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种植难吗效益如何(附油茶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农技学堂

油茶是我国珍贵的油类作物,其炸的油营养丰富还有较好的保健作用。目前市场价值高,有很好的种植前景,但是它生长周期长,如果想要在种植过程中获得高产,那么可以进行密植栽培,以下是详细的栽培方法供大家借鉴 。

1 气候环境条件

云南高原山地油茶适宜在年均温 16 ℃ 以上,年降水量 >1 000mm ,年日照时数 1 600h 以上, ≥10℃年积温4 500~5 200℃ ,海拔高度500~1 800m 的阳坡或半阳坡栽培,但以 海拔 1 600m 以下为佳。油茶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在酸性或微酸性红壤、砂壤、黄壤,pH值 4.5~6.5 的土壤上生长发育表现良好,油茶一般栽培有效土层厚度应在 50cm以上。

2 种苗整地要求

2.1 种苗要求

目前,油茶苗木培育的方式主要有嫁接、扦插、播种3种。为确保苗木质量和良种的遗传稳定性,生产中应广泛采用嫁接苗、慎用扦插苗、少用或不用实生苗,以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为佳,油茶嫁接苗木接穗必须来自省认 定的良种采穗圃或优良品种母株。

2.2 整地方式

造林前3~4个月整地,并清除造林地上的杂草和灌木等植被。整地可根据地形坡度大小,采用全面整地(全垦)、水平阶梯整地、斜坡带状整地和穴状整地等方式。种植塘规格:长、宽、深60cm×60cm×60cm  。其中,全垦整地适用于坡度10°以下的缓坡,挖垦深度20cm 以上,挖垦后打塘;水平阶梯整地适用于坡度25°以下坡地,整地按等高线挖水平带,挖掘水平带时应自下而上的挖掘方式进行,挖掘上面水平带时,将 表土推到下面水平带上,以保证表层肥土不损失;斜坡带状整地适合于坡度25°以上、土层较浅的山坡,每条挖垦带外侧保留1m 宽的非垦带,并将垦带内挖出的草根树桩散堆于非垦带上,用以拦蓄水土,带间保留原有植 被;穴状整地适用于坡度较陡、坡面破碎的山坡。定植前,每塘放 1~2kg 钙镁磷或5~10kg 农家肥与表土混合填入塘中,农家肥应在发酵腐热后在造林前1个月施用,回填土高出地面10~20cm ,待下雨或 浇透水沉降至地表面后栽植小苗。

3 行间错位密植

油茶为雌雄同株,异花授粉植物,自花授粉率、坐果率低。在生产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多品种混合搭配的栽培方式,普遍采用单一品种和单一模式,按种植密植1 110株/ hm2栽培。特别是,20世纪营造的油茶老林 ,大多采用油茶籽点籽实生繁殖,造林种子来源杂乱、品种混杂、良种少,从而导致部分林内空地较多,部分植株表现出果小、皮厚、产量低,出籽率低、出油率低等现象,油茶隔年结实现象(大小年)十分明显,孕性极差 的现象普遍存在,林分产量和质量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多品种混合搭配,行间错位密植方法。

3.1 多品种搭配

生产中选用3~5个开花、授粉等物候期相近、亲和率强、花粉数量多,花粉质量好,丰产性强的优良品种混合配置栽培,栽培密度按1 665 株/ hm2配置,以提高林内植株间的异花授粉率和坐果率,并充分利用林 内空间,从而提高油茶林分产量和质量。生产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行状配置栽培、带状配置栽培、混合配置栽培3种方式进行搭配。行状配置栽培:每个品种栽培一行,3~5个品种行状交错栽培;带状配置栽培:每带 栽培一个品种,每带栽培2~3行,3~5个品种带状交错栽培;混合栽培:苗木数量相同的 3~5个品种混合栽培。

3.2 行间错位密植

油茶栽培按株行距2m×3m种植,即1 665株/ hm2 ,种植时也可根据地形、坡度和光照强度适当调整种植密度。种植两行间对位的植株错开种植,形成行间种植植株呈三角形布置。

雨季造林时间选择在 6-8 月,冬季造林时间选择在当年12月至第2年3月(水湿条件较好地区)。造林宜选用两年生嫁接容器苗或轻基质苗造林,造林时选择阴天或雨天造林,并根据苗木容器大小,挖开大小适宜的种 植穴,除去不可降解的容器,将苗木植入穴中央,使嫁接口露出地面2~5cm ,将土压实。栽后及时覆盖薄膜,60~100cm×60~100cm ,覆膜时用土压紧薄膜四周,形成以苗为中心内低外高漏斗形塘面,再在苗根处加盖土壤压紧薄膜,以便天然水分汇集流到苗根处。阴天或晴天造林时要浇定根水,每张叶子剪掉1 /  2 。

