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基础知识

2.小乔木型(半乔木型)茶树

3.灌木型茶树

4.树姿

(二)茶树的组成

1.根

2.茎

3.叶

用未投产或深修剪后茶树当年生的枝干中部成熟叶片(来计算叶面积。

小叶种:叶面积小于20c㎡

中叶种:叶面积20-40c㎡

大叶种:叶面积40-60c㎡

特大叶种:叶面积大于60c㎡

4.花

人类发现和利用茶树,最早是采自野生,用作药用。若按照《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来推算,在中国,茶的利用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随着茶树从药用发展为饮用,野生茶树已不能满足需要,人们或采菜籽,或掘取野生茶苗进行栽培、种植。

茶树在中国的传播,首先从四川传入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陕西、甘肃一带,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不能大量栽培。到了唐、宋时期,茶叶已成为日常不可缺少的物品。茶叶产区遍及四川、陕西、湖南等多省,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兴盛阶段,使茶叶从一种地区性的小农生产变成了一种全国性的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的产物。

茶树向国外传播,最早传到朝鲜和日本。6世纪下半叶,随着佛教界僧侣的相互往来,茶叶首先传入朝鲜半岛,而日本则在唐代中叶(公元805年)才开始种植茶树。日本僧人最澄和尚来中国浙江天台山学佛,回国时携带茶籽种于日本滋贺县,这是中国茶种传向国外的最早记载。

公元1684年,德国人由日本输入茶籽在印尼的爪哇试种,没有成功。又于1731年从中国输入大批茶籽,种在爪哇和苏门答腊,自此茶叶生产在印尼开始发展起来。

印度于1788年由中国首次输入茶籽,但种植失败。1834年以后,英国资本家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雇用熟练工人,在印度大规模发展茶叶种植。之后,又相继在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国发展茶场。

19世纪50年代,英国利用其殖民政策,在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开始种茶,至20世纪初,茶业在非洲已具有相当规模。

欧洲只有前苏联种茶。该国最早于1833年由中国引入茶苗在黑海东部的格鲁吉亚种植,经过30多年试验,于1883年开始大面积发展,所用茶籽茶苗均从我国湖北羊楼洞运去。20世纪以后,格鲁吉亚已成为茶叶生产的主要区域。

THE END
0.古茶树保护有了科学依据—论文—科学网古茶树有着丰富的形态特征。按照茶树树型,古茶树可分为灌木型和乔木型;按照叶片大小特征,则可分为小叶种、中叶种、大叶种;而且叶子的颜色也深浅不一,有绿色、白色、黄色和紫色等;叶子边缘的锯齿也各不相同。这些表型性状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注意。 “我们想找到形成这些农艺性状的重要‘开关’。”赵德刚说。 jvzquC41pg}t0|hkgpifpny0ep5ivvqrcrks1;5431>04973:4:25=933:<6;=50ujzn
1.一年5季不同时间采制的铁观音分别有什么特征和不同纯种铁观音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稍凹,向左稍歪,略厂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这是纯种特征之一。jvzquC41yy}/vpzcp{oo0lto1envplmc1vkba:5:;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