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为什么也叫做“马骝”

猴年来临,比起刚刚过去的不知到底是“山羊年”还是“绵羊年”的羊年,猴年带来了新的难题,那就是这种近似人的灵长目动物在汉语中到底有多少种叫法。

“马骝”是什么东西?

看马戏是中国人民热衷的娱乐活动,不过虽说是“马戏”,但在实践中,马戏团很少有以“马”作为主角的。相反,猴子才是所有马戏团必不可少的配置。相对马而言,猴子虽然调皮,但是领悟力高,占用空间少,喂养成本还低。不少耍猴人甚至可以用个体经营的方式耍猴。

很不公平的是,厥功甚伟的猴子竟然被马抢了风头,“猴戏”被叫成了“马戏”,不过猴子们也不必过于沮丧,毕竟“马戏”其实可以歪解为指“猴”的。

今天大多数中国人把这种和自己相貌相似的哺乳动物称之为“猴”,江浙地区也将其称为猢狲(或其变音“活狲”)。但在遥远的岭南,猴子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马骝”,猴子们大可把“马戏”解为“马骝戏”。

“马骝”这个怪名是如何出现的呢?

现在的广东在历史上居住着大量讲侗台语的壮人、俚人,因此粤语中不乏来自壮语的词汇。北方说的“荸荠”在广州被称作“马蹄”。近年随着广式甜品、饮料凉茶在全国范围内风行,“马蹄”之名也为很多两广之外的人熟知。

“马蹄”的得名有说法认为是因为荸荠形似马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凡是见过荸荠的人都应该觉得要把这东西和马蹄联想在一起需要有非同一般的想象力。而在福建的闽南地区,荸荠被称作“马荠”,更说明形似马蹄的说法不可信。

其实“马蹄”的说法和百越先民有莫大的关系。今天的壮语把“果”称作maak,而壮语普遍把修饰成分放在中心语后,于是李子就是maak man,桃子是maak taau,梨是maak lai,龙眼是maak ngaan,葡萄是maak it,橘子是maak kaam。

所以广东福建的“马蹄”和“马荠”相当有可能是某种果的意思,“马蹄”的“蹄”可能是“地”的意思,“荠”则像汉语自己的词语,“马蹄”为“地果”命名法颇似上海的“地梨”。虽然两地现在都说汉语,不过先民说的语言仍然留下了痕迹。

那么“马骝”是否也是类似情况呢?

宋朝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写道“北人谚语曰胡孙为马流”。所谓“马流”,自然跟“马骝”不过是一个词的两种写法。同样,“胡孙”自然也就是“猢狲”。可饶有趣味的是,在赵彦卫看来,“马流”非但不是岭南的特色词汇,反而是“北人谚语”。《西游记》中“马流”也有出场——除了“泼猴”之外,第十五回孙悟空还被菩萨娘娘大骂“我把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自然,“马流”和“赤尻”都是猴子的意思。众所周知,作者吴承恩也并非岭南人。

马骝还是猱?

马骝到底是什么来历呢?

上古典籍中的“猴”字并不常见,单独出现更是难觅踪影。《诗经》里面有一次提到猴子,但是出现的字为“猱”,见于《诗经·小雅·角弓》第六章“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微猷,小人与属”句。根据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的注解:“猱,猕猴也,楚人谓之沐猴,老者为玃,长臂者为猿,猿之白者为獑胡,獑胡猿骏捷于猕猴,其鸣嗷嗷而悲。”

对现今的中国人来说,猱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生僻字,比猴罕见得多。中古以降,猴一直是该种动物较常用的名字。但奇怪的是,汉语亲属语言中能和“猴”对上的很少,反倒是“猱”有大把的“亲戚”。

“猱”的中古和现代汉语声母都是n,但是它的声旁却是“矛”,因此上古汉语中这个字的读音为ml'uu。这个词历史极为悠久,在商朝甲骨文中即出现了“夒”,形状近似猴子的侧面。此外,“獶”也是“猱”的另一种上古写法,见于《礼记》“獶杂子女”。

在汉语的亲属语言中,也不乏和上古汉语“猱”字读音相近,表示猴子的词。

缅文中猴为myok,彝语则是a nyu,西夏语用“摩”来对音。都说明这个词是古老的汉藏语系同源词。而“马骝”则不过是这个词的一种缓读形式而已了。上古以后“猱”本身渐渐退出口语,但留下了“马流”这个残迹。不明就里的后人因此以为猴可御马,故有“马留”等说法,其实和“马蹄”一样,都是望文生义了。

有趣的是,后来“马流”的意思还扩大了,《云麓漫钞》中还有“马文渊立两桐柱于林邑,岸北有遣兵家十余家。不反,居寿冷岸南而对桐柱。悉姓马,自相婚姻,交州以其流寓,号曰‘马流’”的记载。尽管这里名义上是说那些人因流寓而又姓马才叫“马流”,实则大抵和中国人如今蔑称东南亚人为“马来猴子”差不多性质。

沐猴而冠的都是母猴?

