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监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案例,以下是一些例子:
一、水生生物监测
藻类监测水质:
在湖泊、河流等水体中,藻类对水质变化非常敏感。例如,通过监测水体中藻类的种类、数量和群落结构变化,可以判断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如果蓝藻等富营养化指示藻类大量繁殖,说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可能存在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排放等问题。
案例:太湖蓝藻爆发事件。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近年来由于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排入太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监测人员通过对太湖水体中藻类的长期监测,发现蓝藻等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及时发出了预警,为政府采取治理措施提供了依据。
底栖生物评估河流生态健康:
底栖生物如贝类、环节动物等长期生活在水底,对水体污染和底质变化较为敏感。通过分析底栖生物的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可以评估河流的生态健康状况。例如,如果底栖生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说明河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如果底栖生物数量稀少、种类单一,可能表明河流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或生态破坏。
案例:英国泰晤士河生态恢复。在 20 世纪中叶,泰晤士河由于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水质严重恶化,底栖生物几乎绝迹。经过多年的治理,通过对底栖生物的监测发现,泰晤士河的底栖生物种类和数量逐渐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土壤生物监测
蚯蚓指示土壤污染:
蚯蚓是土壤中的常见生物,对土壤中的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较为敏感。通过监测土壤中蚯蚓的数量、种类、生物量等指标,可以判断土壤的污染程度。例如,如果土壤中蚯蚓数量减少、种类单一,可能表明土壤受到了农药或重金属污染。
案例:某农药厂周边土壤监测。在某农药厂周边的农田中,监测人员通过对土壤中蚯蚓的调查发现,与远离农药厂的农田相比,农药厂周边土壤中的蚯蚓数量明显减少,种类也较为单一。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中农药残留量较高,对蚯蚓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了影响。
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土壤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其组成和活性可以反映土壤的肥力、污染状况和生态功能。通过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酶活性等指标,可以评估土壤的质量和健康状况。例如,土壤中某些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以指示土壤中特定污染物的存在;土壤微生物的酶活性可以反映土壤的代谢功能和养分循环情况。
案例:某矿区土壤修复。在某矿区周边的土壤中,由于长期的采矿活动,土壤受到了重金属污染。为了评估土壤修复效果,监测人员对修复前后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经过修复后,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多样性指数提高,酶活性增强,表明土壤质量得到了改善。
三、大气生物监测
地衣和苔藓监测大气污染:
地衣和苔藓是大气污染的敏感指示生物。它们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组织,对大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属等具有很强的吸收和积累能力。通过监测地衣和苔藓的种类、分布、生长状况和污染物含量等指标,可以评估大气污染的程度和范围。
案例:某工业城市大气污染监测。在某工业城市,监测人员通过对城市周边地衣和苔藓的调查发现,靠近工业区的地方地衣和苔藓的种类稀少,生长状况不良,且污染物含量较高。这表明该地区大气受到了工业污染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蜜蜂监测农药残留:
蜜蜂在采集花蜜和花粉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周围环境中的农药。通过分析蜜蜂体内的农药残留量,可以间接反映周围农田中农药的使用情况和大气中农药的飘散程度。例如,如果蜜蜂体内检测出较高浓度的农药残留,可能表明周边农田农药使用过量或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案例:某农业区域农药监测。在某农业区域,为了了解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监测人员对该地区的蜜蜂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发现,部分蜜蜂体内检测出了多种农药残留,且浓度较高。这提示该地区农民在农药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