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认证主体:方**(实名认证)

IP属地:河北

下载本文档

1、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 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2、 造林密度: 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 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 (穴)数。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 .5、相对生长速率(RGR) : 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

2、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10、 混交林: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 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 80% (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

3、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 可以分为防护林、 用材林、 经济林、 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 5 大类。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19、歉年:结实少甚至不结实的年份。20、生理后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后的现象。21、生理前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前的现象。22、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23、再生:林木

4、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24、发芽率: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测种子总数的百分比。25、绝对发芽率: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测种子总数减去空粒种子的百分比。26、安全含水量:贮藏时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最低含水量。27、 平衡含水量: 种子在一定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 吸湿作用和解吸作用处于平衡的水分含量。28、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均优良的种子。29、壮苗:生根力旺盛、抗性强、移植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的苗木。30、初植密度:林分栽植时的密度。31、收获密度:林分收获时的密度。32、伴生树种:一定时期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并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树种。33、灌木树种:一定时期与

5、主要树种生长在一起,并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灌木树种34、立地条件类型:是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35、人工造林: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它无林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的过程。36、合理密度:在一定的立地条件下,个体得到充分发育,群体取得最高效益的林分密度。37、 植苗造林: 也称植树造林或栽植造林, 即将苗木栽植在造林地上, 使其生长成林的方法。38、幼林抚育管理:指造林后至幼林郁闭前对林分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39、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生态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

6、水平。40、造林:在无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而形成、恢复和改善森林、 林木、灌木林的过程,是在造林地上进行的播种造林、 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的总称。41、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42、 林分结构: 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即组成林分的树 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43、农林复合经营: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农林业,指于同一土地上,在空间位置与时间顺序上,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作物和家畜动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所有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

7、。44、 造林成活率: 造林成活率是指造林后单位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 合格的标准为造林成活率要达85%(含 85%) 以上。45、 立地质量: 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 或森林立地生产力的高低。46、修枝:据树木枝条生长的自然规律,人为修除树木枯枝或活枝,以培养优良树形、增强树势、促进主干或侧枝生长发育的措施。47、 造林调查设计: 在造林规划设计的原则指导及宏观控制下, 对一个基层单位涉及造林工作的各项因子,特别是对宜林地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造林设计。48、 人工林结构: 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局。 即组成林分

8、的树种、比例、密度、配置、林层、根系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49、生态公益林: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 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 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50、天然林资源保护:狭义地说,天然林保护是保护天然林林分不被破坏,维持其林分的结构与生产力, 并使其资源得以发展。 广义地讲, 是对天然林与可以恢复天然林的地段进行科学经营, 使现有天然林具有更完善的生态结构,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得以提高,使迹地得以天然更新或按适地适树原则建立较好的天然或人工群落。51、造林技术档案

9、:是造林施工的历史记录,一般以小班为单位建立。是掌握情况、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改进技术和经营工作的可靠依据。52、树种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适应范围。53、森林生产力:指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森林所生产的生物量。54、速生丰产林:是指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选用经济价值较高的速生树种造林,通过集约经营,能够取得速生、丰产、优质效果的人工林。55、人工更新:在各种森林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或林冠下、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植树或播种恢复森林的过程。56、插条造林:是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做插穗,直接插植于造林地的方法。57、插条造林: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做插穗进行造林。58

10、、经济林:以生产除木材以外的其他林产品(木本粮油、药材、香料、工业原料、果品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59、主要树种:栽培目的树种(或经济价值高,或防护效能好),一般为优势树种,林分生长中后期占据第一林冠层,数量上一般占较大优势。二、填空题1、森林培育学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 专业性强 、区域性强 的特点。2、人工林中商品林指 用材林、 经济林、 薪炭林,生态公益林指防护林 、 特用林 。3、树种选择的原则是 经济学原则、生态学原则、林学原则、可行性原则。4、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 、直径生长越 小。5、行状配置有 长方形、 正方形 、正三角形 、品字形 配置四种类型。6、种间关系的

11、表现形式有有利(互助、促进) 、 有害(竞争、抑制)两种形式。7、混交方法有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星状混交等 。8、四旁地指的是路旁 、 村旁、 宅旁、 水旁 。9、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据林种(经营目的)确定 、 据树种特性确定 、 据土地条件确 工、据经营条件确定、据经济条件确定。10、水平结构主要由造林密度、种植点配置要素决定。11、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复合性、系统性、 集约件、等级性 。12、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依据环境条件、植被条件、林木牛长状况c13、树种选择的基础是牛物学特性 、 牛杰学特性 、林学特性 c14、防护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是成活、成林、发挥一

