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苔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分为皮肤型、黏膜型、毛发型和甲型四种类型,表现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口腔黏膜白色网状条纹、毛发脱落或甲板变形等。
皮肤型扁平苔癣是最常见的类型,典型表现为四肢屈侧、腕部或腰部出现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常伴有剧烈瘙痒。丘疹可融合成斑块,消退后可能遗留色素沉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同形反应,即皮肤损伤处出现新皮疹。该型可能与精神压力、病毒感染或药物过敏等因素有关。
黏膜型扁平苔癣主要累及口腔黏膜,表现为颊黏膜、舌缘或牙龈出现白色网状或树枝状条纹,伴糜烂时会有疼痛感。生殖器黏膜也可能受累,出现类似损害。长期糜烂性病变有恶变风险,需定期随访。吸烟、口腔卫生不良或某些金属修复体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毛发型扁平苔癣又称毛发扁平苔癣,主要侵犯头皮,表现为毛囊性丘疹和斑块,可导致永久性脱发。早期可见毛囊周围红斑和角化过度,后期出现萎缩性瘢痕。该型常与其他类型合并存在,瘢痕形成后毛发无法再生,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甲型扁平苔癣表现为甲板变薄、纵嵴、甲裂或甲床分离,严重时甲板完全破坏。甲周皮肤可能出现紫红色斑块。约10%皮肤型患者会合并甲损害,单纯甲型较少见。长期未治疗的甲损害可导致永久性甲萎缩,影响手部功能。
除典型类型外,还存在肥厚型、萎缩型、大疱型等特殊变异型。肥厚型常见于踝部,表现为疣状增生性斑块;萎缩型皮损消退后遗留萎缩性瘢痕;大疱型罕见,在原有皮损基础上出现水疱或大疱。这些变异型诊断难度较大,常需皮肤活检确诊。
扁平苔癣患者需避免搔抓刺激皮损,保持皮肤清洁湿润。口腔黏膜损害者应戒烟酒、避免辛辣食物,使用软毛牙刷。日常注意缓解精神压力,规律作息。出现甲或毛发损害时应尽早就医,防止不可逆损伤。所有患者均需定期随访,尤其长期糜烂性黏膜损害者需警惕癌变可能。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曲安奈德软膏、他克莫司软膏等外用药,或口服羟氯喹片、阿维A胶囊等系统药物,顽固病例可能需要光疗或免疫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