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落原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林之源,森林是怎么来的

从原生裸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即为群落的原生演替。地球之初是没有生命的,要么是海洋,要么是一块块光秃禿的岩石表面,对于植物的生长来说,生境是非常严酷的。

1、地衣植物群落阶段。首先,光秃的岩石没有土壤,极为干燥,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幅度都是极大的。最先在岩面出现的是地衣植物群落。在这个地衣演替阶段中,最先出现的是壳状地衣,慢慢就有了叶状地衣、枝状地衣。它们凭借自身所分泌的有机酸以腐蚀岩石表面,把岩石变为最早的土壤,在这个过程中死亡的地衣残体也在腐烂中变成了土壤,这样就在光秃的石面上聚集了一定的土壤、含蓄了一定的水分,使岩面的生境开始发生改变。

壳状地衣和叶状地衣

2、苔藓植物群落阶段。 由于地衣植物聚集了少量土壤和水分,一些能耐干旱的苔藓植物开始生长,形成群落。它们具有丛生性,成片密集生长,聚集土壤的能力更强。土壤、水分条件进一步有所改善。

地衣苔藓演替中

3、草本植物群落阶段。随着岩面地衣苔藓植物和土壤水分的增加,一些耐旱的草本植物的种子、孢子在风的推送下陆续在岩面上安家,这样一些蕨类和一年生短命植物相继出现,代替或伴生苔藓植物群落。接着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定居和形成群落。到了这个阶段,原有岩面的环境已经大大改变:土壤增厚,有了遮荫,减少了蒸发,调节了温、湿度变化,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小动物的活动也增加。生境再也不那么严酷了。于是创造了木本植物适宜的生活环境。在森林分布的地区,演替继续向前进行。

地衣苔藓草本小灌木演替中

4、木本植物群落阶段。在草本植物的出现,使风中的植物种子降落的几率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加了鸟类的光顾几率,一些鸟类在排泄粪便的过程中把没有消化的灌木、乔木种子给带了过来,首先是一些喜光的阳性灌木出现,以后形成灌木群落。再以后就出现了小乔木、大乔木树种,慢慢就形成了森林。林下的荫蔽环境,使其他耐荫性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得以定居,原有的阳性灌木逐渐从森林下消失。

形成森林

这就是裸露岩石上的植物群落原生演替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说出了森林是怎么来的,我说的时间很短,但对植物来说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但受环境条件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裸岩都能演化成森林。所以我们必须好好保护森林,不要让他再变成光秃秃的岩石,借用习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给雅鲁藏布江水系说的一段话,引用到雾灵山,雾灵山是京津周边难得的一块绿地、绿肺,它的生态还很脆弱。要以保护为主,保护住这一块“净土”,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好!

THE END
0.自然界的微小奇迹地衣和苔藓苔藓体表面没有气孔可以保持水分,苔藓植物遭遇极端干旱的环境,就会停止各项生理活动,进入休眠状态;当外界环境重新出现水分供给,它又能立即复苏。 地衣的用途很广,是动物的好饲料,苔藓是一种灵敏的大气污染指示剂,人们可根据苔藓的颜色变化测定大气的受污染程度。地衣和苔藓是一种宝贵的指示植物。是我们不可忽视的“绿色jvzquC41yy}/lrfpuj{/exr1r1>7g34m
1.地衣(Lichens)植物学第三章 地衣(Lichens) 一、地衣的通性 地衣是多年生植物,是由1种真菌和1种藻组合的复合有机体。因为两种植物长期紧密地联合在一起,无论在形态上、构造上、生理上和遗传上都形成1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是历史上发展的结果,因此,把地jvzq<84o0em{fu3eqo5tj~pw14:51B<360nuou
2.地衣植物||植物博物馆<<中国科普博览地衣是非常独特的生物体,在岩石表面、树皮、土壤或苔藓上的那些或灰色、或黄色、或绿色、或白色、或楬色的斑块、枝状物及叶状体的总称为地衣(Lichen)。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地衣被认为是普通的植物,和我们周边小草大树一样。直到19世纪中叶,植物学家们发现地衣是真菌菌丝与藻类细胞两类生物共生在一起的复合生命体,地jvzq<84yyy4lgyz0pgz/ew4xowyfwv4nkxkt1yqcpvgf1qyon1740qyo
3.它们的一小步,地球生物演化的一大步苔藓维管地衣新浪科技由于早期地衣的贡献,原本像现在火星表面一样,到处一望无际、毫无生机的地球陆地才像海洋那样,逐渐变成了一个生机盎然、植物茂盛的美丽世界。 序曲:苔藓 大约在距今5.1亿年前的寒武纪期间,陆地上出现了两栖型陆生植物似苔藓植物(图2)。最早的报道来自贵州省早中寒武世凯里组的似苔藓植物化石中华拟真藓,该植物具有典型的苔藓植物特征,叶、jvzquC41vgii0|npc0ipo7hp1f5b1;53:/69/<51fqi.kqnmecng:A5;289/u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