12、定的防护效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15、判断适地适树的标准,在量上通常可用_立地指数_和_单位面积蓄积量 来衡量,在质上要求成活 , 成林,具有一定的效益和具有一定稳定性。16、林分结构包括 组成结构、 水平结构、垂直结构、 年龄结构 。17、混交林中种间关系随时间、立地、 混交技术等而发展变化。18、造林地的清理方法有割除清理、 烧除清理、堆积清理 、 化学清理 。19、马尾松植苗造林要求根系舒孱、 深浅话縻、 敲紧打实、 方向正确。20、根据造林检查,成活率在4180%时进行补植造林,成活率不足 40%时重造。21、幼林松土除草的注意事项是三不伤、 二净、一培土 。22、森林立地的物理环境因

13、子是气候 、 地形 、 土壤 、 水文。23、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研究比较成熟的专著是1989年詹昭宁为首的中国森林立地分类 和1990年 张万儒和蒋有绪为首中国森林立地。24、用材林树种选择要具有的性质是速生、 丰产、 优质。25、人工林建设的程序是 项目的确立、方案决策、总体规划设计、年度施工设计和工程管理。26、造林地的立地因子有 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 和 人为因子。27、在山地容易施工,保持水土效果好的配置方式是品字形配置。28、裸根苗的栽植方法有穴植法、小坑靠壁栽植、 缝植法 。29、林业两大体系指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 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 系 O30、森林立地划分的方法有

14、按主导环境因子分级组合、按生活因子分级组合、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型、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31、我国森林法将森林划分为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五大林种。32、造林技术措施有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结构、细致整地、认真种植、抚育保也六项技术措施。33、林业区划的依据是社会发展要求、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34、森林立地分类标准划分立地类型时,通常将其分为立地区域、立地区、立地亚区、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和立地条件类型六级。35、造林地类型有 荒山荒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和已局部更新的迹地、低价值幼林地、林冠下造林地及疏林地 四大类。36、杉木植苗造林

15、要求穴大根舒、深浅适度、根十密接、不反山 。37、适地适树的途径有诜树适地、诜地适树、改树适地、改地适树 。38、混交林的类型有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上要树种与伴牛树种混交、上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和 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四种。39、竹子的地下茎可分为单轴散牛型、合轴从牛型、浮牛型等三种类型。40、穴植法造林的技术要求是穴大根舒、深浅适度、根十密接、 方向正确。41、当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在30%(不含)以下时,综合造林合格率为零。42、常见的造林地清理的方式有全面清理、 带状清理 、块状清理。其中 块状清理较为常用。43、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有经验法、试验法、调查法、密度管理图(

16、表)法。44、混交林中树种可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 、灌木树种。45、造林方法一般可分为植苗造林、直播造林、分植造林 。46、造林检查验收内容有造林成活率、当年生长率、造林各施工环节质量等。47、成材的数量指标有平均材积生长量和某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48、山地带状整地的方法包括水平阶、水平沟、水平带状、反坡梯田、撩壕整地。49、幼林生物灾害控制,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50、农林复合经营的基本特点复合性 、系统性 、 集约性 、等级性。51、造林规划设计按其细致程度和控制顺序可分为造林规划、 造林调查设计及造林作业(施工)设计,。52、速生丰产林的两项重要指标是时

17、间指标 、 产量指标 。53、种植点行状配置主要有正方形配置、长方形配置、和 三角形配置 等形式。54、每年松土除草的次数,受造林地区的气候、立地条件、树种、幼林年龄和当地经济 条件等因素的制约。55、营造速牛丰产林应具备树种具有谏牛丰产优质的特性、造林地具有良好的牛长环境和林分具有合理的群体结构三方面条件。56、林木的枯枝落叶,增加了地表的 透水性 和 水容量,增强了水土保持效果。57、手工裸根苗栽植方法有:穴植法、 缝植法 、 小坑栽植法。58、合理的修枝强度,应当以不破坏林地郁闭和不隆低林木牛长量 为原则。59、造林规划设计常用地形图比例尺为1: 10000 或1: 25000 。60、

18、农林复合经营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_和_水壬结构_。三、选择题1、在林分生长过程中,对五大生活因子起再分配作用的立地因子是D。A、降水量B、土壤理化性质C、地质地貌D、地形2、判定地位级的方法是 一D。A、分析土壤肥力B、比较林木粗度C、比较蓄积量D、比较林木高3、下列适合于薪炭林树种选择的要求 C。A、早实高产性 B、速生丰产优质性C、生长迅速萌芽力强D、根系发达落叶丰富4、马尾松是C。A、喜肥树种B、中性树种C、耐瘠树种D、耐荫树种5、在江河上游集水区,以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森林称 B 。A、水土保持林 B、水源涵养林C、防风固沙林D、农田防护林6、混交林中不同树种种间是一种 B。A、

