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温范围不断扩大,养殖也到了中期,随着投喂不断增加,池塘中有机质增多,加上强光、高温、微风,蓝藻年年有,今年来的比往年要早一些,而面对爆发的蓝藻时,水产养殖朋友却往往无从下手,不知怎么防控,本文就对蓝藻发生条件、危害以及如何正确防控做一下分享,希望对养殖朋友们有所帮助。
01蓝藻发生的条件
毛泽东同志曾说:“了解敌人是为了更好地消灭敌人”。防控蓝藻也要搞清楚它的生活习性和爆发条件。
蓝藻,又称“蓝细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水体中的光能自养型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
养殖水体中常见的蓝藻主要有两类:营个体生活的丝状蓝藻,包括颤藻、螺旋藻、鱼腥藻等,最难杀;营群体生活的单胞藻,如微囊藻等,最好杀。
1、蓝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H值较高的水体中,喜高温、喜静水
2、蓝藻的发生和水体的营养元素比例失衡有很大关系,特别是氮磷比不平衡
蓝藻与其它藻类(硅、绿藻)对比
02蓝藻发生的危害
1、易导致缺氧、浮头、泛塘
蓝藻大量繁殖以及死亡藻类的分解,会消耗大量溶解氧,特别是晚上耗氧更重,易导致水体缺氧,易导致养殖池塘发生泛塘。
2、易产生藻毒素、羟胺等毒素
蓝藻大量死亡时可产生藻毒素、大量羟胺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直接毒害水产动物,容易出现肠炎、肝脏损伤。
3、往往伴随水体高pH值
蓝藻具有伪空泡,能够使蓝藻控制浮力,让其在更加适合的光合条件下快速繁殖,光合作用强烈,引起水体的pH值急剧升,甚至高达到9.5以上,而pH值上升又会进一步促使其繁殖,这样就蓝藻爆发→pH值高→促蓝藻生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且较高的pH值还会腐蚀水产动物的鳃,造成水产动物呼吸困难死亡。
4、容易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死亡的蓝藻释放大量的有机质刺激了化能异养细菌的生长,其中部分是致病细菌,容易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如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倒藻就极易引发虾塘发病。
5、破坏水体平衡,抑制其它藻类生长
夏季高温蓝藻大量繁殖,在水体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似油漆状物质。而一旦蓝藻成为优势种群,就会严重破坏水体营养平衡,让其它藻类很难繁殖。
6、大部分蓝藻不易消化,易引起胃肠道疾病
由于大部分蓝藻的外层都有一层胶被,不易消化,鱼虾蟹误食后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更增加了患病机率。
03如何正确防控蓝藻
蓝藻杀灭难度较大,就算杀灭也会引发二次危害,倘若使用消毒剂或其他杀蓝藻的产品用量太小会导致杀不尽,两三天就会反弹!用量大了,蓝藻是一下子杀灭了,但是死亡的蓝藻会释放大量毒素,造成水产动物中毒,所以应正确防控,预防为主。
预防:1、换水时注意镜检,检查是否有蓝藻
严格把控水源质量,从源头上阻止蓝藻进入池塘。
2、科学合理投喂饲料
观察水产动物摄食情况,切忌过量投喂,并及时用高铁酸钾类或粪肠球菌类底改制剂改底,氧化、分解残饵。
3、稳定水体pH值
定期使用粪肠球菌或浓缩乳酸菌,配合特定发酵碳源,稳水控pH值。
4、保持藻菌平衡
培育优良藻相,保持藻相平衡,藻相平衡可相互竞争,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培育有益菌相,保持菌相平衡,有益菌可以消耗池塘中的磷元素,切断蓝藻生长所需要的营养。
控制:
1、用微生物制剂抑制蓝藻繁殖,可以使用芽孢杆菌+粪肠球菌配合使用,控制蓝藻繁殖。
① 通过生物竞争,平衡氮磷比例,从根本上防止蓝藻的发生;② 微生物通过大量繁殖,和蓝藻争夺氧气,抑制其光合作用,减缓蓝藻繁殖速度,同时稳定水体pH值;③ 通过分泌胞外活性产物来抑制蓝藻的繁殖。
2、使用高铁酸钾化水泼洒后,再使用浓缩乳酸菌,不仅控制蓝藻繁殖,还可降低蓝藻毒素毒性。
① 高铁酸钾强化氧化性可直接导致藻细胞断裂,破坏藻细胞外鞘套,造成细胞内物质释放,影响其正常分裂繁殖;② 高铁酸钾在水中分解生成氢氧化铁,吸附于藻细胞表面,降低细胞表面电荷,增加细胞沉淀性;③ 氢氧化铁吸附与外流胞内物质絮凝的双重作用,使得部分藻细胞在混凝之前就能发生凝聚;④ 高铁酸钾可氧化表达藻毒素毒性的Adda基团的共轭双键,使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毒性。
3、直接使用“蓝藻处理剂”,第三天使用多元有机酸解毒后,再配合使用浓缩乳酸菌,防止蓝藻过快反弹。
处理前
处理后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