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海工艺美院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上海市近半数以上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还有大批知名的画家、当代艺术家、雕塑家、设计师、企业家、艺术教育家等,纷纷践行着为“人民而设计”的创作理念,用坚定的文化自信和过硬的艺术造诣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文化”品牌建设。
以美为媒,以美担当。历届师生校友深耕红色文化、创作红色作品、传承红色基因,以匠心打磨了许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艺术作品,献礼建党百年、献礼伟大时代!今天,跟随小编的一起看看校友“上海石库门先生”李守白、“大工艺美术”之路的践行者施森彬如何进行红创共融、花开盛世的艺术创作!
李守白
当代海派艺术家
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
施森彬
中国玻璃艺术大师
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
李守白,1962年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上虞,擅长绘画和剪纸。现为中国民协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工艺美院客座教授。"非遗"海派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守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艺术总监。40多年来创作和发表了1000多幅艺术作品,其创作的上海城市题材作品为当代海派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被媒体誉为"上海石库门先生"。作品先后在法国、德国、奥地利、古巴、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外多地举办展会和参展,连续17年参展上海艺术博览会,作品摘取包括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文化部"文化遗产日奖"在内的10多个金奖。先后被授于中国"德艺双馨 剪纸艺术大师"、上海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中青年艺术家"、"2020中国非遗传承创新功勋模范人物"等称号。作品被中国剪纸博物馆、上海美术馆收藏委员会、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上海大剧院画廊、美国星巴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泰富广场有限公司等世界多国机构和私人收藏家收藏。
施森彬,1956年生于上海。中国玻璃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国际玻璃艺术协会会员,中国建筑艺术玻璃创始人。1975至1978年施森彬就读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主修工艺美术漆器雕刻专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施森彬便开启了其对手工艺术“大之美”的探索之路,代表作有人民大会堂铜门、新加坡佛牙寺舍利大金塔、印度玄奘纪念堂铜建筑、威海环翠楼铜建筑、上海中心126层铜穹顶,常州天宁寺珐琅壁画,山东兖州兴隆文化园高达18米的释迦牟尼佛像、无锡灵山梵宫的镇宫之宝80平方米琉璃巨画《华藏世界》、伦敦大英博物馆新馆玻璃外幕墙、南京报恩寺报恩新塔塔翼艺术琉璃玻璃、上海中心大厦世界第一幅琉璃艺术竹简长卷《心相山水》等。2009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非遗海派剪纸艺术装置聚梦菊园
近日,嘉定菊园新区平城路党群服务中心门前因换上了一件特别的“新装”而焕然一新,一组特色鲜明,设计精巧的艺术装置让人眼前一亮,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得过往路人竞相驻足停留打卡。这件“新装”便是海派艺术家李守白先生以菊园地缘特色为灵感,结合海派文化理念,同时融入非遗海派剪纸元素创作的大型剪纸艺术装置——“聚梦菊园·红创共融”。
入夜后,灯光将独具匠心的江南水乡窗棂内的生活场景映射出来,犹如一幅生动的画卷······而以“五抗”斗争主题剪影为“起点”,北水湾、百果园、老茶坊、我嘉文创馆等相继而出。
作为建党一百周年的献礼之作,海派艺术家李守白把“科技菊园,品质菊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教育、科创等元素有机融合,通过极具魅力的非遗海派剪纸设计,将菊园新区的地标性建筑精彩呈现。
6个红色的立体剪纸画面分别展示了上海郊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民武装暴动——嘉定“五抗”斗争及彩虹桥、人才公寓、荷花池公园、菊园老茶坊和百果园、菊园科创大厦、我嘉文创馆、地铁、日月光商场、雅昌艺术中心等标志性地点和建筑,多组带有江南水乡特色窗棂剪影展现了科研人员研究及新时代居民生活等丰富场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菊园新区厚重的历史底蕴及新时代下人民安居乐业,共享共融、健康和谐的生态圈。
除了丰富的画面内容,匠心独具的设计也营造了唯美网红打卡点的氛围。
该大型剪纸艺术装置总长18米、高4.7米,采用综合材质进行多层雕刻烤漆制作而成,在融入画面的过程中,又被勾勒出江南建筑及上海特色建筑石库门的轮廓造型,展现了“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三者融合后的深厚底蕴和恢宏气势。
另外,海派剪纸经典颜色中国红与黑的运用,配以户外内雕LED防水造型与导光板灯箱嵌入装置,使得艺术装置呈现出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艺术氛围,给人以唯美的视觉享受。
艺术家李守白为菊园创作的这份别致的礼物,正如它名称所寓意的那样,未来菊园红创街区必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继续整合资源优势,发挥地域特色,借助科技力量,在“融合共创”中实现新时代下的嘉定菊园梦。
如此美轮美奂的艺术装置是否撩动了你的心?
