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术语和定义林木迹地公益林森林主伐

包括乔木林、竹林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

2.林木

包括树木和竹子。

3.林分

林相、起源、树种组成、年龄、疏密度等内部结构特征相似,森林分类管理因子相同,并与相邻森林有明显区别的森林群落。

4.森林类别

以培育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按主导功能的不同,将森林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经营管理,发挥多种功能。

5.起源

起源分为天然和人工。

6.小班

指在森林调查规划设计时将森林按不同的权属、土地类别、起源、森林类别、林种、优势树种(组)、龄组、郁闭度等级、立地类型、经济林产期和林业工程类别等划成不同的区块,每个区块称为小班。在采伐管理中,以浙江省森林资源“一张图”年度更新成果内的小班为区划单位。

7.伐区

同一年度内,对相同森林类别的森林,采取相同采伐方式且在地域上相连的地块(实施采伐的范围)或小班称为伐区。其中,商品林伐区的基本单位是地块,公益林伐区的基本单位是小班,公益林采伐如涉及多个小班的,以多个小班形成的整体为一个伐区。工程建设及使用林地采伐,以及灾害木采伐,伐区在同一行政村范围内地域上可不相连。公益林内涉及使用林地、建设隔离带等采伐时,伐区按地块确定。

8.保留木

在伐区内,不作为采伐对象的林木。

9.主伐

对林分达到主伐年龄的商品林进行的采伐作业。

10.更新采伐

为了恢复、改善或提高公益林的生态功能,进而为林分的更新创造良好条件,对达到更新年龄的公益林进行的采伐。

11.抚育采伐

从幼林郁闭起到实施主伐或更新采伐前,为促进保留木的生长,对部分林木进行的采伐。

12.低产(效)林改造采伐

对生长不良、经济效益或生态效益低的林分,通过采伐林木,引进优良目的树种,提高林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使之成为高效林分的一种采伐类型。

13.其他采伐

指除主伐、更新采伐、抚育采伐、低产(效)林改造采伐四种采伐类型之外的采伐类型。

14.皆伐类采伐

采伐后形成迹地的采伐作业方式。包括商品林主伐中的皆伐、公益林更新采伐中的皆伐更新、小块状皆伐更新、低产(效)林中的皆伐改造和其他采伐中的皆伐等五种方式。

15.择伐类采伐

除皆伐类采伐外,采伐后不会形成迹地的采伐作业方式。

16.小块状皆伐更新

特指更新采伐中,在规定的采伐强度内实施的小面积皆伐。

17.零星林木

相对成片林木(面积1亩以上)而言,一般指零星分布的林木。

18.采伐强度

采伐强度指采伐蓄积占伐区总蓄积的百分比。无蓄积的林分,可使用采伐株数占伐区总株数的百分比。

19.优势树种

当某一树种(组)蓄积量(株数)占总蓄积(株数)比重65%及以上,该树种(组)为小班的优势树种。未达到起测胸径的林分优势树种按株数比重确定。

20.针叶林

针叶树种蓄积量(株数)占林分总蓄积量(株数)比重65%及以上的乔木林。

21.阔叶林

阔叶树种蓄积量(株数)占林分总蓄积量(株数)比重65%及以上的乔木林。

22.针阔混交林

针叶树种或阔叶树种蓄积(或株数)占林分总蓄积比重为35~65%的乔木林。

23.胸径

指乔木主干离地表面1.3米处的直径。

24.平均胸径

林分内胸径大于5公分以上的所有林木的加权平均胸径。

25.林带

林带包括乔木林带和灌木林带。乔木林带行数在2行以上且行距≤4米,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米以上;灌木林带行数在2行以上且行距≤2米。

26.树带

未达到乔木林地标准的单行且冠幅<10米的树带状四旁树(连续长度50米以上)。

27.散生木

指生长在竹林、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等林地上的树木以及幼中林上层不同世代的高大树木(霸王木等)。

28.四旁树

在村(宅)旁、路旁、水旁、田(地)旁等地栽植的面积不到1亩的各种竹丛、林木。

29.蓄积

蓄积即立木材积,林分中所有林木的立木材积称作林分蓄积。

30.郁闭度

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通常是0.1~1之间。

31.立竹量

一定范围内,竹林中某个竹种的立竹总株数。

32.龄级

树木或林分平均年龄的分级。即根据森林经营要求及树种生物学特性,以一定年数为间距划分成若干个级别。每一龄级所包括的年数称为龄级期限,常用的有20年、10年、5年和2年,各龄级期限的中值为该龄级的平均年龄。用罗马数字表示龄级的大小,数字越大,表示龄级越高,年龄越大。

33.龄组

将不同龄级合并后的组别称为龄组。

34.坡度

伐区的坡面与地平面相交所形成夹角的角度。

35.迹地

指采伐、火烧和病虫害除治等森林经营活动后形成的面积1亩以上,郁闭度小于0.2的林地。

36.迹地更新

迹地形成后,对其实施人工更新、天然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的森林经营行为。

37.人工更新

以人工植苗或播种进行造林,完成森林更新任务,形成人工林。或者人工林后采伐,通过伐根萌生完成的森林更新。包括人工植苗更新、人工播种更新、人工扦插更新、人工萌芽更新等。

