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2:王雪涛《国色天香》
作品3:王雪涛《花鸟》
作品4:吴昌硕《书法》
作品5:齐白石《葡萄》
作品6:沙孟海《书法》
作品7:沙孟海《书法对联》
作品8:傅抱石《人物》
作品9:刘海粟《黄山奇峰》
作品10:吴冠中《 岸边小屋》
作品11:关山月《梅花》
作品12:李苦禅《鹰》
作品13:唐 云《 松鼠嬉戏图》
作品14:张伯驹《墨竹》
作品15:林散之《黄山》
作品16:诸乐三《芙意延年》
作品17:溥 佐《花鸟》
作品18:程十发《牧牛图》
作品19:董寿平 《红梅》
作品20:董寿平《 书法对联》
作品21:朱屺瞻《山水》
作品22:朱屺瞻《书法》
作品23:陈大羽《大吉图》
作品24:齐良迟《益寿》
作品25:刘大为《人物四帧》
作品26:谢之光《葫芦》
作品27:汪亚尘《花鸟》
作品28:黑伯龙《山水》
作品29:范 曾《莲界》
作品30:史国良《人物》
作品31:谢东明《藏女》
作品32:颜伯龙《花鸟》
Lot 001
张大千 | 垂钓图
立轴 设色纸本
96×35 cm
题识:丙戌八月沱水邨屋写张爰
钤印:张爰 大千居士 大风堂
RMB 117,000
影响下的一代山水画大师
张大千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他在艺术领域有着极高的成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在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张大千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画意境清丽雅逸。”他才力、学养过人,于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无所不擅,特别是在山水画方面具有特殊的贡献:他和当时许多画家担负起对清初盛行的正统派复兴的责任,也就是继承了唐、宋、元画家的传统,使得自乾隆之后衰弱的正统派得到中兴。
张大千最突出的贡献是其独创的泼墨泼彩的山水画技法,对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与精神内涵都有了继承与发扬。泼墨泼彩画主要是用笔蘸墨在纸上或绢上大片泼洒,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这种绘画技法主要是用来作大写意,表现出洒脱的气势与营造出淋漓的笔墨效果,张大千借助大写意的笔墨技巧,通过色彩与水墨的氤氲效果将其心中的山水书写出来,同时也结合了工笔画中的渲染、烘托等手法。传统中国画注重“墨分五色',墨的干湿浓淡运用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而色彩却是可有可无的,但在张大千的泼墨泼彩的山水画中,融入了西方现代色彩的观念与技法,充分发挥出了墨与色的呼应关系,整个画面墨淋漓、色氤氲,气韵于山间盘绕,产生出浪漫迷奇的效果。
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清新俊逸”,50岁则趋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到“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笔墨更为简淡,并独创出泼墨山水画,奇伟瑰丽,其过程大致为:先以墨笔略勾大形,然后或将画裱在纸上,再泼墨泼彩。其泼法近似现代西方绘画的自动技法,用手牵动画纸或画板,使墨彩漫然自流,以形成某种偶然效果,再凭感觉注水或加浓颜色,或用笔添补房屋、山脚、枝干或人物,造成半抽象的、墨彩交辉的境界与情调,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大千在学习石涛的同时,也深得古人思想精髓,并能身体力行。张大千说:“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际观察得来,不只单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胸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要经历的多才有所获。山川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兽都是一样的。”
他又说:“多看名山巨川、世事万物,以明白物理,体会物情,了解物态。”他平生广游海内外名山大川,无论是辽阔的中原、秀丽的江南,还是荒莽的塞外、迷蒙的关外,无不留下他的足迹。他在一首诗中写道:“老夫足迹半天下,北游溟渤西西夏。在大千游历过的名山大川中,他始终把黄山推为第一,曾三次登临。
大千之所以偏爱黄山,主要来自于石涛的影响,黄山既为石涛之师,又为石涛之友。大千说“黄山风景,移步换形,变化很多。别的名山都只有四五景可取,黄山前后数百里方圆,无一不佳。但黄山之险,亦非它处可及,一失足就有粉身碎骨的可能。”大千在50岁之前遍游祖国名山大川,50岁之后更是周游欧美各洲,这是前代画家所无从经历的境界。
日晚来仍急,春残舞未慵。西风旧池馆,犹得采芙蓉。
Lot 002
王雪涛 | 国色天香
立轴 设色纸本
68×44 cm
题识:雪涛
钤印:王雪涛印
RMB 32,000
王雪涛(1903年—1982年),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历任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
笔墨鲜活 妙绝人间
中国画讲画理、画情、画趣。一幅画的内容是好的,但总要有情趣才能打入人心。
——王雪涛
王雪涛作品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画法上工写结合,虚实结合。他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