19、互助关系B、生态关系C、偏利关系 D、共生关系7、杉木造林时要求苗木不反山是指 B。A、苗梢朝上坡 B、苗梢朝下坡C、苗梢直立8、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采取人工栽培恢复森林的方法称AD、天然更新D、钙D管理措施。A、人工更新B、人工造林C、人促更新9、针叶林下多为酸性土壤,可适当施什么肥C。A、氮B、磷C、钾10、需要补植造林的幼林地造林成活率范围是一 A 一A、40-85%B、 40%C、85% 11、在人工林的培育过程中,对处于幼林郁闭前阶段的林分应采用A、促进栽植苗木的成活B、抚育采伐C、施肥及松土除草D、以上A、B、C12、造林采用样地法检查成活率,成片造林面积为10公顷,样地面积应占造

20、林面积 _B_。A、4%B、3%C、2%D、1% 14、最常用的造林方法是 _B。A、播种造林B、植苗造林 C、分殖造林D、杆条造林15、下列混交方法中哪些是适用于矛盾较大,初期生长速度悬殊的主要混交类型_D_,A、株间混交B、行间混交C、带状混交D、星状混交16、农田防护林应选择的主要树种是B。A、树冠大 B、抗风能力强 C、根篥能力强D、材质好17、下列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属于有利的是 B。A、单方抑制B、双方促进C、双方竞争D、互不影响18、在进行立地质量评价过程中, C一般可以被确定为主导因子。A、地形和土壤因子B、气候和降水量C、林木生长的极端限制性因子D、立地环境因子19、毛竹是 A

21、。A、喜肥树种B、中性树种C、耐瘠树种D、耐荫树种20、营造护火林带应选用 C。A、枝树B、杉木C、木荷D、松树21、今有一片人工营造的校树林,计划在若干年后培育为工业原料林,但现阶段每年通过抚育可获取一定量的薪材,该林分应戈U分为 a。A、用材林 B、薪炭林C、用材林或薪炭林D、用材林和薪炭林22、马尾松适时早栽其主要道理是 A。A、抽梢B、喜寒C、怕湿D、风折23、下列树种中能在贫瘠土壤上正常生长的树种是B。A、毛竹B、马尾松C、泡桐D、杉木24、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小苗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A 。A、1-3B、3-10C、10-15D、15-2025、在干旱瘠薄的造林地上水是影

22、响林木生长的D qA、因素之一B、次要因素C、较重要的因素D、决定因素26、一定密度范围内,成熟林分林木胸径随着林分密度的加大而 B。A、升高B、降低C、不变D、不一定27、为提高造林成活率,要做到随取随运随栽,其道理 B 。A、减少成本B、保持水分平衡C、不误时间28、混交林中不同树种种间是一种 B_。A、互助关系B、生态关系C、偏利关系D、共生关系29、混交林主要树种的比例一般要 A_。A、大于伴生树种B、小于伴生树种C、等于伴生树种D、不考虑比例30、水源涵养林属B。A、用材林B、防护林C、经济林D、特用林31、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属于 D。A、用材林B、防护林C、经济林D、特用林32、下列

23、适合于经济林树种选择的要求 A。A、早实高产性B、速生丰产优质性C、生长迅速萌芽力强D、根系发达落叶丰富33、樟树是A。A、喜肥树种B、中性树种C、耐瘠树种D、耐荫树种34.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A。A、地形、土壤、植被 B、气候、地形、土壤C、气候、地形、植被 D、地形、土壤35、确定造林密度时 B。A、阴性树种宜稀B、阳性树种宜稀C、慢生树种宜稀36、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是C。A、整地质量 B、造林季节的选择C、苗木体内水分平衡D、抚育管理37、过去生长过森林植被,但在多年前已采伐,原有的植被已被荒山植被所更替,土壤也丢失了森林土壤湿润、疏松、多根穴等特性,这样的荒地称C。A、荒山荒地B

24、、撩荒地C、采伐迹地38、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应选用B。A、木麻黄B、杉木C、木荷D、杨梅39、马尾松对土壤的适应性是A。A、较耐干旱瘠薄B、喜湿C、喜肥D、喜中性土40、按森林法规规定我国的林种分为 C。A、 3种B、 4种C 、 5种D、 6种41、国防林属于A。A、特种用途林 B、用材林C、防护林D、经济林42、造林初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 B。A、株(行)数B、株(穴)数 C、穴数D、行数43、行状配置能较合理的利用营养空间,以下配置对空间利用最合理的是 C。A、正方形B、长方形C、正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44、造林检查时,对于成片造林面积在1120hm2的,抽样强度应为造林面积的B 。A、