不说了,去实地打卡喽!
点击查看大型剪纸艺术装置
大型琉璃艺术装置传递中国梦
5月,天朗气清,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上海崇明盛大开幕。花博会堪称中国花卉界的“奥林比克”,自1987年开办以来,本届花博会开创了多项先河:首次在岛屿上、首次在乡村里、首次在森林中举办。
走进花博园,便立即置身于一片花海中,整个园区犹如一幅艺术画卷呈现在眼前:写意牡丹艳晴空、世纪蝶展翅欲飞、百花馆内心相印······其中,复兴馆门前的的一座巨型花艺装置在入口处盛情绽放,引得众多游客驻足良久,这便是由两位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李守白与施森彬先生携手为本次花博会创作的大型琉璃艺术装置——《盛世花开》
整个装置由不锈钢造型镂空艺术加琉璃花卉艺术相结合,重达10吨,高达7米,直径6.6米,由内而外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犹如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在视觉上极为震撼。
在创意设计上两位艺术大师更是煞费苦心,在接到花博会组委会的任务后,他们用了实足6个月的时间,经历了几十稿的方案设计和修改,在公司几十位员工100多个日日夜夜的精心制作下,《盛世花开》艺术装置唯美亮相于花博会复兴馆前。
含苞
几个多月前,上海正值寒冬季节,两位艺术大师在接到花博会组委会为即将到来的花卉盛事创作一件有特色的艺术装置后,马上开始投入创作之中。多年的艺术创作经验使他们迅速有了清晰的思路:李守白专攻绘画艺术,施大师擅长琉璃工艺,两人一拍即合,一个以花为媒的大型琉璃艺术装置的轮廓在他们脑海中浮现开来。李守白迅速将想法以设计稿的形式呈现出来,设计图的雏形就这样诞生了。
雏形设计中
此装置艺术设计源于“海上生花”之灵感,大型水潋台底座隐喻大海,整体构建以中国国花——怒放的牡丹为造型,13片形状不同的牡丹花瓣缀以牡丹、白玉兰、水仙雕刻造型,其中10朵水仙,寓意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崇明举办;1921朵白玉兰,纪念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10000朵牡丹构图的花瓣,绽放美丽光芒,礼赞百年华诞。整个装置诠释了人文、艺术、科学的魅力。
待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件艺术装置不仅要接受亿万观众的现场检阅,更代表着大国的形象,一定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打造世纪精品,体现上海水平。
深化设计中
在设计过程中,两位艺术家充分听取花博会组委会及多方建议,不仅在艺术造型上经历了数十稿的修改,更是在不锈钢花瓣的框架结构、2万多片琉璃花卉烧制及与不锈钢艺术雕刻镂空处的粘结,内置LED七彩灯光的均衡分布,无不体现作品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
设计图稿
盛开
如果说设计是思想的火花,那么制作过程更要体现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每一处细节都决定着成败的关键,从外部的花瓣到里面的花蕊,不锈钢艺术与琉璃艺术的完美融合,不能出一丝差错,而要让整朵花以不同的颜色绽放,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光控任务。两位大师经常在施工现场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安装施工现场
在几十位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日夜奋战下,一份满意的答卷终于得以递交,怒放的牡丹——《盛世花开》终于盛情绽放于上海崇明第十届中国花博会,牡丹、白玉兰、水仙的花艺之美与琉璃艺术之美相得益彰,呈现出一场唯美的视觉盛宴。
《盛世花开》制作过程
施工现场视频
《盛世花开》以昂扬的姿态矗立在复兴馆门前,花团锦簇,流光溢彩,寓意着崇明岛的百花齐放和崭新的未来,寓意着上海市的繁荣富强,更寓意着亿万华夏子民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