王雪涛自幼喜爱写生,受师长王梦白影响又长于默记(或谓默写),他将默写特长与笔底功力结合,因而其写生画稿真可谓“速写”。除花卉、树木写生各具形态、特征鲜明之外,且擅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形态,无论迅疾飞掠的鸜鹆喜鹊、步步机敏的雄鸡或白鹇,抑或展臂捕虫的螳螂,均可夺物精魄,无不具有灵动之生机。
他很重视笔墨技巧,对徐青藤、陈白阳、王梦白以及石涛、八大有着认真、精细的研究。从他大量墨笔册页以致大幅创作中均可见其精研之道。但他认为笔墨技巧应随学识和画艺的增长积年而成、自然生发,不主张单纯为求笔墨而习练,更不主张卖弄笔墨。故此,他虽曾追摹师长师曾、梦白、白石、半丁诸家技艺,也曾在数十年中不断临写前人墨迹,但并不囿于成法。他主张“师造化、师古人、师师长”,意在融会贯通而能得其心源。
他善用灵巧多变的笔墨,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
他的花鸟虫鱼,刻画细致入微,鲜活多姿,生动可爱,情趣盎然。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
Lot 003
王雪涛 | 花鸟
立轴 设色纸本
68×44 cm
题识:雪涛
钤印:王雪涛印
RMB 30,000
王雪涛(1903年—1982年),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历任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
Lot 004
吴昌硕 | 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
156×44 cm
题识:丙寅夏吴昌硕年八十三
钤印:吴昌硕印
RMB 67,000
石鼓文与大写意
吴昌硕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艺坛巨匠之一,他以诗、书、画、印四绝享誉海内外,对于近百年来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的走向影响深远。吴昌硕以临写石鼓文称誉于世,石鼓文的风格原本属于比较工稳端正一路,而吴昌硕的石鼓文却写出了一种流动感,更以遒劲老辣、笔墨厚重为其主要特征。
吴昌硕的楷书从临摹颜鲁公入手,后又学习曹魏时期钟繇的小楷,自称学“钟太傅”有20余年。清代后期的书风崇尚碑学,受此影响,吴昌硕遍临汉魏碑帖,将碑体风格糅入钟繇体之后,他的楷书更显古朴刚劲,为其书法巅峰期的到来打下坚实基础。
吴昌硕也很重视隶书学习,青壮年时在外游学,临习了大量的汉碑拓片,如《嵩山石刻》《张公方碑》《张迁碑》《石门颂》等,自述“曾读百汉碑”,说明吴昌硕对汉隶有着浓厚兴趣和深入研究。在传世书法作品中,吴昌硕的隶书早期以“齐云馆印谱”为代表;中年以后的隶书笔力雄浑饱满、刚柔并济;到了晚年,吴昌硕所写隶书结体已变长,取纵势,信笔拈来,高古之至。
吴昌硕的行草书最初临习与董其昌齐名的明末书法家—王铎,王铎的雄健书风对他影响颇大,后来又学习唐宋名家欧阳询、黄庭坚、米芾等人。在章法行气上,吴昌硕注重字与字之间的连属关系,字体结构上多左低右高、中宫收紧、四肢辐辏。晚年后在草书创作上,吴昌硕以篆隶笔法入草书,即他所说“强抱篆隶作狂草”,其草书越发苍劲雄浑。
吴昌硕尤其擅长篆书,又以石鼓文造诣最为精深。他写石鼓文近60年,可谓形神兼备,形成格调高古、独具特色的个人书风,堪称“石鼓篆书第一人”。
晚年的吴昌硕常集石鼓文字为联,在诸多的传世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书法已脱去临本原貌,人书俱老,风格成熟,金石味极浓。此时,他的石鼓文不再拘泥于古人的谨严秩序,而是自己在写,写出一种对艺术自由和生命活力的强调与回归。这个时候,他的篆隶楷行草均能互相渗融,形成独特的趣味,不断地丰富个人书风。
Lot 005
齐白石 | 葡萄
立轴 设色纸本
143×39 cm
题识:九十五老人白石
钤印:白石
RMB 92,000
笔下皆尽珠玑
中国近代绘画史中,齐白石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回顾 20 世纪的绘画,引西润中和借古开今共同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而在公认的借古开今的大家中,齐白石赫然在目。其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创作了数以万计的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大众之间产生强烈的审美共鸣。
在齐白石众多的绘画题材中蔬果类作品是最能触及老人思乡情结的一类,他将这些日常所见之物,寄予了深层精神内涵,超越了绘画的内容和形式。齐白石最爱画各种蔬菜都是他从小就吃过、种过的东西,牵系着他的儿时记忆与乡思。
齐白石的瓜果图多且精,每一幅都让人称道,充满自然的气息。他将这些日常所见之物,寄予了深层精神内涵,超越了绘画的内容和形式。齐白石的作品之所以感人、雅俗共赏,是由于他对生活极端热爱,在作品中寄予了真情实感,这在瓜果类作品中尤为突出。
葡萄入画历史悠久,自古就是文人画家们吟咏歌颂的对象,很多画家都喜欢画葡萄。在国花鸟画中,葡萄已成为国画大师手下信手拈来的素材,代表了丰收和富裕,有吉祥喜庆、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一本万利的寓意。尤其是成串的葡萄寓意硕果累累,多多益善,配以灵动的鸟、虫使得画面静中有动,画面更加鲜活、生动,引人遐想。葡萄在写意花鸟画中,深受画家青睐。
齐白石晚年的时候,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去自家的菜园,为葡萄、丝瓜、花生等瓜果除草、施肥,以此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长年坚持不辍。白石老人常画葡萄,葡萄籽多,因而寓意“多子多福”。藤条、墨叶之间,晶莹剔透,犹如一串串紫色的明珠,呈现出旺盛的生机,也营造了画面明朗乐观的基调。
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须存其笔锋,得势而出。
今闻东楚人,结网为书圃。
