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如果我们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会发什么变化细胞叶绿素叶绿体绿色植物

植物的生活,似乎比我们人类简单多了。它们终日沐浴在阳光下,显得清新绿意盎然。在享受户外天气的同时,您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养分来养活自己。

专门培育动植物原料;

需要努力赚钱买自己想吃的食物;

需要自己动手做饭才能吃到美味的食材;为了生存的能量,我们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人类不同,大多数植物不需要吃任何食物。它们没有嘴巴,可以很容易地利用大自然的力量通过光合作用养活自己。这些“省钱”的生命有的甚至比人类还要大得多,强得多。

如果我们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会怎样?

先来看看,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不仅可以让植物养活自己,也可以养活人类。产生的氧气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

众所周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通过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这个特殊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答案是:叶绿素。

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是细胞的食物生产者。它含有一种光合作用所需的感光色素,叫做药明,可以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一旦这些色素吸收光,它们就会以ATP(三磷酸腺苷)的形式储存起来。ATP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在需要时轻松为植物提供能量。

也就是说,要实现人类的光合作用过程,的前提是细胞中必须含有叶绿素。那么我们将面临怎样的生活呢?

有了叶绿素,我们可以吸收光来产生能量,但是因为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而叶绿体是绿色的,我们的身体就会呈现翠绿色,就像“绿巨人”一样。

我们摄入能量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一个健康的人,不运动,每天需要2000卡路里的能量才能生存;

一棵树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一天只能提供200多卡路里的热量。

相比之下,人类需要的能量比植物多得多。过去,我们的生存模式只是摄取。现在有了光合作用,我们自己可以提供一些,但是远远不够我们的开销。短期内只能通过多吃来弥补。光合作用进化。

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人类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身体上的轮廓特征会减少,身体会膨胀,有更多的表面积可以吸收光;

乘坐交通工具

我们每天的运动就是躺在阳光下晒太阳;

身体不会再喜欢出汗,因为光合作用需要水分,人体会利用每一滴汗水;人体可能会进化出触角或树叶,它们是扁平的,并按顺序排列以吸收光线。

如果看到这里,请及时制止这种疯狂的想法,因为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因为人体细胞不像叶绿素那样产生光敏色素,即使我们通过基因技术使细胞发生变异产生叶绿素,我们仍然无法吸收足够的二氧化碳来完成光合作用的过程。

绿色植物的每片叶子上都有气孔,而我们人类的气孔有限,鼻腔吸入的空气不足以提供有效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将成为人类光合作用项目的最大限制因素,因为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到0.05%。如果没有足够的二氧化碳,就意味着人体的光合作用将停止。更不用说人类了,更不用说地球上其他试图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了。

如果大气中没有足够的二氧化碳,光靠阳光和水无法维持正常的光合作用,那么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会减少,最终会有灭绝的危险。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科学网—海蜗牛为何能进行光合作用详解PNAS论文科学网最近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美国科研人员日前捕捉到一种极不寻常的生物——一种以海藻为食并将海藻色素吸收到自身细胞中的海蜗牛。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蜗牛不仅能借此进行很好的伪装,还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取能量。”(见更多阅读) 我刚开始也是被这句话吸引,但读完这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jvzquC41pg}t0|hkgpifpny0ep5ivvqpgyy0495:13804:96:24ivvq
1.地球上最古老的21种生物,利用光合作用活了35亿年!二对于一些海绵种类而言,周期性的漂白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事实上这些海绵的体内寄生有远远不止一种生物,包括并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真菌和细菌,当然还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一些海绵拥有硅质骨骼,并且至少已知有一种海绵拥有类似光纤的骨骼系统,它可以将光线传导给位于身体深处因而接触不到阳光的细胞中。 jvzq<84yyy4g{|x|0pku1ltpvgtu1mjvckr07of2d4h48k=e4c9bg9g87683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