38.天然更新

指利用林木的天然下种,伐根萌芽、根系萌蘖来恢复天然林。包括天然飞籽更新、天然萌芽更新等。

39.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通过松土除草、平茬或断根复壮、补植或补播、除蘖间苗等措施促进目的树种幼苗幼树生长发育的抚育方式。

40.封山育林

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的破坏活动,以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育林方式。实施封山育林的地段称为封山育林区,实施封山育林的时期称为封山育林期。

41.商业性采伐

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采伐,主要包括用材林的主伐和公益林的更新采伐。公益林因生理衰退,出现林木枯死、濒死等现象导致稳定性降低、生态防护功能严重退化甚至丧失而确需开展的更新性质的采伐,不属于商业性采伐。

42.采伐许可证

采伐林木的单位或个人,依照法律规定办理的准许采伐林木的凭证。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云南四条腿(3)小松鼠~别称树鼠松鼠主要分布在由松属(Pinus)、落叶松属(Larix)和云杉属(Picea)树种构成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由于食物来源相对较为丰富和稳定,松鼠在针阔混交林中可以维持较高的种群密度,并可以利用城郊甚至城市中的小片林地,成为伴人动物。[3] 生态行为 行为节律 在寒冷的北方,有些松鼠会和田鼠、熊一样躲进窝里冬眠;而在比较暖和的南方,松鼠 jvzquC41yy}/onnrkct/ew45eojx|q5
1.滇西北(八)独龙江之旅这是一处欣赏高山峡谷针阔叶混交林的观景台 高山峡谷针阔混交林是一种过渡性植被类型,贡山县自然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糸统独特,以原始、古扑、天然著称 针阔混交林景色迷人,铁杉、云杉、青岗、箭竹、杜鹃,每到秋季都会出现“遍染秋山炫目红”奇观,红黄绿叶相映摇曳,掀起千层波涛,尽显一派“林海松涛”的壮丽景象 jvzquC41yy}/onnrkct/ew45dqgpx~
2.国际森林日“森森”不息!这样的“森系”河北很治愈茅荆坝针阔混交林位于河北东北部的承德市隆化县境内,它以丰富优质的森林资源成为隆化全域116万亩森林资源的典型代表。它的生态系统非常完整,构成了极具冀北山地特色的植被。它不但是京津地区重要的天然绿色屏障,还是滦河的重要水源涵养林,被称为冀北山地中的明珠。 jvzq<84fh0pw}m0ep5ehƒq142842<4v42842<73a3:5296760nuo
3.荒野维生野菜系列——橙黄革菌|分枝|橙黄色|瘤状|黄色|黄革菌橙黄革菌【别名】黄干巴菌、黄革菌。【食用】为革菌科真菌橙黄革菌的子实体。【分布】多生长在无污染的云南油杉林及针阔混交林中地上。野生。我国云南等大部分地区均有广泛分布。【采集】采摘橙黄革菌的子实体。【形状】外生菌根真菌。群生、丛生或簇生。子实体中等大,高3~9厘米,直径约5~9厘米,分枝呈宽扇状,向jvzquC41o07757hqo1jz1jwvkerf1OWHTLGUD9:674NSE7mvon
4.绿色新名片!河北这三地入选“中国最美森林”榜单日前,第二届“中国最美森林”遴选活动榜单揭晓,全国16个“最美森林”中,河北省上榜3个“最美森林”,成为全国入选数量最多的省份。这三个“最美森林”分别为茅荆坝针阔混交林、雾灵山温带森林、千松坝云杉林。咱河北的“最美森林”究竟有多美,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jvzquC41jghfk7mgdpkxu7hp1462;65612>0exsvgpz`9<=269>/j}r
5.刘世荣:中国人工林经营发展战略与对策:从追求木材产量的单一目标在德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森林效益理论和森林多功能理论,90年代后开始大力推行近自然林业,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通过林分改造将同龄林变成了异龄林,单层林变成了复层林,针叶林变成了针阔混交林,显著提高了林分质量和生产力,以及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jvzq<84yyy4junsnkp4dp8xha2H:79H49CJB8=5F7;G24?=F4:819LJ8Fa81;h=E2D<85>::50nuou
6.论混交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8山东省混交林研究协作组 ,周长瑞国内外混交林研究概况(下)[J];山东林业科技;1985年04期 9尹再芳;孙洪刚;谭梓峰;刘威;混交林生产力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23年11期 10蒙学观;桂西北环江混交林林隙特征研究[J];园艺与种苗;2022年07期 11潘婷;雷云;申玲芝;朱晓春;徐明;张健;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特征及生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ZSGN6;:66529<0jvs
7.长白山自然景观带景点:针叶林新浪旅游本带位于玄武岩台地上的针阔混交林景观带的上部,海拔在1000—1800米之间。地貌主要是由玄武岩所组成的倾斜熔岩高原,土壤为山地棕色针叶林土。气候特点是冬季严寒,夏季凉爽,空气相对湿度大。树木以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主,树高林密,四季常青。 针叶林带的植物种类较针阔混交林贫乏,针叶树占绝对优势,为数不多的jvzquC41vtgwgu3ukpg/exr0ep5djrsc1461:65:/2?03A67359987x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