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生物界全系列

双星藻目(Zygnematales)

鼓藻目(Desmidiales)

1.双星藻目

双星藻目(学名:Zygnematales)也称水绵目,为藻类植物之一植物目。该植物于植物分类表上,归于轮藻门(Charophyta)双星藻纲(Zygnematophyceae),为纲下唯一一目,包含水绵。

植物体为单细胞个体、群体或由一列细胞构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细胞常具对称性;不产生有鞭毛的生殖细胞;只有具变形虫式运动的配子进行接合生殖。

植物体为不分枝的丝状体,细胞圆柱形。色素体螺旋形带状、板状或星芒状。蛋白核一到多个,细胞核1个。接合生殖有梯形接合和侧面结合两种,接合孢子在接合管中或在配子囊中形成。仅淡水产,常在塘堰、沟渠、稻田和小水坑等繁殖生长,漂浮于水面,形成碧绿色藻团。

下属科:

中带藻科(Mesotaeniaceae)

双星藻科(Zygnemataceae)

(1)中带藻科

中带藻科(学名:Mesotaeniaceae)为双星藻目的一科藻类。又称囊状鼓藻。

形态特征:每个细胞是一个整体,不能分为两个半细胞,但形状整齐,左右对称;细胞壁上无穿孔,可分为2层;细胞内有1个中央的细胞核,有的种类具螺旋状的周位的色素体,有些则具其他形状,各含1至多个蛋白核。

繁殖:无性生殖是细胞分裂,有性生殖是接合生殖。

种属分布:共6属,生长在浅水池塘、湖泊、沼泽,浮游或附着,还有亚气生种类,生长在潮湿的土表、滴水岩石上。

(2)双星藻科

双星藻科是绿藻门、接合藻纲、双星藻目的1科。

形态特征:植物体为一列细胞的不分枝的丝状体,有些种类有假根或附着器,细胞圆柱状,含1个细胞核,大的液胞;色素体的形状、大小和在细胞内的位置,因属不同而异,除少数例外,都含有蛋白核。

繁殖:可以产生静孢子、厚壁孢子,有时丝状体断裂可进行营养繁殖。有性生殖是接合生殖;梯形接合十分普遍,也有侧面接合或二者兼有;大都有接合管,极少的种类具穿孔接合。接合孢子大都在配子囊中形成,也有在接合管中形成的,少数种类有接合孢子囊。接合孢子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孢壁通常3层,中孢壁上的各种不同的花纹是分类的重要性状之一。接合孢子在萌发过程中,细胞核进行减数分裂,其中3个退化消失,只余1个单倍的细胞,发育成为1个新个体。该科植物一般在春季繁殖很快,尤其是经过数小时的阳光照射后,常浮于水面,有性生殖多在秋冬季进行,此时常以其接合孢子的黄褐色浮现于水面。

种属分布:有12属,800余种,中国已有9属347种。分布于全世界,而以热带和亚热带较多;中国喜马拉雅山区海拔4000米处也有;广泛生活于池塘、小水坑、水沟、稻田、积水较浅的静水水体中,也见于溪流边缘和湖泊、水库的港湾浅水处,极少的种类生活于咸水和潮湿土壤上。

(3)水绵

水绵(英文名Spirogyra,拉丁语名),常见的真核生物,绿色,属双星藻目、双星藻科、水绵属植物,多生长在淡水处。

①基本形态

水绵为多细胞丝状结构个体,叶绿体呈带状,有真正的细胞核,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藻体是由1列圆柱状细胞连成的不分枝的丝状体。由于藻体表面有较多的果胶质,所以用手触摸时颇觉粘滑。在显微镜下,可见每个细胞中有1至多条带状叶绿体,呈双螺旋筒状绕生于紧贴细胞壁内方的细胞质中,在叶绿体上有1列蛋白核。细胞中央有1个大液泡。1个细胞核位于液泡中央的一团细胞质中。核周围的细胞质和四周紧贴细胞壁的细胞质之间,有多条呈放射状的胞质丝相连。水绵在相对清洁的富营养化水体中非常普遍,在水中呈片或团状,摸起来手感黏滑。春季,水绵在水下生活,当阳光充足、天气温暖时,它们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泡。转板藻(Mougeotia)、双星藻(Zygnema)和丝藻(Ulothrix)常与水绵纠缠在一起生活,其中双星藻是水绵的近缘种。

