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在互动桌面上随意地画一条鱼,轻轻点击“上屏”,墙面显示屏立即出现一条活灵活现的大鱼,摇曳着尾巴;带上设备,即可与虚拟的海洋生物进行互动……“华南国家植物园花都园区——少儿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建设完毕,在12月2日开始试运行,迎来了第一批小客人前来参观体验。
60余名参观人员分成两组,分别参加植物篇研学路线和动物篇研学路线的研学,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少儿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坐落在家门口的研学基地
少儿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位于广东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之中,项目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花都区中心,毗邻地铁站,多条公交线路途径此处。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形多样,土壤适宜,水源充足,集生态保护、环境教育和市民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配套基础设施完善,花都本地特色浓郁。
植物篇和动物篇强强联合
从植物细胞到种子、植株、再到整个植物系统,从室内到户外,从观察到实践,研学基地植物篇让学生从各个维度了解植物世界。智慧研学空间配备电子显微镜,让学生在课程中观察植物微观世界;透明器皿装载着真实的植物种子标本,外观、形态清晰可见,结合图文形式汇总成一大面种子科普墙;物种植区域栽培了70余种不同的植物,由观果、观花、闻香三部分区域组成;科普长廊沿路种植多种植物,设置植物科普灯箱,还有3D全息光流屏,展示植物花开的动态效果。
▲授课老师讲解植物知识
从辽阔无垠的植物世界回来,再到花都湖走一走。基地设置了花都湖的植物科普墙,呈现花都湖植被类型,包含了人工植被、自然植被、水生植被以及整个植物系统的构造与组成。还从过去的城市伤疤、今日的璀璨明珠、未来的生态新画卷三个方面讲解花都湖历史演变的故事,让花都青少年儿童深入了解花都湖,培养他们的家乡认可感、荣誉感。
▲湿地宣教中心
▲植物科普长廊
研学基地动物篇设在岭南园10-11号楼,充分结合浓厚岭南特色的建筑,极具花都湖特色。10号楼共为二层,一层是湿地自然学校,介绍花都湖湿地丰富动物物种类,同时介绍湿地基本知识与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有代表性动物鸟类类群;二层为自然湿地课堂,科普湿地,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11号楼为智慧研学场所,共为二层,一层为AIGC元宇宙研学空间,通过互动桌面展示美好的生态画卷,融合花都湖的各地标元素,学生可以在桌面进行自由创作。二层为研学录影室和MR体验室。
▲研学录影空间
数字化赋能少儿研学体验
少儿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通过AR、MR混合现实、AIGC等科技手段,打造集“科技、自然、艺术”为一体的研学体验课程,丰富儿童数字生活体验,应用数字化内容赋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少儿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AIGC元宇宙研学空间,是国内较早应用元宇宙AIGC技术进行科普研学的特色项目。儿童可以在桌面自由创作,通过AIGC技术生成对应的内容,创作完成后点击“上屏”后将会在墙面显示屏展现创作动态效果。
▲AIGC元宇宙研学空间
MR体验室包括了3大主题共25款MR研学内容。学生通过MR设备开展场景遨游,既能走进全息博物馆,又能进行科普大发现,还可以开展MR科学探索课。MR混合现实智慧教室与科学实践内容相结合,能够为孩子们提供基础的实践性教学资源,同时提升教学的智慧化水平。
▲MR体验室
▲使用AR学习动植物知识
这次的研学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但家长学生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希望下次还有机会来参加这里的研学活动。
“花都湖这里的环境好,研学配套设置齐全,我们带着小孩来这里参加研学活动,收获特别多。”
“我最喜欢那个MR体验室,特别逼真,好像有一头真的长颈鹿在我面前走动,我还能和它互动,这是一次新奇的体验。”
“我用望远镜看到了好几只鸟,有白鹭、乌鸫等等,听老师说,花都湖这里有122种鸟类,下次我还想来这里。”
“今天我们和很多植物进行了‘亲密接触’,我今天才知道这些常见植物身上还藏着这么多‘秘密’,学习到了特别多植物知识。”
▲授课老师指导学生观鸟
华南国家植物园花都园区——少儿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打破传统自然研学模式,结合创新型科技互动玩法,在充分发挥花都湖自然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智慧研学+生态研学”,为花都青少年儿童创建了科普研学的好去处,为花都区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赋能,探索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花都样板”。
图文:谢继文 黄慧文 通讯员:蒋志科 姚紫云
编辑:洪敏
复核:杨丽萍 刘景义 吴敏娜
校对:贾愚 彭天阳
审核:邓必彦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