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苔藓的谦卑与烟花的傲慢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世界是巨大的森林,我们都是地衣苔藓,深植于泥土与岩石之间,在腐烂与新生中编织跨物种的纠缠编年史。——白芮《“人类世”之后:自然的毁灭、重生与共生》

材料二: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作文关联必修上单元写作任务之“自然情怀”。

材料一是现代文阅读Ⅰ文本二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讲述了人与世界(这里指的是大自然)的关系:人类是大自然当中的普通生命,匍匐于大地,深深依赖大自然,并且同其他物种一样,在腐烂与新生中彼此交融,在大自然中延续共存。

材料二是一则时事材料:始祖鸟和蔡国强联手举办的烟花秀,对脆弱的高山草甸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这种破坏很有可能是无法修复的。以商业宣传和艺术之名导致的生态破坏,暴露出某些人对自然生态脆弱性的漠视。这种让自己的商业利益和所谓的艺术凌驾于自然生态之上的行为是错误的。

命题核心矛盾:表层,艺术创作与环境保护的直接冲突;深层,人类文明与生态可持续性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哲学层面,人类在大自然中应持的生存姿态——征服者、旁观者还是共生者。

两则材料一正一反,联系起来,可以明确写作的内容涉及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动。

【参考立意】

人类是大自然的一员,人类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肆意破坏大自然。地球是万物共同生存的社区,而非仅由人类需求和利益所塑造,人类与其他万物是共生关系。人类利用自己拥有的能力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最终都会影响到人类自己。所以,人类应该敬畏大自然,“我们都是地衣苔藓,深植于泥土与岩石之间”——在大自然面前保持谦卑的姿态。保护好自然,让其他生物好好生存的同时,也是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作文在批判文明表达与生态保护的失衡的同时,要探讨科技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重思人类在大自然中应持的生存姿态——应该是共生者,而不是征服者与旁观者。

【写作误区】

脱离材料的环保口号:通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却无对材料的分析,如将高山草甸“脆弱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案例,简单等同于一般污染问题。

单一批判的狭隘视角:不关联“一厘米三千年”的时空尺度,陷入对一切影响环境的人类活动的单一批判维度。

【评分细则】

一、准确理解两则材料的内涵,能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明确人类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和做法,且能够结合现实,体现人类的反思和行动,论述透彻,内容充实,思想深刻,体现思辨,逻辑清晰,语言优美。(56—60 分)

二、准确理解两则材料的内涵,能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明确人类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和做法,论述透彻,内容充实,思想深刻,体现思辨,逻辑清晰,语言优美。(51—55 分)

三、准确理解两则材料的内涵,能建立起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明确人类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内容较充实,思想较深刻,体现思辨,逻辑较清晰,语言流畅。(45—50 分)

四、比较准确理解两则材料的内涵,基本上能建立起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比较明确人类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内容较充实,思想较深刻,逻辑较清晰,语言较流畅。(40—44 分)

五、不能准确理解两则材料的内涵,不能建立起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基本明确人类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和做法,内容不充实,思想不深刻,逻辑不清晰,语言不流畅。(36—39 分)

六、只写到了“人类”或“大自然”,没有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20-35 分)

七、抛开材料另起炉灶。(不得超过 20 分)

【佳作展示】

苔藓的谦卑与烟花的傲慢:生态伦理的时代之问

青藏高原,这片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脆弱生态系统,在2025年9月见证了一场商业与艺术联袂的“烟花秀”。与此同时,白芮笔下“世界是巨大的森林,我们都是地衣苔藓”的箴言,仿佛来自远古生态智慧的警钟。这两则材料的并置,非偶然,它向整个时代发问:在人类活动已成为主导地质力量的“人类世”,我们究竟应以何种姿态面对自然?