既然如此,“猴”在上古时期是什么样的状态?是否上古人只知有“猱”而不知有“猴”呢?

前面提到上古时期的“猴”不太单独出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上古时期没有“猴”这个字了。只是“猴”一般和其他字结伴出现。

《说文解字》中,多有以“母猴”来解其他表示猴子的字的做法,“玃”、“夒”、“禺”等字都可解作“母猴”。《韩非子》中,燕王被一个卫人以“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的神技欺骗。而《吕氏春秋》中则有如下总结:“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

猴子当然不可能都是母的,而在荆棘末端雕只猴子也不必强调非要是母的,母猴也并不比公猴更加像人,所以这里“母猴”并不是指母的猴子,而是指这个物种本身。

其实“母猴”还有“猕猴”、“沐猴”的写法。这些写法出现都很早,《楚辞·招隐士》中就有“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史记·项羽本纪》更是有著名的“沐猴而冠”的故事。

综合来看,不管是“母”、“猕”、“沐”,应该都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头。只是后来语言发生了进一步的演化,词头终于被丢掉。“猴”也就粉墨登场了。

另有一个表示猴子的词“禺”则是“母猴”分化出的不同变体而已——上古汉语“猴”为goo,“禺”则是ngo,差别并不大,而且后者很可能是受到m词头的作用,声母鼻音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云麓漫钞》中,通语中的猴子称为“胡孙”,“马流”是作为和通用的“胡孙”相对的方言词汇出现。“胡孙”实际就是“猴孙”,有时也作“王孙”。唐朝大文人柳宗元还曾经专门作《憎王孙文》历数猴子品行之恶劣,甚至发出“然则物之甚可憎,莫王孙若也”的感慨。

“猿”和“猴”是什么关系

只是上面说了半天,也并没有解决一个根本的问题——“猴”的词源究竟如何?

可能看一看汉语中其他动物的命名会带来些启发。

汉语中有“犬”、“狗”之分,一般认为其区别在于大小,犬大狗小。从上古汉语的语音来看,狗为koo’,犬为khween。表示小马的“驹”则是ko。韵母也为o,即所谓上古汉语的“侯部”。

很巧的是,“猴”也是一个这样的词,以g为声母,oo为韵母,不得不让人生疑这是不是也是一个指小的词汇。

假使“猴”真的指小猴的话,那什么词指大猴呢?

凑巧的是,汉语中还真有一个和“猴”语音结构较为相似,又指大型动物的词——“猿”。

“猿”在汉语亲属语言中的出现频率远不如“猱”,但也并非全然不见,景颇语中猴为woi/we,西夏语中则有wjị,皆似汉语的“猿”。

而在汉语自身,“猿”出现得也相当早。《山海经》里就有“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吕氏春秋》中则有著名的神射手养由基射白猿的故事。此外,猿有时也以“蝯”、“猨”的字形出现。

现代生物学里的“猿”和“猴”分得相当清楚,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红猩猩、倭黑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相比猴子,猿跟人在进化上更加接近,而且都没有尾巴,但古人则只能依靠体形大小来区分。《玉篇》对猿的定义是“似猕猴而大,能啸”。中国历史上的猿主要是长臂猿,相比大猩猩、黑猩猩之流也确实更像猕猴。

只是猿比猴要幸运得多,在中国人鄙视猴的各种卑劣品行的同时,猿作为长寿灵兽,则多被嘉许。猿的叫声也被认为是“哀鸣清绝”。三峡猿鸣更是诗词讴歌的对象,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更是被赋予了人性,如《搜神记》《世说新语》中各有一则小猿被抓,母猿哀号许久,最后肝肠寸断而死的故事。当然猿作为灵兽,故事中害死它的人也没好下场,《搜神记》中“未半年,其家疫病,灭门”,《世说新语》里此事被上司听说后当事人被黜。

可惜的是,中古以后通人性的猿由于对环境要求较高,分布范围越来越窄,三峡猿鸣已成过往。因此猿已经不为人熟悉,和猴多有混淆。明朝《三才图会》中,猿甚至长了尾巴,充分说明猿已经近乎一种传说中的动物了。