池墨泼飞云,紫毫挥广宇。
Lot 006
沙孟海 | 书法
托片 水墨纸本
116×34 cm
题识:沙孟海题
钤印:孟海
RMB 20,000
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Lot 007
沙孟海 | 书法对联
托片 水墨纸本
138×35*2 cm
题识:沙孟海年九十一
钤印:孟海
RMB 23,000
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Lot 008
傅抱石 | 人物
立轴 设色纸本
97×49 cm
题识:傅抱石白下丁亥岁莫写
钤印:抱石
RMB 63,000
寥寥数笔 意境无限
傅抱石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攻东方美术史学。擅长山水、人物,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解放前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教授。解放后,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
傅抱石在山水画上的巨大成就,掩盖了他在人物画上的辉煌成就,以致世人皆知傅抱石山水画和“抱石皴”而不知傅抱石笔下精彩的人物画的了。傅抱石的人物画多是平静心境时画的近古意,忠实六朝时的画风,线条为圆细柔劲的“高古游丝描”,运笔急速,色彩柔和,以淡墨配浅绛,一挥而就,气韵流畅,浑然天成。
他将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了人物画之中。他的人物画受顾恺之,陈老莲的影响较大,但又能蜕变运用,自成一派。用笔洗练,注重气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人物以形求神,矜持恬静。画中人物的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强调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的变化,不同于传统沿袭画谱的画法。
傅抱石人物画中高士形象皆是双眉飞入鬓角,这在相书上被认为是天纵之才。眼睛都被画成细长鹤眼,意为性格高古,不染尘俗。面部较为光洁,表明休养有方。气质高雅,气宇轩昂,仙风道骨,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出原型来。
傅抱石除了画历代高士之外,也画过无数的仕女图,画得最多的要数屈原诗意中的湘君和唐人仕女图。在造型表现上傅抱石笔下的不同仕女基本上是一个形象,风格继承晋唐,人物脸型丰腴,双额用淡墨勾轮廓,再用较深的墨画出较确切的线条,樱桃小口,双眸用笔散锤描画出眼睑,再用淡墨色点出眼珠,用较深一些的墨点出瞳孔,感觉目光清澈,加上两道微弯却斜飞入鬓的眉毛更觉气质高贵,清气逼人。脸部用胭脂轻淡地染出脸晕,反映出傅抱石心中完美的仕女形象——体态轻盈、气质高贵、仪态大方、神情幽婉的古典美的体现,也是傅抱石对女性美的图示化的最好诠释。
Lot 009
刘海粟 | 黄山奇峰
镜心 设色纸本
177×95 cm
题识:壬戌秋日刘海粟年方八七
钤印:刘海粟印
RMB 53,000
海到尽处天是岸 山登绝顶人为峰
刘海粟泼墨泼彩创作的灵感来源董其昌没骨山水。五十年代,他曾在一个收藏家那里看到四幅董其昌临摹张僧繇的没骨青绿山水,设色奇古,使他非常吃惊。董其昌没骨青绿山水色彩的古艳雄奇,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对刘海粟晚年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海粟是在“青绿”、“水墨浅绛”、“泼墨”基础上接受油画的某些技法并融会贯通创造出来了大泼彩绘画,有着从实验摸索到逐渐完善的过程,经历了从构线泼染到放笔泼染的变化过程,写意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强。他始终注重意境和笔墨的高质要求,注重骨法用笔与随类赋采的两向融合,把青绿山水与水墨写意结合起来,把用线造型及泼墨泼彩的表现性因素结合起来,构线为骨,泼墨泼彩。
他的泼墨泼彩绘画具有强烈的光色效果,他对后期印象派塞尚、梵高、高更、雷诺阿、莫奈乃至野兽派马蒂斯等西方现代画家的绘画成分都有所吸收,用到泼墨泼彩上来,用色大胆概括,创造出斑驳陆离、绮丽幽深的光色效果。他积极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保留传统的骨法用笔,以长线造型,演变出泼墨泼彩的法度。
刘海粟重视直觉与灵感,追求色调的自然灵气和天趣。他认为,绘画艺术就总体而言是综合的,而不纯粹是科学的,它需要理性思维,也需要直觉灵感。对色彩的感受、把握和运用,尤其有赖于直觉与灵感。色彩的调子、品位、趣味、韵味,色彩的冷暖、厚薄、浓淡、深浅、润燥、清浊、明暗,以及色与色的过渡、色与墨的浑化、色与水的关系等等,仅仅凭理性分析显然不够,还得靠直觉体悟。
人们称赞刘海粟笔下色彩鲜活灵透,极富生命感,颇得自然天趣,弥漫着一种灵气。成就这种色彩境界,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画家那永不消逝的激情,永不迟钝的直觉,永不枯竭的灵感。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Lot 010
吴冠中 | 岸边小屋
油画
40×40 cm
题识:荼二零零二
RMB 33,000
吴冠中(1919年—2010年),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等职。
笔下的江南“线条”之美
吴冠中先生是融贯中西的绘画大师。吴冠中先生之所以如此出名,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绘画作品确实很精彩,他讲西方表现主义精神同我们东方古典水墨思想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开创了中国艺术新局面。
