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阴山植被东段山地

阴山山脉是东西走向。长约1200千米,平均海拔1500~2000米,山顶海拔2000~2400米。主峰呼和巴什格,海拔2364米。

阴山山脉是中国北部东西向山脉和重要地理分界线。平常我们经常强调学生要牢记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即大阴贺巴冈),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大阴贺祁巴冈),都包含有阴山。

山脉的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2300米之间且东西走向。犹如一座巨大的天然屏障,冬季阻挡了南下的寒流,夏季阻挡了北上的湿气,因此,阴山南北气候差异显著,是草原与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南麓的雨水较为充沛,适宜发展农业。山区植被稀疏,仅在东段的阴坡有小片森林,有白桦、山杨、杜松、侧柏、油松、山柳等树种。中段和西段山地散布有大小不等的山地草场,历史上曾是重要的牧区。

阴山属古老断块山,最大特点便是南北不对称,南坡山势陡峭,北坡则较为平缓。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黄河河套平原,是断层陷落形成的。山地大部分由古老变质岩组成,在断陷盆地中有沉积岩分布,煤藏丰富。北坡的白云鄂博蕴藏丰富的多金属矿和稀土金属。

【阴山植被试题】

下图为阴山山脉不同地段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 甲、乙、丙、丁对应的自然带,正确的是( )

A . 甲——草原化荒漠带

B. 乙—山地荒漠草原带

C. 丙——典型草原带

D. 丁—落叶阔叶林带

2. 阴山东段阴坡、阳坡自然带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阳坡土层厚 B. 阴坡湿度大

C. 阳坡降水多 D. 阴坡坡度小

3. 阴山自然带分布及物种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相同自然带高度东段高于西段

B. 随海拔升高物种丰富度降低

C. 坡向的植被差异东段大于西段

D. 随经度增加物种丰富度增加

下图示意阴山山脉东段某区域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各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草原II水分条件比草原I好。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降水条件最好的地带是( )

A.云杉林带 B.白桦林带

C.山地疏林带 D.山地典型草原带

5.草原Ⅱ与草原I水分状况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东南季风 B.局地环流

C.太阳辐射 D.土壤肥力

某山地位干阴山山脉东段南侧,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下冬示意该山地阴、阳坡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6~7题。

6.中甲、z自然带分别为( )

A.落叶阔叶林带 山地典型草原带

B.常绿阔叶林带 针阔混交林带

C.温带荒漠带 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 落叶叶林带

7.与阴坡相比,阳坡( )

A.降水较多,湿度较大

B.降水较少,湿度较小

C.蒸发较强,湿度较小

D.蒸发较弱,湿度较大

阴山山脉东西绵长,山体高度和南北宽度较大,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不同的坡向,植被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阴山山脉南侧山地东段、中段、西段的垂直带谱。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序号①②③依次表示阴山南侧山地的( )

A.东段中段西段 B.西段东段中段

C.中段东段西段 D.西段中段东段

9.②图中M处的自然带是( )

A.山地荒漠草原带 B.山地典型草原带

C.典型草原带 D落叶阔叶林带

10.与阴坡相比较,阴山山脉南侧山地阳坡植被比较稀疏且带谱比较单调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

C.蒸发较强 D.大风较多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阴山山脉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自东向西连绵1200 多千米,南北宽50~100千米,是黄河流域的北部界线。阴山山脉植被类型包括针叶林(侧柏)、阔叶林(白桦)、疏林、灌丛、草原、荒漠、草甸7个植被型组。南坡山势陡峭,北坡平缓。南坡相对高差大,植被分布具有较强的垂直分布规律,从基带到山顶表现为草原(或荒漠)---灌丛---森林植被类型的差异。下图为将阴山山脉划分为东、中、西三段后,各段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

(1)说明阴山山脉东段南坡自下而上植被由典型草原过渡到灌丛、侧柏林、白桦林的主要原因。(4分)

