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四邻院里那盆罗汉松,绿油油的叶子支棱着,活脱脱跟翡翠雕的似的。早年间老辈人讲究"家有罗汉松,世代不受穷",这话可不是瞎掰。
前儿个胡同口王大爷家那盆养了三十年的罗汉松,愣是有人出价五万要收,老爷子嘬着牙花子直摆手:"给多少钱都不卖,这可是镇宅的宝贝!"
要说这树也邪性,甭管您是住四合院还是鸽子笼,只要摸准了它的脾气,伺候起来比养金鱼还省心。去年开春儿我淘换回一盆蔫头耷脑的罗汉松,按老把式教的方子捯饬了仨月,您猜怎么着?
现在支棱得比迎客松还精神,叶子油亮得能照见人影儿。今儿个就跟您掏心窝子唠唠,这看着金贵的罗汉松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养护门道儿。
要说罗汉松这物件儿,正经是植物界的"老戏骨"。人家在地球上扎根少说也有两亿年,跟恐龙都当过邻居。
您别瞅它名字带个"松"字,跟咱常见的油松、白皮松压根儿不是一家子。正经罗汉松科出身的这位爷,天生带着股子仙风道骨,那叶子跟绣花针似的密密匝匝,春天抽新芽时透着嫩黄,入夏转成墨绿,到了寒冬腊月照样绿得精神。
养过罗汉松的人都知道,这树看着娇气实则皮实。您要是搁家里养,记准了三条:别渴着、别淹着、别冻着。先说这浇水,讲究的是"见干见湿"。
老把式有句顺口溜:"三天不浇蔫头耷脑,连浇三天烂根没跑"。拿手指头戳戳土,干下去两指节再浇,保准错不了。夏天晌午头儿千万别浇水,得赶早儿或擦黑儿,要不那水珠子聚在叶芯里,太阳一晒跟放大镜似的,能把叶子烫出窟窿眼儿。
土质可是罗汉松的命根子。您要图省事用楼下挖的黄土,那可就糟践好东西了。正经得用腐叶土掺河沙,比例拿捏在四六开。
有条件的再拌点儿松针土,这玩意儿跟罗汉松是老相识,在山上就是靠着松针腐殖土过活的。
要是手头宽裕,隔三差五给浇点儿发酵的淘米水,那效果比啥营养液都强。前门楼子底下的花把式老李头说过一嘴:"养罗汉松就跟伺候老北京炸酱面似的,料得足,火候得准。"
光照这事儿可有讲究。春秋天儿可劲儿让它晒,那叶子能绿得泛油光。可到了三伏天,您得给支个遮阳棚,要不那毒日头能把叶子烤成茶叶末。
要说这树也怪,搁屋里养半个月准掉叶子,得定期搬出去透透气。西城刘大妈家那盆就摆在临街窗台上,半阴半阳的养了整十年,去年还结出罗汉果来了,街坊四邻都跑来沾喜气。
修剪可是门手艺活。开春儿那会儿拿着剪子比划,专挑那些横七竖八的枝子下手。有句老话叫"春剪一枝,秋发三杈",说的就是这会儿下手狠点儿,秋天能憋出更多新枝。
修剪完记得给伤口抹点儿草木灰,跟人贴创可贴一个理儿。去年开春儿我手欠剪了个大枝,结果冒出来七八个新芽,现在看着比原先还茂盛。
要说这树最怕啥,头一桩就是冻着。甭听人忽悠什么耐寒零下多少度,那都是南方品种。咱北方的罗汉松,立冬前就得往屋里搬。
温度别低于五度,要不然叶子能冻成冰片儿,开春儿一暖和全掉光。东四胡同的老赵头有招绝的,把罗汉松搁没暖气的阳台,裹上三层旧棉被,开春儿揭开来照样绿莹莹的。
病虫害防治得走心。红蜘蛛最爱祸害罗汉松,您要是瞧见叶子背面有小红点儿,赶紧兑点儿花椒水喷。这土法子比农药管用,还不会伤着树。叶斑病也不怕,摘了病叶泡浓茶水浇根,保准药到病除。要说还是老法子靠谱,这些年在各大苗圃都验证过,比化学药剂安全多了。
现如今科技发达了,养罗汉松也有新门道。农科院那帮专家研究出用六十毫克每升的吲哚丁酸泡插条,生根率能翻倍。
不过咱普通人家用不着这么讲究,折根枝条插蛭石里,保持湿润准能活。要说这树也仁义,您对它上心,它能还您个枝繁叶茂。
前阵子植物园办展览,有盆明朝传下来的罗汉松,四百多岁了照样抽新芽,这才是真正的传家宝。
说到底,养罗汉松讲究的是个"养心"。这树不急不躁,您勤快了它长得欢实,您要是忙起来顾不上,它也能自己挺着。搁在院里能镇宅,摆在案头能养眼,逢年过节还能当话题跟街坊显摆显摆。
要不怎么说"千年松,万年柏,不如老罗汉歇一歇",这树里头藏着的,都是咱中国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活智慧。您要是动心了,赶明儿个花鸟市场请一盆回家,照着这法子伺候,保准能让您家也添个"活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