THE END
0.莱布雷希特专栏:沐猴而冠——听AI谱写的贝十有感|贝多芬|莫扎特|布鲁克波恩人的脑子里是进了什么,以至于他们觉得可以创造出一部几乎无中生有的贝多芬交响曲?可能他们想到有其他同为恋尸癖的人以前也做过这种事。 过去并没有人在意那些未完成的音乐作品,直到莫扎特于1791年12月去世后,他的遗孀康斯坦策散播了一个故事,说莫扎特临终前在为一个神秘的蒙面人写一部安魂曲,尽管她清楚地知道这部安魂曲的委约人是有钱的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IT8UDEP:273:S;Y90jvsm
1.沐冠的解释|沐冠的意思|汉典“沐冠”词语的解释沐冠 条目沐冠 拼音mù guān 注音ㄇㄨˋㄍㄨㄢ 词语解释网友讨论 沐冠词语解释 解释 见“沐猴而冠”。 © 汉典jvzquC41yy}/|mne0pku1qfpu1+F8.G4';6&G>*:8'G1
2.沐字取名寓意好吗沐字在这里表示的是被滋润、被润泽,而第二个字“莀”其本身的意思是草多,青草在人们的心中本身就是生命力的象征,即使非常微小,但却拥有着不会轻易动摇的生长决心。整个名字的寓意,也是希望宝宝能够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永远心里有阳光。 3、沐岩 岩字的本意指高峻的山崖,有高山、高峻、高耸之意,此外还指坚硬、jvzq<84yyy4jsv:0eun19:29g;22>=47:84h7mvon
3.浴沐的解释|浴沐的意思|汉典“浴沐”词语的解释浴沐 条目浴沐 拼音yù mù 注音ㄩˋㄇㄨˋ 词语解释网络解释网友讨论 浴沐词语解释 解释 1.沐浴,洗澡。 2.比喻受浸润。 © 汉典 浴沐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浴沐 浴沐,是汉语词汇,拼音是yù mù,即沐浴,洗澡。也比喻受浸润。 © 汉典jvzquC41yy}/|mne0pku1qfpu1+F8.G7'D:&G?*D4'?1
4.陶沐的意思是什么,陶沐的含义解释趣百科汉语词典栏目为广大网友解答陶沐的意思是什么、以及陶沐的含义解释,更多汉语词语的解释到趣百科,这里是您学习工作的好帮手!jvzquC41o0wvdjnmg0ipo8hk{w5bemng:4h/j}rn
5.盥沐的意思盥沐是什么意思盥沐的含义盥沐的寓意mu jue沐觉 li mu礼沐 mu dao沐道 li mu莉沐 si mu锶沐 mu yu沐誉 更多沐字好听的名字 盥的拼音和组词语 盥 盥的拼音:guàn盥的注音:ㄍㄨㄢˋ盥的简体笔画:16画 盥的五行:水盥的吉凶:平盥的结构:上下结构 盥的部首:皿 盥的意思:⒈ 浇水洗手,泛指洗:盥洗。盥漱。⒉ 洗手器皿:“承姑奉盥”。 jvzquC41ekjjcw3{y37/exr1ek5&G@*;D'G6'N;'D4+:2
6.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成语示例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释义]有人向项羽献计说:“关中地形险要,是天然屏障,而且土壤肥沃,可以建都称霸。”项羽见秦朝宫殿都被自己火烧殆尽,又一心想东归,说:“富贵了却不返回故乡,就像穿着锦绣衣服在夜间出行,谁能知道!”献计的人私下说:“有人说楚人是猕猴戴帽子,果真如此。”[用法jvzquC41o0vjp|mkygt/exr1{wkykn4e{ur0496;2:643A<4984ivvq
7.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沐猴而冠的解释读音拼音尽管他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但仍掩盖不了他的土气,真是沐猴而冠。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结构偏正式 字数四字成语 年代古代 热度一般 【沐猴而冠】近义词是什么 (2个) 衣冠禽兽 虚有其表 【沐猴而冠】反义词是什么 (4个) 【沐猴而冠】造句 jvzq<84e{0mfk?3eqo5nwqtwgtmvcwdagj9jwris0jznn
8.霑沐的解释|霑沐的意思|汉典“霑沐”词语的解释霑沐 条目霑沐 拼音zhān mù 注音ㄓㄢㄇㄨˋ 词语解释网络解释网友讨论 霑沐词语解释 解释 蒙受恩泽。 浸润;滋润。 © 汉典 霑沐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霑沐 沾沐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ān mù,是指蒙受恩泽。 © 汉典jvzquC41yy}/|mne0pku1qfpu1+F;.>E';7&G?*D4'?1
9.沐猴而冠的意思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沐猴而冠的意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沐猴而冠的意思】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jvzquC41yy}/f~fpogoxgw3eqo5icxhk1{otk87:46