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他的水墨下的江南风情,其实他在油画领域,也有着惊人的成就,特别是在画面形式上的开拓创新,让中国美术焕然一新。
另外,吴冠中先生更是一个敢于背叛艺术,甘在时代逆行的人,但他却走在了所有人前面,走在了时代前面。他敢于说别人不能说,不敢说的话。
他的一生不改初心,凭借一颗赤子之心,坚持着自己的立场。他的一生都在扮演这先锋角色,并与这个浮躁而冲动的时代对抗着。他会毫不留情的揭露文化弊端,特别是美术界中的无能与堕落现象。
他是那个时代的独行者,孤寂却又固执,记得吴冠中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只能有一次选择,我支持向自己认定的方向摸索,遇歧途也不大哭而归,错到底,作为前车之鉴。”这段话不仅是他一生的写照,也融入到吴冠中的作品中。
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
——吴冠中
Lot 011
关山月 | 梅花
立轴 设色纸本
137×53 cm
题识:一九九一年冬月关山月客狮城
钤印:关山月
RMB 37,000
不为画梅而画梅
关山月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尤以写梅著称,世称“关梅”。他的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雄浑厚重,清丽秀逸。其大量梅花题材作品是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个人艺术技巧完美结合的典范,素有“当今画梅第一人”之誉。
关山月出生的村里种有红梅和白梅,附近又有一片老梅林,他常随父亲一起到梅园灌溉、写生,领略了“暗香浮动”和“疏影横斜”的意境,体会了傲寒的品格和沁人心脾的清香,梅花“凌厉冻霜节愈坚”的性格和“神清骨冷无尘俗”的气质。就这样,他从小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山月一生爱梅,他画的梅花有思想,也有他的喜怒哀乐。他不执意于“为画梅而画梅”,正所谓“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梅花傲雪怒放的品性,使关山月先生产生了深深的爱梅情怀:一生甘当追梅、画梅、品梅的使者,用梅花之高洁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把自己所思所悟与梅花融为一体,为梅而歌,为梅而醉。正因为此,关先生的每一幅画作总给人一种正气凛然、浑厚凝重的感受。这种精神内涵时而显露于墨端,时而隐藏于帷纸背后,给人以遐想,予人以震撼。
其实,在细心的观察、反复的写生下,他早已将梅花的形态与特征印在脑海里,梅花的生命也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在他笔下,梅花万种风姿,或疏朗瘦健,或俊俏孤傲,或明艳繁茂,或坦荡大气,鲜红的花瓣与浓淡勾勒的枝干相互映衬,白雪压枝与生机盎然的冲天新枝更是形成了强烈反差,堪称一绝!
关山月为人也如他笔下的梅一样,正是“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他不论画巨幅还是画小品、不论为国家还是为朋友作画,都非常认真,二三十年来创作梅花无数,为人们认可和称道。他还最喜欢“梅花香自苦寒来”这种性格。他把梅花看做良师益友故称之为“梅师”、“梅友”,创作的大量梅花题材作品堪称是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个人艺术技巧完美结合的典范,为新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Lot 012
李苦禅 | 鹰
立轴 设色纸本
128×64 cm
题识:苦禅年七十七矣
钤印:李氏苦禅
RMB 36,000
一洗万古凡羽空
鹰是猛禽,矫健雄强。画大写意鹰者莫过于当代著名花鸟画大师李苦禅。李苦禅画鹰,浑厚苍劲,大气磅礴。他综合了鹰、鹫、雕几种凶猛型禽鸟的特点,创造了具有大师风格的典型的鹰的形象。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画的鹰是极其动人心弦的。
李苦禅先生画得最生动的是鹰的眼睛,在他的笔下,鹰的眼睛棱角分明,洋溢着一种逼人的英武之气。因此,李苦禅先生画的鹰,被公认为是难得的画中精品。对于自己画的鹰属于精品之说,李苦禅先生却并不满足,他说:“画有精品,有神品。精品可以功力得之,神品则功力不逮者固必不可得,而功力即具者亦不可必得。”
李苦禅先生还说,神品是画家在“意兴所至,信手挥洒,心纸无间,笔墨契合,才情风发,妙造自然”的状态下创作的,最为难得。李苦禅先生说,创作出精品只是需要勤奋就行了,而若想创作出神品,除了勤奋之外,还需要灵感与灵性,因此,神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个人一生中也许会留下许多的精品,却很难留下一件神品。毕竟,即使功力深厚的人,神品也是不可必得的。
“不可必得”这四个字虽然简单,却说出了生命与艺术的最高境界。李老画鹰时用墨水分比较大,淋漓酣畅,重拙有力。他曾说:“大写意画,只要笔墨效果好,形象不够准,也不算大错。”苦禅先生画鹰,常常用夸张的手段,比如说,眼眶画成方形,便于表达它的眼神的凝聚和雄视的力量,鹰爪也做了大幅度的夸张,造型非常简练,给人一种雄伟的气魄。
有的鹰和平常见到的不一样,它整个藏在它的翅膀下边,只看到上面眼睛一部分。整个的身体使你感觉到,它是那样的困倦,从它的鹰爪看,也是感到一种疲乏痛苦的感觉。苦禅先生画的是鹰,是那种雄伟的气魄,它的那种受压抑的痛苦感,它的那种不自由的英雄的造型,所寄予的感情是深厚的,雄伟的。有的鹰眼神凝聚着,雄视着。这样一种强烈的对比,使人感觉到精神上的振奋。这种对比给人的感染力,是一个痛苦的巨人,它警惕着,不能睡去。
李苦禅认为,画鹰不是简单的模仿,而应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美术作品源于生活但应高于生活。他经过多年的摸索提炼,将各种大鹰的特征要素进行抽象提炼和综合艺术加工,例如他将鹰的眼睛画成方型,将鹰喙画成方形带尖的刀状,他画的鹰爪也独具特色,凸现了雄鹰的警觉、敏锐、雄健、傲视苍穹的神态。