(2)分析导致阴山山麓从东到西植被差异的原因。(6分)

(3)分析阴山山脉南坡比北坡垂直自然带谱丰富的原因。(6分)

【答案】

1.A 由图文分析得出,阴山山脉地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多草原和荒漠草原,随海拔变化,垂直地带性也存在差异,甲在阴山西段山脚,应与中段山脚植被相似,因此为草原荒漠带,故A正确;乙位于东段阴坡,水汽不易扩散,温度相对较高,乙的植被类型应为落叶阔叶林,故B错;丙由于地处西段,在阳坡一面分布很高,由于降水量稀少,蒸发量较大,因此为山地草原荒漠带,故C错;丁在东段分布较多,阳坡上是山地疏林,阴坡上是温性针叶林带,因此丁所处位置降水量较多一点,因此多为典型草原带。

2.B 阅读图文可知,阴山东段阳坡植被类型少,阴坡植被类型多样,原因是阴山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较远,降水量较少,蒸发作用强烈,位于阳坡的一面蒸发量大于阴坡一面,因此阴坡一面水汽较多,且较之不易散开,B正确;两侧均有植被覆盖,且都是山地,土层厚度相差不大,故A错误,山地坡度大小和阴坡阳坡自然带差异影响不大,故D错。

3. D 观察并分析图中信息,可得阴山相同自然带分布,东段降水量比西段多距离海洋较近,因此自然带分布较矮,反之西段较高一些,因此A错;阴山垂直地带性差异中,一开始是单一的物种,随海拔升高,物种会增加到有树林和灌木,再往上物种又会减少,故B错;图中显示东段阳坡阴坡拥有共同的山地树林、灌从带和典型草原等,但西段阴坡阳坡找不到一只有山地草原有点相通,故C错;阴山在我国,纬度增加,代表向东增加,东段距离海洋较近,降水相对多一些,所以垂直变化较大,物种也会更吩丰富。

4.C 阴山南坡(阳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北坡多,随海拔升高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森林比草地带降水多,因此山地疏林带是降水条件最好的地带。

5.C 草原I和草原Ⅱ处位置较低,地形抬升不明显,降水较少,水分条件差,但草原Ⅱ位于阴坡,光照少,蒸发弱,土壤水分条件好。

6. D 该山位干阴山山脉东南侧,阴山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区,因此其基带为温带草原带,甲为温带草原带。阳坡蒸发较强、湿度较少,阴坡蒸发弱、水分较多,结合乙自然带上下两自然带可推测乙为落叶林带。

7.C 由于阴山为东西走向,阳坡为南坡、阴坡为北坡。而南坡又为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结合自然带的分布可发现阳坡几乎无森林植被的分布,说明其水热条件较差,只能

水分条件缺乏。因此最有可能导致阳坡自然带呈现该特征的原因为地外阳坡蒸发较强、混度较少。

8.B 从基带即可判断;①的基带是草原化荒漠带,②的基带是典型草原带,③的基带是荒漠化草原带;阴山山脉东西绵长,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基带从草原带向荒漠带逐渐过渡。

9.D M 处的上下均临森林带,其水热条件应该介干两者之间,能满足森林生长的需求,因此应该是落叶阔叶林带,也可以根据③图的规律进行推断。

10.C 阴山地处气候较干旱的区域,水分影响该区域植被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阳坡是迎风坡,降水量虽然较大,但因为太阳辐射强、温度高导致蒸发量更大,因此土壤中水分条件较差,植被较稀疏且带谱单调阴坡正好相反,降水较少但蒸发更弱,水分条件好且垂直变化幅度较大,植被较茂密且垂直带谱较丰富。

11.(1)受阴山山地抬升作用,降水由山麓到山顶逐渐增加;山顶附近降水量最大,能够满足阔叶林对水分的需求。

阴山东部距海较远,受海洋水汽影响大,水汽多,年降水量较大;西部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土壤水分不足,导致阴山山麓地带植被由东到西由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过度。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