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高考地理将考的地质年代表及相应动植物出现时代与进化程序表寒武地层古生代奥陶纪

按适用范围分有:国际性地质年代表和地方性地质年代表。国际性地质年代表是将地球上的各种地质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系统地时代编排后列出的反映地质历史的时间表。在国际性地质年代表的基础上,根据某区域的地质特点,将该区域中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编排出来的地质历史时间表,称为地方性地质年代表.

按时代顺序编排的依据分有:生物地层年代表、同位素年龄年代表及地磁性年代表。

1、 生物地层及同位素年龄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所使用的时代单位和地层单位如下:

地质年代表

自19世纪以来,人们在长期实践中进行了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工作,并按时代早晚顺序把地质年代进行编年、列制成表。早先进行这样的工作,只是根据生物地层学的方法,进行相对地质年代的划分,相对地质年代反映了地球历史发展的顺序、过程和阶段,包括无机界和生物界的发展阶段。自从同位素年龄测定取得进展以后,对于地质年代的划分起了很重要作用。因为相对地质年代只能表明地层的先后顺序和发展阶段,而不能指出确切的时间,从而无法确立地质时代无机界和生物界的演化速度。但有了同位素年龄资料,这个问题便解决了。并且,在古老岩层中由于缺少或少有生物化石,对于这样的地层和地质年代的划分经常遇到很大困难,而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则大大推动了古老地层的划分工作。

但是,应该指出,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地质年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却不能彼此代替,因为地质年代的研究,不是简单的时间计算,而更重要的是地球历史的自然分期,力求表明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和阶段,同位素地质年龄有助于使这一工作达到日益完善的地步。我们把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相应同位素年代值的表,称为地质年表,或称地质年代表、地质时代表。1913年英国地质学家A.霍姆斯提出第一个定量的(即带有同位素年龄数据的)地质年表,以后又陆续出现不同时间、不同国家、不同学者提出的地质年表。目前比较通用的地质年表

前寒武代:600—564

寒武系

前期:564—535中期:535—515后期:515—500

奥陶系

500—436

老留系

436—409

泥盆系

前期:409—389中期:389—378后期:378—360

石炭系

前期:360—335后期:335—284

二叠系

284—250

三叠系

前期:242—237中期:237—229后期:229—208

侏罗系

前期—中期:208—159后期:159—140

白垩系

前期:140—94后期:94—64

古第三系

萌新期:64—53.5初新期:53.5—37渐新期:37—24

新第三系

中新期

前期:24—15中期:15—10后期:10—5

新新期:5—1.7

第四系

更新期或(全新期或冲积期及现代)

此地质年表为一简表,按照生物演化阶段及地层形成的时代顺序,表中列出宙、代和纪,即地质时代从古至今共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其中元古宙又划分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显生宙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其中新元古代的晚期,划分出一个震旦纪,目前只适用于中国;古生代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划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划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纪以下还可以再划分为世,除去震旦纪、二叠纪、白垩纪等是二分外,其余均按三分法,如寒武纪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奥陶纪分为早奥陶世、中奥陶世、晚奥陶世,…;但石炭纪原来也是按三分法分为早、中、晚石炭世,近来顷向于按二分法分为早、晚石炭世;至于第三纪和第四纪所划分的世则另有专称,如古新世、始新世…更新世、全新世等,所有关于世的划分,此表一概从略。所有与地质时代单位(宙、代、纪、世)相对应的地层单位(宇、界、系、统),如太古宙形成的地层称太古宇,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为太古界,寒武纪形成的地层称为寒武系,早、中、晚寒武世形成的地层分别称为下、中、上寒武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凡此本表也都从略。各个地质时代单位都标有英文字母代号,宙(宇)的符号采用两个大写字母,如太古宙(宇)的代号为AR;代(界)的代号也是两个字母,但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古生代(界)的代号为Pt;纪(系)的代号都是采用一个大写字母,如奥陶纪为O,志留纪为S,等等,这些代号都是各自英文名称的缩写。地质年表的各有关地质时代都列出“距今年龄值”,表的右侧列出与地质时代相应的生物演化阶段。