从个性上看,对于每个鹰的塑造,虽然在用笔与造型手段上基本相同,但丝毫没有雷同之感,尽管鹰的姿态各有不同,但都有着不怒自威的凛凛神气。这样的表现方式,在显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的同时更展现出一种和谐的韵味。该作中每一笔都蕴涵着书法的意趣,那簇簇松针,线条虽然短促,但每一笔都沉着稳重、痛快淋漓,具有浓烈的金石韵味。那坚实的树干,宛若在云海中翻腾的游龙;那崖石之上苔点的点虱,深沉的墨色真是入纸三分,感觉就像是用重镑大锤砸在崖石上,其充盈的力度使观者从心底产生出一种震撼与钦佩。
Lot 013
唐云 | 松鼠嬉戏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04×49 cm
题识:杭人唐云乙丑新秋画于大石斋
钤印:大石翁 唐云私印
RMB 31,000
唐云(1910年—1993年)字侠尘,别号药城、药尘、药翁、老药、大石、大石翁,画室名“大石斋”、“山雷轩”。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代院长、名誉院长等职。
蜀中何物灵,有⽵慈为名。
⼀丛阔数步,森森数⼗茎。
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
去年笱已长,今年笱⼜⽣。
Lot 014
张伯驹 | 墨竹
立轴 水墨纸本
127×26 cm
题识:庚申上己张伯驹
钤印:张伯驹印
RMB 23,000
烟云过眼 所获已多
民国文艺界有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张伯驹即是其中一位。张伯驹的传奇色彩用两个数字来形容就是“四”和“六”——民国“四大公子”之一,民国“六大收藏家”之一。他是大收藏家中的民国公子,民国公子中的大收藏家。值得世人敬仰的是,张伯驹将毕生藏品捐予国家,其捐出的重量级文物包括书法史上第一幅纸本书法——西晋陆机的《平复帖》,美术史上第一幅山水——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等。
刘海粟先生在《诗卷留天地,博闻鉴古今》一文中评价张伯驹:“丛碧兄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广袤的心胸涌出了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四种姊妹艺术互相沟通,又各具性格。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张伯驹艺术造诣全面,集诗词、戏曲、书法、书画鉴赏于一身,为一代传奇。
张伯驹的行书不牵扯盘绕,字字独立,娴雅简静,有一定的书卷气。这应该得益于其诗词方面的造诣。但是《调寄风入松》的气息是低沉的,整幅作品如同凋零的秋叶,有萧瑟象,笔调柔弱而少生机,造型雷同而少变化。作品疏密、轻重、粗细、长短协调交融,徐缓的节奏里笔姿优雅。该作字形温雅,行间疏朗,气息散淡,有林下之风,实为难得。
Lot 015
林散之 | 黄山
立轴 水墨纸本
138×32 cm
题识:戊午十月二十日写黄山八十一叟林散之
钤印:林散之印
RMB 30,000
山静千灵秘 亭虚万窍开
林散之先生被称之为诗、书、画三绝,曾自己评价为“诗第一,画第二,书第三”,可见其绘画造诣之高。他的山水画成熟期的面貌多以水墨为主,设色则淡雅明丽,具有朴素清新的格调。
其主张“作画宜求骨力,宁骨胜肉,不能肉胜于骨,宜重宜辣,忌纤忌弱,更不宜模糊一片,此古人重勾勒也。”林散之的山水既重骨力,又重勾勒,他的画无论是宏幅巨制,还是短纸小札,无不雄健厚重,清雅可人。
此幅作品中,不以山峰之高来直接表达,而是巧妙地利用了虚实对比的方法。用笔与作书同,曲中求直,方圆相兼,浑厚华滋。水墨则竭尽干湿浓淡的交互变化,表现烟云气象的丰富意趣。奇峰险径,计白当黑,旷逸高古,书画交相辉映,房屋妙嵌于山林巨崖之间。
林散之将书法中转折曲直,方圆勾勒,以及枯润浓淡、焦积、虚实等笔墨方法极为生动
而又自然地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山光水色直扑眉宇,妙不可言。
林散之先生山水画作品大多是立式中堂或条屏,这种形式和规格是传统的,构图难度较大,然而先生却能运用自如,拜读先生的大作每幅都是层峦叠嶂,峰回路转,云雾飘渺。或用高远法,或高远深远并用,有的甚至在竖式中画出平远法,总之,构图变化无穷,足见先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胸有丘壑。黄宾虹先生的山水构图大多是整体茂密,黑压压一片露出一二亮点透气,令画面鲜活厚重,林散之先生往往群峰散立,以云雾贯穿其间,令画面空灵,气韵生动。
从林散之先生晚期的作品可以读出无论是笔法、墨法、章法都从黄宾虹先生,古人中走出有了鲜明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先生多方面的学识休养形成了独特的厚重。典雅的山水画风格,先生山水画中流露出的雅气、静气、灵气、书卷气在中国画史上也是很少有画家能得到的。
Lot 016
诸乐三 | 美意延年
立轴 设色纸本
42×32 cm
题识:癸未夏月诸乐三写
钤印:诸乐三
RMB 20,000
人以为画 我以为家
在诗、书、画、印诸多领域,诸乐三都得到了吴昌硕的亲炙,尤其在篆刻方面,正如其所言:“我治印的方法与学习的过程,走的就是吴昌硕先生走过的路子,后来吴昌硕先生指引我直追秦汉古玺,使我懂得汉印转化引发出各种风格。
后来在实践中体会尤深,取法汉印,并从汉印中平实一路化出。” 诸先生结合自身长期的实践创作,对吴昌硕艺术理念进行认识与转化,进一步传授给学生,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切实的教育方法无疑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