烟花秀的争议,表象是艺术形式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内核却是一场深刻的生态伦理危机。主办方宣称的“环保材料”与“科学评估”,在植物学博士“低温少雨会降低分解速度”的专业判断面前显得苍白;那试图用“盐砖”引诱鼠兔离开的“善意”,在生态学家看来,更是无视了鼠兔作为关键物种的复杂性及其行为习性。这一切都揭示了,若缺乏对自然规律最基本的敬畏,任何看似周密的方案都可能沦为傲慢的自我安慰。

反观“地衣苔藓”的隐喻,它勾勒出一种迥异于烟花绚烂的生命哲学——深植于泥土,在腐烂与新生中,与万物相互编织、共同演化。这并非否定人类的创造力,而是呼吁一种根植于生态联系的、更为深沉的创造。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喧嚣地宣告存在,而是如苔藓般,以无声的参与支撑起整个森林的繁茂。骆驼喜马拉雅品牌与北大户外发起的“无痕山野”倡议,或许正是这种哲学的现实映射——走过,却不惊扰一草一木的安宁。

因此,解决生态伦理的危机,亟需一场从认知到实践的全面转向。在理念层面,我们必须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桎梏,走向“生态中心主义”甚至更为广阔的“关系性公地”视角,承认山川、河流、动植物皆有内在价值与存续的权利。在实践中,则需要法律、商业、艺术与公众监督形成合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落地为高原生态划定了法律红线;商业行为应如LVMH集团展示的那般,将可持续性融入血脉,而非停留于营销话术;艺术创作更需审视其生态代价,寻求不破坏永恒的震撼。

诚然,我们无法退回原始,但可以在前行中携带整个自然。人类的文明不应是自然肌体上孤傲而冰冷的“烟花”,而应成为那片巨大森林中,如地衣苔藓般不可或缺的、温暖而坚韧的编织者。当每一次探索都心怀敬畏,当每一次创造都考量万物,我们才能在那个由无数生命交织而成的纠缠编年史中,写下无愧于后代的一页。

THE END
0.苔藓和地衣有什么区别(把自然讲给你听)苔藓和地衣有什么区别(把自然讲给你听) 苔藓和地衣有什么区别(把自然讲给你听)jvzq<84kjwhfk7icdcu24<3eqo5tjx|/;/=55<3jvor
1.苔藓,地衣,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我看见了鸟)书评在《纯真的“反动”:做真菌/地衣/苔藓/森林是怎样一种感觉》这篇里,基默尔在重获自由之后,讲述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关于苔藓的:“之所以想讲苔藓的故事,是因为它们的声音太少被听到,而我们从它们身上又可以学习到很多。”这本书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手计划里的《学做衣》。马来西亚作家林雪虹回忆了母亲年轻的时候做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92656=71
2.苔藓和地衣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指示作用隐花植物苔藓和地衣具有各类生境分布的广泛性、小范围内个体/种群/群落分布的稳定性、独特的生理特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生物敏感性,在环境变化响应与指示研究中已成为重要工具种。目前对隐花植物的监测指标包括:(1)物种生物量、种类组成及丰度指数等;(2)植株体内某元素积累量与环境含量间的相关性;(3)环境变化引起细胞jvzq<84pnf~c0wohw0kew7hp1ET0ckxvtciu1jguvtgdv=5330yivvq
3.赵遵田:苔藓地衣是环保信号灯赵教授介绍,这项科研将首次利用生态学方法,对济南市苔藓、地衣植物的种类和生态分布、重金属及全硫等污染物含量及其与历史环境进行综合研究。“研究成功后,可以尝试在有环境污染隐患存在的工厂企业周围,投放新鲜的苔藓和地衣,根据植物生长变化的情况,预测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赵教授说。jvzquC41rcvft7i|yy}/exr1f|xc1mfvc1812B56255ivvq1;1ipp}jpva8/j}rn
4.地衣和苔藓是古长城保护者精彩呈现地衣和苔藓是古长城保护者 从公元前200年到明朝期间,长城经过多次修葺和重建,一度绵延8800多公里。然而,如今超过一半的城墙已经消失或严重损坏,长城的保护也成了一个问题。 长城城墙的许多部分都是用夯土建成的,即用包括土壤和砾石在内的天然材料夯实结构。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一段600公里长的城墙进行了取样,jvzquC41yy}/i|hp0eun0ls1mrmt1|~uvgs0497612:02B4235737>720u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