②生殖方式

a.类型

生殖方式通常可见营养繁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类型。

营养繁殖:营养繁殖时,为丝状体受到机械损伤或其他原因,断裂成若干短丝,每段短丝又通过细胞分裂长成长的丝状体。这种营养繁殖方式,也叫断裂生殖。

有性生殖:水绵的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其中又包括梯形接合、侧面和直接侧面接合3种类型,但以梯形接合为最常见。

b.过程

接合生殖多于春季和秋季发生,这时丝状体的颜色也由绿变为黄绿,其接合生殖过程是:首先为2条水绵丝状体并行靠近,在两条丝状体的细胞相对的一侧各产生1个突起。继而两相对突起伸长,顶端接触,端壁融解形成1条连通的管子,叫做接合管。同时,各个细胞内的原生质体浓缩,形成1个配子。其中1条丝状体的每个细胞中的配子,以变形虫式运动通过接合管移入另1条相对细胞中,与其中的1个配子融合,产生1个卵形或椭圆形的合子,也称接合孢子。这样,1条丝状体的细胞都变空,另1条丝状体的细胞中都各有1个合子。空的丝状体可视为雄性,有合子的丝状体可视为雌性。以上生殖过程就叫做接合生殖。由于在两条丝状体之间有很多横向的接合管,外观上看颇像个梯子,故称做梯形接合。以后合子分泌产生厚壁,藻体死亡崩解后,合子沉入水底休眠。条件适宜时萌发,合子核首先经过减数分裂,所产生的3个单倍体核退化,仅1个发育,最后产生1条新的水绵丝状体。

c.作用

水绵全为淡水产,广布于池塘、沟渠、河流、湖泊和稻田,繁盛时大片生于水底,或成大团块漂浮水面。水绵可作某些鱼类的饵料;水绵有大量叶绿体,有助于光合作用。有的报道,在我国云南一些兄弟民族地区,将水绵晒干作为食物,并输出到缅甸。水绵大量繁殖时,常常会造成一些工厂管道的堵塞,从而影响生产。

③分布与生境

水绵全为淡水产,广布于池塘、沟渠、河流、湖泊和稻田,繁盛时大片生于水底,或成大团块漂浮水面。有的报道,在我国云南一些兄弟民族地区,将水绵晒干作为食物,并输出到缅甸。水绵大量繁殖时,常造成一些工厂管道的堵塞,而影响生产。

④水绵危害

a.稻田危害

严重危害水稻的生长。降低水温泥温,引发其它病害。水绵生长在稻田水面上,妨碍水稻生长的温度需要,使水稻本田的水温和泥温降低。水绵附在水稻的植株上,造成植株表面潮湿,妨碍植株的通透性,呼吸不畅,易引起水稻烂秧和叶鞘腐败病等。水绵危害使水稻的根部因气体交换不良,产生硫化氢、沼气毒害水稻,使根部发黑,烂根等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水稻分蘖和根部吸收功能和生长发育,降低稻谷的产量和品质。

b.莲藕塘危害

水绵一方面影响莲藕光合作用,另一方面影响地温上升,阻碍莲藕生长,并与莲藕争夺营养,消耗氧气,对莲藕产量影响较大。

水绵危害使莲藕根部因气体交换不良,产生硫化氢、沼气毒害,使根部发黑,烂根等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根部吸收功能和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c.景观水危害

⑴富营养化水体中过度繁殖的藻类使水产生霉味和臭味,降低了水的质量。

⑵富营养化水体中大量生长繁殖的蓝、绿藻在水体表面形成一层绿色浮渣,使水质变得浑浊,透明度明显降低。

⑶表层密集的藻类使阳光难以透射进入湖泊深层,深层水体的光合作用减弱使溶解氧的来源随之减少。同时,藻类死亡后的腐化分解,加速了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速度,水体缺氧成为必然。

⑷富营养化水体中许多藻类能够分泌、释放有毒有害物质,使水的品质下降。

⑸富营养化水体的正常生态平衡被扰乱,生物种群量出现剧烈波动,导致水生生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降低,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

