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当寄生虫裂开的时候,就会裂开一条线索,诊断肺寄生虫病就相对容易了。
从肺CT上识别病原体,不容易!很多感染性疾病的肺CT没有特异性,反复治疗无好转,患者感到“裂开”,家属更是急得“裂开”。但是他们往往不知道,患者病情无好转,医生也是“裂开”的!
肺部寄生虫病的影像学常常没有特异性,非常容易误诊。但是,当寄生虫“裂开”的时候,就会“裂”开一条线索,诊断肺寄生虫病就相对容易了。
01
没有“裂开”的肺寄生虫病
年轻人,发热、咳嗽,胸部CT示右上叶结节、实变和磨玻璃阴影。
图1
这种肺CT像什么?典型细菌性肺炎啊!然而,抗感染无好转。幸好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53%,患者没有哮喘,找不到嗜酸细胞升高的原因,考虑寄生虫。
查肺吸虫和日本血吸虫,IgM抗体均为阳性;行胃肠镜检查发现钩虫,诊断肺钩虫病,阿苯达唑治疗后好转。
这种CT,根本看不出是寄生虫。当寄生虫没有“裂开”的时候,早期误诊往往不可避免,医生只能无奈地“裂开”!
02
裂开的“隧道征”
9岁女孩,1月前自行车撞击胸部后,左侧胸壁出现包块,伴阵发性剧痛,感头痛和恶心,偶有咳嗽和咳黄色粘痰,偶有阵发性腹痛。在当地县医院给予青霉素治疗,左侧胸壁包块逐渐消退,皆大欢喜。然而治疗5天,停药后原部位包块迅速增大。为什么会这样?不知道,医生无奈地“裂开”!
转院行胸部CT,医生眼前一亮,寄生虫终于“裂开”了,肺CT可见隧道征。医生不用“裂开”了,CT诊断肺吸虫病。
图2
于疾控中心查肺吸虫病抗原阳性,给予吡喹酮800 mg每天3次,口服1周,原左胸壁包块消失。复查CT提示右肺下叶出现新发病灶,给予吡喹酮、头孢西丁、克林霉素及抗支原体治疗,病灶范围明显缩小。诊断肺吸虫+细菌感染。
用意念仔细感受“隧道征”,像不像一条虫在肺上爬行,肺“裂开”留下一条隧道?
下面这个患者,寄生虫没有“裂开”,医生“裂开”!
18岁小伙子,咯血2月,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见斑片和结节状高密度影。
图3
你说这种CT,哪里像寄生虫了?按照常见病治疗,抗结核1月,病情无好转。幸好患者曾有生食螃蟹腿的历史,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肺吸虫病。之前误诊了,还能怎么办,遇到不典型的病例,医生只能“裂开”。
再看一例隧道征。下图是并殖吸虫病的肺部浸润性改变,左肺上叶小斑状影中可见与支气管走向横行的“隧道征” (箭头) 。用意念体会一下,像不像一条虫在摇摆?它似乎在风中凌乱!
图3A
03
水上浮莲征
水上浮莲征,我个人觉得叫“空洞液体漂浮征”更直接,就是空洞内有液体和空气,液体上漂浮着各种奇怪的物质。这是诊断寄生虫的典型征象,常常提示肺包虫病和肺棘球蚴病等。
水上浮莲征的根本是寄生虫“裂开” (寄生虫囊肿破裂) ,美名其曰“水上百荷”,还有文献称之为“浮卵征”。
水上浮莲征具体美到什么程度?各位看官,擦亮钛合金眼!
图4
图5
国内文献的画面太美,看完直接“裂开”!
下面这个CT,就有点感觉了。
图6
下面是肺包虫病的水上浮莲征, 虽然看不到莲花,但是可以看到水上浮着什么!
图7
下面这个胸片,基本可以满足你对水上百合的想象。
图8
很多小伙伴估计已经“裂开”,这哪里像水上百合?下面这个CT,基本实锤了!
图9
04
空洞漂浮征
大家又不是“花痴”,不要老是想着百合花和莲花等,更不要想有些文献记载的“浮卵征”,都没有用。 下面这个空洞漂着“皮带”!
图10
下面这个空洞漂着“兰州拉面”、“豆腐皮”和“丝巾”等!
图11
外科医生切下来,是一大块“豆腐皮”,化验是肺包虫病 (Pulmonary hydatid cyst) !
图12
05
“皮球征“
“皮球征”,为了便于记忆,遂自己进行命名。正规场合,千万不能用。
看看这个CT,乍一看是包裹性胸腔积液;仔细一看,圆丢丢的鼓包,像极了小时后玩过的皮球!
图13
注意,这种圆丢丢的皮球胸腔积液,慎重穿刺,要仔细询问病史,追查寄生虫。
06
奇葩的寄生虫肺栓塞
寄生虫也会引起肺栓塞,我指的是寄生虫跑到肺血管里面,而不是肺血栓栓塞。
图14
单独看肺CT,医生直接“裂开”,因为很难避免误诊。但 患者有肝脏寄生虫, 手术切下来一盆寄生虫。
图15
国外有学者发现,磁共振有助于发现寄生虫肺栓塞。
图16
07
“奇葩”的肺寄生虫感染,CT不“奇葩“
注意,“奇葩”的肺寄生虫感染,CT表现往往不“奇葩”,这是让医生“裂开”的主要原因。肺寄生虫感染,影像学可类似细菌性肺炎、间质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和肺部肿瘤等,也可单纯表现为液气胸,非常低调、平淡、无特色。
当寄生虫不“裂开”的时候,误诊往往不可避免。患者、家属和医生都感到“裂开”。
下面这些都是并殖吸虫病的肺CT表现,和细菌性肺炎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几乎没有!肺寄生虫虽然“奇葩”,但是CT表现往往不“奇葩”。
图17
下面这个肺包虫病,寄生虫都“裂开”了,形成空洞,但是CT表现还是“四不像”……
图18
小结
寄生虫感染的线索:来自寄生虫流行区域,有可能感染的环境;免疫功能降低;痰呈果酱、巧克力样或血痰,或含异物样痰,粉皮样痰;嗜酸细胞增多;寄生虫感染常为全身性,其他部位可有相应表现。
看完你“裂开”了吗?
参考资料:
1.牟江,刘前军,邱菊,刘翩,王开金.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肺钩虫感染1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0,20(3):322-324.
2.李平,穆耶赛尔·麦麦提尼亚孜,等.肺动脉包虫栓塞误诊为急性肺血栓栓塞1例[J].临床肺科杂志,2020.
3.张勤,等.肺包虫囊肿破裂误诊38例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
7.缪虹,等.儿童脑、肺、肠寄生虫感染三例[J].放射学实践,2008.
8.陈利军等.肺吸虫病2例.临床肺科杂志,2020.
本文首发:医学界呼吸频道
本文作者:孙丹雄
责任编辑:大力
- End -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