代号

距今大约年代(百万年)

主要生物进化

动物

植物

显生宙

Kz

第四纪

全新世

— 1 —

— 2.5 —

— 5 —

— 24 —

— 37 —

— 58 —

— 65 —

— 137 —

— 203 —

— 251 —

— 295 —

— 355 —

— 408 —

— 435 —

— 495 —

— 540 —

— 650 —

— 1000 —

— 1800 —

— 2500 —

— 2800 —

— 3200 —

— 3600 —

4600

人类出现

现代植物时代

更新世

新近纪

上新世

哺乳动物时代

古猿出现

灵长类出现

被子植物时代

草原面积扩大

被子植物繁殖

中新世

古近纪

渐新世

始新世

古新世

Mz

白垩纪

爬行动物时代

鸟类出现

恐龙繁殖

恐龙、哺乳类出现

裸子植物时代

被子植物出现

裸子植物繁殖

侏罗纪

三叠纪

Pz

二叠纪

两栖动物时代

爬行类出现

两栖类繁殖

孢子植物时代

裸子植物出现

大规模森林出现

小型森林出现

陆生维管植物

石炭纪

泥盆纪

鱼类时代

陆生无脊椎动物发展和两栖类出现

志留纪

奥陶纪

海生无

脊椎动物时代

带壳动物爆发

寒武纪

新元古

震旦纪

软躯体动物爆发

Pt

低等无脊椎动物出现

高级藻类出现

海生藻类出现

中元古

古元古

新太古

Ar

原核生物(细菌、蓝藻)出现

(原始生命蛋白质出现)

中太古

古太古

始太古

地质年代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

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

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

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

海西加东到晋宁。

:文章素材来源网络,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分享点赞和在看!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阅读原文有更多惊喜!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普通动物学第四小组爬行纲由于地壳剧变导致的气候、环境的巨大变更,使植物类型也发生了改变,被子植物出现并替代了裸子植物而居于优势。这些都给食量大而又狭食性的古爬行纲带来严重的后果,加以恒温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的兴起,使古爬行纲在生存斗争中居于劣势,导致相对突然地大量死亡和绝灭,从而结束了盛极一时的爬行纲的黄金时代jvzquC41yy}/onnrkct/ew45nr=l{tg
1.精品解析:山东省淄博第七中学2025故选B。【5题详解】三叶虫化石是古生代的典型化石,前寒武纪地层中无三叶虫化石,A错误;化石主要存在于沉积岩地层中,岩浆岩(如花岗岩)、变质岩(如大理岩)因形成时的高温高压环境,通常不含化石,并非 “各类岩石” 都有化石,B错误;被子植物大量出现于新生代,古生代地层中不会有被子植物化石,C错误;恐龙是中生代的典型jvzquC41o0€yzt3eqo5tqoy176;849=80jznn
2.精品解析: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25故选D。【6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中国的辽西一带是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而出现于1.45亿年前的“辽宁古果” 则是“迄今唯一有确切证据的、全球最早的花”,因为是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最早出现在白垩纪,是中生代,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B正确; 哺乳动物盛行在新生代,C错误;蕨类植物繁盛在古生代,A错误;早期鱼类繁衍在jvzquC41yy}/|}m0eun1|thv1;59<6:974ivvq
3.植物家谱亲缘关系距今时间藻类(35亿年前)→苔藓(4.7亿年前)→蕨类(3亿年前)→裸子植物(2亿年前)→被子植物(1.35亿年前)。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于种鳞之上,松杉树的种鳞又称松球。 被子植物,又名开花植物或有花植物。 植物家谱 36亿年前地球上出现微生物; 35亿年前光合作用的藻类产生;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297839Bd327729;>23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