他笔下除了继承传统绘画的技法以外,又大胆的采用写生的方式,将一些生活中所见所闻的花卉流露到自己的笔墨当中,形成了更多的个人风格,当然整个绘画当中依旧具有绘画从金石味中出的“吴门风格”,同时他在写生的时候就开拓了形气兼重的绘画风貌,他擅于从平凡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诗情画意,作画强调立意、意境,作画前深思熟虑酝酿诗意,通过传统笔墨表现大自然景物的朴实、纯洁之美,故其画中有诗,回味无穷。
诸乐三擅长写意花鸟,兼工山水,题材既有常见的梅、兰、竹、菊等,诸乐三此类作品最多,其执篆籀之笔,表现如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的线条,又喜画紫藤,以草篆写藤,中锋挥洒,乱中有序,笔走蛟龙,浑厚灵动,自成一格。
至于草虫花鸟,则多取八大、黄瘿瓢、任伯年、王一亭诸家,于画面增添不少生机,有别于吴昌硕基本不画鸟虫的画风。他擅于从平凡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诗情画意,作画强调立意、意境,作画前深思熟虑酝酿诗意,通过传统笔墨表现大自然景物的朴实、纯洁之美,故其画中有诗,回味无穷。
Lot 017
溥佐 | 花鸟
立轴 设色纸本
69×46 cm
题识:爱新觉罗溥佐写
钤印:溥佐印信长寿
RMB 23,000
松风不止 山高水长
爱新觉罗·溥佐,是道光皇帝曾孙、载瀛贝勒之子、宣统皇帝溥仪的堂弟。他7岁开始入私塾,17岁被溥仪召进长春伪皇宫内府读书,饱览宫内大量藏画。
溥佐先生的父亲载瀛是画马名家,在溥佐6岁时开始授其画马技法。回到北京后,溥佐得到了溥雪斋的言传身教,并与五兄溥毅斋、六兄溥松窗、堂兄溥心畲、族亲启功等名家一起相互交流,互相影响。在这样一个有深厚艺术底蕴、家学渊源的王府世家之中,耳濡目染于丹青诗文,兄长善教,兄弟用功,每日画至夜深也不知晓。
溥佐先生亦精于兰竹花卉,追求俊逸挺秀、丰蕴潇洒的艺术风格。他始学胞兄溥雪斋,再师法宋元,兼采各代名家,以书法用笔写兰,出神入化。他又极讲用墨,浓淡相宜、幽雅和谐。再以焦墨减笔,皴点出奇石野坡或山溪流泉,顿使得满室飘异香,令观者扼腕叹!晚年作画,更求简约,而尚神韵,笔简而意足、墨少而神完,臻至人画俱老之境。
溥佐先生的书法,初宗宋元,后法晋唐,尤得赵松雪神韵。就书法而言,如无晋唐作底只是一味写赵则极易落俗,溥佐先生深知此道。他的字清秀雅洁,中正平和,貌似中和,内含筋骨。这样的书法题在他的画作上,如盐入水,无痕有味,是地道的中国传统面貌。晚年多以条幅、楹联赠送友人,津门街头闹市抬头可见先生墨迹。
从末代王朝的“旧王孙”到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溥佐先生生前始终保持着贵族风范。所以溥佐先生作品中流露出来的那种富贵气与闲适风度,皆为天成,那是一种常人难以触及的境界。
Lot 018
程十发 | 牧牛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00×59 cm
题识:一九八三年一月程十发挥毫
钤印:程十发印
RMB 30,000
能工擅写 生辣拙朴
程十发是一位多才多艺而具有多方面深厚修养的勤奋多产的画家,很早就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他的作品,笔墨洒脱精湛,气韵生动,抒情而浪漫。程十发先生最早是位山水画家,之后相继以人物、花鸟名世。
程十发对人物画十分精通,他的人物画初以描绘少数民族欢乐、祥和的情景者居多,后以借历史人物抒怀见长,并由连环画转入,造型吸收了无锡泥人的特点,带有较强的叙述性,形成了个人别开生面的艺术风格,给中国写意人物画带来一种崭新的视觉效果。
他的人物画从传统中来,吸收了陈老莲的工笔人物、任伯年的写意人物,并借鉴吴昌硕的大笔触线条以丰富人物线条,其早期所追随的还是以笔墨为风格的文人画精髓。
程十发的画早年受陈老莲影响,以至后来青藤、八大山人、石涛、新罗山人的画风也给他启示,特别是民间艺术,尤其唐三彩和敦煌壁画,他的特殊表现方法,给美带来了隽永的趣味。在传统文化中,补衮有补救规谏帝王的过失之寓意。
此图画面敷彩浓丽,色彩丰富,工写兼具,雅俗共赏。整幅作品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呈现出一幅引人入胜、若临其境的民族民俗画卷。
Lot 019
董寿平 | 红梅
托片 设色纸本
177×96 cm
题识:辛未春日董寿平
钤印:董寿平
RMB 30,000
董寿平(1904年—1997年)当代著名写意画家、书法家。原名揆,字谐伯,后慕南田恽格恽寿平遂改名寿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杜戍村人。早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以画松、竹、梅、兰著称,晚年有黄山巨擘之称,以黄山为题材画山水,亦善书法。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荣宝斋顾问,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山西省文物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
东风第一枝,清极不知寒
董寿平初画花卉后研山水,尤以画梅竹及黄山风景而著称于世。在画界享有“董梅”、“寿平竹”、“黄山巨擘”的雅誉,其笔下的朱砂红梅堪称绝技。在董寿平的创作生涯中,画梅从20世纪30年代持续到逝世前一年。
董寿平早年师从王冕,爱好画墨梅,后来又学习画红梅。他笔下的梅花往往三两枝杈,线条骨力强劲,浓淡有致,干湿合度,富有层次,充分表现出梅花之雅洁馨香,尽显画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董寿平画梅花,取梅树的树杆与梅花的配合,表现了梅花的傲寒不屈的特性,有一种独特的傲骨,繁中有简,简中有繁,给人不一样的视觉冲击感。他笔下的红梅,线条骨力强劲,浓淡有致,老干虬枝盘曲遒劲,涂点花蕊婀娜多姿,凝视画面犹有暗香扑鼻。
董寿平笔下的枝头朱梅或含苞待放,或吐艳怒开,都有不同的形态。他力求塑造繁花满枝的梅树形象。梅花的安排有如围棋布子,点点红梅均占得有利位置,以繁密取胜,又能不因繁密而乱其章法,位置经营精心巧妙。朵朵梅花各呈姿态,花瓣的正、反、侧面各合其趣,老干虬枝盘曲遒劲,涂点花蕊婀娜多姿,凝视画面犹有寒香扑鼻之感。
