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是兰州百合的主产区之一,2025年全县百合种植面积达9.2万亩,其中园子岔乡作为核心产区,种植规模超过4.5万亩。百合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田间收购价稳定在18-20元/斤,经济效益显著。
品质优势
榆中百合以“个头饱满、洁白晶莹”著称,市场认可度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强。
农户采用优质籽种,通过精细化种植管理,确保百合品质稳定提升。
合作模式创新
“1+1+N”模式(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富蓝合作社+农户)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柏木村百合籽种繁育基地建成2626平方米连栋薄膜温室,年培育55万株小鳞茎,解决籽种短缺问题,并带动20人就近就业。
集体经济与农户双赢
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分红,同时帮助121户288人解决优良籽种供应问题。
通过合作社联动,降低农户种植风险,提升整体收益。
政府扶持
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技术指导,优化田间管理,提高单产和品质。
政策扶持覆盖籽种培育、种植管理、市场销售全链条,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配套1180立方米蓄水池及自动化喷淋系统,保障籽种繁育的稳定性。
市场潜力
百合作为药食同源产品,消费需求稳定增长,榆中百合凭借品质优势,有望进一步拓展高端市场。
产业链延伸(如深加工、品牌化)可提升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现存挑战
籽种依赖:部分农户仍面临优质籽种供应不足问题,需扩大繁育基地规模。
市场波动风险:价格受供需影响,需建立更稳定的销售渠道和订单农业模式。
强化科技赋能
推广智能农业技术,优化水肥管理,提高百合产量和品质。
加强病害防控研究,降低种植风险。
深化产业链整合
推动百合深加工(如百合粉、百合饮料等),提升产品附加值。
打造“榆中百合”区域公共品牌,增强市场影响力。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扩大“合作社+农户”模式覆盖范围,确保农户稳定增收。
探索“电商+直播”等新型销售模式,拓宽市场渠道。
榆中县百合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合作模式优化,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未来,若能在籽种繁育、市场拓展、品牌建设方面持续发力,百合产业有望成为西北地区特色农业的标杆,为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