25、3%; B、2%;C、1%;D、5%;45、下列混交类型中,抗火灾能力最强的是 B。A、针针混交 B、阔阔混交C、针叶落叶阔叶混交D、针叶常绿阔叶混交46、公路绿化和四旁植树常采用的苗是 C。A、1-2年生苗B、容器苗 C、带土大苗 D、带土小苗47、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 A。A、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B、改地适权树C、改树适地D、A+B+C48、下列树种中能在贫瘠土壤上正常生长的树种是 B。A、毛竹B、马尾松C、泡桐D、杉木49、营造混交林应使阳性树种处于A 。A、上层B、下层C、上、下均可50、在保证主要树种占多数的前提下,如主要树种竞争力强,混交树种的比例可适当A 。A、增大B、减少C、A、

26、B均可51、一定密度范围内,成熟林分林木胸径随着林分密度的减小而 A。A、升高B、降低C、不变D、不一定52、阳性树种之间混交应选择 D 。A、株间混交B、行间混交C、带状混交D、行带混交53、在江河上游集水区,以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营造的森林称 B。A、水土保持林B、水源涵养林C、防风固沙林D、农田防护林54、在人工林的培育过程中,对处于幼林郁闭前阶段的林分应采用D 管理措施。A、促进栽植苗木的成活B、抚育采伐C、施肥及松土除草D、以上A、B、C55、在林分生长过程中,对五大生活因子起再分配作用的立地因子是D 。A、降水量B、土壤理化性质C、地质地貌D、地形56、植苗造林成活的关键是C。A、整

27、地质量B、造林季节的选择C、苗木体内水分平衡D、抚育管理57、下列环境因子中不属于地形因子的是_D_A、坡度 B、海拔高度C、坡向 D、土层厚度58、下列条件中不是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的是DA、经营目的B、树种特性C、立地条件D、林龄结构59、从母树上切取枝干的一部分,直接插入造林地后,生长不定根,形成新林的方法称为AA、插木造林B、埋干造林C、分根造林D、分篥造林60、改变立地环境,满足树木生长的需求称为A、选树适地B、选地适树 C、改地适树 D、改树适地61、山地造林多用A 。A、播种苗 B、移植苗 C、营养繁殖苗D、嫁接苗62、护路林是 A 。A、防护林 B、特种用途林C、用材林 D、经济

28、林63、杉木造林方法目前一般采用A、植苗造林B、播种造林C、分殖造林D、分根造林64、马尾松造林季节最迟不应超过_A_月上旬。A、3 B、4C、 5D、 665、在造林地上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自然因子综合,称为造林地的C。A、主导因子B、立地条件C、环境因子D、生活因子66、灌木地是指造林地上灌木的覆盖度占总盖度的D %以上的荒山坡地。A、20B、 30C、 40 D、 5066、造林整地时间最好在造林前B为宜。A、12个月B、36个月C、910个月 D、一年67、下列方式中不是造林地清理方式的是D qA、全面清理B、带状清理C、块状清理D、火烧清理68、某混交林蓄积马尾松 98 M3,杉木96

29、 M3,阔叶树6 M3,其树种组成表示为 B。A、5松5杉+阔 B、5杉5松+阔C、5松5杉一阔 D、5杉5松一阔69、造林树种安排的顺序是 _A_A、适小树种一适广树种一适应特殊立地树种B、适广树种一适小树种一适应特殊立地树种C、适应特殊立地树一适小树种一适广树种D、无所谓顺序70、行状配置能较合理的利用营养空间,以下配置对空间利用最合理的是_C_A、正方形B、长方形C、正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71、在一个确定的混交林中,随林龄增加,树种比例在林内增加的是_C_OA、伴生树种B、灌木 C、主要树种D、阳性树种72、培育杉木速生丰产林应 _A_。A、集约经营B、较细管理C、一般管理D、粗放管理7

30、3、以下不属于适地适树途径的是 B。A、选树适地B、选树适气候C、改地适树D、改树适地74、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 DA、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B、改地适权树C、改树适地D、A+B75、行状配置能较合理的利用营养空间,以下配置对空间利用最合理的是_CD、等腰三角形D、飞机播种造林A、正方形B、长方形C、正三角形76、应用最普遍的造林方式是 a。A、植苗造林B、播种造林C、分殖造林77、杉木幼林抚育头两年每年进行 _B一次。A. 1 B2 3 C 4-5 D 5-678、人工幼林的土壤管理措施中,上是最主要的一项工作。A、松土除草B、灌溉与排水C、施肥D、林农间作79、适宜的造林季节主要根据种苗特点和

