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19日讯(武慧)秋日的湘潭县排头乡团结村,青山掩映下,村道两旁开着紫色、粉色、黄色等各色花的水生植物不均匀地分布着……一群白鹭在田间绕着翻耕机起舞,又时而停留在花卉旁的田埂上,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生动画卷。
成片的美人蕉次第开放,扮靓了乡村。(方阳 摄)
9月6日,成就这一幅画卷的肖海波,站在村道上指着田间花卉告诉我们:这片将种植花叶美人蕉,那片是水菖蒲、睡莲、水葱,往下走是梭鱼草、再力花、花叶芦竹,中间有两个新品种的鸢尾花,现在是休眠期;沿着村道往上走到鳌洲学校附近,近400亩路易斯安那紫花、红花、双色缤纷成片种植在休闲竹廊两旁,每年4月底鸢尾花节会举办时各色鸢尾花竞相绽放,成为一片鸢尾花的海洋。
从2020年首届鸢尾花节举办以来,鸢尾花节不仅成为了排头乡的代名词之一,还让团结村成为了网红打卡地。然而这里不止有鸢尾花可看。从4月起成片的各色睡莲、美人蕉和再力花开始绽放,能持续到12月份。
肖海波不时到田间看看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方阳 摄)
看着对花卉如此熟悉的肖海波,我们很好奇他的专业是否与花卉有关。事实上,他跨界做水生植物种植产业纯属偶然。他是湘潭县青山桥石门村人,曾经是国防生,读研究生时专业是工程管理,后在部队从事联勤保障工作,转业后在广东惠州创业,因合作项目需求,才开始接触并逐渐熟悉水生植物种植。
“国家的水生态修复、湿地建设和环保治理都要大量用水生植物,我感觉到这可能是未来环保生态工程的发展方向。”肖海波说,他在惠州与人合作建设了2000亩的水生植物基地,但基地辐射到华中地区的物流成本较高。2018年,湘潭县领导到惠州考察项目时,敏锐地感觉到这个项目可能适合在湘潭发展。
肖海波在杯苗秧田查看水生植物生根情况。(方阳 摄)
怀揣着对家乡的情谊,肖海波的水生植物种植项目被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回到了湘潭县,成立了湖南华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水生植物种植基地项目落户在排头乡团结村。肖海波说:“种植项目落在团结村有多重考虑,一是考虑团结村是原省定贫困村,村里土壤因富含重金属正在调整产业结构,不适合种粮食;二是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吸附力极强,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三是这里的土壤富含磷,适合水生植物种植。”不仅如此,团结村距离许广高速回龙收费站仅5公里,交通便利。
项目回乡落地当年,团结村就种植了200亩以鸢尾花为主的水生植物。到2021年时,鸢尾花已经成片,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湘潭县排头乡首届鸢尾花节应运而生。“我觉得乡村振兴以项目带动乡村发展,农旅融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肖海波说,我们举办鸢尾花节就是文旅融合的尝试。事实证明,尝试是可行的:2023年五一期间,这里就吸引了超过3万游客前来赏花。
在他看来,农旅融合要持续发展好,除了政府推动支持,项目本身一定要有造血功能。因此,从2018年起,他就带领团队从生产销售着手,不断扩大水生植物种植的面积和种类,将项目产生的利润逐步投入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旅发展的基础;同时,还积极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
水生植物杯苗种植基地。(全媒体记者 方阳 摄)
到现在,水生植物种植基地从最初的200亩发展到1200亩,种植种类从少数品种发展到覆盖了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各个系列,从单种水生植物地苗,到现在也发展为杯苗、盆苗容器苗和地苗齐头并进。现在基地各类水生植物种类有30多个大门类,除鸢尾花外,各个门类美人蕉300亩10余种,包含水生美人蕉、花叶美人蕉、紫叶美人蕉、旱生美人蕉、大红美人蕉等;再力花、荷花、睡莲、梭鱼草等各类水生植物500亩,其余观赏草类100亩;年生产幼苗5000万株,生产袋苗、盆苗1000万袋(盆),是中部地区种植面积最大、保持数量最多的水生植物基地,袋苗盆苗批量规范化生产处于领跑地位。
尽管是跨界,但干一行爱一行的肖海波还是干出了名声。以湘潭为中心周围1200公里范围内的大型项目需要采购水生植物,基本都来团结村;对哪些花卉更具观赏性、生态修复功能极强,问他准没错。他的企业湖南华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还成为湖南省花卉协会湘潭5家会员单位之一。
在湘潭,除了团结村外,肖海波还承接了青山桥镇200亩抛荒治理项目,同样种植水生植物,还把锦石乡唐家湖湿地做成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以现有水生植物种植产业为基础,与团结村合作成立农旅发展公司,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肖海波说:“以花为媒,链接农旅,是我认为未来乡村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