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天的到来,不少地区已经出现了连续高温的天气,所以抗旱保水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来看看经济林的抗旱保水栽培及应用技术。
一、抗旱保水栽培技术分析
1.1 完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持水能力
1.2 改变地表蒸发条件,减缓土壤的蒸发
改变地表蒸发条件能够地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也能减缓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一般而言,该技术主要分为3 种作业模式:薄膜覆盖、秸秆覆盖、套种覆盖。
薄膜覆盖技术广泛应用于春季,每年的2~3 月份,大部分经济林地区均为大风干燥的天气,这时采取薄膜覆盖在树根下,能够很好地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还能对林木所处的周边环境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从而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降解。
间作套种覆盖是在幼龄树木周边套用其它农作物,其能够在树木成长和成熟过程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用粮食作为补水供应的有效前提,改善树木的水土状况。
二、抗旱保水栽培技术的应用原则
在应用抗旱技术时,一方面要充分了解技术的适用性,还要选择耐旱性较强的品种。抗旱林木虽然具有非常好的抗旱能力,但是其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每种经济林都有不同的品种类型,且不同类型的抗旱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种植经济林时要重视对环境的勘察,综合多个因素选择最佳的品种,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树种。
三、抗旱保水栽培技术的应用方式分析
3.1 重视整地栽培
应用抗旱保水栽培技术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证种植质量,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土壤加以处理。种植时应采取措施提高林木的适应性,从而使水分得以充分利用。因此,在经济林种植中,必须要做好整地工作。常用的整地模式有鱼鳞坑整地、水平阶整地以及水平沟整地。(1)鱼鳞坑整地通常是指以当地的山坡或水源流动的方向为基础,采取垂直设计方式,进而进行经济林的种植,该方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2)水平阶整地一般应用在地势较为平坦且土层较厚的经济林种植区,该方式能够拦截地表径流,因此,对水土流失也有非常好的控制效果。(3)水平沟整地主要的作用是截留降水,该方式能够改善土壤的渗透能力,提升土壤的保水能力,控制土壤中水分的蒸发,这种方式一般应用在经济林抵抗间歇性干旱中。
3.2 合力开展聚集式栽培
3.3 采用密植栽培方式
在很多干旱经济林种植区,当地的降雨量非常少,这也成为了影响经济林生长的一个关键要素。采用合理密植技术能够改善林木的养分供应,在密度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具体特征,将当地的土壤、气候和树木自身的抗旱能力作为基础,提高经济林管理和维护质量,这也是保水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流程。这一方法的运用可以很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更为丰富,进而为提高经济林产量提供优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