31、各地区的_A来确定。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经济条件D、地形条80、在山地划分立地类型所采用的方法是一AA、主导因子法B、生活因子法 C、极端因子D、立地因子81、根据经营目的安排造林地时,好地先安排给 CA、一般用材林B、薪炭林 C、速丰林 D、防护林82、我国植苗造林最常用的季节是A 。A、春季 B、雨季C、秋季 D、冬季83、带状清理时,B 适用于陡坡造林地。A、南北方向B、横山带 C、顺山带D、斜山带84、采用样地调查造林成活率,成片造林在10-30公顷之间,样地面积占造林面积 BA、3%B、2% C、1% D、 5%85、最常用的造林地清理方法是A 。A、割除B、火烧C、堆积D、

32、化学方法86、各林种在造林初期,以树体生长为主,主要应施A肥。A、氮 B、磷 C、钾 D、 钙四、判断题(契-3个因子划分立地的方法叫主导因子法。(伴生树种的树高不能超过主要树种。(方伴生树种应尽量选择生长较快、稍耐荫,并能在林冠下生长的树种。(方播种造林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宜在任何造林地采用。(方采用长方形配置,行的方向应与等高线垂直。(v季造林的成活率检查验收应在当年秋季或第二年春季进行。(春季造林的成活率检查验收应在当年夏季进行。(从整个造林过程来看,一般应做到提早整地,也就是说整地时间越早越好。(V带状混交和块状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比较尖锐的树种混交。(单纯林比混交林能充分利用

33、林地的立地条件。(V对不符合培育要求的低价值林分,采用人工种植方法进行改造,也可归人工造林的范畴。(不风景林属于经济林。(改地适树是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合理的结构既能提高人工林的产量,又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减少成本。(V畲理的人工林结构应是既能充分地利用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又保证每株树木都得到充足 的生长空间。(混交林中树种间生态要求一致有利于混交成功。(V混交树种应具有良好的辅佐、护土和改土作用或其他效能。(V/较差立地树木生长不良不宜营造混交林。(决定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土壤。( V) 决定树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立地条件好,林木生长快,造林密度宜大。(两个配合和谐的树种混交时,其

34、种间各生长阶段变化少,没有矛盾。(林地上林木的上层树高称为立地指数。( V) 林业区划规划的林种是一个大范围的林种框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与主要林种相配合的其他林种。( V) 林业区划要求同一个区在地域上相连,不相连的地域即使各方面条件相同、林业的发展方向一致也不能划为同一个区。(母树林属于经济林。( V) 培育大径材不进行间伐的用材林,造林密度可适当小些。( V) 人工林达到同样成材标准所需年限比天然林短。( V) 人工林分布均匀,林木个体生长均匀,林木之间分化不很明显,有利于发挥林地生产潜力。(沙地造林,最好提前整地。( V) 适地适树是营造速丰林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适地适树是造林树种

35、选择的唯一途径。(水土保持林属于特种用途林。( V) 特殊立地树木生长不良不宜营造混交林。(土壤深厚、肥沃、湿润的造林地有利于林木生长,造林密度应大,反之密度应小。( V) 为了抵抗不良的立地环境,保持水土和进行林粮间作,宜采用群状配置形式。(我国森林的现实生产力水平较高。(薪炭林不能算一个单独的林种。( V) 薪炭林的造林密度应大于经济林的造林密度。( V) 薪炭林与煤炭石油相比,是一种污染少、无限量、能再生的能源。(薪炭林属于经济林林种。(步行间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较大的主要树种和主要树种混交。(行状混交和株间混交适用于种间矛盾比较尖锐的树种混交。( V) 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是适地适树的主要

36、途径。(选择造林树种时,首先应考虑社会需求。(沿海防护林属于特种用途林。(阳性树种多具有抗旱能力。(阳性树种植于阳坡,阴性树种植于阴坡为适地适树。(A/+般来说,在立地环境因子中,气候、土壤、地形是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主要依据。(A/+般情况下,同一立地条件类型适宜相同或特性相近的造林树种,并可采取大致相同的 造林技术措施。(A/以生产木材、竹材为主要目的而栽培的人工林,称为用材林。(营造高生产力的森林应普遍采用播种造林。(A/营造混交林最关键的是选好混交树种。(营造速生丰产林必须选择同时具备速生丰产优质性的树种。(与天然林相比,速生丰产林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和林分稳定等特点。(与天然林相比,我国

