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中“坡向”问题的回顾三——坡向与植被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三、坡向与植被

前文回顾了“坡向与气温”与“坡向与降水”两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回顾“坡向与植被”的问题。

(一)阴坡与阳坡的概念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气候学者已注意到坡向与太阳辐射、植物、土壤等的差异,并把阳坡和阴坡作为地理学的术语。而在我国,通常把南坡作为标准的阳坡,北坡作为标准的阴坡。也有人把南坡与阳坡、北坡与阳坡作为同义词。——林超.阴阳坡在山地地理研究中的意义[J].地理学报.1985,40(1):20~28.

以下是我国古代文献关于“阴阳”二字的解释:

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水之南山之北为阴——《左传》

日之所照曰阳——《说文段注》

我国是一个山地比重较大的国家,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山地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总结(相其阴阳,观其流泉)。从文字描述中不难看出,古人对阴阳坡的理解,强调的是不同坡向获得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差异。

(二)阴坡与阳坡的气候分异

气候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主导性因素。坡向的气候分异是造成山地自然地理环境其他因素分异的基础。前文已阐述了坡向与气温、坡向与降水两方面。本文稍作补充,并重点讨论坡向与湿度的问题,因为这是坡向与植物的基础。

1.坡向与太阳辐射

高中地理一般是讨论地表水平方向获得太阳辐射的变化,其基本规律是: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但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却出现了关于“不同坡向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问题。如以下题目:

【例1】(2009安徽文综,27~28)图6

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完成(1)~(2)题。

(1)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读图可知,不同坡向在不同月份比值不同。1月份代表的曲线变化最大。故选D。

(2)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a点表示该地冬季正午(正南方)的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如果该地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坡地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增大,故获得的太阳辐射增多,其与地平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会增大。选A。(参考任志鸿主编.〈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6.第19页)

这组试题的图像来源于一篇期刊论文(袁淑杰, 谷小平, 缪启龙 , 等.基于GIS的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模型——以贵州高原为例[J].山地学报.2007,25(5):577~583.)。原图如下:

论文中关于该图像的分析如下:

因此,第一道题目设计成为考查考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试题难度较低。而第二道题目的难度较大。其设计依据是论文中讨论的不同坡向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的变化。具体图像与内容分析如下图所示:

2.坡向与气温

(1)阴坡与阳坡的气温差异

前文探讨了山脉走向对冬季风的阻挡,造成迎风坡气温低,背风坡由于下沉气流的增温效应(焚风效应),使得地处背风坡的地方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冬季气温较高。而从阴阳坡的角度来看,同一山地,通常都是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如我国古代咏大庚岭梅花诗 “南枝向暖北坡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请看下题:

【例2】(2016北京文综,36(1))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下图),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8分)

季节:春季。

原因: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阴坡与阳坡气温的变化

【例3】(2016海南地理,19)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东北坡           B.西北坡

C.东南坡           D.西南坡

【解析】首先,北半球中、高纬度相同海拔地区阳坡的日最高气温高于阴坡,因此东南和西南坡的日最高气温要高于西北坡和东北坡。而各坡向相同海拔的日最低气温相差较小,由此可知东南坡和西南坡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情况下大于西北坡和东北坡,物理风化作用最强,排除选项A、B。一般情况下,地方时12时,太阳辐射最强,但气温并不一是一天中最高的,由于12时至14时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收入一直大于其辐射支出,可知14时气温达到一天中最高,而该时段有太阳照射且太阳辐射较强的坡向是西南坡,也就是说西南坡的日最高气温高于东南坡,西南坡的气温日较差要大于东南坡,物理风化作用要强于东南坡。故选项D正确。(参考白瑞生老师的分析)

3.坡向与湿度

由于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导致阳坡蒸发强度大于阴坡,同时,阳坡的积雪融化时间较早,造成渗入土壤中的水分减小(这对南方的学生而言,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因此,阳坡的湿度(不管是大气湿度,还是土壤湿度)一般低于阴坡,这现象在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明显。下面的题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例4】(2017全国文综Ⅰ卷,37(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破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三)阴阳坡与植被

