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天体。人类对月球的兴趣并不是在现代出现的。早在数万年前的史前时代,古人类就在岩壁上刻下了月亮的形象,并毫不掩饰地供奉着它。
古代,月亮成为文人墨客抒发志向的对象,柔美的月光洒满人间的动人诗篇。
可能是因为几乎每天都能在夜空中看到月亮,所以很多人对月亮失去了兴趣,但其实月亮还隐藏着很多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秘密。
首先,月球的起源。尽管人类在半个多世纪前就登上了月球,但月球的起源一直是个谜。目前普遍接受的起源假说有以下三种。
首先是“俘虏论”。有科学家认为,月球与地球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流浪天体。直到有一天它到达地球附近,被地球强大的引力俘获,成为地球的一颗卫星。
第二个假说是“同源说”。按照顾名思义的说法,同源论认为,地球和月球原本是一体的。由于早期地球自转速度极快,部分物质被抛入太空,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月球。
最后一个就是“碰撞说”,这是目前公认的起源假说。该假说认为,在地球形成后不久,一个与火星大小相当的天体“忒伊亚”撞击地球,撞击脱落的物质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月球。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碰撞说”得到最多的人认可,流传最广,但它仍然只是一种假说,并不是最终的结论,因为随着人类对月球的研究越来越多,月球的起源越来越扑朔迷离,每一个假说都有严重的“漏洞”无法解释。
其实,除了以上三种主流假说之外,还有一个关于月球起源的假说更让人深思——“飞船月球说”。
这个理论是苏联科学院的MichaelVasin和AlexanderShcherbakov在1970年代提出的。
他们认为月球不是自然形成的自然天体,而是外星文明建造的宇宙飞船,内部是中空的。
之所以有这样的怀疑,是因为阿波罗计划的科学家测得月球的整体密度很小,通过月球地震仪发现其内部存在阻尼现象,也就是说其内部可能不是固体.
你可能觉得这种猜测有点荒谬,但很多科学家都表示认可这种猜测,比如诺贝尔奖得主哈罗德·尤里,他在1953年完成了生命起源的经典实验——米勒-尤里实验。
去年发表于《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行星 》的一篇论文似乎再次表明,科学家的怀疑可能是对的。
因为美国罗德岛布朗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无论撞击月球的陨石有多大,撞击坑的深度最多也就是2万米左右。
研究团队建立的模拟显示,一颗直径约1公里的陨石撞击月面,碎裂范围约40公里,深度约20公里。直径10公里的陨石撞击月面时,破碎深度也有20公里左右,但范围会扩大到300公里左右。
大家应该知道,根据之前的研究,由于月球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月球的地壳在数十亿年的持续撞击中已经坍塌,并没有足够的硬度来抵抗撞击陨石。这种奇怪现象的出现,不是吗?难道说,两万米深处的地层之下,有着坚硬的金属层?
如果有这样的金属层,那么说月球是人造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就完全合理了。毕竟人类还没有在宇宙中发现过类似的现象。
虽然我们不知道月球为什么会在当晚离开轨道南飞,但从这个记录中我们可以知道,月球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离开当前位置的。如果真的是一颗普通的天体,相信应该不会有这样的能力。
但如果我们假设月球真的是一艘宇宙飞船,那它为什么要靠近地球呢?其实,答案呼之欲出——让地球能够孕育生命。
科学家们通过对月球的研究发现,月球不仅帮助地球抵御极少数陨石的撞击,而且在生命的诞生和进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主要是因为月球可以稳定地球的自转轴,让地球的气候环境相对稳定。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月球来稳定地球自转的倾斜角,倾斜角会以百万年为周期在0°~50°之间来回变化,从而导致地球自转的大变化地球的气候并不能为生命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以至于科学家们在寻找宇宙中的生命行星时,是否有卫星以及卫星是否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总的来说,月球到底是有意放在地球旁边的“生命催化剂”,还是先进文明有意安排,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但我们现在可以确认的是,这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仍有许多秘密等待人类去探索。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