4 矮化整形修剪

4.1 摘芽定干

树体采用自然圆头形进行修剪整形,种植后幼苗期先将生长的顶芽及时摘除,促进侧枝的生长,待茶油树形状长好后,开始定干,定干的高度为 50~60cm 。

4.2 培养主枝

4.3 培养二级副主枝

第 2~5 年期间每年培养按照第 1 年培养主枝的方法培养下一层的主枝,每两层主枝之间上下间隔分开。

4.4 控高扩冠

成龄树通过整形修剪控制高生长,确保树高在2m以内,进一步扩大冠幅横向扩展。

4.5 整形修剪

成林修剪应以疏剪为主,大年重剪,小年轻剪。修剪在每年果实采收后至翌年树液流动前进行,剪除枯枝、病虫枝、交叉枝、细弱内膛枝、脚枝、徒长枝等。修剪时要因树制宜,剪密留疏,去弱留强,弱树重剪,强树轻剪。 修剪后,内饱外满,上下不重叠,通风透气,修剪后形成圆满的丰产冠幅。

5 土壤水肥管理

5.1 土壤管理

生产中要做到“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浅锄”。坡度10°以下的平缓山地,宜采用全垦;坡度10~25°地段,宜采用带垦;坡度较陡、水土流失较严重、杂草稀少的坡地,宜采用穴垦。翻挖深度20cm 以上,浅铲深度 3~5cm 。

5.2 幼林施肥

秋冬季施农家肥,施肥量因树龄、树体大小而定,一般每667m2施用农家肥500~1000kg 。幼树施肥位置应在树冠外沿 10~20cm 处,开挖深不低于30cm 、宽30~40cm 的闭合 环状沟进行施肥,这种施肥方式有利于诱导油茶根系向外扩展,促进树体冠幅的生产。施肥可结合除草同步进行。追肥以速效肥为主,如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等。每年追肥 2~3 次,造 林 当 年 施 肥 应 在 距 苗  木 根 系 20cm外,施用量50g/株,以后随着树体的增长,施肥量逐年递增。

5.3 成林施肥

5.4 浇灌

油茶抽梢、花芽分化期,可利用水窖、河道、山间自然水源等途径对油茶浇一次透水,浇水可配合施肥同步进行。

7 病虫害防治

油茶是我国经济价值非常高的油类作物,种植方法简单,而且易活,但是想要获得高产还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栽培技巧的,以上是关于油茶矮化密植的方法,各位可以借鉴。

THE END
0.高产油茶种植栽培新技术规程农技学堂导读:茶油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经济价值较高,种植的农户也非常多。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高产油茶种植栽培新技术规程,我们一起来看看。 茶油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经济价值较高,种植的农户也非常多。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高产油茶种植栽培新技术规程,jvzquC41yy}/ewmpd0ipo8}v1cxuklqg/3892<60jvsm
1.LY/T13282015ICS65.020.40 B66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 — LYT1328 2015 代替 / — LY T1328 2006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ulationsforCamelliaoleiera lantation g f p ㅤㅤㅤㅤ 2015-01-27发布 2015-05-01实施 国家林业局 发布 / — LYT1328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724?4846812>6252633;:0ujzn
2.关于征求广东省地方标准《油茶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修改意见为做好广东省地方标准制订工作,根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批准下达2023年第二批广东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粤市监标准〔2023〕591号)文件要求,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主导起草了《油茶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为使本地方标准更加有科学性、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现将该稿公开征求意见。 jvzquC41mli/|qpw0gjv0ls1kplp1:52:1;65A3jvo
3.油茶树种植技术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油茶树种植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油茶;种植;管理;病害 中图分类号:S79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3015003 1引言 油茶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树种,是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被称为“东方橄榄油”。油茶自身具有四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656:4ivvq
4.DB36/T551PE 管材160 mm、110 mm、50 mm,镀锌管25 mm。用于大面积油茶林的高效灌溉。 滴灌系统 主干管口径90 mm~110 mm,支管口径50 mm~63 mm,毛管口径16 mm~20 mm。用于油茶林的水肥一体化灌溉。 其他标准 LY/T 2750-2016 油茶施肥技术规程LY/T 3355-2023 油茶DB41/T 1931-2019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T/FJBS 2jvzquC41yy}/cwyrgfob0lto1uzbpmftf17:::>357?2/B3jvor
5.DB45∕T4722018油茶栽培技术规程.docx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要求、栽培区域划分及品种选择、造林地选择、造林、抚育管理、果实采收和处理等内容和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的油茶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71682:4:22617=53626839:0ujzn
6.生物技术实验室在国内外首次构建了油茶cDAN文库,分离鉴定了266个重要基因,部分基因已经登录到GenBank中,填补了国内外油茶基因研究的空白。现承担“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油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专题。多年来共发表各种学术论文160余篇。2006年年主持编写出版了“十五”国家重点图书170万字的大型巨著《中国主要经济树种栽培与利用》一jvzquC41ildmz0egg0jh0ep5sem|1uyptu‚x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