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土壤有机碳密度指土壤单位面积的有机碳储量某实验小组在庐山对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深度为cmcmcm和

【题目】土壤有机碳密度指土壤单位面积的有机碳储量。某实验小组在庐山对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深度为0——10cm,10—20cm,20——30cm和30——40cm的土层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分别检测。下图为庐山北坡和南坡土壤有机碳密度沿海拔和土坡深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庐山的主要植被是( )

A.温带落叶林 B.针阔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 D.山地草原草甸

【2】关于庐山土壤有机碳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沿海拔梯度的变异不均匀

B.北坡呈现土壤有机碳含量大致沿海拔上升而增加的规律,南坡则此规律不明显

C.在海拔670米的高度,0—30cm的土壤深度内有机碳含量南坡小于北坡

D.不同海拔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量等于深层土壤的变化量

【答案】

【1】C

【2】D

【解析】

试题分析:

【1】庐山位于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C项正确;北方地区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A项错误;亚寒带地区是针叶林分布,故B项错误。

【2】据图可知,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沿海拔梯度的变异不均匀;北坡呈现土壤有机碳含量大致沿海拔上升而增加的规律,南坡则此规律不明显;在海拔670米的高度,0—30cm的土壤深度内有机碳含量南坡小于北坡,表述正确;不同海拔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量小于深层土壤的变化量,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题目】铜陵市郊区有大量草莓种植园,为了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某草莓种植园计划采取玻璃温室的形式,在冬季种植草莓。从大气受热过程分析,这一做法可行之处在于( )

A. 会增强太阳辐射的吸收

B. 会增强地面辐射的吸收

C. 会增强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D. 会增强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

【题目】在深圳工作的小王计划7月份利用年假前往某岛旅游,为此还请武汉的爸妈快递了棉衣和毛裤。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小王前往的岛屿最有可能是如图所示四个岛屿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岛中,岛上居民在晴朗的夜晚能看到北极星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四岛中,东部和西部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四岛中,农业地域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题目】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经济因素 B. 战争因素 C. 气候因素 D. 土地因素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人口为13.39亿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7 390万人,年平均增长0.57%,而1990年到2000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07%。2011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09%,死亡率为0.68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528%。

材料二 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示意图(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材料三 2010年我国部分省(市)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跨省人口流动

地区构成

流出

流入

四川16.8%、安徽11.3%、湖南11.0%、江西8.60%、河南7.4%、湖北6.3%,其余38.6%

广东36.7%、浙江9.0%、上海7.6%、江苏6.4%、北京6.6%、福建5.1%,其余28.6%

流动人口

城乡构成

乡村

75.6%

22.80%

城市

24.4%

77.2%

(1)据材料一描述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的特点:     、    、    。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是    ,简述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题目】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绿洲的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 )

A. 开垦草原,尽可能扩大耕地,多种粮食

B. 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

C. 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

D. 在内流河中、上游截流引水,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

【题目】目前,全国各地陆续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下图为“我国四省(区)不同时期人口年龄构成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看,最有可能首先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省(区)是( )

THE END
0.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信息数字化建设论文将九峰林地按照群落类型分为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林、灌木林等7个类型。各类型按照起源、优势树种比例、坡度坡位等性质的不同进行细化,并依照具有统一空间坐标的外业调查清绘地图中林地斑块的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完成矢量编辑形成面层后, 在属性表中建立相关权属字段jvzq<84yyy4vpsx0eqs0n~sygp5g1;53;3819;6325=`4;;266?/j}rn
1.人工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功能分析【摘要】: 通过对红松、刺楸人工针阔混交林和红松人工纯林生物多样性功能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能增加蚯蚓的数量,林龄25年时,混交林的蚯蚓数量比人工纯林高48.4%;人工针阔混交林招引各种鸟类达33种,每天食虫量达1 500条,抑制了森林虫害的发生;人工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LINT72376229>0jvs
2.人工针阔混交林,mixedplantationofconiferousandbroadleaf通过对皆伐作业前后杉阔混交人工林林地植被变化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皆伐后一部分植物消失(衰退种)、一部分植物增加(侵入种),但优势植物基本保留下来(保留种),这主要是由于迹地清理方式采用带堆法的缘故。3)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针阔混交林 1. Characteristics of radiation flux of coniferousjvzq<84fkezbnu3eqo5jpmz138803?692;8FE
3.2023年山东高考地理真题选择题变式题常绿针叶林 2688.0 4.1 0.1359 2515.3 3.9 0.1207 落叶针叶林 3451.8 5.2 0.2420 3171.3 4.9 0.2212 阔叶林 291.1 1.0 0.0018 259.3 0.9 0.0015 针阔混交林 794.2 2.0 0.0021 752.2 1.9 0.00181.该林区落叶针叶林林火强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油脂含量高 B.树冠层高大 C.枯枝落叶较多 D.降水强度小2.jvzquC41|wpvcw3zmy4dqv4vjgsbvrhnkuz03Auv5:65e}6342?o59<8564ivvq
4.自然灾害防治措施模板(10篇)从调查情况来看,混交林抗雨雪冰冻灾害能力强,而人工纯林易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针叶纯林,很容易遭受雨雪冰冻灾害,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竹阔混交林则抗灾能力很强。 森林经营状况好,经营水平高,林分质量高的健康林分抗冰雪灾害;而经营不好,林分质量差的林分,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由于林分密度过大,林jvzquC41yy}/jjthcdobq7hqo1nbq€jp169:4>3jvor
5.基于IBIS模型的1960长白山 CBS 温带针阔混交林 42.40 128.47 1.53 2003 0.81 1.50 2004 0.81 1.33 2005 0.81 千烟洲 QYZ 亚热带常绿针叶林 26.73 115.05 1.61 2003 1.24 1.87 2004 1.40 1.66 2005 1.32 鼎湖山 DHS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3.17 112.53 1.53 2003 2.15 1.51 2004 2.01 1.40 2005 1.91 西双版纳 XSBN 热带jvzquC41yy}/gltnqiodc7hp1uzyd8hj1jznn872385258xvzd813=624881;;3jvo
6.【环资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山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与更新调查教学名师汤孟平教授向本次参加调查实践的成员详细介绍了本次调查方案和重要意义,他指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是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森林类型,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针阔混交林,对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针阔混交林样地进行空间结构与更新调查能够更好掌握树种的演变规律,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jvzquC41vy4{coz0gf{/ew4kphu03:8719?887mvo
7.浙江省仙居县公益林生物量动态分析通过两阶抽样法对浙江省仙居县4 87万hm 2公益林区域内,111个生态公益林样地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松木林和杉木林、毛竹林、灌木林等6种主要林型的生物量动态变化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仙居县杉木林群落生物量最高,平均为99 75 t/hm 2;针阔混交林次之,群落生物量平均为96 13 t/hm 2jvzq<84pnf~c0wohw0kew7hp1ET0ckxvtciu1jguvtgdv<=79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