37、的人工林普遍生长快、产量高和林分稳定。(在宜林的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栽培林木,称为人工更新。(A/造林不合格需要补植时,应该用同龄大苗。(造林地一切自然因子的综合称为立地条件。(A/整地深度是所有整地技术规格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整地深度是所有整地技术规格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因此整地深度越深越好。(A/整地深度是造林整地规格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种子园属于经济林。(V狮子园属于特种用途林。(V主导因子是对造林地的环境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影响)的立地因子。四、简述题1、以用材林为例,分析适地适树的标准。答:用材林适地适树的一般标准应达到成活、成林、成材、林分生长稳定;其数量化标准有立地指数

38、、平均材积生长量、生物量、立地期望值等。不同树种,不同立地其数量化标准不同,应据实际情况确定。2、分析适地适树的途径和相互关系。答:适地适树的途径可以归纳为三条: ( 1 )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 即根据某种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 如在干旱地选择耐旱树种; 或者是确定了某一个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如给喜水肥的树种选水肥条件好的造林地。 ( 2)改树适地:在地、树之间某些方面不太适应的情况下, 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方法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它们能够适应当地环境条件。 ( 3)改地适树:在造林地上,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间种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环境状况,使其适合原来不太

39、适合的树种的生长。三条途径中, 第一条途径是基础, 第二、 三条途径是补充, 只有在第一条途径的基础上,辅以第二或第三条途径,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3、适地适树的方法步骤?答:了解造林地特性;了解造林树种特性;分析地树关系,确定适生树种;确定适地适树方案4、什么是适地适树?如何确定适地适树的标准?答: ( 1 )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生态特性和造林地点立地条件相适应。 ( 2 )衡量标准是:数量标准: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生长量、生物量、立地期望值。质量标准:成活、成林、成材、具有一定稳定性;成活、成长稳定、较高的生物量。5、什么是合理密度?森林培育过程中怎样调控合理密度?答: 合理密度指在一定的立

40、地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下, 个体得到充分发育, 群体取得最高效益的林分密度。森林培育过程中首先可据林种(经营目的)、树种特性 、立地条件、经营条件 、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科学设计和确定造林密度,在初植密度确定的前提下,根据林分生长的不同年龄阶段采用抚育措施科学调节各生长发育阶段的林分密度, 使林分始终有一个合理密度,确保单株个体生长发育健壮,而群体数量最大。6、为什么说春季是最好的造林季节?春季造林为什么宜早春造林?答:(1)环境条件:这时气温回升,土温增高,土壤湿润有利于苗木生根发芽,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期长。( 2 )种子生理:早春苗木地上部分还未生长,而根系已开始活动,所以早栽的苗木早扎根

41、后发芽,蒸腾小,易成活。所以说春季是最佳造林季节,而春季造林为了延长植物生长期,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强其生长势,宜早春造林。7、以造林施工作业设计实习为例,叙述怎样正确选择设计造林树种?答: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循林学、生态学、生物学、可行性的基本原则。因此应在立地条件划分的基础之上, 进行对比分析, 判断不同立地上的适生树种; 其次比较培育目标, 确定主要造林树种; 再次根据种苗来源, 栽培技术等因素, 最后确定造林树种; 最后对同一地区,在选出主要造林树种的同时, 还要选出次要造林树种。 并做到重点与一般相结合、 择优选用、因树因地制宜、考虑经营目的科学选择造林树种。8、分析怎样科学选择马尾松造林

42、地?答:马尾松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干旱、瘠薄,在粘土、沙土、砾质土、乱石缝里都能生长,但在保水力强、土层厚的沙质壤土生长最好。喜酸性、怕盐碱、怕水湿,在钙质石灰岩风化的土壤上往往生长不良。 因此选择马尾松造林地应据经营目的科学确定, 如培育马尾松采脂或用材林,可选择较肥沃或中等肥沃且保水力强、 土层厚、 酸性的沙质壤土;如培育薪炭林或做为荒山绿化树种,可在中等肥沃级或较贫瘠的立地的粘土、沙土、砾质土、乱石缝等立地种植,但不宜选择盐碱地、钙质风化土种植。9、为什么马尾松要适时早栽?简述马尾松一锄法造林技术要点。答:马尾松在立春前后气温达12 左右时开始萌发,高径生长始于3 月上旬,因此宜适时

43、早栽。 适时早栽有早发根、 易成活、 早生长, 能抗旱等优点。 一般适宜的栽植时期在1 月中、下旬至 2 月中、 下旬。 马尾松一锄法造林应做到 “一锄、 二插、 三打紧 ” , 即穴缝应挖得够深,确保根系舒展, 插苗木时应使苗木深度比原土印深13 厘米, 做到深浅适度, 种好苗后应压紧缝壁,敲紧打实,做到根土密接。10、简述杉木营造技术措施?答:(1)造林地选择:营造丰产林以I地为主,条件较好的n类亦可。一般林做到适地适树即可。 ( 2 ) 整地方式: 坡度较小的造林地全垦加大穴, 坡度较大的带状整地加大穴或块状整地,以不引起较大的水土流失为度。 ( 3)造林季节和方法:杉木造林应提倡植苗造

