岩溶洞十分发育,是远古人类理想的活动场所。
下川盆地中最老的土状堆积为一层深红色粘土,时代为上新世晚期,这种堆积仅有断断续续遗留。而大部分为上更新统的堆积,下川遗址中的石器来自这一堆积上部的灰褐色亚土层中。下川文化主要指的就是这一文化层的文化遗留。
我们要讨论的中国先民驯化狗尾草的起始时代问题,实际上就是中国北方农业最早发生的年代问题,下川文化上文化层所测定的6个C14数据分别为:距今21700±1000年(ZK384)、16400±900年(ZK385)、20700±600年(ZK393)、23900±1000年(ZK417)、18375±480年(ZK494)、18560±480年(ZK497),年代大致在24000年到16000年之间(7)。这就是说,下川遗址出土的石磨盘的年代下限最晚不可能晚于16000年,即最晚也处在地质史上最近一次冰期的结束之前——上更新世晚期。这时期,当今世界上适于农耕的大部分地区较之现在还要寒冷,无论是气候还是动植物面貌较之全新世以后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农业在这个时期发生似乎不大可能。因此,多数学者都把农业的发生年代放在最近一次冰期结束之后,即距今11000年左右的全新世早期。因为这一时期,地球上除南北两极外,大部分地区变得更为温和湿润,无论是气候还是动植物面貌都变得和当今基本一样。但目前中国在考古上,尚未发现有接近下川文化年代的农业遗迹。
1963年山西怀仁县鹅毛口一个石器制造场遗址出土的生产工具
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中出土的狗下颌骨
山西沁水下川遗址出土的尖状器、直刃刮削器、锛状器线描图
山西沁水下川遗址出土的锛状器、砍砸器、研磨盘等
山西沁水下川遗址出土细石器
即将成熟的谷子
中国史前时期粟的出土地点分布图
表一 中国史前时期粟出土一览表
出土地点
文化性质
形态
河北武安磁山
磁山文化
炭 化
22
山西夏县西阴
仰韶文化
炭 化
23
山西万荣荆村
仰韶文化
炭 化
24
山西侯马乔山底
龙山文化
炭 化
25
河南淅川黄楝树
屈家岭文化
炭 化
26
河南淅川下集
仰韶文化
27
河南临汝大张
仰韶文化
炭 化
28
河南洛阳王湾
仰韶文化
炭 化
29
河南洛阳孙旗屯
仰韶文化
30
河南许昌丁庄
裴李岗文化
炭 化
31
河南郑州林山砦
仰韶文化
炭 化
32
陕西西安半坡
仰韶文化
33
陕西临潼姜寨
仰韶文化
炭 化
34
陕西华县泉护村
仰韶文化
35
陕西华县元君庙
仰韶文化
炭 化
36
陕西〖FJF县下孟村
仰韶文化
37
陕西宝鸡北首岭
仰韶文化
炭 化
38
陕西宝鸡斗鸡台
仰韶文化
炭 化
39
甘肃永靖大何庄
齐家文化
炭 化
40
甘肃东乡林家村
马家窑文化
炭 化
41
甘肃临夏马家湾
马家窑文化
炭 化
42
甘肃玉门火烧沟
青铜时代
43
甘肃兰州青岗岔
马家窑文化
炭 化
44
甘肃兰州白道沟坪
马家窑文化
炭 化
45
青海乐都柳湾
马家窑文化
46
新疆哈萨克东城四道沟
原始社会晚期
47
新疆哈密五堡水库
新石器时代
炭 化
48
新疆和硕县新塔拉
新石器时代
炭 化
49
江苏邳县大墩子
大汶口文化
炭 化
50
山东胶县三里河
大汶口文化
炭 化
51
山东膝县北辛
北辛文化
陶片印痕
52
山东广饶傅家
大汶口文化
53
山东栖霞杨家圈
龙山文化
炭 化
54
辽宁赤峰蜘蛛山
红山文化
炭 化
55
辽宁赤峰四分地
红山文化
炭 化
56
辽宁大连郭家村
新石器时代
炭 化
57
辽宁北票丰下
夏家店下层文化
炭 化
58
辽宁沈阳新乐
新石器时代
炭 化
59
吉林永吉杨屯
新石器时代
炭 化
60
黑龙江宁安东康
新石器时代
炭 化
61
云南剑川海门口
铜石并用时代
炭 化
62
西藏昌都卡若
新时器时代
实壳
63
台湾台南牛稠子
凤鼻头文化
64
台湾台中牛骂头
凤鼻头文化
陶片印痕
65
中国史前时期粟作文化国内传播路线图
山西忻州神池县的旱作谷子
注 释
On Origin, Domestication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Mil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