他说:“梅花的所谓疏密、粗细、曲直,等等,都体现对立统一的规律,不能对上真的画,对上真的又板了,一道一道的。这个曲直,既不违反现实,而且还能加强现实的真实性,这里边又有作者本人的生命。物形、作者的生命、思维等合而为一。再一点就是构图,在运笔上头也是如此。古人是如何运笔,我是如何运笔,也不同。对梅花,一般人画的是'疏影横斜水清浅’。从宋朝林和靖以后,画梅花就是画这种小部分,疏疏落落的小枝子。发展到明朝,就画梅花大一点的枝干。我画梅花呢,老干也给画上,老干嫩枝搁到一起。古人不这么画。中锋都是用写字的方法。”
董寿平所画之梅,数十年来誉满中外,故有“董梅”之美称。1990年,启功为“董梅”题七绝一首:墨痕浓淡影横斜,绰约仙人在水涯。有目共知标格好,这般才是画梅花。
Lot 020
董寿平 | 书法对联
立轴 水墨纸本
129×31*2 cm
题识:董寿平
钤印:董寿平
RMB 12,000
董寿平(1904年—1997年)当代著名写意画家、书法家。原名揆,字谐伯,后慕南田恽格恽寿平遂改名寿平,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杜戍村人。早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以画松、竹、梅、兰著称,晚年有黄山巨擘之称,以黄山为题材画山水,亦善书法。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荣宝斋顾问,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山西省文物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
Lot 021
朱屺瞻 |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77×49 cm
题识:丁巳冬屺瞻
钤印:朱屺瞻
RMB 32,000
著录:1989年出版著录中国友谊出版有限公司,《丹青绘:中国书画选》。
Lot 022
朱屺瞻 | 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
92×42 cm
题识:一九七六年 上海屺瞻书
钤印:朱屺瞻
RMB 12,000
Lot 023
陈大羽 | 大吉图
立轴 设色纸本
90×60 cm
题识:大羽画
钤印:陈大羽
RMB 27,000
陈大羽(1912年—2001年)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大师,书法家、篆刻家。陈大羽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姚世影、马公愚、诸乐三、诸闻韵、王个簃。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名誉主任。
Lot 024
齐良迟 | 益寿
立轴 设色纸本
120×52 cm
题识:白石四子齐良迟画
钤印:齐良迟
RMB 22,000
齐良迟(1921年—2003年),字子长,1921年生于湖南湘潭,著名画家,系齐白石第四子。后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去世前为北京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湘潭齐白石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品鉴定研究室顾问、委员。
Lot 025
刘大为 | 人物四帧
卡纸 设色纸本
65×39*4 cm
题识:刘大为
钤印:大为
RMB 20,000
刘大为,1945年生,祖籍山东诸城。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教科文组织下属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主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草原深情
刘大为是全能型画家,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兼精。他的工笔人物画造型严谨,刻画入微线条流畅,刚健爽朗,风格清闲,完全摆脱了旧人物仕女画柔靡琐细的积习。他的水墨写意人物画更是继承了近代自任伯年以来包括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黄胄等大师的优秀传统,其特点就是热爱人民、贴近生活、造型生动、神态逼真、笔墨潇洒、清新流畅。
在刘大为的写意人物画作品中,很少使用浓重的墨色,也很少干皴渴笔,而是用行草书式的线条赋予形象以灵动、洒脱、飘逸的视觉美感,大块的偏锋湿墨用于骆驼、牧马和猎犬的表现,面部的精微之处往往在勾皴的基础上敷以水润墨色,从而形成了他画面特有的线与面、笔与墨、疏与密、虚与实、光与影的辩证关系。
他对笔墨有很好的悟性和控制力,既可画气势恢弘的巨制,又能画趣味十足的小品;既善于驾驭主题性的人物创作,又擅长描绘抒情性的生活小景。他的笔墨是率性而不粗野、简洁而不空疏、洒脱而不恣肆。
刘大为还有着非常扎实的西画功底和造型能力,加之长期养成的画速写的习惯,他在水墨写意画上的人物造型真正做到了得心应手,手到擒来。
他的水墨人物画往往都是在超越以形写神之后而体现出笔墨意韵的品味与格调,并且,这种品格古雅的笔墨之中依然葆留着生活中人物形象的鲜活与生动。
从油画到连环画,从速写到水彩画,从工笔重彩到水墨写意,从地方研究生到军旅画家,从主题性创作到艺术的个性追求,他的艺术旅途既有他个人成长的独特阅历,也浓缩了他们这一代美术家所普遍具有的时代性,社会担当意识和时代的使命感成就了他对于当代民族形象的塑造。
Lot 026
谢之光 | 葫芦
立轴 设色纸本
110×27 cm
题识:七十七岁之光画于栩栩斋
钤印:之光
RMB 30,000
谢之光(1900年 —1976年),别署栩栩斋主、白龙堂,浙江余姚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曾任南洋烟草广告公司美术员,九福公司美术主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和上海分会理事、上海画院画师。早年擅月份牌年画。后半生全身心创作国画,成为上海著名国画家之一。