44、林,不提倡插条造林 (尤其是丰产林) 。 植苗造林以 1、 2 月为好。 栽植要做到穴大、 根舒、 深栽、压实。 栽植深度要达苗高的 1/3 1/2。 (4) 造林密度: 根据培养目标、 立地条件和经济状况,一般I类地2500-3600株/hm2, n类地3000-4500株/hm2。(5)混交模式:适宜与杉木混交的树种有桤木、枫香、杨梅、红豆树、拟赤杨、光皮桦、栲、楠木、木荷、檫树、毛竹等。混交方式多采用星状混交、带状混交、行带混交或块状混交,混交比例以7 : 3和8 : 2为宜。(6)幼林抚育:松土除草1-2年每年2次,3-4年1-2次,松土深度10cm,如为块状整地的适当扩穴。有条件的地

45、方应进行施肥。11、简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途径和主要方法。答: 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主要途径有植被因子途径、 环境因子途径、 综合多因子途径等,其中植被因子途径可以林木生长效果的地位级、地位指数,植被组成、 结构等特征,植被演替等进行划分; 环境因子途径则以气候与林木生长、 地形与林木生长、 土壤与林木生长等方面进行划分;综合多因子途径则综合环境条件、植被条件和林木生长状况等多因子为依据,对立地条件进行分类,如詹昭宁等人的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答: 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途径为植被因子途径、 环境因子途径和综合多因子途径, 其划分的主要方法为按主导环境因子分级组合(适用于山区) 、按生活因子分级组

46、合(适用于平原) 、 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型 (适用于有林地) 、 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 (适用性广) 。12、简述以主导因子法怎样正确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答: 对林木生长起决定性作用的立地因子为主导因子, 利用主导因子法划分立地类型首先应进行外业调查, 根据地形变化、 地类和一定的面积划分林班和小班, 在每一个小班中开展土壤、植被和地形调查,摸清其性状;其次逐个分析海拔高度、坡向、坡形、土壤种类、土层厚度、 腐殖质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等立地因子与生活因子的关系, 找出对生活因子影响面广、作用大、本身差别也大的主导因子;最后据调查结果和选出的主导因子,将系统各级的主导因子进行分级,

47、 再组合起来, 划分出立地类型。 立地类型名称通常根据系统各级中所依据的主导因子连接起来+土壤种类来命名。答进行外业调查。 根据地形变化、 地类和一定的面积划分林班和小班, 在每一个小班中开展土壤、植被和地形调查,摸清其性状。逐个分析立地因子,找出主导因子。一般山地主要因子地形、土壤、植被。划分立地类型,将系统各级的主导因子进行分级,再组合起来,即得立地类型。立地类型名称通常根据系统各级中所依据的主导因子连接起来+土壤种类来命名。13、简述科学培育混交林的技术措施。答: 混交林由于优越于纯林的多种优点, 使之成为现在林业生产中广泛提倡的造林形式。但其营造技术比纯林更复杂,因此在营造混交林过程中

48、应从以下各方面加强科学营造技术:首先应遵循混交树种选择原则做到正确选择混交树种; 并据不同树种的生态特性正确选择造林地; 据树种特性经营目的确定合适的混交类型; 根据目的树种和混交树种的生态特性, 选择正确的混交方法, 确定合理混交比例和造林密度; 在混交林培育过程中科学调节种间关系,处理好各树种之间的种间关系,使主要树种尽可能多的得益。14、分析混交林的优点(意义)。答: 混交林由于其林分结构更合理, 使其比单纯林具有如下优点: 能更充分利用营养空间,如利用不同树种分布层地上、地下、时间差,更好地利用多层次营养空间;能更有效改善立地条件,因混交林生物多样性丰富、 枯落物成分复杂等, 使其改善

49、土壤作用更强; 能提高林分生物总产量, 由于混交林营养利用更充足, 改善土壤能力更强, 林分抗逆性强, 其内林木生长更优良, 长势更旺盛, 因此总蓄积量更高, 木材品质更好; 混交林林分结构更合理,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等能力更强,生物多样性更丰富,美化环境效果更好, 更充分地发挥了林分的多种效益; 混交林由于生物多样性丰富, 天敌种类多,林分环境优良,搞火灾、病虫害、不良气象因素等能力更强,总之,混交林比单纯林有更多的优点,应提倡营造混交林。造林成效更高。15、叙述怎样正确选择混交树种。答: 正确选择混交树种应遵循以下 4 条原则: 市场需要、 满足造林目的需要、