⑹富营养化水体中过量的藻类会堵塞滤池,同时由于藻类的新陈代谢以及水藻本身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了水处理的技术难度,加大了制水费用。

d.养殖塘水绵危害

⑴水绵大量繁殖覆盖池底,虾尤其是刚放养的虾苗易被缠住,影响其觅食,进而降低成活率。

⑵随着水温、气温的升高,在池中泛起死亡,被风吹到池角或沉底变黑,腐败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水中溶解氧,造成虾缺氧死亡。

⑶水绵遮挡阳光,降低水温,不利于鱼虾生长。

⑤中药

中医认为水绵可入药,入药的物种主要包括光洁水绵(Spirogyra nitida (Dillw.) Link)、扭曲水绵(Spirogyra intorta Jao;缠络水绵、门水绵)和异形水绵(Spirogyra varians (Hass.) Kützing),性味甘、平、无毒,能清热解毒、利湿,可治疗丹毒、痈肿、漆疮、烫伤、泄泻,可3-10克煎汤内服,或取鲜品适量,洗净捣碎外敷。

2.鼓藻目

下属科:鼓藻科

(1)鼓藻科

鼓藻科是鼓藻目的1科。又称皮状鼓藻。中国有19属,生于各种水质水体中,少数生于潮湿土壤上。

每个细胞由两个“半细胞”构成,中央常有一缢部将两个“半细胞”连在一起,细胞常左右对称;壁上有穿孔;细胞分裂时,两个子细胞各自从母细胞获得1个“半细胞”,另行长出另1个“半细胞”;细胞内有1个细胞核;色素体内含1到几个蛋白核。

(2)鼓藻

鼓藻(Cosmarium)绿藻门,鼓藻科。藻体为单细胞,也可相连为球形或丝状群体。多数种类的细胞均分为对称的两半(称“半细胞”),中间有一狭隘部分称“藻腰”。细胞壁光滑,或由小疣、小颗粒状突起构成一定的纹饰。半细胞呈半圆形、椭圆形、肾形、梯形或方形。叶绿体片状,一个,少数种两或四个。细胞核位于藻腰处。造粉核分布在叶绿体的轴部。无性繁殖时,细胞在藻腰处分裂为两,各自新生另一半。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广布于静水小池塘内,为常见的浮游藻类。

①形态特征

植物体为单细胞,细胞大小变化很大,侧扁,缢缝常深凹入,狭线形或张开。半细胞正面观近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卵形、梯形、长方形、方形、截顶角锥形等,顶缘圆,平直或平直圆形,半细胞缘边平滑或具波形、颗粒、齿,半细胞中部有或无膨大或拱形隆起;半细胞侧面观绝大多数呈椭圆形或卵形。垂直面观椭圆形或卵形。细胞壁平滑、具点纹、圆孔纹、小孔、齿、瘤或具一定方式排列的颗粒、乳头状突起等。色素体周生或轴生,每个半细胞具1个、2个或4个(极少数具8个),每个色素体具1个或数个蛋白核,有的种类具周生的带状的色素体(具6~8条),每条色素体具数个蛋白核。细胞核位于两个半细胞之间的缢部。

②生长环境

通常见于酸沼和湖泊中。主要生长于偏酸性的、贫营养的软水水体中,有的生长在中性或偏碱性的水体中,少数在pH较高的碱性水体中,较少生长在富营养的水体中。在水坑、池塘、湖泊、水库、河流的沿岸带和沼泽等生境中存在,少数种类亚气生,适应各种变化的生态环境。

③分布范围

鼓藻广泛分布于全世界。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Eiseniabicyclis的克隆苗繁育及养殖技术研究对温度、光照等条件的适应能力是评价藻类生产力水平和产业化应用价值的重要指标,对于海带目种类来说,雌、雄配子体在生长发育和幼孢子体生长过程中对温度、光照等条件的适应能力,特别是雌、雄配子体发育至成熟的过程中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仅关系到苗种生产中培养条件的控制,也是判断其自然分布属性和评价其生产力水平的jvzquC41zwkccx3fnq{/gmz0ep5bt}neng532:9142?6/:8::1813=5722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