10.沐猴而冠意思出处成语[沐猴而冠]的详细解释,拼音:mù hóu ér guàn…沐猴而冠的意思…沐猴而冠近义词、反义词…沐猴而冠 出处●在线成语词典 chengyu.t086.com。更新时间:20-11-30jvzquC41ejkoi‚z0v2>70lto1e81@5370nuou
11.衣冠沐猴什么意思衣冠沐猴的拼音怎么读成语成语 衣 冠 沐 猴 拼音yī guān mù hóu 怎么读 注音 ㄧㄍㄨㄢㄇㄨˋㄏㄡˊ 出处 元·汪元亨《朝天子·归隐》曲:厌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衣冠沐猴】什么意思 穿着衣服戴着帽子的猕猴。比喻人虚有仪表而不脱粗鄙本性。元.汪元亨〈朝天子.新诗吟兴浓〉曲:「厌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 来源jvzquC41o0€dfrfp0eun1lmgpiv1lwvwel/j}rn
12.沐猴而冠的意思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沐猴而冠的含义引《汉书·项籍传》:“人谓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颜师古 注:“言虽著人衣冠,其心不类人也。”《晋书·张载传》:“至如轩冕黻班之士,苟不能匡化辅政,佐时益世,而徒俯仰取容,要荣求利,厚自封之资,丰私家之积,此沐猴而冠耳,尚焉足道哉!”亦省作“沐冠”。宋 林希逸 《代毛颖谢表》:“志jvzquC41ekjjcw3{y37/exr1ek5&G?*D4'?1'N<':E+C6.J:':6&:L*G7'>7'J5
13.成语:沐猴而冠(注音、意思、典故)|《成语典》📘《成语典》中汉字“沐猴而冠”注音为ㄇㄨˋㄏㄡˊ ㄦˊㄍㄨㄢˋ,拼音为mù hóu ér guàn,意思是沐猴,獼猴。「沐猴而冠」指性情急躁的獼猴学人穿戴冠帽。比喻人虚有表象,却不脱粗鄙的本质。#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以及典故説明jvzquC41ejkoi‚z03:jbq7sgv1€i/qfpu1iigwl{w1+F8.G4';6&G@*:E'H5'N=':2+9E.J7':<&C9
14.沐猴而冠是什么生肖解一个生肖动物,仔细解释落实沐猴而冠指的是生肖兔、指的是生肖鼠、指的是生肖牛。 沐猴而冠十二生肖中代表生肖羊、龙。 生肖兔 今天整体运势不错,各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很容易出现因为取悦自己而产生的情绪化消费,由此导致金钱上的损失,此外,有些朋友在工作上的出现了懈怠,对于工作不是很上心,也许是天气变化的原因,也许是工作内容变动的原因,但这种状态 jvzquC41yy}/lk{y0ipo8{kgy549@>67
15.沐猴而冠十二生肖成语释义出处近义词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集解徐广曰:“东函谷,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集解张晏曰:“沐猴,猕猴也。”○索隐言猕猴不任久著冠带,以喻楚人性jvzquC41yy}/{~|gpoo/exr1lktzkln148<15>70jvsm
16.衣冠齐楚的意思衣冠齐楚是什么意思衣冠齐楚的冠什么意思:冠字含义为帽子:衣冠 ,冠戴 ,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 ,衣冠楚楚的意思。冠的意思 冠的成语:包括新沐弹冠、冠盖相望、冠盖往来、冠上履下等带冠字的成语。 衣冠齐楚的齐什么意思:齐字含义为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 ,参差不齐的意思。齐的意思 jvzquC41ejkoi‚z0{y720lto1e0'N='C3+B5.J7':<&C9*G;'HE'B5'G8+B7.>C
17.沐猴衣冠的意思出处近义词反义词沐猴衣冠的意思、造句、读音 成语名称:沐猴衣冠 成语读音:mù hóu yī guàn 成语解释:同“沐猴而冠”。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十探子》第二折:“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裾之材。” 近义词:沐猴而冠、木猴而冠、沐猴冠冕 反义词:吹冲锋号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面兽心的人 英文翻jvzq<84o0enfpp~wejgyww3ep1svjxz{ki{bp7mvon
18.沐猴而冠?只喜欢汉服的美,却不了解它的内涵汉服礼仪内涵很多人都喜欢汉服的美,却很少人去了解它的内涵。有人说这是“沐猴而冠”,你怎么看? 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汉服好像越来越火了啊,网络上时不时就会看到小哥哥、小姐姐们穿着美美的、仙仙的汉服出来秀,现实中也能看到有人穿出来——不是表演节目的,而是真的把汉服融入日常生活中。 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633473:A:a38i53k:7726229lsl;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