佳丽三吴国,湖光荡日华。鱼惊动蘋叶,燕喜掠杨花。
云过山腰黑,风驱雨脚斜。烟波遥尽处,彷佛见渔家。
——司马光《西湖》
Lot 027
汪亚尘 | 鱼乐图
镜心 设色纸本
91×32 cm
题识:丁亥新秋汪亚尘写于云隐楼
钤印:汪亚尘
RMB 20,000
汪亚尘(1894年—1983年)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太平(今黄山)。曾与陈抱一等人组建中国第一个画会组织“东方画会”。被聘为上海美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28年至1931年赴欧洲作艺术考察,归国后曾任新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新华艺术师范学校校长。
Lot 028
黑伯龙 | 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136×66 cm
题识:丙寅夏月写于南城隅 伯龙
钤印:黑 伯龙
RMB 23,000
黑伯龙(1915年-1989年)原名黑元吉,临清市前关街人,生前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协会会员、山东美协副主席、山东画院院长、齐鲁书画研究院院长。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受黄宾虹、潘天寿、刘海粟等名家指教。1946年曾在济南办南华艺专任系主任,兼济南中国艺专教授。
Lot 029
范曾 | 莲界
软片 设色纸本
96×60 cm
题识:岁在戊寅写周敦颐文意余亦爱莲十翼抱冲斋主范曾
钤印:十翼 范曾
RMB 30,000
Lot 030
史国良 | 人物
立轴 设色纸本
49×45 cm
题识:国良速写
钤印:史
RMB 20,000
史国良(释慧禅),1956年生,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师从蒋兆和、黄胄和周思聪先生,国家一级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央美院及首都师大美术系客座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寥寥几笔 尽显风韵
史国良的绘画被称为中国当代写实人物画的重镇,也被称为徐——蒋体系(徐悲鸿——蒋兆和体系)的第三代传人。“徐蒋”体系是用两方古典学院派的写实技巧来改造中国传统文人写意画尝试的一种体系,也就是用西方的素描速写技法来画中国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用中国的书画工具来进行素描和速写。这种艺术形式也是五四以后中西艺术交流的一个结果。
史国良的绘画写实性来源于他的写生基础,他受过严格的素描速写等写生训练,也曾多次到西藏去体验生活和写生。史国良的写实风格也是与他的两位老师的影响分不开的,一是周思聪,一是黄胄。
史国良人物画的写生实验具体表现在其作品中墨线与色块的运用。线与面是速写与素描的要素,也是在二维平面展现三维立体的绘画要素。史国良也是在这种意义上运用墨线与色块进行造型的,尤其是在人物的头部特征上表现的更为突出。在其中他运用了明与暗、光与影的变化,使头部的结构特征和立体效果更加明显,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了油画的质感。
他在当代书画界算得上是比较优秀的画家,他擅长对西藏与新疆风情人物的描绘,多以写实与传统笔墨相互结合反映了一个时代生活面貌,作品中的笔墨表现尤为生动,美术基本功扎实,意境上深沉挥扬。
Lot 031
谢东明 | 藏女
油画
80×78 cm
题识:XDming
RMB 10,000
谢东明,1956年生,北京人,画家。1984年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6年开始创作《藏女》系列作品,展出于北京“当代油画展”和“国际艺苑第一回油画展”1989年开始创作《桶》系列作品,展出于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作品展”。
Lot 032
颜伯龙 | 花鸟
立轴 设色纸本
124×34 cm
题识:庚辰仲春颜伯龙写
钤印:伯龙书画
RMB 23,000
颜伯龙(1898年—1955年)满族,正黄旗,北京人。名云霖,字伯龙(以字行),号长白布衣,所居椿草堂。民国时期京津画派著名的花鸟画家,工山水、人物、翎毛、走兽。因颜先生不喜仕途,只想做一介布衣,潜心作画,又因颜先生祖籍长白,故称“长白布衣”。
文蔚微拍专场规则
(滑动查阅)
为确保各位竞拍者权益,凡进群者均同意并接受此《规则》
1.入群规则:
2. 出价规则:
②每幅作品的加价幅度为200元或大于200元且为100的整数倍数;
3. 交接原则:
① 竞拍佣金:竞拍佣金费用为:5%(成交价);
③ 发货前本公司会将作品留存一个完整无残缺、无污损的拍照档案并发送给收货人,确保竞拍者能拿到完整无缺的作品;
④ 竞拍者拍下拍品后若未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交接,拍卖师有权将拍品与其他竞拍者进行交接工作;拍卖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拍品重新上拍;
4.退货原则:
①本公司承诺,签收后3日内无条件(佣金不予退还)退货。
②延迟无条件退款期限规则:超出无条件退货期限1日收取拍卖品价值10%的延期费用,以此类推。超出无条件退款期限10日本公司将不予退货。)
③对于存在争议、瑕疵、污秽的拍品,在成交生效一定期限内公司将无偿退货;
对于拍品由竞拍者自身造成的二次伤害(如破损、装裱、污损等),公司不予退货。
5. 拍卖群规:
②禁止讨论时事政治敏感事件、传播不当言论,传播低俗信息;如若发现,立即移出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