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胃健康|阴冷手脚冰,试一试这个办法,全身暖洋洋!

原标题:保胃健康|阴冷手脚冰,试一试这个办法,全身暖洋洋!

最近阴雨绵绵,又湿又冷的天气下,不少人都有“手脚冰冷”的烦恼。哪怕不停地喝热水、把自己裹得像个粽子,手脚依然很冰凉。那可怎么办?对于中医来讲,有什么好办法?

中医如何看待手脚冰冷

中医把手脚冰冷称之为“四逆”,即是四肢厥冷的意思。《诸病源候论·虚劳四肢逆冷候》:“虚劳则血气衰损,不能温其四支,故四肢逆冷也。”所以说,手脚冰冷的基本病机就是气血运行功能失常,而引起的原因是什么呢?归纳起来就八个字——“不荣而冷,不通则冷”。

01不荣而冷

“荣”有荣润滋养的意思,阳气的温煦、阴血的濡养,是气血正常运行的基础,这为我们手足温暖提供保障,就如同花草树木需要阳光和雨露,才能茁壮成长。若失去阳气和阴血的温运和濡养,就会出现手脚冰冷,即“不荣则冷”。而“不荣”就是指阳气虚弱和阴血不足。

阳气虚弱。阳气具有温煦和推动的功能,阳气虚弱就无法温煦和推动人体气血运行,特别是身体末端的四肢缺乏气血的温养。部分爱美之人,为了秀身材,穿薄不穿厚,穿短不穿长,这更会出现四肢冰冷。

阴血不足。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四肢,也会出现手脚冰冷。不少女性都有血虚的表现,因为女性一生以血为用,经、带、胎、产都会耗血,而经期劳累、月经量过多、生产时出血过多等等都会导致血虚,阴血不足,阳气无以生发和运载,同样会引起手足不温而冷。

02不通则冷

“通”有通畅调达的意思,要想保持人体温暖,就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能量充足、道路通畅。如果人的气血旺盛,但是流通不畅,也会出现手脚冰冷,即“不通则冷”。而“不通”主要是指气机郁结和瘀血内阻。

气机郁结。人体的气血运行至全身需要借助气的推动,如果气机不畅,即使气不虚也会因阳气郁结在内,不能通达周身乃至四肢,出现手脚发凉,“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使之。所以那些平时心情不畅,肝气郁结的人也容易有四肢冰冷的情况出现。

瘀血内阻。当运行气血的经脉瘀阻,人体的气血无法抵达四肢时,手脚的温度会下降。尤其是老年人,全身血管硬化,容易堵塞成瘀,血液运行不畅,成为其手脚冰冷的主要原因。

调理先分清体质

01阳气虚弱者

这类人常常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精神不振,气短懒言,喜热饮食,懒动自汗,舌淡胖嫩,脉弱、沉迟。平时除了要避免损伤阳气的不良行为之外,饮食调理可以多吃温阳补气的药材或者食材,例如党参、人参、黄芪、干姜、肉桂、胡椒、韭菜、虾仁、牛肉、羊肉等。

02阴血不足者

这类人常常表现为手脚冰冷,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唇白,舌淡,脉虚细。平时除了要避免暗耗阴血的不良行为之外,饮食调理可以多吃养血补血的药材或者食材,例如当归、熟地、大枣、桂圆、枸杞、猪肝、樱桃等等。

03气机郁结者

这类人常常表现躯干不冷但四肢欠温,容易神情抑郁,忧虑脆弱,形体瘦者居多,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平时除了要保持心胸开朗之外,饮食调理可以多吃调理气机的药材或者食材,例如佛手、陈皮、香附、玫瑰花等等。

04瘀血内阻者

这类人以老年人居多,尤其是患有冠心病、血循环障碍的患者,除了手脚冰冷,还会有肤色晦暗、舌质紫黯、舌下络脉紫暗或增粗等血瘀表现。平时可以适当用点活血化瘀的药材,例如川芎、三七、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等等。

推荐中药沐足方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条中药沐足方,适合大部分的手脚冰冷患者。

材料:艾叶15克,生姜15克,桂枝15克,当归15克。(1人份)

功效:温阳祛寒,养血荣脉。

做法:将以上中药煎煮后,稍放至适温,倒入盆中,浸泡双手或双脚。

适合人群:阳虚寒凝、血虚失荣致手足冰冷者。

禁忌:孕妇、小儿、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慎用。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秋冬季,寒气升,泡脚驱寒,消百病。”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当用温水泡脚时,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故民间有“睡前洗脚,胜吃补药”的说法。虽然沐足有许多功效,但要注意,饭前饭后30分钟内都不宜泡脚,以免影响消化系统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建议间隔1~2个小时再进行泡脚。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

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THE END
0.今日立夏│驱寒养阳正当时南方+现在很多上班族平时早出晚归,唯一能多接触一些阳光的时间,只是上下班路上那么一小会;而经常开车的人,连这点儿晒太阳的时间也省略掉了,不但晒不到太阳,进了办公室,本来最需要有强大太阳气来保护的后背,还得让冷飕飕的空调风吹着。 今年是“伏火之年”,夏季阳气不旺,阳气不足,寒湿之气过重,是都是成人的通病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59:1285d9?:35:8/j}rn
1.春天为什么肝火旺春天肝火旺和季节有直接的关系。春天阳气生发容易导致肝火旺盛,肝属木,春天树木生发,肝气也会在春天升发,所以会导致肝火旺盛。 肝火旺盛会表现为头晕、头痛、目赤、口苦、急躁易怒等很多的症状。春天如果出现了肝火旺盛一般可以通过饮食、药物、运动等方法调理,比如用菊花泡水、枸杞子泡水等有滋补肝阴、清肝泻火的功jvzquC41yy}/nrfpi{oz{7hqo1gsvrhng1oohx4359=94<3jvor
2.万物复苏阳气生发春季养肝正当时太原新闻网春季万物复苏,阳气生发,万物始生,肝脏功能在春季也最为活跃。3月3日,山医大一院中医科主任郭洪波提醒,春天肝火旺盛,容易使人脾气暴躁、烦闷、失眠等,此时正是养肝的最佳时节。 肝在五行属木,具有树木生生不息、伸展调达、生发旺盛的特点,与春气相通应,因此春季养生要格外关注肝气的舒展。中医理论认为“肝喜调达而jvzq<84yyy4u{wjyu0ipo7hp1utvnr142841981295159:979;6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