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Juniperus chinensis Roxb.
生物学特性:乔木;树皮条片纵裂;树冠尖塔形;生鳞叶小枝近圆柱形或近四棱形。叶二型,即刺叶及鳞叶;刺叶生于幼树之上,老龄树则全为鳞叶,壮龄树兼有刺叶与鳞叶;生于一年生小枝的一回分枝的鳞叶三叶轮生,直伸而紧密,近披针形,先端微渐尖;刺叶三叶交互轮生,斜展,疏松,披针形,先端渐尖,上面微凹,有两条白粉带。雌雄异株,稀同株,雄球花黄色。球果近圆球形,两年成熟,熟时暗褐色,有1-4粒种子;种子卵圆形,扁,顶端钝,有棱脊及少数树脂槽。
生态学特性:生于中性土、钙质土及微酸性土上。喜光树种,喜温凉、温暖气候及湿润土壤。
地理分布:产于内蒙古乌拉山、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河南、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湖北西部、湖南、贵州、广东、广西北部及云南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用途及推广价值:心材淡褐红色,边材淡黄褐色,有香气,坚韧致密,耐腐力强。可作房屋建筑、家具、文具及工艺品等用材;树根、树干及枝叶可提取柏木脑的原料及柏木油;枝叶入药,能祛风散寒,活血消肿、利尿;种子可提润滑油;为普遍栽培的庭园树种。
主要繁殖方式:播种、扦插 。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前身为1941年国民政府成立的中央林业实验所。建国后,1958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所。1998年撤所建院。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地处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镇南首。占地面积80h㎡ 。院内青山环绕,树木葱茏,鸟语花香,环境怡人。是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科普休闲的理想之地。全院现有职工160多人,其中离退休人员近70人。在编职工中具有高级职称以上2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5人;全院博士21名,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超过全院在编人员的一半。全院二级研究员2人,三级研究员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省突贡专家4人,省“333”第三层次培养对象5人(第六期)。一大批青年科研骨干正在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