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海塘中学创办于2014年7月,学校坚持“精心管理,智慧育人”的办学理念,以“高标准、高质量、有品牌、有品质”为办学目标,实施“聚水入塘 汇湖成海”战略,坚持走“学生和谐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之路。近年来,学校以新课改为契机,构建水上运动、击剑、轮滑等多样化校本特色综合实践课程,以多维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浙江省现代化学校、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铜牌单位、市文明校园、市智慧校园、市数字家长学校、市文明示范学校、市绿色学校等众多荣誉称号。
作为湖海塘区块建设的重点配套学校,湖海塘中学近几年发展迅速,无论是在教师队伍、学生培养还是校园文化、智慧校园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此,记者采访了湖海塘中学校长施进军。
记者:在开发区学校考核校长晒拼活动上,湖海塘中学提出了实施“聚水入塘 汇湖成海”战略,请问学校近年来如何打造这一校园核心文化?
施进军:“聚水入塘 汇湖成海”出自荀子《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其背后有着丰富的内涵:一是代表着汇聚一切力量,高标准高要求地培养好我们的学生,发展好我们的学校;二是老师学生都是一滴小水滴,汇聚在一起能发挥出不可想象的力量,从而实现从塘到湖,奔向星辰大海;三是我们希望培养学生“塘”的兼容并蓄,“湖”的深邃淡泊,“海”的浩瀚广博,让他们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和志向。
学校把“聚水入塘 汇湖成海”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从校园景观入手,学校建立湖中的特色景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8—9号楼间的露天过道中修建文化展示区,体现“聚水入塘 汇湖成海”的文化核心。设计中轴景观线,用别具一格的假山、喷泉、水池、灯光设计,中西结合,以点带面自成一体,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交,树木与花卉并存,盆栽与地栽互补,大片绿化与小景布置结合,形成四季常青,自然清新,月月飘香,润物细无声的温馨校园。
学校把“聚水入塘 汇湖成海”融入学校文化创意作品,得到师生、家长、社会认可:开学文具大礼包、湖中杯、校园本、毕业纪念章……这些文创产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活动,还能锻炼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幸福感都明显增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上级部门及领导肯定。
作为一所只有9年建校历史的初中学校,我们深知校园文化底蕴不够深厚,因此,近年来,我们逐步完善“聚水入塘 汇湖成海”的文化名片,通过完善专用教室设施、校园环境提档改造等举措,积极为师生构建优良的人文环境。
记者:在《湖海塘中学三年规划方案》中,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有了全面系统的规划,能否具体谈谈将如何提升教师素质,提升专业素养?
施进军:我们一直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培养。近年来,学校确立了“树德培能”的双线发展思路。
一方面,通过培养优秀教师、名班主任、优秀管理干部等三大方式,扎实开展提升教师素质活动。一是优秀教师培养系统化,以培养新苗、新秀、中坚、老将为目标,通过师徒结对、旭日工程(1—3年教师)、青蓝工程(3年以上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教科研、解题、命题命卷、编写校本课程、错题推送等全方位培养,有学校提供多样化平台,让教师得到锻炼发展机会。青年教师经过几年的锻炼,已有1位省教坛新秀、5位市教坛新秀,今年更是在区赛中获得9席,再创区赛获奖新高。二是名班主任结对制度化,通过校内“一带三”模式,副班主任结对制度、班主任沙龙、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多种途径培养班主任。连续四年,湖中教师摘得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代表金华出战,获得4项长三角地区、省级奖项。三是管理干部岗位轮动化,通过常规活动精品化、管理干部定期轮岗等方式,多角度培养“能干事、会干事”的优秀管理干部。
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共同体活动、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等方式,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学习活动。一是积极与教育共同体学校在学校管理、德育、教学研训、质量探讨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承办好相关学科的同课异构、精品课等教研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年轻老师参与其中。二是继续广泛深入开展线上同步课堂互动,同时依托“市特级教师带徒基地学校”平台,借助外来的力量和智慧,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的教师队伍有了很大提升。目前,有省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4人,省、市、区教坛新秀28人,省、市、区优秀教师10人,市、区优秀班主任4人。所有学科均获评区先进教研组,其中数学组、科学组获评市先进教研组。今年,我们共有112名专任教师,其中研究生学历占30%,这支团队高学历、年轻化,富有科研激情与教学活力。
记者:近年来,无论是在击剑、篮球还是皮划艇、轮滑等大型比赛中,经常能看到湖中学子获奖的消息。请问在学生培养方面,学校做了哪些具有湖中特色的有益探索?
施进军:我们希望培养一批善学乐群、坚毅律己、具有国际视野湖中学子。为配合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开展月月主题活动,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同时,全面推进校本课程,使拓展课程精品化,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立足于学校实际、着眼于学生特长,开设了击剑、皮划艇、定向运动、高尔夫、轮滑等精品化拓展性课程,并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斩获累累硕果。仅2022年,就有192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市级及以上获奖46人次,2位学子入选国家集训队,为浙江省击剑队输送4名优秀队员,其中李子梦同学在全国动力冲浪板巡回赛中获青少年组冠军,王宇茹同学在浙江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中勇夺冠军,袁也同学在第二十三届浙江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省二等奖,校击剑队在市级击剑赛中捧回7座冠军奖杯,范筱文同学在金华市中小学生主题演讲赛中获第一名,44人在高尔夫球、赛艇、定向、摄影、立体造型、编程等各项目在市级以上获奖,学校还获得了金华市第18届百米定向团体总分第一名、市击剑锦标赛5金1铜、区中小学排球联赛男女双冠、区田径运动会一等奖等好成绩,证明特长生的培养已逐渐成为湖中的一大亮点。
在“双减”过程中,湖中实现“三个优化”。一是优化实现高效课堂。抓牢课堂教育主阵地,探索“基于学生问题教+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课堂改革模式,落实“立标-整合-分类-拓展”四位一体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二是优化作业设计,精准有效。提出“1234”校本作业研发方案,具体为:“1”个标准: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设计;“2”个原则:基于学情的校本化设计、基于发展的多样化设计;“3”个特点:分层设计、分步达标、过程评价;“4”个尺度:把握量度、保证效度、体现宽度、追求深度。三是优化作业订正,实施错题推送。学校与智学网合作,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错题系统将数据与教学分析模块相关联,通过对学生学情分析(分层检测、分层评价)、考试数据分析(试题难度、知识点分布、得分率)形成的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资料。
重任在肩,我们努力把孩子们培养成有湖中气质的学生,能以湖中为荣的学生。
作者|吴璇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