50、 适地适树、生长特性和生态要求与主要树种协调,兴利避害, 合理混的原则。 具体选择混交树种时,应使混交树种与主要树种的生长特性和生态要求不同, 即在生长速度、 喜光程度、 根型及对水分、 养分的要求上与主要树种有一定差别; 应使混交树种有良好的辅佐、 护土和改土作用 (选择时可侧重于某一方面) , 为主要树种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应使混交树种具有较高经济和美学价值; 应使混交树种具有较强的耐火和抗病虫害的特性, 尤其是不应与主要树种有共同的病虫害; 且混交树种最好是萌芽力强、 繁殖容易的树种。总之, 选择一个理想的混交树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混交林营造的实践工作中要善于抓住主要方面,

51、 不必强求面面俱到。16、营造混交林时,应考虑哪些条件?答: ( 1 ) 造林目的 生态公益林强调最大程度地发挥森林的防护作用和观赏价值, 应营造混交林;用材林要求将木材收益与生态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用材林只要条件允许应尽量多造混交林。果用经济林要求树冠充分见光,一般不宜混交(除非是短期混交) 。 ( 2 )立地条件特殊的造林地,如沙荒地、盐碱地、水湿地、高寒山区或极端贫瘠的地方,只有少数树种能够适应, 一般不适合营造混交林。 ( 3 ) 树种特性某些树种直干性强, 生长稳定,天然整枝能力良好, 单产高,甚至在稀植的条件下,这些优良特性也能表现得很突出, 对这类树种可营造纯林, 也可营造混

52、交林; 有些树种造纯林容易发生虫害 (如马尾松、 檫树等)还有一些阔叶树种造纯林树木多分杈、 干形较差, 则应混交造林, 特别应营造针、 阔混交林。( 4 )经营条件对人工林实行集约经营,经常采取中耕除草、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及其它抚育管理等措施, 不一定要通过树种混交来达到营造目的, 可以多造些纯林。 但必须注意,生长再好的纯林,其综合效益是不能与混交林相比的。17、简述植苗造林的技术要点。答:选择正确的清理整地方法,做到适时整地,严格整地质量标准,提高整地质量。选调本地或优良产区优良品种的I、n级壮苗,据不同造林目的选择合适的苗龄。做好栽植前的苗木修剪、 苗根沾泥浆等保护处理工作, 确保

53、苗木水分平衡。 据不同树种、 带土 苗和裸根苗选择正确的栽植方法。栽植上做到土埋两踩一提苗”,确保穴大根舒、深浅适度、根土密接、方向正确。据不同地区、不同树种做到适时栽植。18、以穴植法为例,分析植苗造林过程和技术要点。答:按苗木规格挖好栽植穴,做到底平、壁直不呈锅底状,心表土分开放,草根石块 捡净。选调本地或优良产区优良品种的I、n级壮苗,据不同造林目的选择合适的苗龄, 并做好苗木保护处理。栽植上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确保穴大根舒、深浅适度、根土密接、方向正确。据不同地区、不同树种做到适时栽植。19、如何提高植苗造林成活率?答:选好壮苗造林,用I、n级亩;做好苗木保护工作,从起苗、假植、包装

54、、运 输到栽植保护好苗木体内水分平衡;适当做好苗木处理如修剪,沾根等。认真种植,如穴植法做到 “三埋两踩一提苗” , 做到穴大根舒, 深浅适当, 根土密接。 加强管理保证成活。20、试举例说明应用整枝技术生产优质木材的技术要点?答:通过人工修除部分林木的活枝和死枝,调整林木树势,改善树形,培育无节良材,是现代林木修枝的主要目的。如泡桐假二叉分枝现象明显,干材利用率低, 节疤多,通过泡桐的 “接干法 ”修枝,可培育通直高大的泡桐主干,减少节疤,提高其干材质量。修枝时应准备好锋利的修枝工具,选好修枝林分和林木,确定合适的修枝开始年龄、间隔期、强度、修枝高度、切口,选择合适修枝季节,做到科学、合理。21、简述人工林幼林抚育管理的意义及主要措施?答: 人工幼林抚育管理的措施有松土除草、 水肥管理、 幼林管理、 幼林保护、 幼林补植、造林检查验收、造林技术建档等。其中主要措施有:松土除草:包含松土和除草两方面,是幼林土壤管理最重要的措施,应科学确定其时间、次数、方法、深度等;水肥管理:指幼林浇灌、排水和施肥,浇灌和排水可据具体情况选用;幼林施肥是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