上述讨论了山地阴阳坡的湿度差异,这是阴阳坡植被分异的基础。不少教辅资料曾在等高线地形图部分写道:阳坡光照充足,植物生长较好。其实,在我国温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长情况则刚好相反。这个问题,最早在2000年江苏、浙江、吉林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出现过。近年来,高考地理也出现类似的试题。通过梳理这些试题,能对该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如下题:

【例5】(2000江苏地理,2~3)读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1)~(2)题。

(1)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A.日照较强,辐射收人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2)若乙坡植被受破坏成为荒坡,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

再看下一组题目:

【例6】(2016浙江10月选考,25)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

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①侧,光照较强

B.②侧,热量较多

C.①侧,蒸发较弱

D.②侧,降水较多

以下的题目判断原理与上述两组题目相同,只是在四地中选一地。

【例7】(2007天津文综,10)暑假,某地理小组在右图(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野外考察。在a、b、c、d四处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

A.a       B.b     C.c      D.d

当然,在亚热带地区,阳坡的植被一般会比阴坡长得较好。以下这组高考试题就是一个例子。试题的材料来自:沈泽昊,张全发,岳超,等.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06,61(6):633~644.

【例8】(2009全国文综Ⅰ卷,9~11)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²,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面积构成,图4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 据此完成(1)~(3)题。

(1)在该水源地内

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解析】从图4可以看出,水田、旱地等在阳坡的面积比重大于阴坡,就坡度而言,阴坡坡度陡,阳坡较缓。故选项A正确。通过读图,可以判断选项C错误,石砾地、裸地主要分布在河谷。阔叶林在阴坡的面积比重最小,因此选项D错误。通过计算,可得知河谷中旱地的面积大于水田的面积,有可能旱地的平均海拔低于水田,故选项B错误。

(2)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保护高山灌丛

B.防止水土流失

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

D.扩大梯田面积

【解析】从图4可以看出,砾地、裸地、水田、旱地等在阳坡分布的面积比阴坡大,说明人类对阳坡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过度开垦会地表植被造成破坏,故应进行水土保持。

(3)该水源地位于

A.长江三峡谷地

B.青藏高原

C.汉江谷地

D.江南丘陵

【解析】表1的数据显示该水源地旱地比重较大,且高于水田。箭竹主要分布在湖北 、四川、陕西和云南。结合题目中的南水北调,可判断是中线方案。选项C正确。

以上解析,参考了鲁爱华老师《由一道高考地理试题想到的试题立意问题》(地理教学,2009第9期)。下面分析试题设计的特点。

高考试题中的图4,由论文中的图3改编而来,而表格1的数据是由论文中的表4修改而成(出于考试的目的,个别数据作了处理),如下图所示:

THE END
0.为什么阴山山脉背阳的北坡,森林生长情况比向阳的南坡要好?|草原从阴山南北两坡的植被对比我们发现,确实北坡的森林植被种类更多,分布更广,也就是比向阳的南坡要生长的好。为什么南坡向阳,热量和光照条件更好,而森林生长反而不如北坡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阴山位于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制约森林生长的因素主要是水分条件,南坡虽然是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但是由于向阳,热量和光照条件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574499697a34j359f642882:9wco4ivvq
1.阴坡与阳坡地理学中的关键概念土壤气候除了光照之外,阴坡和阳坡在气候、土壤和植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阴坡由于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因此气候较为湿润,土壤肥沃。而阳坡则由于温度较高,降水较少,因此气候较为干燥,土壤较为贫瘠。这些差异使得阴坡和阳坡上的生态系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总之,阴坡与阳坡是地理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它反映了坡向与气候、土壤、jvzquC41ewr/uxmw0eun1j49629:7B92a38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