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与植物原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可以使这些动物与植物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就是通过水的一些特殊性质,使水体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起到水生动物与浮游植物相互促进生长的作用。
浮游植物主要是用食物网的形式来支撑整个水体养殖动物的生产量,即使辅助性的投喂饲料或施有机肥到水中,浮游植物有相当大一部分通过食物网传递到养殖动物的食物消耗中。浮物植物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调节水质,其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水体中的溶解氧、氧化还原、PH等。因此,养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淡水养殖的池塘中,主要植物就是浮游植物,它们的种类有很多,包含有绿藻、蓝藻、金藻、硅藻、甲藻、金藻等,各种类型的形状都不一样,体内色素多样化,一般没有运动能力,少数的可以利用身体一部份构造进行微弱的活动,还有的是通过改变形状来调节浮力。
1、当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密度达到一定的量时,水体就会呈现出颜色,水的颜色是由这些浮游植物的色素来决定。当浮游植物面积较大时,就会形成“水华”。不同种群浮游植物所构成的水华颜色不一样,常见的养殖池塘中水色有绿色、蓝绿色、棕色、红色等。有经验的专家,就可能通过池塘的水色来判断出浮游植物的种类。
2、浮游植物都有叶绿素用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就是利用植物吸收阳光,并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同时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过程。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会用于组织生长,将光作为能源,还需要水、二氧化碳、无机盐和其它元素的补充。
3、光合作用是在水产养殖中唯一能将光能转换利用的方式,它为一些养殖的动物提供了天然的食物来源,还为水产养殖水体提供了溶解氧、吸收动物和植物产生的二氧化碳,维持良好的养殖水体环境。
在海洋生态系中,具有叶绿素的自养植物,均可进行光合作用。浮游植物因大多分布在真光层中,可直接从海水中摄取无机物质,合成有机质。同时,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水体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浮游植物扩散到一个新的水体往往是被动的,主要途径包括引水工程、水禽和风来携带,人为主动移植的很少。由于空气中有大量的单细胞绿藻,它的表面面积大,繁殖速度快,当一个新的水体出现,往往就是绿藻类先占优势,之后就要看各种浮游植物演替过程中对资源竞争的情况来决定,影响池塘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水体的光照、营养元素和水温有关。
1、 光线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2、营养元素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3、水温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粗养和部份精养的池塘,养殖动物主要靠天然饵料生长,因此,养殖产量与浮游植物的含量有很大的关系。当浮游植物的生物量超过一定量时,水体中的光合作用与吸吸量相等,这时净光合作用产量就为零,主要的原因还是自荫作用会造成浮游植物净生产量减少,同时,水质状况也会恶化,不仅对增加鱼产量不利,还会给水质管理增加难度。
为了保持浮游植物最大净生产量,就应避免过量施肥,否则不仅会使浮游植物的净生产量降低,还会引起水质恶化,同时由于施肥效率降低,在经济方面考虑也是不可取的。
以天然饵料为食物来源的粗放养殖过程中,蓝藻水华的低生长率会影响产量,这些水华不容易被素食类的甲壳类动物利用,使食物传递效率降低。素食类动物难以消化水华的原因包括:太大不易消化,会产生毒素,营养质量差等。如鲢鱼直接摄入了蓝藻水华后,消化率降低,不容易吸收,而罗非鱼就可以很好的消化,它偏爱这一类的浮游植物。
小结:在大规模发展水养殖规模的同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阻碍了养殖业的良性发展,导致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受到了很大的考验。通过合理培养浮游植物,在水域环境实现了食物链生态平衡,动物可以通过摄食来选择浮游性植物群落。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不仅是食物来源,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来影响水中的溶氧、二氧化碳、酸碱度等水质因子。既是一种生物操控的经济植物,也是养殖水体的调控者。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文章所包含的分析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宣传,在任何情况下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生产、经营、销售、交易、投资建议。本公司对文章所引用的他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任何人根据本文信息或意见做出的任何实际生产、投资等决策或其他任何行为所产生的风险、损失和责任均应自行承担,与本公司无关。
八字精养法
2月14日全国小龙虾价格
对虾“新杀手”黑脚病,死亡率高达50%且难治疗
池塘消毒,二氧化氯与聚维酮碘能同时使用吗?
抓住这四大关键点,减少加州鲈苗引食驯化阶段肠炎及死亡的发生
养殖黄颡鱼暴发性死亡原因初步分析及防控措施简要评述
未来这6种水产养殖户压力会很大,甚至可能被淘汰
客服热线:400-810-5353传真:010-62698801-8810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7号中关村大厦16层 邮编:1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